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企业效绩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企业效绩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230367.jpg)
- 孟建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5762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企业效绩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 企业效绩评价问题的起源2
1.1.1 效绩评价的概念2
1.1.2 人类早期的效绩评价思想3
1.1.3 现代公司的诞生与两权分离4
1.1.4 代理理论与企业效绩评价6
1.2 企业效绩管理与评价8
1.2.1 效绩是衡量一切实践活动的客观标准9
1.2.2 企业效绩与社会时代紧密相联10
1.2.3 评价结果是有效激励与约束制度的客观尺度11
1.3 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基本功能13
1.4 建立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若干问题16
第二章 国外企业效绩评价研究与实践简介21
2.1 西方国家企业效绩评价理论的发展21
2.2 美国等西方国家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践25
2.2.1 美国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践应用26
2.2.2 美国企业效绩评价的操作体系28
2.2.3 美国企业效绩评价的主要特点30
2.2.4 其他西方国家企业效绩评价发展情况31
2.3 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效绩评价实践32
2.3.1 韩国对公营企业的效绩评价33
2.3.2 日本对企业经营力的评价方法37
2.3.3 巴基斯坦的“公共利润率”评价方法42
2.3.4 印度的国有企业考核方法44
2.3.5 台湾的公营事业效绩评价制度45
2.4 对国外企业效绩评价研究与实践的剖析46
2.4.1 事后评价是政府间接管理企业的有效手段46
2.4.2 财务效益状况始终是企业效绩评价的主体内容46
2.4.4 从制度上对公营企业效绩评价作出统一规定47
2.4.3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各国评价方法的主要形式47
2.4.5 评价结果与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和奖惩紧密结合48
第三章 中国对国有企业考核方法的实践探索49
3.1 计划经济时期以实物产量为主体的考核方法49
3.1.1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50
3.1.2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考核方法简介51
3.1.3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考核方法的弊端研究52
3.2 改革开放初期以利润总量指标为核心的考核方法54
3.2.1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54
3.2.2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考核方法演进55
3.2.3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58
3.3 90年代以相对比率指标为基本内容的企业评价方法60
3.3.1 90年代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61
3.3.2 90年代国有企业管理评价方法简介63
3.3.3 90年代国有企业评价方法缺陷分析66
3.4 对中国企业管理考核和评价方法的评价66
3.4.1 中国企业考核方法伴随管理体制的变化而逐步演进67
3.4.2 以往国有企业考核方法的主要经验教训68
3.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型的企业效绩评价方式70
第四章 效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72
4.1.1 知识经济突飞猛进需要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73
4.1 效绩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73
4.1.2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迫切要求加强企业效绩管理74
4.1.3 效绩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优秀企业的成功之路75
4.2 效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76
4.2.1 管理科学是中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核心77
4.2.2 效绩是评判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有效尺度77
4.2.3 对国有企业营运考察须以效绩提高为中心环节78
4.2.4 实施效绩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79
4.3 国有企业必须以加强效绩管理应对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80
4.3.1 效绩管理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81
4.3.2 效绩管理是政府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有效方法82
4.3.3 效绩管理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前提83
4.3.4 效绩管理是中国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85
4.4 效绩管理须以科学规范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为基础86
4.4.1 效绩评价是统一的“度量衡”86
4.4.2 效绩评价具有“四大”基本功能87
4.4.3 效绩评价是实施效绩管理的前提88
4.4.4 效绩评价推动效绩管理的深入发展88
5.1 建立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90
第五章 建立中国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90
5.1.1 当前国有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仍较为低下91
5.1.2 国有企业市场化监管能力仍有待提高92
5.1.3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重道远94
5.1.4 国有企业出资人监管手段和方法迫切需要改善95
5.1.5 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96
5.1.6 国有经济结构仍存在明显不合理状况97
5.1.7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需进一步规范98
5.2 建立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首要目标是为出资人服务100
5.2.1 新型政企关系和正确行使出资者职能需要效绩评价101
5.2.2 正确引导和规范经营行为需要效绩评价102
5.2.3 建立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需要效绩评价103
5.2.4 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效绩评价104
5.2.5 建立科学规范的效绩管理制度需要效绩评价105
5.3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应财务效益分析为主体内容106
5.3.1 投资回报是投资者创新企业的基本动因107
5.3.2 财务效益最优化是出资人的主要管理目标108
5.3.3 少投入多产出是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109
5.3.4 以投入产出观念规范企业经营与发展战略110
5.4.1 历史纵向对比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112
5.4 企业效绩评价应由传统的纵向对比向横向比较分析转换112
5.4.2 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需要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结果113
5.4.3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企业效绩横向比较提供了保障114
5.5 企业效绩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有机结合116
5.5.1 企业效绩评价中的财务指标定量分析116
5.5.2 企业效绩评价中的非财务指标定性分析117
5.5.3 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效结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选择118
5.6 效绩评价需综合考察影响企业经营的诸多因素119
5.6.1 影响企业效绩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120
5.6.2 影响企业效绩的内部因素分析120
5.6.3 企业效绩评价的基本要素考察与分析121
5.7 构建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有关技术方法选择124
5.7.1 以系统分析思想为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理论125
5.7.2 以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为建立评价体系的科学基础127
5.7.3 以投入产出分析为评价体系的内在核心129
5.7.4 以多目标决策法建立多层次、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130
5.7.5以隶属因子赋值法建立定性分析指标体系132
5.7.6 以平衡计分法使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134
5.7.7 以德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不同权重135
5.7.8 以沃尔比重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比标准体系138
5.7.9 以功效系数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计分方法140
第六章 建立中国企业效绩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研究145
6.1 企业效绩评价第一层次基本指标的选定145
6.1.1 以出资人利益保障为目标确定效绩评价的主体内容146
6.1.2 按照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轨迹选取第一层次基本指标148
6.2 企业效绩评价第二层次修正指标的152
6.2.1 以重要性原则建立第二层次的修正指标体系152
6.2.2 以效绩要素关联性分析筛选第二层次的修正指标153
6.2.3 以分层次递进修正提高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的精确度156
6.3 企业效绩评价第三层次评议指标的选定157
6.3.1 企业效绩评价定性评议指标选择158
6.3.2 企业效绩评价多层次、多因素、多因子指标体系的160
6.4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161
6.4.1 总权数与分层次权数的设置162
6.4.2 分项指标权数的具体设置162
6.5 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的选择与测算164
6.5.1 建立客观、公正效绩评价标准的必要性164
6.5.2 定量分析指标评价标准的测算与核定166
6.5.3 定性评议指标评价标准的建立与确定170
6.6.1 功效系数法在定量分析评价计分中的具体应用172
6.6 企业效绩评价计分方法的选择与确定172
6.6.2 隶属因子赋值法在定性分析评价中的具体应用176
6.6.3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最后得分的计算过程177
6.7 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的示例与报告178
6.7.1 评价结果类型的划分179
6.7.2 评价级别的划分179
6.7.3 评价结果的表示方式180
6.7.4 评价报告180
6.8 企业效绩评价的一般组织程序181
7.1 效绩评价中的企业财务效益状况分析184
第七章 企业效绩评价财务指标的对比分析方法184
7.1.1 净资产收益率对比分析185
7.1.2 总资产报酬率对比分析186
7.1.3 资本保值增值比率对比分析187
7.1.4 主营业务利润率对比分析188
7.1.5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对比分析189
7.1.6 成本费用利润率对比分析190
7.2 效绩评价中的企业资产营运状况分析191
7.2.1 总资产周转率对比分析191
7.2.2 流动资产周转率对比分析192
7.2.3 存货周转率对比分析194
7.2.4 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分析195
7.2.5 不良资产比率对比分析196
7.3 效绩评价中的企业偿债风险状况分析197
7.3.1 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197
7.3.2 已获利息倍数对比分析199
7.3.3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对比分析200
7.3.4 速动比率对比分析201
7.4 效绩评价中的企业发展潜力状况分析202
7.4.1 销售增长(营业)率对比分析202
7.4.2 资本积累率对比分析203
7.4.3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对比分析204
7.4.4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对比分析205
7.4.5 技术投入比率对比分析206
7.5 企业效绩评价相关财务指标作用的分析研究207
7.5.1 财务指标在企业效绩评价中的基本作用分析208
7.5.2 相对比率指标与绝对总量指标的对比208
7.5.3 多因素指标综合分析与单一指标考核的对比209
7.5.4 多层次递进修正对评价结果校正的意义210
第八章 企业效绩非财务指标的专家评议方法211
8.1 非财务语言指标主要内容211
8.1.1 经营者基本素质212
8.1.2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213
8.1.3 基础管理水平214
8.1.4 发展创新能力215
8.1.5 经营发展策略216
8.1.6 在岗员工素质217
8.1.7 技术装备与改造水平(服务硬环境)218
8.1.8 综合社会贡献220
8.2 专家评议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组织221
8.2.1 专家评议的基本方法222
8.2.2 对评价专家的资质要求224
8.2.3 专家评议的工作组织225
8.3 企业效绩评价的问卷调查方法227
8.3.1 企业效绩评价问卷的设计227
8.3.2 企业效绩评价问卷调查的过程控制228
附一:企业的年度经营成果证券问卷调查(样本A)229
附二:企业的经营者业绩评估问卷调查(样本B)232
第九章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237
9.1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验证237
9.1.1 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238
9.1.2 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替代单一指标的必要性241
9.1.3 多层次立体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244
9.2 企业效绩评价同行业、同规模对比方法的分析验证246
9.2.1 分行业制定评价标准的科学性246
9.2.2 按规模划分评价标准的必要性248
9.2.3 多档次评价标准值的合理性250
9.3 效绩评价定性与定量比较方法的分析验证251
9.4 不同的企业评价方法分析验证255
9.4.1 90年代企业评价体系指标及计分方法256
9.4.2 不同的评价方法计分过程实证分析257
9.4.3 不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实证分析259
10.1 大型企业集团效绩评价案例分析261
第十章 企业效绩评价案例分析和评价结果比较261
10.1.1 三家航运集团主要财务指标对比262
10.1.2 三家航运集团效绩评价过程263
10.1.3 三家航运集团综合效绩评价结果对比267
10.2 三家航运集团效绩评价报告和效绩分析报告268
10.2.1 北京海运公司2000年度效绩评价报告和效绩分析报告269
10.2.2 天津远洋公司2000年度效绩评价报告和效绩分析报告282
10.2.3 上海航运公司2000年度效绩评价报告和效绩分析报告290
10.3 全国冶金大型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302
10.3.2 全国冶金大型骨干企业主要财务指标303
10.3.1 全国冶金大型骨干企业的基本情况303
10.3.3 全国冶金大型骨干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分析305
10.3.4 全国冶金大型骨干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的特点306
10.3.5 以效绩评价结果对全国冶金大型骨干企业的分析307
10.3.6 效绩评价在全国冶金行业效绩管理中的应用309
第十一章 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应用与推广313
11.1 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应用领域314
11.1.1 各级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314
11.1.2 企业出资人投资监管的基本手段316
11.1.3 债权人风险证券的重要工具317
11.1.4 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支持系统319
11.1.5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方法321
11.2 企业效绩评价制度的有效推广322
11.2.1 初期阶段政府部门的作用十分关键323
11.2.2 全面开展必须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为主要形式323
11.2.3 积极探索企业效绩评价的实际应用324
11.3 企业效绩评价实践中的若干认识问题325
11.3.1 会计信息失真对效绩评价的影响325
11.3.2 不可控因素对效绩评价结果的影响326
11.3.4 客观认识企业效绩评价的导向作用327
11.3.3 正确处理好企业效绩评价与管理考核的关系327
11.4 对影响企业效绩评价结果有关问题的政策处理328
11.4.1 多元发展企业选择评价标准问题329
11.4.2 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329
11.4.3 企业资本及权益不实问题330
11.4.4 国有企业承担公共支出问题331
11.4.5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问题331
11.5 企业效绩评价信息的计算机处理332
11.5.1 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是效绩评价推广的条件332
11.5.3 评价软件须与评价体系相配套并具有多种功能333
11.5.2 会计制度统一为评价工作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333
11.5.4 评价软件设计应为今后逐步升级和发展预留空间334
第十二章 效绩评价与建立企业有效激励制度335
12.1 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改革的发展过程335
12.1.1 按劳分配制度原则的拨乱反正336
12.1.3 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337
12.2 经营者年薪制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重要途径339
12.2.1 科学的年薪制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339
12.2.2 科学的年薪制有利于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340
12.2.3 科学的年薪制有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340
12.2.4 科学的年薪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形成341
12.3 经营者年薪制应解决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342
12.3.1 实行经营者年薪制需要解决的问题343
12.3.2 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应遵循的原则343
12.3.3 企业效绩评价具有客观、公正诸多特点344
12.3.4 效绩评价与年薪制有机结合的构想345
12.4 企业经营者年薪的具体确定方法346
12.4.1 经营者基本年薪的确定方法346
12.4.2 经营者效益年薪的确定方法347
12.4.3 计算经营者年薪中若干问题的处理349
12.5 效绩评价体系应用于年薪确定的案例分析350
12.5.1 案例企业基本概况350
12.5.2 企业效绩评价结果351
12.5.3 计算企业经营者年薪351
12.5.4 比较基本结论353
第十三章 效绩评价与企业经营者的科学考核355
13.1 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考核任用的现状355
13.1.1 经营者选拔方式呈多元化趋势356
13.1.2 出现了新的经营者任用方式356
13.1.3 经营者考核重点发生了变化358
13.1.4 企业经营业绩的内涵认识逐步加深358
13.2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特点359
13.2.1 以维护出资人权益最优化为价值取向360
13.2.2 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引导经营者行为360
13.2.3 充分考虑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各种因素361
13.2.4 应当注意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362
13.3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对经营者业绩的证券特性363
13.3.1 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设计的综合诗人指标体系,满足了出资人追求企业价值最优化的目标363
13.3.2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采用全国统一的分行业、分档次、动态评价标准,增强了经营者业绩考核的可比性和准确性364
13.3.3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较为充分地反映出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经营能力364
12.1.2 明确按劳分配的补充分配方式366
13.4 运用效绩评价体系考核经营者须处理好的问题366
13.4.1 效绩评价不能替代经营者管理部门的考核366
13.4.2 应细致分析前任业绩与继任业绩的关系366
13.4.3 主要经营者与经营班子其他成员的业绩应有区别367
13.4.4 客观区分经营业绩与社会贡献的关系368
13.4.5 正确认识经营者任期责任审计与效绩评价的关系368
13.5 效绩评价与经营者业绩考核结合的案例分析369
13.5.1 评价对象概述369
13.5.2 评价实施要求与评价过程370
13.5.3 定量评价结果373
13.5.4 评价结论374
第十四章 效绩评价与集团企业内部管理376
14.1 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概况和效绩评价特点376
14.1.1 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概况377
14.1.2 企业集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78
14.1.3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效绩评价的特点379
14.2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开展效绩评价的意义381
14.2.1 效绩评价有利于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信息的准确掌握381
14.2.3 效绩评价有利于处理集团对子公司的产权监管382
14.2.2 效绩评价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真实的经济效益382
14.2.4 效绩评价有利于规范对子公司的考核激励机制383
14.2.5 效绩评价有利于对子公司发展状况的诊断383
14.2.6 效绩评价有利于促进子公司经营观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384
14.3 探索建立适应集团特点的效绩评价方法384
14.3.1 集团效绩评价体系应与国家标准有机结合385
14.3.2 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分行业标准值和补充评价指标386
14.3.3 积极探索非财务指标的专家评议方法387
14.4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效绩评价案例分析388
14.4.1 集团公司内部效绩评价体系的设计388
14.4.2 集团公司内部标准值的测算和制定389
14.4.3 集团公司对内部效绩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390
14.5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效绩评价应注意的问题390
14.5.1 加强对子公司效绩评价的组织和领导391
14.5.2 认真做好对子公司效绩评价的各项基础工作391
14.5.3 注重对于公司效绩评价结果的应用392
附录:395
一、 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 人事部 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的通知395
二、 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 中央企业工委 劳动保障部 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通知406
后记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