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
  • 焦润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ISBN:754411691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关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几个问题1

第一卷4

1949年4

开国大典4

封闭妓院,取缔卖淫6

各地掀起禁烟热潮7

1950年11

北京儿童欢庆第一个国际儿童节11

北京青年纪念“五四”青年节12

反对迷信,取缔“一贯道”13

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工农教育15

共和国第一个国庆节18

国徽的诞生20

加强对新闻界的统一管理2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3

留学生纷纷归国参加建设25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26

土改浪潮28

“新片展览月”活动31

召开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盛会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施行34

中山装等服装的流行38

1951年41

电影《武训传》引发的政治批判41

发展初、中等教育,培养中级建设人才45

劳动保险制度的实施47

刘青山、张子善事件49

《毛泽东选集》出版,全国掀起学习热潮51

“三反”运动52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55

1952年59

爱国卫生运动的兴起59

失业问题的大规模解决60

对地方戏曲的初步改革62

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64

纪念四大文化名人活动66

禁烟运动向纵深发展68

开始实行公费医疗70

“五反”运动72

1953年75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75

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76

贯彻《婚姻法》,扫除婚姻陋习78

梁漱溟与毛泽东的冲突82

粮、油的统购统销84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正式兴起86

圆瑛法师圆寂88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成立90

著名画家徐悲鸿逝世92

1954年95

对胡适思想的全面批判95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97

棉布的统购统销和棉花的统购101

群众歌曲评奖活动102

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召开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105

1955年109

大力整顿粮食统销工作109

第一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11

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112

加强书刊租赁业管理117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19

农业合作化运动掀起高潮121

实行粮食定量供应的粮食票证制度123

新人民币的发行125

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127

重视传统医学,成立中医研究院129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131

1956年134

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34

昆剧等地方戏曲受到重视135

推广普通话的法规政策出台137

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140

汉文书刊开始一律采用横排143

汉字的简化144

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145

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147

“双百”方针的制定148

统一全国劳动工资制度150

震动全国的《徐秋影案件》153

1957年158

“电影问题讨论”的风波158

对丁玲等人的批判160

关于广东音乐的讨论162

关于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讨论164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67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169

1958年173

北京电视台的创立173

“除四害”运动174

大办人民公社176

大炼钢铁178

“大跃进”狂潮180

“大跃进”时期的公共食堂183

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批判185

“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187

民主党派的整风、交心运动188

农业“大跃进”190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191

文化“大跃进”193

消灭“黄色歌曲”195

新民歌运动197

1959年203

北京“十大建筑”建成203

共和国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206

批判彭德怀,发动“反右倾”斗争208

容国团荣获世界冠军210

替曹操翻案212

1960年216

关于历史剧问题的讨论216

关于喜剧问题的讨论219

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221

1961年224

关于悲剧问题的讨论224

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227

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230

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232

文化政策的调整235

戏剧大师梅兰芳逝世237

中国女子登山队征服公格尔九别峰238

1962年241

第一届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241

《刘志丹》被定为“反党”小说242

一次“关于小说在农村”的调查244

1963年248

“大写十三年”248

关于李秀成的评价250

关于“母爱教育”的讨论和批判252

广播、电影在农村253

郭兰英举行首次独唱音乐会255

毛泽东的两个文艺批示257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259

停演和批判“鬼戏”261

学习雷锋运动的兴起263

中共和苏共开始公开论战265

1964年269

对《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影片的批判269

对冯定两本书的批判271

对京剧的改革274

对孙冶方经济观点的批判276

对杨献珍“合二而一”论的批判278

对“中间人物”论的批判281

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兴起283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式上演284

《毛主席语录》出版发行287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289

小站事件发生,各地掀起“夺权”斗争291

《谢瑶环》被打成“大毒草”292

一份小说批判目录29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97

1965年301

半工(农)半读教育制度的试行301

对翦伯赞史学观点的批判304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305

中国确立在世界乒坛的头号地位309

1966年313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313

大力宣传“突出政治”314

对“三家村反党集团”的批判316

第二卷322

1966年322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322

红卫兵运动323

遇罗克与《出身论》327

破“四旧”狂潮330

风靡全国的大串联336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废止340

1967年342

对影片《清宫秘史》的批判342

八个“样板戏”出台344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形成346

关于保护文物图书的规定350

关于大专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规定351

长沙至韶山铁路建成通车352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53

1968年355

“五七”干校和大批干部下放355

民众崇拜毛泽东达高潮360

知识青年开始大规模“上山下乡”364

大学毕业分配的“四个面向”367

“七二一”大学369

工农兵管理学校371

农村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379

1969年384

林彪集团的形成384

全国备战高潮386

红旗渠工程建成388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390

高等院校的下放与撤并392

1970年395

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下放地方管理395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398

高等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401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06

国务院科学教育组408

1971年411

改造都江堰工程完工411

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突破”412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的制定414

1972年419

李庆霖事件419

中美、中日、中德关系正常化423

我国南方首次发现猿人牙齿化石427

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428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竹简出土430

1973年433

“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形成433

“影射史学”与“四人帮”集团的活动435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秒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440

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441

“白卷”事件443

“朝农经验”的推广446

“考教授”事件449

长江以南发现商代文化遗址450

黄帅事件452

1974年457

“批林批孔”运动457

反“复辟回潮”与“反潮流”462

王亚卓事件467

“风庆”轮事件469

小靳庄经验472

大港、胜利油田的建成477

1974年高校招生原则与“开门办学”480

秦始皇兵马俑的探测和发掘483

《三上桃峰》的沉浮487

“坏戏”《园丁之歌》490

《艳阳天》、《火红的年代》刮起的时代风492

1975年500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500

评《水浒》运动504

对影片《创业》的责难508

对影片《海霞》的围剿511

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路全线通车513

“张志新”事件515

1976年522

“四五”运动与“天安门诗抄”522

“党内资产阶级”理论的由来530

“按既定方针办”的由来533

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建成通车537

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540

吉林地区降落罕见陨石雨542

唐山大地震544

中国“巨星”的陨落548

全国揭批“四人帮”554

首都150万军民举行庆祝粉碎“四人帮”大游行561

“文革”时期“帽子”博览566

1977年573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573

高等院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577

“1980年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提出580

工宣队撤出学校583

杨乐、张广厚研究函数理论获重要成就584

一批优秀戏剧解禁上演586

第二次汉字改革589

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591

东方歌舞团正式恢复593

1978年596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596

“天安门事件”的平反603

“右派分子”的摘帽和改正工作608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610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616

城市住宅建设开始受重视620

全国科学大会622

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教师职务625

“文革”后第一次招收研究生627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630

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人名、地名的拼写法632

农村改革从安徽凤阳启动635

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639

1979年643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643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647

给地主富农分子摘帽651

建立经济特区653

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制止乱砍滥伐的布告657

扩大企业自主权660

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663

“伤痕文学”的出现665

1980年671

刘少奇冤案平反671

全国第一次县级直接选举675

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677

进一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679

公开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684

设立学位委员会和学位制度690

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693

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696

高校函授教育制度699

关于收回“文革”期间散失的珍贵文物和图书的规定701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703

知识青年“大返城”基本结束704

1981年709

关于《苦恋》的批判709

“五讲四美”活动7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714

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719

中央发出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720

我国首次发行国库券723

第三卷730

1982年730

百业待兴 人才紧需730

经济领域犯罪问题开始严重731

中央发出《关于清理领导班子中“三种人”问题的通知》733

我国培养出第一批博士734

宣传婚姻道德和精神文明737

女排精神振奋全国739

影片《人到中年》引起强烈共鸣741

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742

看电影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743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744

1983年746

建设精神文明 反对精神污染746

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严打”运动748

专业户被视为前程远大的新事物749

戚本禹、聂元梓等人被判刑751

大学毕业生要求去新疆753

企事业单位“亲属化”现象日趋严重756

“征婚广告”——择偶新方式757

托幼事业亟待发展760

1984年762

胡乔木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762

严禁党政机关干部办企业765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3届奥运会上成绩优异767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768

中国第一次公开招聘模特769

撤销人民公社建制770

党中央发出扶贫号召771

中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773

城市住房改革——倡导住宅商品化773

电视剧发展迅速776

1985年779

中共中央决定改革现行科技体制779

中共中央决定改革现行教育体制781

乡镇企业崛起782

中国居民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783

流动人口给大城市带来治安忧患784

北京发生“5·19”球迷事件786

中国宣布设立教师节787

关于史学危机的探讨788

中国举办首届戏剧节790

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引起争鸣791

1986年793

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793

成人教育实行三种证书制度795

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等人被开除党籍796

部分大学生上街游行797

第二批简化字停止使用798

中国首次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查799

职工家庭生活的变化800

文艺争论多元化802

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网正式开通804

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805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破产企业806

弗洛伊德热807

1987年809

北京新图书馆落成809

中国第一部档案法颁布811

中国举办首届艺术节812

文化与企业“攀亲结缘”814

“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815

小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引起风波818

教育商品化的讨论820

1988年822

天安门城楼对中外游人开放822

蛇口风波823

《河殇》引起的龙文化探讨826

性开放与性教育828

出国热831

“人体油画艺术大展”轰动京城833

聂卫平取得中日围棋擂台赛三连冠834

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出台836

实施“菜篮子”工程839

新军衔制度确立840

汉城奥运会失利引起各界反思841

电影《红高粱》荣获金熊奖842

1989年845

文凭热845

理论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847

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风波迭起850

两院发出经济犯罪分子限期坦白通告851

少儿读物供求失衡现象引起关注853

中央发出“扫黄”号令854

中国农村出现“休夫”现象857

首届中国电影节858

台胞赴大陆旅游“热”度升温860

1990年862

扫除社会丑恶现象862

“卡拉OK”——一种新的娱乐形式865

沈大高速公路全线通车867

全面实施“希望工程” 加大扫盲力度869

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871

1991年874

鲜花热874

娼妓现象的死灰复燃与严厉取缔卖淫嫖娼876

打击拐卖人口行为877

毒品蔓延,扫毒形势严峻880

《渴望》热882

离婚率升高 和平分手者增多884

1992年888

追星族现象888

突破性学禁区890

高中实行会考892

中国大陆记者团首次赴台采访893

西式快餐抢尽风头895

婚外恋之风蔓延,类型不同,说法各异897

赌博之风又起899

同性恋现象900

电影巩俐年902

股票交易火爆905

人才流动如潮907

假冒伪劣商品与中国质量万里行909

1993年913

《废都》与《白鹿原》热913

上海养老保险新探索917

扫除蔓延的黑社会919

第二职业热逐渐降温921

反腐败,从群众呼吁到政府重视923

振兴严肃音乐925

徐洪刚英勇斗歹徒与社会呼唤英雄928

《中国大百科全书》930

“五个一工程”931

1994年935

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935

引人注目的“民工潮”937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939

青春职业的走红942

校园民谣943

北京开展“扫黄打非”工作945

《汉语大词典》出齐面世947

透视娱乐业“三陪”现象948

大学毕业生首次穿上学位服950

“211工程”竞争激烈951

四起的奢侈之风954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表,政府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956

电脑进入中国家庭959

高等学校招生并轨961

伪气功伪科学肆行,科学家呼吁清除963

封建迷信活动抬头966

1995年970

彩票发行火爆970

私人创办女子“避难所”972

女人是否该回家的争论974

改革户籍制度,深圳发放“蓝印户口”976

人造文化景观泛滥978

大修坟墓之风渐起980

实行职工每周五天工作制982

报刊发行大战984

三口之家,二人世界——新的家庭结构986

1996年991

现代人结婚新形式991

节约粮食,实行禁酒993

查禁淫秽出版物995

爱乐女乐团解散又重组996

清除不良文化招牌、品牌998

法律援助——救助贫弱者1000

取缔异性按摩1002

部分城市公共场所禁烟1005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整顿社会治安1007

1997年1011

审判制度改革1011

注射——中国试行新的死刑执行方式1012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1014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016

吸毒现象增多,成为社会问题1020

艾滋病感染者增多1023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1025

1998年1029

北大建校百年庆典1029

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1031

政府明令禁止传销活动1034

全国首次禁毒展在北京举办1036

法庭审判走向公开1039

新一轮浮夸风1041

开启暗箱,防止腐败1043

中央政府选派稽察特派员1045

1999年1049

取缔法轮功及其组织1049

新时期的整风——“三讲”教育活动1051

中国驻南使馆遭袭,国人反美情绪高涨1054

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行1056

中葡两国政府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0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