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控制·检测·可靠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光钧主编;石连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宇航出版社
- ISBN:7800348482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弹道导弹-导弹控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控制·检测·可靠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李光钧1
1.1控制系统1
1.1.1制导系统1
1.1.2姿态控制系统3
1.1.3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要求3
1.1.4导弹的射击精度评定4
1.2测试发控系统5
1.2.1系统功能和组成6
1.2.2设备的配置7
1.2.3系统的硬件和软件8
1.3可靠性9
第2章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石兆和11
2.1概述11
2.2制导系统设计12
2.2.1制导系统的任务12
2.2.2制导系统设计技术要求13
2.2.3主动段制导16
2.2.4中段制导38
2.2.5末制导45
2.3惯性制导系统初始对准49
2.3.1水平对准与方位对准49
2.3.2瞄准系统设计技术要求51
2.3.3陆上光电瞄准系统53
2.3.4艇上光电瞄准系统55
2.3.5地面陀螺罗盘瞄准系统58
2.4姿态控制系统设计60
2.4.1姿态控制系统的任务与组成60
2.4.2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要求61
2.4.3推力矢量控制63
2.4.4干扰力和干扰力70
2.4.5导弹运动方程75
2.4.6姿态控制系统方案86
2.4.7姿态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91
2.4.8数字姿态控制系统99
2.4.9末助推控制系统105
2.5控制系统弹上综合设计106
2.5.1弹上综合设计技术要求106
2.5.2弹上电源配电系统设计106
2.5.3弹上时序装置设计107
2.5.4弹上控制线路综合设计108
2.5.5控制系统遥测参数110
2.5.6电磁兼容设计111
2.5.7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12
参考文献112
第3章 射击精度分析与评定&石兆和114
3.1概述114
3.1.1射击精度概念114
3.1.2衡量射击精度的指标117
3.1.3射击精度与摧毁能力119
3.1.4射击精度与射击效率121
3.2射击精度指标分配126
3.3射击精度误差源分析128
3.3.1误差源分类128
3.3.2发射点初始位置误差128
3.3.3发射点初始方位误差131
3.3.4初始速度误差131
3.3.5平台调平误差132
3.3.6瞄准误差133
3.3.7诸元装定误差134
3.3.8主动段误差134
3.3.9后效段误差138
3.3.10再入段误差141
3.3.11引力异常143
3.4飞行试验结果精度分析143
3.4.1精度分析的目的143
3.4.2测量数据处理144
3.4.3三大段误差分析法144
3.4.4制导工具误差系数分离法150
3.4.5艇弹误差分离法153
3.5射击精度评定153
3.5.1评定样本的选取154
3.5.2样本数据的修正155
3.5.3样本数据的折合156
3.5.4射击密集度点估计法156
3.5.5射击密集度区间估计法158
3.5.6射击密集度序贯检验法159
3.5.7贝叶斯统计决策法160
3.5.8射击精度系统偏差的评估方法162
3.6潜地导弹射击精度评估方法163
3.6.1导弹陆上精度评定163
3.6.2潜艇导航系统精度评定163
3.6.3潜艇运动状态产生初始速度误差计算164
3.6.4平台调平误差评定164
3.6.5瞄准系统误差评定164
3.6.6艇上计算机装定精度评定165
3.6.7潜地导弹海上瞄准精度试验165
3.7 批生产抽检弹射击精度验收166
3.8射击精度统计试验法167
参考文献170
第4章 综合测试与发射控制&李书春171
4.1概述171
4.1.1测试发控系统的任务和作用171
4.1.2测试发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72
4.1.3固体导弹测试发控系统的特点174
4.1.4测试发控技术的发展概况176
4.2测试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178
4.2.1总体设计要求179
4.2.2测试发控设备的设计要求181
4.3全弹匹配试验187
4.3.1匹配试验的目的187
4.3.2试验的技术状态188
4.3.3试验内容和方法190
4.3.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93
4.3.5试验结果与品质评估195
4.4水平测试197
4.4.1水平测试的目的197
4.4.2水平测试时导弹的状态198
4.4.3水平测试内容200
4.4.4水平测试程序214
4.5垂直测试223
4.5.1垂直测试的目的223
4.5.2垂直测试时导弹的状态224
4.5.3垂直测试内容227
4.6发射控制与发射预案231
4.6.1测试发射程序231
4.6.2发射控制233
4.6.3发射预案235
4.7火工品测试与安全使用241
4.7.1火工品安全使用的重要性241
4.7.2火工品测试方法和要求243
4.7.3火工品安全使用措施248
4.8测试数据判读与故障诊断处理250
4.8.1测试数据判读250
4.8.2故障诊断与处理256
4.9故障诊断专家系统260
4.9.1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260
4.9.2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建造265
参考文献279
第5章可靠性&李久样280
5.1概述280
5.1.1导弹与可靠性的关系281
5.1.2可靠性概念282
5.1.3可靠性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284
5.2武器系统可靠性指标论证286
5.2.1导弹飞行可靠性的含义286
5.2.2作战使用对导弹飞行可靠性的要求286
5.2.3可靠性指标的技术可能性分析298
5.2.4质量保证措施308
5.3可靠性指标分配309
5.3.1目的309
5.3.2分配的基础和前提310
5.3.3分配原则310
5.3.4分配方法与选择311
5.4 可靠性指标验证321
5.4.1可靠性验证的目的及特点321
5.4.2验证的分类323
5.4.3导弹飞行可靠性验证试验324
5.4.4研制阶段与验证指标324
5.4.5验证使用的数学模型326
5.4.6固定子样数量的可靠性置信下限验证327
5.4.7序贯检验法330
5.5武器系统可靠性评定337
5.5.1可靠性评定的意义337
5.5.2可靠性评定流程337
5.5.3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342
5.6武器系统有效性分析366
5.6.1有效性的含义366
5.6.2武器系统的使用流程367
5.6.3影响武器系统有效性的因素368
5.6.4发射准备的马尔柯夫过程371
5.6.5稳态马尔柯夫过程的状态转移373
5.6.6提高系统有效性的措施378
5.7武器系统有效性计算380
5.7.1有效性的数学模型380
5.7.2系统有效性380
5.7.3单一设备的有效性计算381
5.7.4串联系统的有效性计算382
5.7.5并联系统的有效性计算382
5.7.6 m/n系统383
5.8有效性指标论证与分配383
5.8.1指标论证383
5.8.2有效性指标分配383
5.8.3常用的分配方法384
5.9武器系统有效性评定388
5.9.1评定的对象388
5.9.2数据利用389
5.9.3评定方法389
5.9.4发射准备时间的确定393
5.10贮存期分析394
5.10.1问题的提出394
5.10.2环境对产品性能的影响394
5.10.3工程与统计分析396
5.11贮存期设计402
5.11.1指标论证402
5.11.2指标分配403
5.11.3耐环境设计405
5.11.4验证方案设计410
5.12贮存期评定415
5.12.1目的415
5.12.2评定的项目416
5.12.3评定类别416
5.12.4信息来源417
5.12.5贮存失效判别准则419
5.12.6评定要求419
5.12.7评定条件421
5.12.8评定报告的内容要求421
5.12.9产品贮存期计算422
5.12.10贮存可靠性计算425
5.12.11备用件数量的计算427
5.13武器系统可靠性信息的采集和使用428
5.13.1信息采集的目的和任务428
5.13.2信息开发程序429
参考文献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