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4279102.jpg)
- 刘作翔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394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法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自序1
上篇 法律的理想3
引言 法学家的使命3
第一章 法律的理想:法理学的分析9
1-1 法律的理想之含义10
1-2法律的理想之具体内容16
1-3法律的理想之表现特征24
第二章法律的理想与相关法学概念:关系分析27
2-1法律的理想与法律价值27
2-2法律的理想与法律的作用29
2-3法律的理想与法律目的和法律目标31
2-4法律的理想与法律理念34
2-5法律的理想与社会理想36
2-6法律的理想与法律现实37
3-1理想的法律:含义及其意义38
第三章法律的理想与理想的法律:关系及其转化38
3-9由法律的理想到理想的法律:实现转化42
第四章 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构原则48
4-1研究前提48
4-2科学性原则50
4-3适时性原则54
4-4现代性原则57
4-5民主化原则59
5-1 内容要件命题解说63
第五章 理想的法律模式:内容要件63
5-2民主要素64
第六章理想的法律模式:形式要件83
6-1形式要件命题解说83
6-2语言的明确性84
6-3法条的具体性90
6-4内容的易懂性92
6-5结构的合理性94
6-6 体系的完整性95
引言实现法治:我们的理想与追求99
中篇 法治的理念99
第七章中国现代化与法制101
7-1 法制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101
7-2法制的特点及其实现103
7-3 法制的现实意义106
第八章 法制现代化及中国的道路111
8-1法制现代化释义111
8-2法制现代化的目标118
8-3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124
第九章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关于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异134
同和发展134
9-1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跳出“周期率”的对话134
9-2毛泽东的民主观和民主实践及其经验教训136
9-3邓小平的民主法治理论及其价值151
9-4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157
第十章法治社会中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定位159
10-1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现状159
10-2法治社会中公权力的定位167
10-3法治社会中私权利的定位179
10-4保持公权力与私权利间的势能均衡183
第十一章法治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84
11-1以法治的观点审视司法中的法律185
评价与道德评价及其结果185
11-2法治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197
及其界限197
11-3法律惩罚与道德惩罚的各自特点及其204
功能204
12-1 公平问题的广泛性210
第十二章法治社会中的法律与公平问题210
12-2法治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公平要求及体现213
12-3法治社会中法制系统的公平要求及体现217
12-4社会公平:法律追求的最高价值227
第十三章儒家义利观与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234
13-1研究义利观的现实意义234
13-2“义”的现代诠释及其与现代法治的237
价值取向237
价值取向238
13-3“利”的现代诠释及其与现代法治的238
13-4义利辩证观——“义”之下的“利”之追求240
第十四章理想与现实:法治秩序与多元混合秩序的242
冲突和选择242
14-1“礼治秩序”: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243
主要特征243
14-2“多元混合秩序”:转型时期中国社会246
秩序结构的主要特征246
14-3“法治秩序”:现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255
模式选择255
第十五章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的政府职能265
15-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五大职能265
15-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特点272
15-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274
15-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法治化276
15-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法文化与行政权力278
16-1研究权力制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281
第十六章建立权力制约的法治机制281
16-2权力制约概念分析285
16-3对几种权力制约思路的评析288
16-4建立权力制约法治机制的思路295
第十七章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303
17-1对法律的质疑303
17-2两大思想源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306
利弊之争312
17-3当代争论的焦点:法治主义旗帜下的法律312
17-4辩证的思考:法治视野中的法律局限性317
下篇法学新思维327
引言世纪之交中国法学面临的挑战327
第十八章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331
18-1时代特征:多元化及其表现332
18-2中国法学的走向:多元发展及其表征334
18-3法学多元发展的重要条件:政治和学术338
的宽容338
19-1中外辞典中的“法理学”解释341
第十九章什么是法理学?341
19-2法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简史348
19-3我国法理学界对法理学的认识351
19-4对我国法理学的现状分析及其思考355
19-5法理学改革的方向363
19-6我国法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365
第二十章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及其功能368
20-1德沃金教授的法理学观369
20-2法理学研究的一般特点370
20-3法理学的功能380
20-4法理学的新发展:部门法理学的崛起384
第二十一章重视法学学问题的研究386
21-1由法学学科功能说起386
21-2应当重视法学学问题的研究390
第二十二章关于中国法学发展的争鸣与思考395
22-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法学界的新思想395
新观点395
经济规律的关系400
22-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及法与客观400
22-3如何看待对西方法律和法学的学习和405
借鉴405
第二十三章中国法学教育模式探索409
23-1法制现代化与法学教育410
23-2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和法律职能411
23-3法学教育模式选择414
23-4法律人才培养模式420
第二十四章中国法学教学法改革探索427
24-1对我国传统教学法的反思428
24-2我国法学教学法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430
24-3 改革中国法学教学法的构想432
结语展望21世纪437
1性与社会规范438
2人类与自然环境441
3知识分子与大众445
4中国与世界447
后记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