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361556.jpg)
- 朱庆保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4102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微型计算机-理论-高等学校-教材;微型计算机-接口设备-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
1.1 概述1
1.1.1微型机发展概述1
1.1.2微型机的分类与应用2
1.2微型计算机基础3
1.2.1微型计算机最基本的硬件结构3
1.2.2指令系统与程序4
1.2.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基本工作过程5
1.2.4计算机系统硬件与软件14
1.3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15
1.3.1多媒体计算机概述15
1.3.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构成15
练习与思考25
第2章微处理器8086/808827
2.1 8086/8088微处理器的特点27
2.2 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27
2.2.1 8086/8088功能结构28
2.2.2 8088寄存器结构30
2.2.3 8086/8088存储器组织32
2.2.4 8086/8088外部结构与引脚33
2.3 8086外总线和总线时序35
2.3.1 8086最小工作组态36
2.3.2最小工作组态典型时序37
2.3.3 8086最大工作组态41
2.3.4最大工作组态典型时序46
2.4微型计算机系统框图48
练习与思考50
第3章80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52
3.1 概述52
3.2寻址方式53
3.3 8088/8086指令系统55
3.3.1数据传送指令55
3.3.2算术运算指令62
3.3.3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68
3.3.4控制转移指令72
3.3.5循环指令75
3.3.6子程序调用与返回指令(SUBROUTINE)75
3.3.7中断指令77
3.3.8处理机控制指令78
3.3.9串操作指令79
3.4 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81
3.4.1 32位微处理器的寄存器结构81
3.4.2 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特点82
练习与思考83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7
4.1汇编语言概述87
4.2汇编语言程序语句行的构成88
4.2.1标记88
4.2.2表达式89
4.2.3语句92
4.3常用伪指令92
4.3.2数据定义及存储器分配伪指令93
4.3.1表达式赋值伪指令EQU93
4.3.3分析运算符与综合运算符95
4.3.4段定义伪指令98
4.3.5定义子程序的伪指令PROC、ENDP、NEAR和FAR101
4.4 DOS功能调用103
4.5程序设计及其设计举例104
4.5.1分支程序设计105
4.5.2循环程序设计106
4.5.3子程序结构的程序设计108
4.6.1键盘I/O114
4.6键盘I/O与显示I/O114
4.6.2 DOS显示功能调用119
练习与思考120
第5章存储器技术125
5.1半导体存储器分类与主要技术指标125
5.1.1只读存储器ROM分类与特点125
5.1.2随机读写存取器RAM的分类126
5.1.3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27
5.2.1基本存储电路128
5.2随机读写存储器RAM的结构128
5.2.2RAM的结构129
5.3 RAM与总线的基本连接方法134
5.3.1位扩展法134
5.3.2字扩展法134
5.3.3字位同时扩展法135
5.4存储器的工作时序136
5.4.1存储器对读周期的时序要求136
5.4.2存储器对写周期的时序要求137
5.5现代微机中的新型RAM及并行主存系统137
5.5.1现代RAM存储器采用的两种基本技术137
5.5.2并行主存系统138
5.5.3现代RAM141
5.6现代微机存储体系144
5.6.1 Cache-主存存储层次144
5.6.2主-辅存存储层次148
练习与思考150
第6章输入输出的接口技术152
6.1 I/O接口153
6.1.1接口概说153
6.1.2接口的功能及其作用153
6.1.3接口的分类155
6.2 I/O端口及其编址与译码方法156
6.2.1 I/O端口156
6.2.2 I/O端口的编址方法157
6.3输入输出方式和接口原理159
6.3.1程序控制传输方式159
6.3.2中断传输方式164
6.3.3 DMA方式166
6.3.4四种I/O方式的比较167
6.4 I/O接口卡的设计168
6.4.1 I/O接口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68
6.4.2 ISA槽的引线信号安排和ISA接口卡的几何尺寸169
6.4.3 I/O端口的译码方法169
6.4.5离散信号输出接口技术173
6.4.4总线接口173
6.4.6接口驱动程序分析与设计175
练习与思考176
第7章 DMA控制器Inte18237A177
7.1 DMA传输技术概述177
7.1.1 DMA过程177
7.1.2 DMA的数据传送方式178
7.1.3DMA的特点179
7.1.5 DMA应用180
7.1.4 DMA接口的基本模型180
7.2 DMA控制器Intel 8237A181
7.2.1 8237A的基本功能181
7.2.2 8237A的传输类型181
7.2.3 8237A的传输对象182
7.2.4 8237A的操作时序182
7.2.5 Intel 8237A的基本结构及引脚功能185
7.2.6 8237A的工作方式191
7.2.7 8237A的控制字和编程192
7.2.8 8237A的编程举例197
练习与思考199
第8章中断技术200
8.1 中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00
8.1.1 中断的定义和有关名词解释200
8.1.2中断的典型应用200
8.2.1 中断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202
8.2.2中断优先级202
8.2 中断系统的功能和中断优先级202
8.3 8086/8088的中断操作207
8.3.1 8086/8088的中断分类207
8.3.2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与中断向量表208
8.4中断响应过程与时序211
8.4.1硬件中断的响应过程和中断服务211
8.4.2 8086/8088中断响应的流程213
8.4.3硬件中断的时序214
8.4.4软件中断的响应过程214
8.5.1 8259A的主要功能及结构216
8.5 中断控制器Intel 8259A216
8.5.2 8259A的工作过程220
8.5.3 8259A的中断管理222
8.5.4 8259A的编程227
8.5.5 8259A的应用举例235
练习与思考243
第9章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244
9.2 8253的引脚功能和编程结构245
9.2.1 8253的引脚功能245
9.1 8253的主要功能245
9.2.2 8253的编程结构246
9.2.3 8253内部寄存器的选择247
9.3 8253的编程248
9.3.1 8253的控制字248
9.3.2 8253的计数初值249
9.3.3 8253的初始化编程249
9.3.4 8253的计数器读操作251
9.4.1方式0(计数结束产生中断)252
9.4 8253的工作方式252
9.4.2方式1(可重复触发的单稳态触发器)254
9.4.3方式2(速率发生器)256
9.4.4方式3(方波发生器)257
9.4.5方式4(软件触发选通信号发生器)260
9.4.6方式5(硬件触发选通信号发生器)261
9.5六种工作方式的比较263
9.6 8253的综合应用举例264
9.6.1用计数器测量频率的原理264
9.6.2用8253实现频率测量264
9.7 8254芯片267
9.7.1 8254的状态寄存器和状态锁存器267
9.7.2 8254的锁存命令和读回命令268
练习与思考270
第10章并行接口及应用271
10.1并行接口概述271
10.2.1 8255基本功能272
10.2.2 8255内部结构与引脚272
10.2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272
10.2.3 8255控制字和工作方式275
10.3并行接口应用举例281
10.3.1一般并行接口281
10.3.2可编程8255并行接口应用282
10.3.3计算机的打印机接口284
练习与思考287
11.1.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概述289
11.1 串行通信基础289
第11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电路289
11.1.2串行通信的数据传送方式290
11.1.3串行传输基本模型290
11.1.4调制与解调291
11.1.5串/并和并/串转换的基本原理293
11.1.6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293
11.1.7 串行通信接口297
11.2.2 8251A内部结构与引脚300
11.2.1 8251A基本功能300
11.2可编程串行接口8251A300
11.2.3 8251A内部寄存器305
11.3串行接口应用举例309
11.3.1一般并串转换电路309
11.3.2可编程8251A同步串行接口应用310
11.3.3 PC系统双机通信312
练习与思考315
12.1.1总线分类317
12.1概述317
第12章总线技术317
12.1.2总线组成318
12.1.3总线基本功能319
12.1.4总线标准320
12.1.5总线配置结构321
12.1.6总线数据传输322
12.1.7总线裁决方式323
12.1.8局部总线技术324
12.2.2总线结构与引脚定义325
12.2 PC/XT的ISA总线325
12.2.1 ISA特点325
12.3 PCI总线327
12.3.1 PCI总线特点327
12.3.2 PCI总线结构与引脚定义329
12.3.3 PCI总线周期331
12.4 USB串行总线335
12.4.1特点335
12.4.2 USB总线结构335
12.4.3 USB总线体系结构337
12.4.4 USB协议帧338
12.4.5 USB协议工作流程341
练习与思考344
第13章奔腾系列微处理器345
13.1从8086到奔腾系列微处理器发展概述345
13.2流水线与超标量流水线技术346
13.2.1指令重叠操作方式347
13.2.3流水线中的相关问题348
13.2.2标量流水工作原理348
13.2.4程序转移对流水线的影响349
13.2.5超级标量流水方法349
13.2.6超长指令字(VLIW)技术350
13.2.7 80386和80486微处理器中的指令流水线350
13.3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351
13.3.1 CISC的含义351
13.3.2 RISC的含义351
13.3.3 RISC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352
13.3.4 RISC发展与应用353
13.4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主要工作方式353
13.4.1实方式353
13.4.2保护方式354
13.4.3保护方式下的虚拟8086模式368
13.5奔腾微处理器369
13.5.1奔腾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369
13.5.2奔腾微处理器采用的超级标量流水线372
13.5.3奔腾微处理器片内高速缓存375
13.6高能奔腾至奔腾4采用的几种现代技术379
13.6.1双重独立总线技术379
13.6.2单指令多数据处理380
13.6.3 SSE技术简介381
13.6.4动态执行技术381
13.7从高能奔腾至奔腾4处理器的主要特色385
13.7.1高能奔腾(Pentium Pro)处理器的特色385
13.7.2多能奔腾(MMX奔腾)处理器的主要特色386
13.7.3奔腾2处理器的主要特色387
13.7.4奔腾3处理器的主要特色388
13.7.5赛扬处理器389
13.7.6便携式处理器389
13.7.7奔腾4处理器的主要特色390
练习与思考391
第14章A/D、D/A转换技术及其接口设计392
14.1.1 D/A转换器的基本组成393
14.1 数/模(D/A)转换器及其与主机的接口393
14.1.2 D/A转换原理395
14.1.3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选用要点397
14.1.4 D/A转换器DAC0832399
14.1.5使用D/A转换器时应注意的问题402
14.1.6串行接口D/A转换器404
14.1.7 D/A转换器应用举例405
14.2.1 A/D转换接口407
14.2模/数(A/D)转换及其与主机的接口407
14.2.2 A/D转换原理413
14.2.3借助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实现A/D转换416
14.2.4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417
14.2.5 A/D转换器的选择原则418
14.2.6标度变换419
14.2.7 A/D转换器ADC0809419
14.2.8 12位A/D转换器AD574424
练习与思考427
主要参考文献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