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学学 自学的规律与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学学 自学的规律与艺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218905.jpg)
- 唐坚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419015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学学 自学的规律与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自学学绪论3
第一章 自学的发展史3
第一节 自学的历史3
第二节 自学的现在8
一、中国的自学现状8
二、国外的自学现状13
第三节 自学的未来17
第二章 自学的研究史19
第一节 体验性阶段19
第二节 经验性阶段21
第三节 理论性阶段24
第四节 学科性阶段27
第五节 国外的自学研究点滴32
第三章 自学学研究39
第一节 自学学产生的基础39
第二节 自学学的内容和性质51
第三节 自学学的研究方法57
第二篇 自学基础论65
第四章 自学的性质65
第一节 自学的概念65
一、自学的外延65
二、自学的内涵68
第二节 自学的本质70
第三节 自学的功能79
一、自我教育功能79
二、获取知识功能82
三、培养成才功能84
四、培养品格功能85
第五章 自学的规律87
第一节 自学的类型87
第二节 自学的过程90
一、自学过程的渐进性90
二、自学过程的阶段性93
(一)程序化分析93
(二)阶段化分析99
三、自学过程的发展性106
第三节 自学的原则110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2
二、扬长原则114
三、循序渐进原则115
四、高效率原则117
五、巩固性原则119
六、同步化原则121
七、最优化原则122
第六章 自学的管理125
第一节 自学立法管理125
一、自学立法的意义125
二、自学立法的主要内容128
三、中国的自学立法概况131
四、国外涉及自学的教育法令134
第二节 自学组织管理136
一、组织对自学管理的作用136
二、组织管理的构成139
第三节 自学考试管理144
一、自学考试管理的作用144
二、自学考试管理层次146
第四节 自学成果管理149
一、自学成果管理的需要149
二、自学成果管理的构成151
第五节 自学人才管理156
一、自学人才管理的作用157
二、自学人才管理的内容160
第三篇 自学方法论170
第七章 自学目标170
第一节 自学目标的理论170
一、自学目标的性质及特点170
二、自学目标的客观依据175
(一)社会需要——自学目标的原动力175
(二)知识体系——自学目标的海洋181
(三)成才规律——自学目标的交响曲189
(四)客观实际——自学目标的落脚点195
(一)远大志向——自学目标的内燃机197
三、自学目标的主观依据197
(二)自我兴趣——自学目标的谜底204
(三)个人长处——自学目标的优化208
(四)个体机制——自学目标的差异212
第二节 自学目标的选择与调控214
一、选择自学目标的方法215
(一)定位目标法215
(二)筛选目标法216
(三)分解目标法217
(四)高置目标法218
(五)捕获目标法220
(六)战略目标法221
二、自学目标的调控222
(一)自学目标的计划223
(二)自学目标的管理225
(三)自学目标的调节226
第八章 自学时间228
第一节 自学时间的理论228
一、自学时的假定229
二、自学量的假定233
三、自学时间的特点235
四、自学时间的比例问题238
五、时间是效率与成才的载体240
一、有效利用空闲时间241
第二节 自学时间的利用241
(一)时间分配法244
(二)时间运筹法246
(三)时间分散法248
(四)时间缩短法251
(五)时间嵌入法252
二、制定自学时间计划表253
(一)日自学计划表253
(二)周自学计划表255
(三)月自学计划表256
三、自学时间的弹性257
(一)局部弹性258
(二)整体休息260
四、自学时间利用的反馈263
(一)记录时间263
(二)分析时间265
(三)控制时间266
第三节 自学时间的限制267
一、生理限制268
二、社会限制270
三、工作限制271
四、精神生活限制272
第一节 自学强度的理论275
第九章 自学强度275
一、自学强度的概念276
二、自学强度的特点277
三、自学强度的定量分析279
四、自学强度的主体基因281
五、强化的主体要素构成284
第二节 自学强度的利用295
一、生理要素强化方法295
(一)营养、运动强化法295
(二)用脑科学法297
(三)节律运用法298
(四)感官协同法301
二、精神要素强化方法302
(一)任务强化法302
(二)情绪刺激法303
三、智能因素强化方法305
(一)分析技巧法305
(二)记忆规律法307
(三)思维分类法311
四、技能要素强化方法312
(一)快速阅读法312
(二)听课思路法316
(三)笔记规律法318
五、自学强度利用的反馈321
(二)自我训练322
(一)自我反思322
第三节 自学强度的限制323
一、忍耐力限制323
二、自学力的限制326
第十章 自学手段330
第一节 自学手段的理论330
一、自学手段的概念330
二、自学手段的特点332
三、自学手段的定量分析334
四、科技对自学及手段的影响335
五、自学手段的构成339
(一)工具类344
1.收音机——新时代的“空中课堂”344
一、物化自学手段344
第二节 自学手段的利用344
2.录音机——自学的得力助手345
3.电视机——书本出现以后的伟大发明347
4.计算器——自学者方便的计算工具348
5.电脑——人类智慧的结晶349
(二)工具书类350
1.自学课本——适应自学特点的教材350
2.工具书——检索知识的自学工具351
3.自学报刊——轻骑兵式自学辅导员353
4.图书馆——自学成才的天堂353
(一)指导站与咨询站358
二、作为辅助自学手段的社会力量358
(二)业余学校与辅导讲座359
(三)主动拜师与交友359
(四)自学考试与知识竞赛362
三、自学手段利用的反馈364
(一)感受记录364
(二)决断过程365
第四篇 自学未来论369
第十一章 未来自学研究369
第一节 未来自学研究的可行性369
一、哲学基础369
二、科学基础370
三、信息基础372
第二节 未来自学研究的意义373
一、填补空白374
二、指导自学374
第三节 未来自学研究的内容376
第十二章 走向未来的自学384
第一节 时间上:自学终身化384
第二节 地位上:自学主体化389
第三节 目标上:自学开拓化394
第四节 手段上:自学现代化398
第五节 网络上:自学家庭化401
第六节 传授上:自学课堂化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