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五权宪法”监察制度研究 基于权力配置视角的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五权宪法”监察制度研究 基于权力配置视角的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3/30368523.jpg)
- 徐德刚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559571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五权制度-宪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五权宪法”监察制度研究 基于权力配置视角的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权力视域的监察制度1
第一章“五权宪法”监察权基本型构7
一、有位与有威——“五权宪法”监察权思想主旨7
二、民本与分权——“五权宪法”监察权思想的理论基础12
(一)传统民本思想的熏陶12
(二)西方权力制约思想的影响15
三、传承与变异——“五权宪法”监察权之权能18
(一)“训政”前期(1927—1937年)监察院权能19
(二)抗战时期监察院权能23
(三)1947年“行宪”后监察院权能25
四、治官与制权——“五权宪法”监察权之定位28
(一)治官的工具——传统监察权定位审视28
(二)制权的利器——西方监察权定位分析29
(三)因时而变——“五权宪法”监察权定位管窥30
五、党权与治权——党治模式监察权之形态34
(一)党治模式监察权形态的形成与表现34
(二)党治模式监察权的形成根据39
(三)党治模式监察权形态评价42
第二章“五权宪法”监察权之传承与超越44
一、集权的产物——传统监察权之配置及其权能44
(一)传统监察权演绎轨迹44
(二)传统监察权之权能48
二、发展的结晶——传统监察权之制度特色55
(一)特色一:监察权配置的独立性与垂直领导性55
(二)特色二:监察官秩卑、位尊、权重、赏厚、罚严56
(三)特色三:权能完备,方式多样,立法、司法、行政监督三位合体59
(四)特色四:监察权配置运行法律化61
(五)特色五:重视监察官的选任,严格监察官的考核62
(六)特色六: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监察权依附于皇权65
三、治官的利器——传统监察权之本质67
(一)治权为监察权的内在需要68
(二)制衡乃监察权之客观要求70
(三)治官系监察权本质特征72
四、效能有限——传统监察权的历史局限77
(一)阶级本质的局限77
(二)制度本身的局限78
(三)人治文化的局限81
五、兼容并包——“五权宪法”监察权对传统监察权的超越与传承84
(一)形式上的超越85
(二)本体上的传承89
第三章 西方监察权理论视野中的“五权宪法”监察权94
一、一以贯之的西方监察权理论95
(一)政治原罪论95
(二)人民主权论97
(三)自由主义论99
(四)分权制衡论102
(五)西方监察权理论评析106
二、因地制宜的西方监察权配置运行模式110
(一)议会监察模式111
(二)政府监察模式115
(三)复合监察模式119
(四)西方国家监察权配置运行的特点123
(五)西方国家监察权配置运行制度评析130
三、“五权宪法”监察权与西方监察权之比较134
(一)源自人性理论,制度旨趣各异——中西监察权产生基础比较135
(二)似是而非的国会监察——中西国家监察权机构设置与权能比较141
(三)差别悬殊的监察效能——“五权宪法”监察权与西方国家监察权运行比较148
第四章“五权宪法”监察权运行实践与趋势150
一、照搬西方的南京临时政府监察权150
(一)貌似权威的监察主体151
(二)采自西方的监察权能151
(三)南京临时政府监察权配置运行评价153
二、初现端倪的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监察权153
三、表里不一的南京国民政府监察权155
(一)日臻完备的监察体系155
(二)不断扩大的监察权能157
(三)南京政府监察权配置运行评价163
四、不断变迁的台湾地区监察权177
(一)飘浮不定的机构定位178
(二)不断萎缩的监察权能181
五、“五权宪法”监察权之发展趋势183
(一)监察权的尴尬处境184
(二)监察权萎缩之必然186
第五章“五权宪法”监察权运行启示与现实关照188
一、“五权宪法”监察权运行启示188
(一)监察权必须在制度层面真正纳入宪政架构189
(二)监察权必须相对独立190
(三)必须处理好监察权与党权的关系190
(四)监察权的权能配置必须科学合理191
(五)监察权的行使必须有法制的保障19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制度回溯与前瞻192
(一)历史的轨迹193
(二)制度之特色195
(三)发展之前瞻198
参考文献203
后记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