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外国企业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中的介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外国企业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中的介入
  • 刘秀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0494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外资公司-影响-城市-节能-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外国企业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中的介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8

第二章 低碳经济的主要载体——低碳城市8

第一节 低碳城市——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8

一、低碳经济是何物8

二、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9

三、低碳经济的体现9

第二节 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实现途径10

一、发展低碳城市的背景10

二、低碳城市的内涵10

三、低碳城市的实现途径11

第三节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实现途径13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13

二、中国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15

第三章 促进低碳经济的国际制度和策略21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定义21

一、气候变化的定义22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气候变化定义22

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下的气候变化定义22

四、容易理解的气候变化定义23

第二节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考虑24

一、政府与政府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25

二、联合国框架下的公约29

三、京都议定书32

四、巴厘路线图34

第三节 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36

一、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37

二、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37

三、特别受影响的系统、行业和区域40

四、海洋酸化41

五、极端事件42

第四章 坎昆会议解读44

第一节 坎昆会议的背景44

第二节 坎昆会议谈判的关键问题45

一、《哥本哈根协议》的法律化45

二、各国减排目标的确立46

三、发达国家新技术的转让问题46

四、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的保障46

第三节 坎昆会议的成果48

第四节 对坎昆会议的思考49

一、中国以攻代守——保护国内经济增长畅通49

二、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绕不开的话题49

三、中国应对的策略和任务——“十二五”的经济增长和减排考验51

四、中国征收碳税的可能性52

五、2011年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的展望53

第五章 欧美日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创新57

第一节 欧盟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旨在主导国际规则57

一、欧盟低碳经济的政策理论基础——《斯特恩报告》57

二、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手段62

三、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手段:温室气体的排放贸易体制67

第二节 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路径”——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平衡之道72

一、布什政府时代策略72

二、奥巴马政府时代的“绿色新政”74

三、智能电网——“绿色新政”的重中之重78

第三节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政策创新——低碳社会的构建81

一、日本低碳社会的构想背景81

二、日本实现低碳社会采取的政策措施83

三、日本构建低碳社会的现实意义88

第六章 欧美日国际低碳技术创新92

第一节 欧盟的低碳技术创新——欧盟能源战略技术计划92

一、能源战略计划的背景92

二、欧盟“低碳”计划的主要内容93

三、欧盟发展低碳技术的具体举措97

第二节 美国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100

一、第一阶段的气候变化技术项目103

二、气候变化技术项目规定的技术行动106

三、奥巴马时期的低碳技术创新118

第三节 日本低碳经济技术创新121

一、日本低碳技术创新的能源战略——新国家能源战略121

二、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战略——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126

三、日本低碳技术开发路线图128

第七章 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和政府综合政策评价模型134

第一节 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一:以低碳经济为框架的评价指标体系134

一、以经济增长为框架的低碳城市的内涵136

二、以经济增长为框架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139

三、以经济增长为框架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141

四、以经济增长为框架低碳城市的支撑体系143

第二节 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二: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框架的主体功能评价指标体系145

一、低碳的城市的主体功能要素148

二、我国城市规划指标体系151

三、总体规划下的低碳城市形体结构规划评价指标154

第三节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三:中国政策评价模型的利用155

一、地方政府拉闸限电举措引起的思考155

二、中国综合政策评价模型161

第八章“低碳”框架下我国清洁能源和技术的投融资现状172

第一节“低碳”框架下国际国内清洁能源和技术创新的投融资现状172

一、国际资本对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资现状172

二、中国对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发展的投融资现状188

三、中国的能源合同管理现状192

第二节 影响中国“低碳”领域投融资的主要因素198

一、投资商对清洁能源产业的风险因素考虑198

二、投资商对清洁能源和能效领域投资的成本收益的考虑202

三、清洁能源行业投融资的综合风险因素206

第三节 当前中国清洁能源和能效领域的主要融资渠道209

一、财政专项资金209

二、银行信贷211

三、资本市场213

四、风险投资215

五、私募基金和信托基金216

六、国际机构对新能源和技术领域的项目支持217

第九章 外国企业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市场的介入和路径220

第一节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市场机遇220

一、对中国低碳城市市场的理解与把握223

二、低碳城市发展中政府对于国外公司的政策待遇与执行225

第二节 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低碳城市市场的主要困难226

一、低碳城市的客户及客户关系的有效处理227

二、外国公司低碳城市业务盈利模式挑战——国家有效的长期激励政策的不连续性228

三、当地资源,当地管理,当地决策230

第三节 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231

一、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研发能力231

二、与当地公司的合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232

第四节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低碳城市市场的主要路径233

一、跟踪中国低碳城市进展——多种模式介入中国低碳城市项目233

二、参与低碳示范城市与中国低碳城市技术标准的制度的建设235

三、利用国际低碳技术优势实现技术的中国市场转化236

四、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发展中国低碳技术237

五、采用更广泛的开放式国际合作模式238

后记240

致谢242

主要参考文献243

[主要外文参考文献]243

[主要中文参考文献]248

附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