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9597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848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867页
  • 主题词:给水工程-设计-手册;排水工程-设计-手册;城镇-给水工程-设计-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城镇给水系统1

1.1 用水要求1

1.2 系统组成1

1.3 给水系统类别2

1.4 给水系统设计的目的和要求3

1.4.1 目的和要求3

1.4.2 方案比较4

1.5 影响给水系统选择的因素5

1.5.1 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5

1.5.2 水源条件5

1.5.3 地形条件6

1.5.4 其他因素6

1.6 给水系统布置示例7

1.7 给水工程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9

1.7.1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9

1.7.2 项目申请报告10

1.7.3 项目建议书10

1.7.4 可行性研究11

1.7.5 初步设计11

1.7.6 施工图设计11

2 输配水12

2.1 输配水管道布置12

2.1.1 线路选择与布置要求12

2.1.2 输水管道布置13

2.1.3 配水管网布置15

2.2 水力计算17

2.2.1 流量计算17

2.2.2 管渠水力计算21

2.2.3 管网水力计算24

2.3 水量调节设施33

2.3.1 水量调节设施及其选用33

2.3.2 水厂清水池34

2.3.3 水塔及高位水池37

2.3.4 调节(水池)泵站40

2.4 管渠材质及附属设施41

2.4.1 管渠材质的选用41

2.4.2 常用管道材质42

2.4.3 管道附属设施45

2.5 管道敷设50

2.5.1 管道埋深50

2.5.2 管道基础及埋设要求56

2.5.3 支墩60

2.5.4 管道明设65

2.5.5 管道穿越障碍物68

2.5.6 管道水压试验75

2.6 管道阴极保护79

2.6.1 土壤腐蚀79

2.6.2 土壤腐蚀分级标准80

2.6.3 阴极保护81

2.6.4 牺牲阳极保护83

2.6.5 外加电流法90

3 地下水取水95

3.1 概述95

3.2 地下水源的特点和水源地的选择原则95

3.2.1 地下水源的特点95

3.2.2 水源地选择的原则96

3.2.3 设计资料的搜集与分析96

3.3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及适用范围98

3.3.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98

3.3.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适用范围98

3.4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99

3.4.1 水文地质参数的种类99

3.4.2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100

3.4.3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100

3.5 水量评价106

3.5.1 水量分类及评价原则106

3.5.2 水源地规模及勘察等级的划分107

3.5.3 补给量的计算108

3.5.4 储存量的计算109

3.5.5 允许开采量的计算110

3.5.6 泉水评价开采量法112

3.6 管井113

3.6.1 管井出水量计算113

3.6.2 管井构造设计125

3.6.3 管井施工142

3.6.4 除砂器设计144

3.7 渗渠149

3.7.1 渗渠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149

3.7.2 渗渠出水量计算150

3.7.3 渗渠设计154

3.7.4 集水井设计157

3.7.5 渗渠设计注意事项157

3.7.6 渗渠施工158

3.8 大口井159

3.8.1 大口井适用条件159

3.8.2 大口井出水量计算159

3.8.3 大口井设计162

3.8.4 大口井施工167

3.9 辐射井169

3.9.1 辐射井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169

3.9.2 辐射井出水量计算170

3.9.3 集水井与辐射管的设计172

3.9.4 辐射井施工174

3.10 复合井177

3.10.1 复合井的形式与构造177

3.10.2 复合井的出水量计算178

3.11 井群虹吸管集水系统设计179

3.11.1 虹吸管集水的适用条件与平面布置179

3.11.2 虹吸管设计179

3.11.3 虹吸管排气设备的选择与计算181

3.11.4 集水井设计182

3.11.5 真空罐容积的确定182

3.12 泉室设计182

3.12.1 泉室设计要求182

3.12.2 反滤层滤料的粒径计算183

3.12.3 泉室设计183

3.13 改善与提高取水构筑物能力的措施184

3.13.1 取水构筑物淤堵处理184

3.13.2 预防取水构筑物堵塞的措施185

3.13.3 提高取水构筑物能力的措施186

3.14 地下水人工回灌187

3.14.1 地下水人工回灌在工程上的应用187

3.14.2 地下水人工回灌的优点及潜在环境问题187

3.14.3 下水人工回灌的基本前提及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188

3.14.4 回灌水源选择和水质要求189

3.14.5 地下水人工回灌的主要方法191

3.14.6 水井人工回灌设计193

4 地表水取水197

4.1 地表水水质197

4.2 地表水取水设计资料200

4.2.1 水源资料200

4.2.2 水文计算201

4.3 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209

4.3.1 设计原则209

4.3.2 位置选择210

4.4 取水构筑物形式214

4.4.1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214

4.4.2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219

4.4.3 构筑物形式选择220

4.5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设计230

4.5.1 取水头部230

4.5.2 进水管(渠)239

4.5.3 集水井240

4.5.4 斗槽250

4.5.5 底拦栅256

4.5.6 低坝263

4.6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267

4.6.1 缆车式取水267

4.6.2 浮船取水277

5 泵房289

5.1 给水泵房289

5.1.1 给水泵房分类289

5.1.2 泵房布置示例289

5.2 水泵选择300

5.2.1 常用给水水泵300

5.2.2 运行工况和水泵选择306

5.2.3 水泵安装高度计算311

5.3 动力设备及附属设备315

5.3.1 动力设备315

5.3.2 调速装置317

5.3.3 真空充水系统及设备318

5.3.4 起重设备与泵房高度325

5.3.5 供暖与通风330

5.3.6 泵房排水与设备336

5.4 泵房布置337

5.4.1 泵房布置一般要求337

5.4.2 机组布置340

5.4.3 进出水布置345

5.5 水锤计算与防护358

5.5.1 水锤分类与特征值358

5.5.2 水锤参数及控制标准363

5.5.3 水锤计算366

5.5.4 水锤防护381

6 净水工艺选择396

6.1 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396

6.2 主要净水工艺400

6.3 净水工艺选择402

6.3.1 净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402

6.3.2 净水工艺及适用条件403

6.3.3 净水工艺流程选择404

7 预处理408

7.1 预处理方式及分类408

7.2 高浊度水预沉淀409

7.2.1 高浊度水的沉淀特点及计算409

7.2.2 天然预沉410

7.2.3 辐流式预沉池412

7.2.4 沉砂池417

7.2.5 XB-Ⅰ型水旋澄清池419

7.2.6 其他预沉构筑物424

7.3 粉末活性炭吸附预处理426

7.3.1 主要作用与特点426

7.3.2 粉末活性炭品种选择426

7.3.3 粉末活性炭投加427

7.4 化学预氧化434

7.4.1 化学预氧化作用和分类434

7.4.2 高锰酸钾预氧化435

7.4.3 臭氧预氧化440

7.4.4 预氯化441

7.4.5 其他化学预氧化443

7.5 生物预处理445

7.5.1 生物预处理作用和分类445

7.5.2 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450

7.5.3 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457

7.5.4 轻质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465

7.5.5 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466

8 常用药剂及投配473

8.1 常用药剂473

8.1.1 常用混凝剂475

8.1.2 常用絮凝剂479

8.2 药剂投加系统483

8.2.1 投药方法及方式483

8.2.2 药剂湿式投加系统484

8.2.3 药剂自动投加控制491

8.2.4 药剂自动投加系统493

8.3 加药间及药库布置495

8.3.1 加药间布置495

8.3.2 药库布置496

8.3.3 布置示例496

9 混合和絮凝499

9.1 混合499

9.1.1 混合基本要求和方式499

9.1.2 水力混合500

9.1.3 机械混合502

9.2 絮凝506

9.2.1 设计要点及絮凝形式506

9.2.2 隔板絮凝池507

9.2.3 折板絮凝池509

9.2.4 网格(栅条)絮凝池513

9.2.5 机械絮凝池518

10 沉淀(澄清)525

10.1 沉淀525

10.1.1 沉淀池形式与选择525

10.1.2 平流沉淀池527

10.1.3 斜板与斜管沉淀池530

10.1.4 其他形式沉淀池540

10.1.5 沉淀池进出口形式及计算543

10.1.6 排泥方式及计算545

10.2 澄清555

10.2.1 澄清池形式选择555

10.2.2 机械搅拌澄清池556

10.2.3 水力循环澄清池573

10.2.4 脉冲澄清池579

10.3 气浮583

10.3.1 气浮工艺特点及适用条件583

10.3.2 设计要点及计算公式585

10.3.3 气浮净水主要设备586

10.3.4 气浮池布置形式589

11 过滤595

11.1 滤池形式与选用595

11.1.1 滤池形式分类595

11.1.2 滤池选用及适用条件596

11.2 滤池配水、配气系统598

11.2.1 常用的配水、配气系统598

11.2.2 配水、配气系统的构造和水头损失599

11.2.3 冲洗方式606

11.3 普通快滤池613

11.3.1 设计要点与计算公式615

11.3.2 设计要点618

11.3.3 计算示例618

11.4 双阀滤池621

11.4.1 鸭舌阀滤池621

11.4.2 虹吸管式双阀滤池622

11.5 V形滤池623

11.5.1 工作原理623

11.5.2 设计要点与计算公式624

11.5.3 计算示例631

11.6 翻板滤池634

11.6.1 工作原理634

11.6.2 设计要点635

11.7 多层滤料滤池638

11.7.1 三层滤料滤池638

11.7.2 双层滤料滤池640

11.7.3 接触双层滤料滤池641

11.8 虹吸滤池642

11.8.1 虹吸滤池特点642

11.8.2 设计要点642

11.8.3 计算公式及数据644

11.8.4 水力自动控制645

11.9 重力式无阀滤池648

11.9.1 工作原理648

11.9.2 设计要点648

11.9.3 计算公式及数据652

12 消毒654

12.1 消毒方法654

12.2 液氯消毒657

12.2.1 液氯的物理性能及投加657

12.2.2 设计与计算658

12.2.3 加氯设备659

12.2.4 自动真空加氯系统661

12.2.5 漏氯吸收装置662

12.2.6 氯库及加氯间布置664

12.3 漂白粉(漂粉精)消毒666

12.3.1 设计要点666

12.3.2 设计与计算666

12.4 次氯酸钠消毒666

12.4.1 次氯酸钠消毒特点666

12.4.2 设计要点667

12.4.3 次氯酸钠的现场制备667

12.4.4 次氯酸钠的投配667

12.5 氯胺消毒669

12.5.1 氯胺消毒机理669

12.5.2 设计要点669

12.5.3 投加与调制设备670

12.5.4 加氨间及氨库布置670

12.6 二氧化氯消毒671

12.6.1 二氧化氯的主要性能671

12.6.2 二氧化氯的消毒氧化作用672

12.6.3 设计要点672

12.6.4 二氧化氯的制取673

12.7 紫外线消毒675

12.7.1 紫外线消毒原理及特点675

12.7.2 设计要点677

12.7.3 布置形式679

13 臭氧氧化处理682

13.1 臭氧的主要理化性能682

13.2 臭氧氧化处理的作用与工艺683

13.3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684

13.3.1 压缩空气气源系统685

13.3.2 现场制氧气源系统688

13.3.3 液氧气化气源系统689

13.4 臭氧发生系统691

13.4.1 臭氧发生器及其工作特点691

13.4.2 臭氧发生器的运行特性及影响因素692

13.4.3 臭氧发生系统的设计与计算695

13.4.4 臭氧产气设计浓度696

13.4.5 臭氧发生器产品698

13.4.6 冷却水系统701

13.5 臭氧接触反应系统701

13.5.1 接触反应装置形式701

13.5.2 接触反应装置的选择703

13.5.3 接触反应装置的设计参数704

13.5.4 影响接触反应装置性能的因素704

13.5.5 接触反应装置的设计计算704

13.6 臭氧尾气处理710

13.6.1 尾气的处理要求710

13.6.2 常用的尾气处理方法710

13.7 臭氧处理实例711

14 活性炭吸附处理715

14.1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715

14.1.1 吸附机理715

14.1.2 影响吸附的因素715

14.1.3 吸附特性716

14.2 活性炭吸附工艺717

14.3 活性炭的性能指标719

14.4 选择活性炭时的注意事项724

14.5 粉末活性炭投加725

14.5.1 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725

14.5.2 设计要点729

14.5.3 工程实例732

14.6 颗粒活性炭滤池739

14.6.1 滤床形式与比较739

14.6.2 固定床设计要点740

14.6.3 工程实例743

15 除铁、除锰、除氟755

15.1 地下水除铁和除锰755

15.1.1 含铁含锰地下水的水质755

15.1.2 除铁除锰方法756

15.1.3 影响除铁除锰的主要因素757

15.1.4 工艺流程758

15.1.5 地下水的曝气760

15.1.6 除铁除锰滤池770

15.2 除氟773

15.2.1 除氟技术概况774

15.2.2 活性氧化铝法775

15.2.3 骨炭法783

15.2.4 电渗析法784

15.2.5 絮凝沉淀法786

16 排泥水处理787

16.1 净水厂排泥水来源和特性787

16.1.1 排泥水来源787

16.1.2 排泥水特性787

16.1.3 排泥水性质试验788

16.2 排泥水处理系统组成和工艺选择791

16.2.1 排泥水处理系统组成791

16.2.2 工艺流程选择792

16.3 排泥水处理系统计算793

16.3.1 干泥量的确定793

16.3.2 排泥水处理系统泥水平衡计算794

16.4 排泥水处理设施795

16.4.1 调节设施795

16.4.2 排泥水浓缩797

16.4.3 污泥预处理803

16.4.4 污泥脱水805

17 水厂总体设计816

17.1 总体布置816

17.1.1 水厂组成816

17.1.2 工艺流程布置816

17.2 平面布置817

17.3 高程布置819

17.3.1 水力流程计算819

17.3.2 高程布置方式823

17.3.3 土方平衡计算824

17.4 水厂管线设计827

17.5 附属建筑829

17.6 水厂的仪表和自控设计830

17.6.1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830

17.6.2 检测仪表基本要求833

17.6.3 安防系统基本要求835

17.6.4 水厂等级划分835

17.6.5 配置标准836

17.7 水厂制水成本计算840

17.8 水厂布置示例8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