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户思想史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子安宣邦著;丁国旗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5841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思想史-研究-日本-江户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户思想史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1
原版序7
中江藤树15
第一章 “孝”的说教与《孝子传》之间17
一 孝子藤树17
二 《孝子传》中的人物·藤树21
三 母亲孝养者·藤树22
四 《孝子传》和《立志传》26
五 作为逸脱的藤树学27
六 “如老妪之愚”30
七 诵经威仪32
八 “民,人也”35
山崎暗斋及其学派41
第二章 “敬说”与“心法”言语——日本式“内部”形成的言说43
一 语“敬”之言说43
二 “道统”之言说45
三 “意义”解释的言说48
四 “心法”的言语·“主宰之心”的言语50
五 “心法”的言语·“敬”的形而上学53
六 “日本朱子学”的成立55
七 口语“讲义”与汉文话语57
八 “中国夷狄论”论争62
伊藤仁斋(其一)67
第三章 两部《字义》·儒学的重构与解构——《语孟字义》讲义(上)69
一 两部《字义》69
二 “诚”字的诠释70
三 “诚”即“真实无妄”74
四 “诚”即“真实无伪”76
五 仁斋“字义”学的策略78
六 “道犹路也”80
七 “命名”行为·仁斋83
八 “命名”行为·徂徕85
九 “天地之间,一元气而已”88
伊藤仁斋(其二)93
第四章 “知天命”之义——《语孟字义》讲义(下)95
一 五十岁·知命95
二 “天命”与性理学言语96
三 投向“天命”与人生的视线99
四 孔子言及的“事例”101
五 “命”字在语法上的歧义104
六 仰视之“天”108
三宅尚斋111
第五章 “鬼神”与“理”——“祭祀来格”与朱子学派的言说113
一 朱子与其后继者之言说的偏离113
二 朱子言说之真诀的评判者115
三 廖子晦如何撞击大钟118
四 “以我为主”之非121
五 “根于理而日生者”124
六 “祭祀来格说”——朱子再解释的言说129
七 崎门中宗教言说的形成132
荻生徂徕135
第六章 先王之道 礼乐耳137
一 徂徕“礼乐论”言说的射程137
1 徂徕讲“礼乐”137
2 明治启蒙与徂徕的复活139
3 徂徕与霍布斯141
4 “礼乐刑政”的倡导者——徂徕144
5 德川文学之罪人?146
6 “妖怪之真相——枯芒草”148
二 徂徕“礼乐论”之视点的构成151
1 “制作论”的立场151
2 “自然”与“作为”153
3 “先王”“外部”视点155
4 “礼乐论”·“外部”之言说158
5 徂徕之说,皆本于功利160
中井履轩163
第七章 近世儒者知识人的存在及其思想位相165
一 履轩·“游民”身份165
二 履轩·“暂住者”168
三 “儒者,乃一艺者也”172
四 《集注》与《逢原》之间176
五 如何解读《论语》179
六 “知”与儒学的再生产183
七 “华胥国王”履轩187
贺茂真渊191
第八章 万叶世界之表象——文化同一性形成的言说193
一 万叶之秀歌193
二 和歌革新的言论196
三 县居大人之教诲语录198
四 对《万叶》的关注201
五 万叶世界的表象(一)203
六 万叶世界的表象(二)207
七 万叶世界的表象(三)212
八 “民族”的歌集215
本居宣长(其一)219
第九章 和歌的俗流化与美的自律——“物哀”论的成立221
一 玩歌之接受与美学的勃兴221
1 “不若玩赏词花言语”221
2 当世歌坛状况224
3 歌会·文化社交体228
4 和歌的无用性与美学的兴起230
5 当世之歌论232
二 “物哀”论之成立234
1 接受者(读者)之物语理解234
2 “感兴之心”的自律239
3 “物哀”歌论的重构241
4 “人本主义”的文学理论244
5 “神之御国”的人情论247
本居宣长(其二)251
第十章 一国始源之叙述253
一 作为死角的“朝鲜问题”253
二 《冲口发》提出的命题254
三 针对“狂人之言”的驳论257
四 国家起源神话的再叙述259
五 忘却造就的“国民”260
【补注】262
注释263
后记289
岩波现代文库版后记291
书名索引295
人名索引300
译后记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