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跳水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跳水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 吴延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750091642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跳水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跳水板的弹力计测及弹性性能分析1

第一节 跳水板的弹力计测1

一、方法2

二、结果与讨论3

第二节 跳水板的弹性性能分析14

一、作用力与板尖下降量的关系14

二、不同支点,作用力与板尖下降量的关系15

三、不同力点,作用力与板尖下降量的关系17

四、板下降过程中,板尖的水平位移18

五、跳水板的弹性性能对跳板跳水技术动作的影响19

第二章 跳板跳水适宜板支点的选定23

第一节 板支点的调节对跳板弹性性能的影响24

第二节 人体肌肉工作的个性特点24

一、运动员超等长能力与板支点的关系25

二、作用力与板支点的关系25

三、膝关节最大用力区间与板支点的关系27

四、跨步跳的腾空高度和腾空时间与板支点的关系28

五、运动技术水平与板支点的关系28

第三节 对国内外几次大比赛中优秀运动员选取板支点情况的分析30

一、第6届全运会31

二、第11届亚运会33

三、1988年济南国际跳水分开赛36

四、第25届奥运会37

五、讨论38

第三章 助跑技术在生物力学研究41

第一节 跳板跳水助跑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分析41

一、我国优秀跳板跳水运动员助跑结构(支撑与腾空时间)分析43

二、确保助跑稳定性的其它因素46

三、前跨步--走板与跨步跳的连接技术49

四、跨步跳--助跑与起跳的连接技术54

五、结论67

第二节 跳台跳水助跑的技术特点68

第一节 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研究73

第四章 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73

一、跳板跳水起跳过程中动作结构的时相分析76

(一)对象和方法76

(二)结果和讨论76

(三)结论82

二、压板阶段充分发掘跳板弹力能的生物力学分析83

(一)压板的动力源84

(二)“合板”85

(三)脚着板时的人体姿位和着板点97

(四)蹬伸压板过程中人体环节的协调配合108

(五)结论133

(一)跳板弹力能利用的现状134

三、反弹阶段有效利用跳板弹力能的生物力学分析134

(二)影响垂直动能利用率的主要因素144

(三)具体动作分析163

(四)结论179

第二节 跳台跳水起跳技术特点180

一、双脚纵跳能力与跳台跳水的关系182

二、多周翻腾、转体跳水的垂直动能与转动动能183

三、起跳的正确用力时机和方法185

(一)创造适宜起跳角动量的途径和方法185

(二)起跳过程中垂直动能、水平动能、转动动能的调控195

第一节 “连接”动作的开始时机199

第五章 起跳与腾空的连接技术199

第二节 “连接”动作的结束时机202

第六章 腾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205

第一节 人体对动作的控制205

第二节 多周翻腾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206

一、腾空高度与腾空时间206

二、起跳动量矩(角动量)211

三、腾空阶段的时相分析217

(一)急剧加速翻腾时相217

(二)保持最高翻腾速度时相220

(三)急剧减速翻腾时相224

一、多周翻腾转体的动力源226

第三节 多周翻腾转体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226

(一)相对于人体横轴的起跳角动量227

(二)绕身体纵轴转体的产生227

(三)在腾空过程中增强绕身体纵轴转体效果的方法232

二、优秀运动员的多周翻腾转体技术233

(一)腾空初始的人体姿位233

(二)多周翻腾转体的腾空时相与分析234

第七章 准备入水和入水239

第一节 准备入水239

(二)入水速度242

(一)运动员身体的体积大小242

一、水花形成的几个流体力学因素242

第二节 入水压水花技术的流体力学分析242

(三)击水面积243

(四)身体形状243

二、压水花的身体姿位243

(一)运动员的体型243

(二)入水时的身体姿位与手势244

(三)入水动作与入水路线245

二、压水花的流体力学分析247

主要参考文献249

致谢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