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会计发展史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会计发展史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294225.jpg)
- 郭道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4300·56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会计发展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会计的起源1
一、人类会计行为的起源1
(一)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3
(二)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历史阶段6
(三)原始人计量、记录行为的初步进展14
(四)文明时代到达前夜的原始会计变革26
(五)小结:研究人类会计行为起源所说明的问题41
参考书目43
二、“会计”命名的起源44
(一)关于我国“会计”命名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45
(二)我国“会计”的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48
(三)小结:研究我国“会计”命名起源所说明的问题60
参考书目60
三、会计部门的起源与发展61
(一)会计部门产生的前提条件61
(二)官厅会计部门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62
(三)民间会计部门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132
(四)小结:会计部门起源与历史发展过程所说明的问题143
参考书目145
一、会计帐簿的设置与分类147
(一)中式帐簿名称与书写工具的演变147
第二讲 单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147
(二)会计帐簿设置与分类的演进154
(三)小结:会计帐簿的演变所说明的问题181
二、会计核算项目的设置184
(一)按一般项目分类(或分项、分户)核算时期185
(二)改良中式簿记会计科目设置、运用时期199
(三)西式会计科目设置方法的引进时期200
三、单式记帐法的演讲203
(一)记帐符号的演进204
(二)会计记录方法与记帐规则的发展变化215
四、会计结算方法的演进231
(一)我国会计结算方法的演进232
(二)世界会计结算方法的简介248
五、会计计量单位的演进250
(一)中国会计计量单位之演进250
(二)国外会计量度运用情况简介269
(三)小结:会计计量单位的演进所说明的问题271
六、会计凭证方法运用的演进273
(一)中国官厅会计凭证运用之演进273
(二)中国民间会计凭证运用演进简况284
(三)国外会计凭证运用情况简介288
(四)小结:会计凭证方法运用演进所说明的问题290
(一)中式会计报告的演进291
七、会计报告的演进291
(二)国外会计报告演进情况简介307
(三)小结:会计报告的演进所说明的问题310
八、会计分析方法的演进311
(一)会计分析方法的萌芽阶段(夏商至魏晋南北朝)311
(二)会计分析方法的产生、发展阶段(唐宋至明清)311
九、总结316
参考书目320
第三讲 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321
一、我国会计是怎样落后于西方的321
(一)我国会计落后于西方的历史过程322
(二)我国会计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328
二、中国固有的复式帐法333
(一)“三脚帐”335
(二)“龙门帐”340
(三)“四脚帐”360
三、借贷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379
(一)复式簿记的基本特征380
(二)借贷复式帐法产生的前提条件381
(三)关于借贷复式帐法起源的争议385
(四)借贷复式簿记的摇篮-- 意大利386
(五)十五世纪末卢卡·帕乔利的会计著作408
(六)帕乔利著作发表之后意大利的最初继承者414
(七)意大利复式簿记著作的传播416
(八)借贷复式簿记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发展417
(九)借贷复式簿记在美国的演进445
(十)借贷复式簿记在日本的进展458
四、借贷复式帐法传入中国和中式会计的改良运动463
(一)借贷复式帐法的传入463
(二)中式会计的改良运动464
五、复式簿记的历史演进过程所说明的问题464
参考书目465
(一)西周时代司会的钩考之权467
(二)西周宰夫的就地稽察之权467
一、我国审计职掌与部门的起源467
第四讲 中国古代审计组织产生与发展梗概467
二、我国秦汉时代的御史制度468
三、我国古代独立的审计组织形式-- 比部的出现469
四、我国宋代审计建制的反复471
五、明清时代的都察院制度472
六、中华民国时期对审计组织的引进改良473
七、我国历史上审计建制的经验教训473
参考书目474
结束语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