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据法学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29437.jpg)
- 卞建林,谭世贵主编;谭世贵,郭志媛,宋英辉等撰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5536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证据-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法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1
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1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1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5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7
第二章 证据制度概述10
第一节 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10
第二节 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23
第三章 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44
第一节 关于证据制度理论基础的争鸣44
第二节 证据制度的认识论基础48
第三节 证据制度的价值论基础63
第四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76
第一节 真实发现原则76
第二节 证据裁判原则80
第三节 自由评价原则84
第五章 证据规则概述91
第一节 概述91
第二节 关联性规则94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99
第四节 非法自白排除规则104
第五节 传闻排除规则109
第六节 意见证据规则116
第七节 最佳证据规则121
第八节 特权规则125
第九节 我国现行证据规则130
第二编 证据论139
第六章 证据概述139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139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特征144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156
第七章 物证158
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和特点158
第二节 物证的分类与表现形式160
第三节 物证的作用162
第四节 国外关于物证的立法与理论164
第八章 书证169
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点169
第二节 书证的分类171
第三节 书证的作用176
第四节 国外关于书证的立法与理论177
第九章 证人证言180
第一节 概述180
第二节 证人证言的形成过程188
第三节 证人证言的作用194
第四节 国外关于证人证言的立法与理论197
第十章 被害人陈述201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的概念和特点201
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的作用204
第三节 国外关于被害人陈述的立法与理论205
第十一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207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特点207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作用209
第三节 国外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立法和理论216
第十二章 当事人陈述221
第一节 当事人陈述的概念和特点221
第二节 当事人陈述的分类223
第三节 当事人陈述的作用225
第四节 当事人自认的概念、分类及法律效力227
第五节 外国关于当事人陈述的立法和理论233
第十三章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238
第一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产生和使用238
第二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点240
第三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意义243
第四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244
第五节 外国关于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立法与理论246
第十四章 鉴定意见250
第一节 鉴定意见的概念和特点250
第二节 鉴定意见的分类257
第三节 鉴定意见的作用260
第四节 国外关于鉴定意见的立法、理论和实践263
第十五章 勘验、检查、辨认笔录和现场笔录274
第一节 勘验笔录274
第二节 检查笔录278
第三节 辨认笔录279
第四节 现场笔录281
第五节 域外关于勘验、检查、辨认和现场笔录的立法和理论281
第十六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284
第一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概念和意义284
第二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基本要求288
第三节 收集与保全证据的主要方法291
第四节 各种证据的收集与保全297
第十七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310
第一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310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312
第三节 审查判断证据的步骤和方法316
第四节 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321
第十八章 证据的分类333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333
第二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335
第三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339
第四节 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343
第五节 本证与反证347
第六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349
第七节 主要证据与补强证据356
第八节 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361
第三编 证明论366
第十九章 证明概述366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366
第二节 证明的体系与环节373
第三节 证明的意义376
第二十章 证明主体378
第一节 证明主体概述378
第二节 证明主体的范围383
第二十一章 证明对象391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391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405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411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418
第五节 非诉讼法律活动中的证明对象422
第六节 免证事实与司法认知424
第二十二章 证明责任436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436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454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462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464
第二十三章 证明标准468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468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472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484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标准490
第二十四章 证明方法495
第一节 证明方法发展的历史轨迹495
第二节 证明方法的主要类型501
第三节 推定511
第二十五章 证据在审判中的运用520
第一节 举证520
第二节 质证522
第三节 认证523
第四节 运用证据认定案情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