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元明美学名言名篇选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宋元明美学名言名篇选读](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4395805.jpg)
- 孙通海,于民选注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10237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元明美学名言名篇选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宋元明(初、中期)时期1
宋代6
欧阳修6
一 论文道关系10
二 山林者之乐与富贵者之乐13
三 寓其意,乐其心14
四 事信言文,所恃且大,乃能传世15
五 超迈横绝,深远闲淡,各极其长,不能优劣17
六 披图所赏,未必得其本意18
七 颜书端严尊重,初见则畏,久则愈可爱19
九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20
八 爱其书兼取其为人20
十 画鬼神亦难工21
十一 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21
十二 古画画意不画形22
十三 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22
十四 于物有宜,不计丑妍23
郭熙24
一 画山之本意27
二 画山水有体,看山水亦有体28
三 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山水29
四 画事四必29
五 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30
六 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31
七 景外意与意外妙32
八 欲夺其造化,莫大于饱游饫看32
九 执笔者四要33
十 论用笔偏失35
十一 山水之布置36
十二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36
十三 论近景与远景36
邵雍37
一 观物者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理40
二 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41
三 作诗与观物42
四 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44
五 炼辞得奇句,炼意得馀味44
六 诗史善记事,长于造其真45
七 诗史善记意,诗画善状情45
八 善赏花者爱花妙45
程颐46
一 学诗妨事,作文害道48
二 和顺积中,英华发外50
三 天下无一物无礼乐51
四 英气甚害事51
苏轼52
一 寓意于物则乐,留意于物则病59
二 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62
三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64
四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64
五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65
六 辞达则文不可胜用66
七 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66
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67
九 物之无常形者必有常理68
十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68
十一 传神之妙在于得人意思之所在69
十二 观画取其意气所到70
十三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71
十四 离画工之度数,得诗人之清丽71
十五 不留于一物,故其神与万物交71
十六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72
十七 忘声而后能言,忘笔而后能书73
十八 成竹于胸74
十九 书之短长肥瘦各有态74
二十 评唐代六家书76
二十一 论书法78
董逌79
一 以人观牛与以牛观牛83
二 形与理85
三 形与神86
四 书贵得法88
五 论画真水90
六 得马于无相91
七 寓物写形,取成于心93
朱熹93
一 道者文之根本99
二 圣人因言以明道101
三 今人之文与圣贤本意了无干涉101
五 用力于文词,不若穷经观史以求义理102
四 文字须达意得理102
六 作文当在忠信进德之后103
七 推《易经》阴阳之说,以观人事文章104
八 识得古人之风,而后可以为诗106
九 书札细事而与人德性相关107
十 诗有工拙之论则言志之功隐108
十一 拙巧与和气109
十二 读苏轼文先喜后厌109
十三 去轻扬诡异之态,树沉潜温厚之风110
十四 屈原为文皆生于缱绻恻怛110
十五 论风雅之正变112
十七 志者诗之本,乐者诗之末113
十六 学诗之大旨与诗之用113
十八 论理与象115
十九 论兴115
严羽116
一 诗辨119
二 作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128
三 论诗129
元代132
郝经132
内游134
方回139
一 境存乎心,治其境莫如治其心142
二 意味之自然者为清新144
三 诗贵自然清新146
倪瓒147
一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151
二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151
三 论画152
明代初、中期154
王履154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156
祝允明159
一 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160
二 事之形有美恶,而后吾之情有爱憎161
三 师楷化机,取象形器,寓其无言之妙162
四 作诗忌二率四病163
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时期165
明代后期168
徐渭168
一 诗贵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他人所尝言171
二 读之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之品172
三 论曲173
四 论画174
李贽175
一 童心说183
二 二十分识186
三 杂说188
四 琴赋192
五 忠义水浒传序196
六 诗画199
七 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201
八 传奇可以兴观群怨202
汤显祖202
一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208
二 因戏而生情209
四 文章与灵性212
三 情与理212
五 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214
六 若有若无为美215
七 意趣神色216
袁宏道217
一 叙小修诗222
二 雪涛阁集序225
三 论趣228
四 论质229
五 物真必贵230
六 论文之变232
七 论淡234
八 文心与水机236
九 论赏花237
王骥德238
一 论曲之本色241
二 论咏物之妙243
三 论用事之当243
四 论曲之声调244
五 曲之妙在于动人245
六 出之贵实,用之贵虚246
袁中道247
一 论文章之变252
二 论宋元之诗可传253
三 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254
四 论文章之妙之贵255
五 诗以发抒性灵为主258
六 新与故258
七 情与景259
八 识、才、学、胆、趣259
九 趣由慧生260
十 泉声与神态260
十一 论山水之观261
十二 水与石263
十三 美中缺陷264
徐上瀛265
溪山琴况270
计成294
一 兴造论296
二 借景298
张岱301
一 西湖七月半304
二 西湖之性情风味305
三 情理之中,自有滋味307
四 境界神奇,忘其为戏309
五 艺术百项皆藉一口生气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