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吴地小说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晚清吴地小说研究
  • 张袁月著;释光泉,陈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4638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古典小说-小说研究-华东地区-清后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晚清吴地小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缘起与学术意义1

二、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3

三、研究现状与创新价值7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

第一章 吴地小说中心移位的地域背景18

第一节 吴地小说繁荣的地域因素19

一、发达的商品经济19

二、悠久的重商传统20

三、深厚的文化积淀21

四、精致的品位追求25

第二节 吴地两大小说中心之映像26

一、经济基础27

二、文化氛围30

三、出版市场34

第三节 晚清吴地小说中心的移位49

一、苏州对上海经济崛起的助成50

二、苏州对上海文化氛围的改变54

三、苏州时上海人才资源的输出60

四、苏州对上海出版优势的转移67

第二章 晚清吴地小说叙事重心的转移73

第一节 从扬州小说、苏州小说到上海小说73

一、扬州繁华与扬州小说的兴盛73

二、苏州繁华与苏州小说的繁荣75

三、上海繁华与上海小说的崛起79

第二节 从《风月梦》、《青楼梦》到《海上繁华梦》81

一、《风月梦》与扬州传统83

二、《青楼梦》与苏州传统84

三、《海上花列传》、《海上繁华梦》与上海传统86

第三节 从“上海”小说到“海上”小说88

一、城内城外的地位转换89

二、城内城外的路政比较90

三、城内城外的照明比较97

第四节 从晚清吴地小说到海派小说103

一、“文字地图”承载的地域传统104

二、地名包含的地域文化信息109

三、吴地小说地域特色的新变111

第三章 “乡下人进城”——新叙事主题的形成119

第一节 “乡下人进城”在晚清的新主题119

一、“乡下人进城”叙事的演变119

二、主题概括:海上·繁华·梦121

第二节 “吴地追梦族”与新的叙事内容125

一、都市冒险与体验127

二、都市诱惑与罪恶130

三、心灵迷失与回归134

第三节 “乡村—城市”二元叙事的形成140

一、城市对乡村的俯视视角141

二、难以治愈的“都市病”146

三、城市对乡村的向往态度154

第四章 吴地地域传统在晚清的分化157

第一节 苏州与上海地域景观的比较159

一、苏州的地域景观160

二、上海的地域景观171

第二节 苏州与上海生活方式的比较191

一、苏州船菜与上海番菜191

二、苏州轿子与上海车子197

第三节 苏州小说与苏州画舫文化204

一、从《青楼梦》中的画舫谈起205

二、苏州的画舫文化208

第四节 上海小说与上海马车文化220

一、从《海上花列传》中的马车谈起221

二、马车文化与画舫文化内在的相通性225

三、马车文化超越画舫文化的现代都市属性232

第五章 吴地地域传统与现代的撞击242

第一节 现代性语境观照下的苏州民风民俗242

一、现代性语境观照下的苏州风俗243

二、现代性语境观照下的苏州民性250

第二节 现代景观在苏州的展览255

一、苏州城外建设与现代景观的出现256

二、马路:耀眼而又荒凉的现代景观259

三、苏州城外现代景观对城内的影响265

第三节 现代生活方式在苏州的渗透269

一、衣食住行270

二、公共卫生276

第四节 传统因素在上海的残留278

一、岁时节庆279

二、人生习俗283

三、鬼神信仰287

第六章 地域与时代的共谋——以王韬、包天笑为例292

第一节 王韬与包天笑的典型性293

一、与传统苏州的裂隙293

二、对现代上海的见证297

第二节 文化空间转换与小说的媒体特征307

一、从“报人+小说家”到“报人小说家”308

二、小说创作的报载化312

三、小说创作的新闻化317

第三节 社会环境变迁与小说的现代特征324

一、小说创作的都市化324

二、小说创作的商品化327

三、小说创作的现代化333

余论:向现当代延展的吴地小说342

参考文献348

附录367

附录1 图表索引367

附录2 笔者据晚清苏州小说所绘“苏州地图”369

附录3 笔者据晚清上海小说所绘“上海地图”370

附录4 画舫与马车371

附录5 晚清吴地小说简表372

后记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