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低碳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传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40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节能-研究-中国;中国经济-经济增长-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低碳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1
第二节 研究意义5
第三节 研究目标5
第四节 研究思路7
第五节 研究方法7
第六节 研究内容安排9
第七节 研究主要贡献与不足10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
第一节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12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核算研究15
第三节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19
第四节 关于要素配置效率的研究21
第五节 对外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研究24
第六节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28
第三章 现阶段经济增长特征与碳减排压力31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宏观特征31
一 中国经济增长总量特征31
二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37
三 重工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40
四 中国经济增长与中等收入陷阱42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的能源需求特征44
一 能源消费刚性增长44
二 能源效率偏低47
三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48
第三节 低碳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增长阶段特征50
一 中国面临的二氧化碳排放压力50
二 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4
三 碳强度目标符合经济增长要求61
第四节 本章小结66
第四章 低碳视角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68
第一节 中国减排目标与全要素生产率68
第二节 环境DEA技术与方向距离函数70
一 环境DEA技术70
二 方向距离函数72
三 生产率指数分解75
第三节 碳强度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77
一 省份面板数据描述77
二 不同情形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79
三 碳强度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83
四 领先创新者分析84
第四节 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85
一 收敛性分析的研究方法85
二 收敛性分析的结果86
第五节 本章小结89
第五章 低碳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核算研究91
第一节 研究的特点与重点91
第二节 变量选择与描述93
第三节 固定参数模型研究96
一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96
二 实证检验99
三 结果分析101
第四节 时变参数模型研究104
一 时变参数研究的特点104
二 状态空间模型105
三 时变模型分析结果106
第五节 本章小结111
第六章 低碳视角下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效率研究113
第一节 优化要素配置效率与节能113
第二节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117
一 完全竞争市场的最优配置状态117
二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119
三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120
第三节 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效率测算121
一 数据描述121
二 回归结果126
三 技术效率变化127
四 要素产出弹性128
五 要素产出与成本份额129
六 要素配置效率130
第四节 优化要素配置的中国工业节能潜力132
一 能源要素的重置空间132
二 节能潜力的变动趋势134
三 不同产业的节能潜力135
第五节 本章小结136
第七章 低碳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研究138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138
第二节 内涵碳排放的研究方法140
一 投入产出分析法140
二 关于再出口内涵碳排放的修正144
三 对外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146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计算147
一 数据处理147
二 各部门的排放系数151
三 中国内涵碳排放总量核算155
四 电力行业对不同部门排放系数的贡献155
第四节 内涵碳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157
一 各部门贸易额的变化157
二 不同部门内涵碳进出口的变化159
三 内涵碳再出口问题的分析161
四 与贸易相关的内涵碳强度计算163
第五节 本章小结164
第八章 保证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的路径选择166
第一节 碳减排目标以保证经济增长为前提166
第二节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168
一 研究方法168
二 “十一五”排放增量因素分解170
第三节 完成碳减排目标的路径选择171
一 情景设定171
二 排放预测175
三 驱动因素分析178
四 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路径选择181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3
第九章 研究结论185
参考文献189
后记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