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相声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倪钟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0769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230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相声-曲艺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相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相声的发展历史及诸家之说2
二、相声的优良传统6
三、相声艺术的特点10
四、相声的类型13
五、相声与文学19
六、相声与社会24
七、相声史的分期与本书结构31
八、关于“相声学”的建立36
古代篇44
第一章 先秦及秦时的优人滑稽44
第一节 先秦的优人讽谏44
第二节 秦代优旃的笑言51
第二章 两汉南北朝的优人滑稽及影响53
第一节 西汉侍臣的戏谑54
第二节 东汉时的优人表演58
第三节 儒佛讲经中的“论难”63
第四节 侯白的“谈戏弄”65
第三章 唐代的参军戏及其他69
第一节 唐代的参军戏69
第二节 唐代的“俗赋”77
第三节 唐代谐体诗与优人“谐戏”82
第四章 宋金杂剧与杂伎86
第一节 宋代杂剧中的滑稽节目86
第二节 宋金杂剧中的“使砌”90
第三节 宋代诸般杂伎中的相声因素95
第四节 宋代像生与杂扮104
第五章 元明流行的滑稽表演107
第一节 元代散曲中的滑稽曲目107
第二节 元明杂剧中的滑稽穿插110
第三节 明代的“笑乐院本”112
第四节 明代的“过锦”戏114
第六章 清代的滑稽表演117
第一节 戏曲中的玩笑戏117
第二节 民间傩戏中的调笑项目119
第三节 民间技艺表演中的“说口”125
第四节 各民族民间文艺中的滑稽节目126
第七章 历代笑话的积累130
第一节 先秦寓言是我国最早的笑话130
第二节 两汉南北朝的笑话135
第三节 唐宋笑话的发展139
第四节 金元仍有笑话流传142
第五节 明代的笑话书143
第六节 清代笑话的变化145
第八章 笑话与口技的结合——明清隔壁戏149
第一节 明代的“口戏”149
第二节 清代的“象声”152
第三节 各地的隔壁戏154
第四节 隔壁戏发展为近代的相声157
近代篇165
第九章 相声的初成(清中—民初)165
第一节 相声形成的社会背景165
第二节 近代相声的创始者167
第三节 “万象归春”及其他176
第四节 “肃亲王禁相声”及其影响178
第五节 晚清笔记中对相声的记载182
第六节 相声形成的诸种因素探讨183
第十章 相声的成熟与发展(1912—1919)187
第一节 相声向外地传播187
第二节 “相声八德”及其同辈艺人190
第三节 “清门相声”的流传195
第四节 两代“云里飞”演唱的滑稽京剧199
现代篇208
第十一章 相声从明地到茶社演变(1919—1928)208
第一节 相声仍以明地演出为主209
第二节 相声进入茶社214
第三节 “杂耍园子”中的相声219
第四节 “冯家门”相声在东北的流传221
第五节 “马派相声”的形成223
第六节 张杰尧从南方回到北京225
第七节 一代名家张寿臣227
第八节 相声的发展无人过问230
第十二章 相声的普及和提高(1928—1936)233
第一节 天津成为相声的“聚处”233
第二节 “女相声”演员的兴起234
第三节 相声著作的出版238
第四节 其他支派的相声传人242
第十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声(1937—1945)247
第一节 老舍与欧少久的合作248
第二节 常宝堃与“常氏相声”252
第三节 侯宝林在天津崛起258
第四节 相声在各地的发展266
第五节 “女相声”的发展与变化274
第六节 一批相声家的相继成熟276
第七节 相声界习俗的逐步完善284
第八节 媒体对相声的传播293
第十四章 解放战争中的相声(1945—1949)302
第一节 表现干预生活的相声302
第二节 关于“时髦”性相声305
第三节 相声演员的遭遇308
第四节 解放区的相声310
第五节 “俗文学”研究中的相声313
第六节 传统相声简析315
当代篇324
第十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的发展(1949—1966)32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艺界的思想改造325
第二节 “北京相声改进小组”的始末335
第三节 中央广播说唱团的组建342
第四节 京津仍是相声的重镇345
第五节 各地相声演员的情况353
第六节 “向科学进军”中的相声361
第七节 马季等一代新人的茁壮成长376
第八节 传统相声的挖掘与整理381
第九节 相声演员拍摄的电影383
第十节 相声引起学者的关注386
第十一节 “反右”运动中的相声389
第十二节 “大跃进”中的新相声394
第十三节 相声批评的展开400
第十四节 北方相声与南方滑稽的交流406
第十五节 “笑的晚会”与“化妆相声”410
第十六节 “两个批示”传达后的相声416
第十六章 “文革”中的相声(1966—1976)423
第一节 相声从舞台上消失425
第二节 《友谊颂》冲破相声的沉默426
第三节 相声工作者的苦斗428
第四节 侯宝林转向理论研究429
第十七章 新时期的相声(1977—2000)431
第一节 涌现一批批判“四人帮”的相声431
第二节 东北相声的崛起435
第三节 “全国相声评比”在青岛举行437
第四节 相声创作的深入发展440
第五节 新时期活跃舞台的相声演员445
第六节 “中国相声节”在合肥举行453
第七节 传统相声的重新出版与整理457
第八节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相声458
第九节 相声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成熟462
第十节 少数民族相声的陆续出现466
第十一节 台湾相声演员与祖国大陆的交流467
第十二节 相声冲人世界艺术之林470
第十三节 网络时代相声的传播476
第十八章 进入新世纪相声的发展(2001—2010)478
第一节 相声艺术家的更新换代479
第二节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全国相声大赛”487
第三节 茶馆相声的兴起490
第四节 相声艺术的国际交往492
域外篇500
第十九章 相声在东南亚的传播500
第一节 相声在马来西亚的流传500
第二节 相声在新加坡的流传506
第二十章 相声在国际上的反响514
第一节 中国相声引起国际学者的关注514
第二节 各国类似相声的艺术形式的比较519
结语 关于相声发展的几点思考531
后记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