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因素研究及其治理建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因素研究及其治理建议](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3890475.jpg)
- 黄润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998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人口性别构成-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因素研究及其治理建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探求人口协调发展的科学道路1
前言1
绪论1
第一节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基本概念1
一、出生性别比定义1
二、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域4
三、出生性别比指标的特点5
第二节 国外研究综述13
一、研究进程13
二、各国研究状态15
第三节 国内学者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研究综述17
一、出生性别比偏高状态17
二、理论研究18
三、实证研究21
第四节 研究设计32
一、主要研究方法32
二、研究模型33
三、研究资料34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35
一、研究的重点35
二、研究的难点36
三、研究的框架38
第六节 小结39
第一章 世界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分布状态41
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状态41
第二节 世界若干国家0—4岁性别比随时间演变43
第三节 美国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状态44
一、出生性别比随婴儿母亲生育年龄的变化45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随胎次孩次的变化48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9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随不同人种的变化49
第四节 印度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状态50
一、近年印度的出生性别比及其分布51
二、印度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53
三、政府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治理策略55
第五节 韩国和新加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56
一、韩国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56
二、新加坡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58
第六节 小结60
第二章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基本状态62
第一节 历史上我国儿童性别比62
一、历史上我国儿童性别比高63
二、历史上的溺婴现象严重64
三、古代我国婚嫁人口性别并不平衡67
四、古代社会对男孩的偏好强烈68
五、近代我国出生性别比高6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演变特点72
一、出生性别比随时间变化大72
二、我国0—4岁人口性别比的演变状态74
第三节 2000年我国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布特点78
一、200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出生性别比的分布规律78
二、2000年我国地市级行政区出生性别比的分布规律80
三、2000年我国县市区出生性别比的分布规律86
第四节 1990—2000年我国出生性别比差异的地区分布92
一、各省市自治区出生性别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93
二、各县市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95
第五节 小结97
第三章 意愿生育性别偏好101
第一节 意愿生育性别偏好研究的意义102
一、妇女意愿生育性别比的定义103
二、意愿生育性别比研究的意义103
第二节 国外意愿生育性别研究进展105
一、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USSP)研究结果105
二、后续国外研究进展108
第三节 我国意愿生育性别比的调查研究113
一、2003年意愿生育性别比调查结果113
二、2005年已婚育龄妇女调查结果114
第四节 小结120
第四章 出生性别比资料来源及可靠性研究123
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资料主要来源124
一、统计部门数据125
二、人口计生委数据126
三、卫生部门数据126
四、公安户政数据128
五、教育部门数据130
六、不同来源资料的可信区间估计131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资料质量比较132
一、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与公安户政登记资料132
二、人口计生委资料与公安户政登记资料的比较134
第三节 小结135
第五章 传统文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分析137
第一节 传统文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理论分析137
第二节 传统文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性分析140
一、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141
二、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144
三、传统文化的习俗——文化民俗与出生人口性别比146
第三节 传统文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量分析150
一、非农业人口比重对0—4岁人口性别比的影响151
二、家庭规模对0—4岁人口性别比的影响153
第四节 小结156
第六章 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分析159
第一节 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性分析159
一、妇女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163
二、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168
三、不同性别退休年龄和土地使用权益对妇女权益的影响169
第二节 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量分析170
一、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定量分析171
二、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分析176
三、婴儿死亡率性别差异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176
第三节 小结181
第七章 生育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分析183
第一节 生育政策、生育水平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研究进展183
一、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相关政策的梳理183
二、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185
三、胎次、孩次与出生性别比189
四、婚后或产后受孕时间间隔与出生人口性别比192
五、管理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193
第二节 生育水平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定性分析195
一、出生率、生育水平下降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197
二、生育水平对于出生性别比影响的途径200
第三节 生育水平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实证分析200
一、活产子女、存活子女数与出生人口性别比201
二、出生率、总生育率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实证分析202
第四节 小结208
第八章 造成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经济因素分析212
第一节 影响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经济因素定性分析213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于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机制214
二、家庭经济因素分析——生育子女的成本效益分析218
第二节 影响出生性别比升高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220
一、2000年全国各地市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221
二、城市化水平与出生性别比223
三、经济发展变量(人均GDP)与出生性别比226
四、不同生育政策情况下的经济发展与出生性别比关系229
第三节 小结231
第九章 影响出生性别比的“非常规”因素探讨23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37
第二节 决定动物性别若干因素的探索239
一、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239
二、X染色体和Y染色体分离技术240
三、控制动物性别的(Sex Control)技术240
四、控制动物性别的技术进入商业化240
第三节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的“非常规”因素探讨241
一、非人为因素的影响243
二、人为可参与因素的影响245
第四节 小结251
第十章 出生性别比的实地调查253
第一节 人口学专家参加的德尔菲调查255
一、出生人口漏报及其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255
二、“社保换生育”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259
三、出生性别比可研究程度260
四、影响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中各因子重要性分析261
第二节 家庭层次微观实地调查——以江苏调查为例266
一、座谈调查结论266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68
第三节 湖北黄冈蕲春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社会因素解析277
一、数据来源及准确性——出生人口补报数量和比例估计278
二、生育性别偏好的经济学特征分析279
三、生育性别偏好的文化因素分析284
第四节 关爱女孩行动分析——山西省及江苏东海县调查287
一、“关爱女孩行动”活动基本内容288
二、存在问题分析289
第五节 小结290
第十一章 影响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292
第一节 对全国县级0—4岁性别比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292
一、影响0—4岁人口性别比自变量的选择292
二、回归分析结果294
第二节 各地区0—4岁人口性别比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296
一、华北地区300
二、东北地区301
三、华东地区302
四、中南地区304
五、西南地区305
六、西北地区307
第三节 影响0—4岁人口性别比的自变量分析309
一、影响各大区0—4岁人口性别比的变量分析309
二、标准化以后的影响因素分析310
三、各省区直辖市影响因素分析311
四、影响0—4岁人口性别比的因素解释312
第四节 非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313
一、相关分析314
二、非线性回归分析316
第五节 出生性别比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320
一、出生性别比自身变化规律分析321
二、出生性别比自回归分析321
三、多变量分析323
第六节 小结323
第十二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325
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原因定性分析325
一、直接影响原因326
二、间接影响原因333
第二节 主要建议和对策343
一、以《出生医学证明》为基础,强化数据汇总统计343
二、一手软一手硬,两手都要抓,抓社保体系和法制建设345
三、调整生育政策、增加对生育的选择空间348
四、建立人口委员会协调解决人口社会问题349
第三节 小结350
附录353
附录1:1900—2009年日本出生性别比353
附录2:1900—2009年中国台湾省出生人口性别比353
附录3:1940—2002年美国历年活产婴儿性别比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变化354
附录4:1943—2002年美国历年活产婴儿性别比随孩次数的变化356
附录5:2000—2002年美国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358
附录6:美国各民族出生性别比随时间的变化360
附录7:2000年全国地级市(区、盟)的0岁婴儿、0—4岁婴幼儿性别比361
附录8:人口学专家匿名调查问卷367
附录9:江苏省生育观念调查问卷369
附录10:徐州睢宁县访谈调查提纲373
附录11:湖北黄冈蕲春县生育意愿调查问卷374
附录12:湖北黄冈蕲春县实地调查方案377
附录13:我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379
参考文献381
跋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