图书介绍

动物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物生物学
  • 吴常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8013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动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物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动物生物学的内涵与任务1

二、动物生物学的发展概况2

三、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3

四、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5

总论13

第一章 动物机体的结构层次13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物质基础13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3

二、生命的物质基础13

第二节 细胞19

一、细胞的一般概述20

二、真核细胞的结构20

三、细胞分裂29

第三节 动物组织、器官和系统31

一、组织31

二、器官和系统36

小结40

思考题40

第二章 动物生殖与发育42

第一节 动物的生殖42

一、动物生殖系统42

二、基本生殖方式43

三、配子发生44

第二节 动物早期胚胎发育46

一、受精46

二、卵裂48

第三节 胚层的分化与器官及胚外膜的形成52

一、体腔52

二、动物的发育阶段52

三、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54

四、胚外膜的形成56

第四节 胚后发育与个体生长57

一、胚后发育57

二、个体生长58

第五节 繁殖生物技术58

一、胚胎移植58

二、体外受精59

三、显微授精59

四、胚胎干细胞60

五、动物克隆60

六、转基因动物技术61

七、性别鉴定与性别控制61

八、胚胎嵌合62

小结62

思考题63

第三章 遗传与变异64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64

一、遗传物质的发现64

二、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67

三、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70

第二节 遗传模式74

一、孟德尔遗传74

二、非孟德尔遗传78

第三节 变异79

一、变异的类型79

二、基因突变80

三、染色体畸变81

第四节 遗传学与社会84

一、遗传学与农牧业84

二、遗传学与工业84

三、遗传学与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85

四、遗传学与医疗卫生85

五、遗传学与法学85

六、遗传学与伦理学86

小结86

思考题87

第四章 进化88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88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88

二、细胞的起源与进化91

三、多细胞生物的起源与进化93

四、性的起源与进化94

第二节 进化理论96

一、现代进化理论的来源与发展96

二、进化的机制和规律99

第三节 分子进化103

一、分子进化的一般概念103

二、生物大分子的进化103

三、分子树及其构建105

四、分子进化中性学说107

第四节 物种形成109

一、物种的概念与物种划分109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10

三、物种形成的方式110

四、物种的灭绝111

小结113

思考题114

第五章 动物与环境116

第一节 环境变迁与动物界的进化116

一、动物界演化与环境的关系116

二、动物对环境的进化适应118

三、动物对生物环境的适应120

第二节 环境异质性与动物的分布121

一、生物圈121

二、世界动物地理分区122

三、中国动物地理分区125

第三节 环境与动物的生存127

一、个体生态127

二、种群生态130

三、群落生态133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137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137

二、生物多样性的层次138

三、生物多样性的学说138

第五节 动物驯养与环境的关系140

一、土著畜禽品种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140

二、野生动物繁殖驯养与环境的关系142

第六节 人类环境改造与动物生存危机144

一、分布区的岛屿化144

二、栖息地的退化及丧失145

三、关键生存资源的破坏145

小结146

思考题146

第六章 动物行为148

第一节 行为的机理148

一、刺激与行为148

二、行为的引发机制150

三、行为的生理基础151

四、行为的遗传154

五、动机155

第二节 行为的进化155

一、本能行为155

二、学习行为157

三、行为的发育161

第三节 采食与领地162

一、领地选择162

二、食物识别163

三、采食策略164

第四节 繁殖行为165

一、性选择165

二、求偶交配行为166

三、亲代抚育168

第五节 社会行为169

一、交流169

二、争斗行为171

三、优势序列172

小结172

思考题172

第七章 动物保护与福利174

第一节 动物保护与福利的内涵及意义174

一、动物保护的概念174

二、动物福利的概念175

三、动物保护与福利的意义176

第二节 动物品种资源的保护176

一、生物多样性与动物品种资源177

二、动物品种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179

三、动物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182

四、我国动物品种资源保护现状与合理利用183

第三节 动物保护的措施与福利184

一、农业动物保护184

二、动物实验与动物保护186

三、野生动物保护188

四、其他动物的保护189

第四节 动物保护立法190

一、国外的动物保护法190

二、中国的动物保护法制体系193

三、国内外的动物保护组织194

小结195

思考题196

各论199

第八章 原生动物199

第一节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199

一、单细胞动物199

二、细胞结构200

三、运动及运动胞器200

四、呼吸、排泄和渗透压调节202

五、营养202

六、生殖202

七、生态203

第二节 原生动物的分类204

一、肉足鞭毛门206

二、盘蜷门214

三、顶复门214

四、微孢子门218

五、囊孢子门219

六、黏体门219

七、纤毛门220

第三节 纤毛虫222

一、形态222

二、生理225

三、生殖226

四、行为228

五、利用228

小结230

思考题230

第九章 侧生动物231

第一节 侧生动物的主要特征231

一、形态结构特点231

二、生殖与发育233

三、侧生动物的原始性233

四、侧生动物的分类地位234

第二节 侧生动物的分类234

一、钙质海绵纲234

二、六放海绵纲234

三、寻常海绵纲235

第三节 海绵235

一、海绵的结构235

二、海绵的胚胎发育236

三、利用236

小结237

思考题237

第十章 二胚层、辐射对称动物238

第一节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38

一、辐射对称238

二、二胚层和细胞分化238

三、刺细胞239

四、组织分化和肌肉的结构与运动239

五、原始消化腔240

六、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240

七、生殖和世代交替241

第二节 腔肠动物的分类241

一、水螅纲242

二、钵水母纲243

三、珊瑚纲246

第三节 水螅247

一、形态结构247

二、生理249

三、免疫250

四、利用251

小结252

思考题252

第十一章 无体腔动物253

第一节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53

一、两侧对称253

二、中胚层254

三、复杂的器官系统254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256

一、涡虫纲256

二、吸虫纲258

三、绦虫纲266

第三节 绦虫266

一、猪带绦虫266

二、牛带绦虫268

三、细粒棘球绦虫269

四、鸡绦虫270

小结271

思考题271

第十二章 原体腔动物272

第一节 原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272

一、角质膜272

二、假体腔272

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272

四、呼吸及循环系统273

五、排泄器官273

六、生殖273

七、神经系统273

第二节 原体腔动物的分类274

一、线虫动物门275

二、轮虫动物门276

三、腹毛动物门278

四、棘头动物门278

五、线形动物门279

六、动吻动物门279

七、内肛动物门280

第三节 秀丽隐杆线虫280

一、生物学特性281

二、秀丽隐杆线虫组织器官形成的细胞学过程282

三、生长发育282

四、营养285

五、免疫285

六、应用285

第四节 原体腔动物的危害286

一、蛔虫286

二、旋毛形线虫287

三、松材线虫289

小结290

思考题290

第十三章 软体动物291

第一节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91

一、形态结构292

二、消化系统293

三、呼吸系统293

四、循环系统293

五、排泄系统294

六、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294

七、生殖系统294

第二节 软体动物的分类294

一、无板纲294

二、单板纲295

三、多板纲295

四、双壳纲296

五、掘足纲298

六、腹足纲299

七、头足纲301

第三节 河蚌304

一、外部形态304

二、内部构造304

三、消化系统305

四、呼吸系统305

五、循环系统306

六、排泄系统306

七、神经系统306

八、生殖系统307

小结307

思考题307

第十四章 环节动物309

第一节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09

一、分节现象309

二、真体腔的发生及其意义310

三、循环系统310

四、排泄系统311

五、神经系统311

六、疣足和刚毛312

七、生殖系统312

八、担轮幼虫312

第二节 环节动物的分类313

一、多毛纲313

二、寡毛纲319

三、蛭纲322

第三节 环毛蚓326

一、外部形态及对土内穴居生活的适应326

二、体壁和体腔326

三、消化系统和营养326

四、循环系统327

五、排泄系统328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328

七、生殖与发育330

第四节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30

一、有益方面330

二、有害方面331

小结331

思考题332

第十五章 节肢动物333

第一节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33

一、身体分部、附肢分节333

二、外骨骼和蜕皮现象334

三、发达的横纹肌335

四、混合体腔和开放式循环系统335

五、消化系统336

六、呼吸系统336

七、排泄系统337

八、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感觉器官338

九、生殖与发育339

第二节 节肢动物的分类339

一、三叶虫纲339

二、甲壳纲340

三、肢口纲346

四、蛛形纲347

五、原气管纲350

六、多足纲350

七、昆虫纲352

第三节 日本沼虾和中华稻蝗368

一、日本沼虾368

二、中华稻蝗372

第四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75

一、有益方面376

二、有害方面376

小结377

思考题377

第十六章 棘皮动物378

第一节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378

一、成体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378

二、次生体腔378

三、体壁与内骨骼378

四、水管系统379

五、后口动物379

六、消化系统379

七、血系统与围血系统379

八、呼吸与排泄379

九、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379

十、生殖和个体发育380

十一、系统发生及进化380

第二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380

一、海百合纲381

二、海星纲381

三、海蛇尾纲383

四、海参纲384

五、海胆纲386

第三节 海胆基因组研究388

小结389

思考题389

第十七章 半索动物390

第一节 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390

第二节 半索动物的分类390

第三节 柱头虫392

一、外形和生活习性392

二、体壁和体腔393

三、消化系统393

四、呼吸系统394

五、循环和排泄系统394

六、生殖和发育394

七、神经系统394

小结395

思考题395

第十八章 脊索动物396

第一节 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396

一、脊索396

二、背神经管396

三、咽鳃裂396

第二节 脊索动物的分类397

一、尾索动物亚门397

二、头索动物亚门398

三、脊椎动物亚门399

第三节 文昌鱼399

一、生物学特性399

二、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400

三、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400

四、生殖402

五、文昌鱼在分子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402

六、文昌鱼在发育生物学中的应用403

七、保护403

小结403

思考题403

第十九章 鱼类405

第一节 鱼类的主要特征405

一、外形与皮肤405

二、骨骼与肌肉407

三、消化系统408

四、呼吸系统409

五、循环系统410

六、尿殖系统412

七、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415

八、内分泌系统417

第二节 鱼类的分类417

一、有颌总纲418

二、无颌类(圆口纲)425

第三节 代表动物425

一、鲤425

二、斑马鱼427

小结429

思考题429

第二十章 两栖纲431

第一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431

一、外形与皮肤431

二、运动系统432

三、消化系统434

四、呼吸系统434

五、循环系统435

六、排泄系统436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437

八、生殖、发育和变态438

第二节 两栖纲的分类440

一、无足目440

二、有尾目440

三、无尾目441

第三节 黑斑蛙443

一、生物学特性443

二、身体结构443

三、蛙的生殖发育450

四、免疫451

五、两栖动物的经济意义451

小结452

思考题452

第二十一章 爬行纲454

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454

一、外形与皮肤454

二、运动系统455

三、消化系统456

四、呼吸系统457

五、循环系统457

六、排泄系统459

七、免疫系统459

八、神经系统和感觉460

九、生殖和发育461

第二节 爬行纲的分类462

一、喙头目462

二、龟鳖目463

三、有鳞目464

四、鳄目466

第三节 乌龟467

一、生物学特性467

二、身体结构467

三、生殖发育470

四、爬行动物的经济意义471

小结472

思考题472

第二十二章 鸟纲474

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474

一、外形474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475

三、骨骼系统476

四、肌肉系统477

五、消化系统477

六、呼吸系统478

七、循环系统479

八、排泄系统480

九、生殖系统480

十、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481

十一、免疫器官481

十二、行为482

十三、鸟类与人类的关系484

第二节 鸟纲的分类487

一、古鸟亚纲488

二、反鸟亚纲488

三、今鸟亚纲488

第三节 鸡495

一、鸡的生理结构496

二、鸡的营养需要500

三、鸡的品种503

四、鸡的发育507

五、应用510

小结511

思考题512

第二十三章 哺乳纲517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517

一、外形与皮肤517

二、运动系统520

三、消化系统521

四、呼吸系统523

五、循环系统524

六、排泄系统525

七、生殖系统526

八、神经系统527

九、内分泌系统529

第二节 哺乳纲的分类530

一、原兽亚纲530

二、后兽亚纲531

三、真兽亚纲531

第三节 鼠538

一、生物学特性538

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539

三、组织器官形成及基因表达调控540

四、生殖545

五、营养与管理546

六、疾病及其防治548

七、应用549

第四节 兔550

一、生物学特性550

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552

三、组织器官的形成及基因的表达调控552

四、生殖558

五、营养558

六、免疫558

七、应用559

八、家兔主要品种介绍560

第五节 猪561

一、生物学特性562

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562

三、组织器官的形成及基因的表达调控563

四、生殖569

五、营养570

六、免疫571

七、应用572

第六节 羊572

一、生物学特性573

二、生长发育规律574

三、组织器官的形成及基因的表达调控574

四、生殖576

五、营养577

六、免疫577

七、应用577

第七节 牛577

一、生物学特性578

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578

三、组织器官的形成及基因的表达调控579

四、生殖581

五、营养582

六、免疫582

七、应用583

第八节 牦牛583

一、生物学特性584

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584

三、组织器官的形成及基因的表达调控585

四、生殖特性586

五、营养586

六、应用587

第九节 骆驼587

一、生物学特性587

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588

三、组织器官的形成及基因的表达调控589

四、生殖591

五、营养593

六、免疫593

七、利用593

第十节 马593

一、生物学特性593

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597

三、生殖598

四、消化598

五、免疫598

小结599

思考题600

附录 名词术语表601

参考文献6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