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三家医案合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三家医案合编
  • (清)吴金寿汇辑;李鸿涛,张明锐,穆倩倩点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453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医案-汇编-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三家医案合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三家医案合刻1

卷上 叶天士医案1

眩晕1

崩漏2

劳损欲脱2

小儿肺热壅塞3

泄泻4

痰饮上蒙5

心肾不交5

淋证6

腹胀6

咳嗽6

胃脘痛7

燥咳8

伏暑8

疝瘕10

内风10

痿躄11

内风欲发煎厥12

肾厥13

热厥13

暑邪内闭13

瘅疟14

疟14

脾疟14

牡疟15

少阴疟15

久泻15

腹胀16

胃脘痛16

便血17

药伤胃口17

湿温酿生痈疡17

呕吐18

血证18

泄泻19

遗泄患疟19

遗泄19

内伤发热20

不寐21

胃脘胀21

干血劳22

不寐22

咳嗽22

单腹胀23

暑邪瘅疟23

遗精24

产后厥冒24

便秘24

血证25

攻表伤阳25

疟母26

虚劳26

反胃27

精遗28

睑废28

痰饮28

暑湿疟29

药误29

小产30

淋闭30

虚劳失血30

咳嗽31

瘴疠入脑31

胸腹满胀32

热病后调理33

酒客淋浊33

痰饮33

痛经34

咳喘34

气疝34

精血交亏35

滞下35

胎孕患疟35

谷疸36

淋证37

瘕聚37

瘅疟37

冲气38

闭经38

天癸不至39

疝39

疟疾误治变生肿胀40

闭经40

痛泻41

崩漏41

惊痫42

痫42

泄泻42

瘕泄鹜溏42

久痔注血43

噎膈44

寒饮44

虚损45

血淋45

洞泄46

药伤46

暑温47

虚怯47

胁痛47

牙宣吐血48

虚劳49

津伤49

瘕聚49

乳痈50

亡阳50

崩漏50

秽湿蒙闭心包51

卷中 缪遵义医案53

失音53

失血咳嗽53

胃寒不食54

腹满发黄54

牙龈肿痛54

咳血55

久咳盗汗55

胃气不开55

齿衄56

咳血56

便血56

血证57

咳嗽57

阴亏火炎57

耳内流脓57

痰饮58

痰饮58

痰喘58

咳嗽失血58

脏真亏损59

休息痢59

血证60

遗精60

久咳鼻衄60

梦遗60

营血伏热61

三阴疟61

风块62

三疟62

冲脉为病62

血证62

经闭63

噎膈63

疝气63

虚损咯痰63

不寐64

痰哮64

遗精64

胁痛64

牙关开阖不利65

呕吐65

胁胀65

腹胀65

咳嗽66

瘕痛66

不寐66

胁痛66

湿热痹证67

胃脘痛67

手足指痒67

呕吐67

下痢68

阳虚挟湿68

痢疾68

足筋不舒68

食积69

梦遗69

气喘69

肝阳扰动70

血证70

风水便溏70

木火刑金71

嘈杂71

真阳式微,气不下潜71

肝木乘土71

虚损72

筋脉挛急72

目开阖不利72

水肿73

太阳气化不行73

食噎喜呕73

噎食73

鼻衄74

肾阴亏脾阳陷74

疟后恶寒74

不寐74

肝气不舒75

目疾75

咳血75

目生翳膜75

内风76

肝胃不和76

嗳气76

肠风下血77

不寐77

伏邪疟77

久疟治肾77

阳衰水泛78

久疟理脾78

木郁土中78

疟后劳倦伤中78

喘证79

疟发肝邪腹胀79

瘕聚79

间日疟79

咳血便溏80

肺络受伤80

类偏枯80

阳虚湿聚80

噎食81

疟后营卫不和81

便燥脱肛81

三疟头痛心悸81

脚气行痹82

胸痛82

子母疟82

咽干口渴82

胁痛83

头痛83

疝83

瘰疬83

喉痛84

暑湿84

胃脘痛84

久咳85

痹症85

咯血85

身发红瘰85

胃脘痛86

经阻86

经阻87

噫气87

巅顶痛87

少阳络病88

臂痛88

冲气88

眩晕88

肝邪扰中88

肾咳89

尾闾骨痛89

淋证89

崩漏90

心悸90

崩漏腹痛90

泄泻90

咳喘91

疝91

伏邪内发91

湿热痹余邪羁留肠腑92

暑病昏狂下利92

热病表里俱急92

热病繁杂治从手经92

暑湿不寐93

热病复病93

湿温93

气痹化热,机窍不宣93

气热络阻94

邪热内伤营分94

暑浊94

卷下 薛生白医案95

虚劳95

久咳不能卧95

咳嗽误治96

瘕聚96

遗精淋浊97

瘰疬97

失精吐红98

郁证98

不寐98

暑热时邪99

胃乏冲和之气99

中虚99

木气太过,金令不及100

因地制宜100

心肾不交100

营卫少虚,心阴不养101

噎膈101

手足颤振102

阴枯得补作汗103

腹中急痛103

经阻103

痛泻兼咳104

湿温104

肝病105

类中105

脏衰105

真气已漓105

肩臂不仁106

沉寒伤筋106

怫郁狂魅106

须眉白落106

头痛呕吐107

肝风107

久咳107

气急而喘108

暑邪108

热邪深入,胃热炽盛108

哮109

咳血109

虚劳109

雷火110

喉痛失音110

虚劳110

胃气不归元111

虚劳111

痧劳111

肝肾虚损112

百日劳112

孤阳飞跃112

过食辛致形骸俱惫112

肺损113

悲伤过度113

头痛113

肺脾肾阴亏114

虚损114

下利伤阴114

太阴虚劳115

元气中馁115

厥115

疟115

疟116

肝风上冒116

久咳116

哮证117

湿温117

失血117

鼻衄118

暑入心胞118

邪热入阴伤络118

喘息119

喘症119

咳血119

肝气不和,心脾气郁119

治产后少腹结瘕121

附刊书札122

其122

其二123

跋124

重古三何医案127

卷上 元长先生方案127

中风类127

肝风类128

虚劳类129

咳嗽失血类132

心悸遗精类137

喘类140

痿类141

肿胀类143

卷中 书田先生方案146

藩台李公案146

藩台公郎150

两江制台常公151

浙抚李公154

江臬葛公太夫人案156

蒋太太案157

缪鼎元老先生158

白痢160

阳明发狂160

热证161

头痛喉肿161

呕吐162

怀妊感疫162

下元水亏,虚阳上炎163

积劳163

暑邪传里昏谵164

水不生土164

暑疟165

下元水火俱困166

郁积成痞166

痛泻167

时疾167

温病误补168

狂疾169

腹痛泄泻170

噎膈呕吐170

卷下 鸿舫先生方案171

滞下171

吐血172

血痢172

泄泻173

浮肿173

虚痫174

木火上乘,脾失健运174

木火上炽174

类中175

产后失血175

产后便血175

怔忡重候176

食滞外感176

类中176

咳嗽177

肋痛177

产后失血177

鼻渊177

怔忡178

咳嗽178

产后腹痛178

疝气179

淋证179

积食179

咳血179

痹证180

吐血180

营液久亏180

风团181

尿血181

血淋181

腰痛181

营热182

血淋182

积劳内伤182

程敬通医案185

序185

凡例187

一、因怒动肝、肝木克土作厥痛188

二、汗出遗精补心肾188

三、风温袭肺入胃189

四、无案方(拟治中土虚寒被木所乘腹痛证)190

五、体弱衣胞停滞190

六、脾胃因咳累虚,用药兼灸191

七、血势大涌弗虑192

八、明目仙露194

九、受湿成痹不能行194

十、恙后养胃195

十一、目毛因痰阻止196

十二、腹肿消补兼治197

十三、病后寸关无脉197

十四、煎厥198

十五、体虚临盆,补气血送胎199

十六、反胃病200

十七、痰入血舍201

十八、无案方(拟治湿食酿成黄疸之候)201

十九、鬼胎用补法202

二十、产后感受热风202

二十一、阴亏水臌,用药兼针203

二十二、无案方(拟治暑热之病)205

二十三、补阴养阳205

二十四、肾虚目不明206

二十五、二便易位207

二十六、邪侵脏长208

二十七、无案方(拟治小儿塌皮脐风极效)208

二十八、无案方(试治牙疳甚验)209

二十九、邪踞中精用和法209

三十、血臌用破法210

三十一、关格证211

三十二、温养始膏211

三十三、中满当泻212

三十四、无案方(拟治肾阴虚损,盗汗、遗精之证)213

三十五、久嗽补脾肾214

三十六、风湿袭筋215

三十七、栉沐劳扰,暗伤气血215

三十八、无案方(拟治寒体,患气水停,将成臌证)216

三十九、临盆太早217

四十、血脱补气217

四十一、行痹入足218

四十二、益阴损阳219

四十三、无案方(拟治肾水不足,瞳神散大之证)220

四十四、补水助木220

四十五、痰喘发作,月经将转221

四十六、三阴疟变两朝一隔222

四十七、目涩无光223

四十八、脉如望后月223

四十九、胎未下,呼吸绝224

五十、血亏生热225

五十一、用针得产,产后血晕226

五十二、久泻补火227

五十三、怯病228

五十四、内伤元气阴损229

五十五、二维为病230

五十六、项强230

五十七、惑疾231

附:程敬通先生心法歌诀233

自序233

中风234

瘫痪235

伤风236

中寒237

伤寒两感237

中暑238

热病238

瘟疫239

霍乱239

中湿240

燥症240

火症241

痰症242

咳嗽243

喘急245

失血245

肺痈248

胁痛248

心痛249

腹痛250

气症251

郁症251

劳伤252

食伤252

嘈杂252

呕恶253

吐酸253

呃逆254

关格254

隔噎255

臌肿256

积聚257

黄疸258

痢疾259

淋症260

浊症261

崩漏261

疝气262

三消262

虚怯263

自汗盗汗264

痛风264

腰痛265

厥症265

痿症265

痉症267

脚气268

头痛268

眼症269

耳聋270

口症270

牙痛271

咽喉271

癫狂2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