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indows Server 2008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Windows Server 2008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3853728.jpg)
- 张庆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582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 Server 2008-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Windows Server 2008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安装和配置Windows Server 20081
1.1 Windows Server 2008版本和新增功能1
1.2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3
1.2.1虚拟机3
1.2.2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企业版3
1.2.3激活服务器8
1.2.4完成初始化任务9
1.2.5服务器管理器11
1.2.6使用msconfiig配置12
1.3配置虚拟机13
1.3.1安装VMware Tools14
1.3.2给虚拟机做快照14
1.3.3克隆出多个系统17
1.3.4更改计算机的SID18
1.4管理本地用户19
1.4.1内置的用户20
1.4.2创建本地用户21
1.4.3重设用户密码22
1.4.4创建密码重设盘23
1.4.5使用密码重设盘重设密码24
1.4.6二次登录25
1.5管理组25
1.5.1默认组26
1.5.2用户自定义组27
1.5.3管理组成员27
1.6用户配置文件28
1.6.1标准化用户登录环境29
1.6.2配置公共的用户环境30
1.7管理网络凭据31
1.7.1使用镜像账号访问网络资源31
1.7.2管理缓存的网络凭据34
1.7.3管理存储的网络凭据35
1.8本地用户和组最佳实践36
第2章 NTFS与文件服务器37
2.1 FAT32和NTFS的区别37
2.2 NTFS权限39
2.2.1 NTFS权限介绍39
2.2.2 NTFS权限的应用规则40
2.3 NTFS的应用40
2.3.1只允许用户读自己提交的文件40
2.3.2只允许用户访问自己的文件夹43
2.3.3 NTFS权限总结44
2.4文件的压缩45
2.4.1压缩文件夹45
2.4.2压缩整个磁盘46
2.4.3移动或复制对压缩状态的影响46
2.5加密文件系统(EFS)46
2.5.1 EFS加密47
2.5.2备份EFS证书48
2.5.3打开其他用户加密的文件49
2.5.4重设用户密码对EFS的影响49
2.6磁盘配额50
2.6.1给所有用户设置统一的磁盘配额50
2.6.2给个别用户设置特定大小的磁盘配额50
2.7卷影副本52
2.7.1启用和配置卷影副本52
2.7.2找到删除的文件53
2.8文件服务器54
2.8.1哪些用户能够共享文件夹54
2.8.2和共享相关的服务54
2.8.3设置网络和共享中心支持共享资源55
2.8.4 Workstation服务和共享56
2.8.5共享权限和NTFS权限56
2.9共享文件夹57
2.9.1使用共享向导共享文件夹57
2.9.2使用高级共享58
2.9.3隐含共享59
2.9.4默认共享60
2.9.5取消默认共享61
2.9.6访问共享文件夹的方法62
2.10安装和配置文件服务角色63
2.10.1安装和配置文件服务器资源管理器64
2.10.2限制文件夹的大小66
2.10.3管理配额模板67
2.10.4限制文件夹存放的文件类型67
2.10.5创建文件屏蔽67
2.10.6创建文件屏蔽例外68
2.10.7管理文件组69
2.10.8创建文件屏蔽模板70
2.10.9存储报告管理70
第3章 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72
3.1本地安全策略72
3.2设置服务器的账户策略73
3.2.1密码策略73
3.2.2设置账户锁定策略75
3.3设置审核策略77
3.3.1审核设置77
3.3.2审核对文件夹失败的访问79
3.3.3审核登录80
3.3.4审核用户管理81
3.4用户权限分配81
3.4.1用户权限设置82
3.4.2拒绝本地登录82
3.5安全选项83
3.5.1安全选项设置83
3.5.2不显示最后的用户名85
3.5.3只允许使用Guest账户访问85
3.6软件限制策略86
3.6.1创建软件限制策略86
3.6.2指定软件限制策略限制的软件类型88
3.6.3配置软件限制策略88
3.7导出/导入安全策略89
3.8配置本地组策略管理用户和计算机90
3.8.1关闭自动播放90
3.8.2禁止用户使用注册表编辑工具91
3.8.3禁止用户运行特定程序91
3.8.4跟踪用户登录情况91
3.9高级安全性的Windows防火墙92
3.9.1配置网络和共享中心92
3.9.2具有高级安全性的Windows防火墙93
3.9.3配置 Windows防火墙属性94
3.9.4管理入站规则95
3.9.5创建自定义的入站规则96
3.9.6基于端口的出站规则98
3.9.7基于应用程序的出站规则100
3.10使用IPSec实现网络安全101
3.10.1使用IPSec配置文件服务器安全101
3.10.2创建和管理IP筛选器列表102
3.10.3创建筛选器操作105
3.10.4创建IP安全策略106
3.10.5分配和验证创建的IP安全策略108
第4章 打印服务器110
4.1 Windows Server 2008打印概述110
4.2打印机的添加与管理111
4.2.1配置打印服务器111
4.2.2设置后台打印文件夹的位置114
4.2.3使用网络打印机114
4.2.4添加直接连接到网络的打印机116
4.3打印权限116
4.4打印机的高级设置118
4.4.1设置打印优先级118
4.4.2设置打印机的打印时间120
4.4.3设置打印机池121
4.4.4支持多种客户端122
4.4.5打印机的其他设置122
4.5配置Internet打印123
4.6利用分隔页分隔打印文档126
4.6.1创建分隔页文件126
4.6.2选择分隔页文档127
第5章 动态磁盘129
5.1磁盘概述129
5.2磁盘管理130
5.2.1初始化磁盘130
5.2.2 GPT磁盘类型转换成M BR类型132
5.2.3在MBR磁盘上创建分区132
5.2.4磁盘属性概述134
5.2.5重新扫描磁盘135
5.3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135
5.3.1更改驱动器号136
5.3.2挂接卷136
5.4实现磁盘转换137
5.4.1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137
5.4.2将基本磁盘转换成动态磁盘138
5.4.3将动态磁盘转换成基本磁盘139
5.5管理动态卷140
5.5.1卷的类型140
5.5.2简单卷管理142
5.5.3镜像卷管理145
5.5.4 RAID-5管理147
5.5.5带区卷管理148
5.5.6跨区卷管理149
5.5.7使用卷的原则149
5.6动态磁盘灾难恢复149
5.6.1模拟磁盘灾难150
5.6.2修复镜像卷和RAID-5卷151
第6章 NLB和QoS154
6.1实现网络负载平衡154
6.2配置和验证NLB155
6.2.1安装NLB功能155
6.2.2创建NLB群集156
6.2.3添加主机到群集159
6.2.4验证网络负载平衡160
6.3服务质量(QoS)161
6.3.1监控网络流量162
6.3.2创建QoS策略163
6.3.3验证QoS限速165
第7章 路由和NAT166
7.1路由的概念166
7.2路由和NAT技术简介168
7.2.1静态路由168
7.2.2默认路由169
7.2.3动态路由169
7.2.4 NAT170
7.2.5端口映射171
7.3本章实验环境172
7.4配置Windows路由173
7.4.1在SJZRAS上配置路由173
7.4.2在XARAS上配置路由178
7.4.3在SJZPC上进行测试178
7.5配置NAT179
7.5.1在SJZRAS上配置NAT179
7.5.2在SJZPC上进行测试181
7.5.3在SZJRAS上查看地址映射182
7.5.4在SJZRAS上配置端口映射182
7.5.5在RemotePC上测试端口映射185
第8章 DHCP服务器187
8.1 DHCP概述187
8.1.1 DHCP的优点187
8.1.2 DHCP地址租约188
8.1.3从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的过程189
8.1.4更新IP地址租约190
8.1.5自动分配私有IP地址191
8.1.6 DHCP对IPv6的支持192
8.2本章实验环境192
8.3安装和配置DHCP服务器193
8.3.1在Server上安装DHCP服务角色193
8.3.2添加排除194
8.3.3配置DHCP选项195
8.3.4配置DHCP客户端197
8.3.5配置备用IP地址200
8.3.6配置DHCP保留200
8.3.7安装多台DHCP服务器202
8.4在跨路由网络中配置和使用DHCP202
8.4.1路由环境中客户机请求地址的过程202
8.4.2给DHCP服务器添加作用域203
8.4.3在SJZRAS上启用DHCP中继代理204
8.4.4在SJZPC上测试DHCP中继代理206
第9章 名称解析服务器208
9.1 DNS简介208
9.1.1 DNS的作用209
9.1.2域名空间209
9.1.3 DNS的工作过程211
9.1.4 DNS根提示213
9.1.5转发器214
9.1.6 DNS缓存214
9.2本章实验环境216
9.3安装配置内网DNS服务器217
9.3.1配置Server为内网DNS服务器217
9.3.2在RemotePC上测试219
9.4配置DNS转发220
9.4.1在XARAS上配置转发220
9.4.2在XAPC上测试转发221
9.5配置DNS委派221
9.5.1在Server上配置DNS委派222
9.5.2在SJZ RAS上的配置223
9.5.3在RemotePC上测试委派223
9.6配置DNS容错224
9.6.1配置两个DNS服务器进行区域复制224
9.6.2在RemotePC上测试DNS容错225
9.7其他的记录类型227
9.7.1创建邮件交换记录227
9.7.2使用别名228
9.8监视DNS服务器228
9.9使用Hosts文件229
9.10使用NetBIOS名称与其他计算机通信230
9.10.1 NetBIOS名称230
9.10.2通过NetBIOS名称解析IP地址231
9.10.3 NetBIOS节点类型231
9.11 LMHOSTS文件232
9.11.1 LMHOSTS文件的内容233
9.11.2使用LMHOSTS文件的建议233
9.11.3禁用LMHOSTS文件234
9.12 WINS234
9.12.1 WINS名称注册235
9.12.2 WINS名称更新235
9.12.3 WINS名称查询235
9.12.4 WINS名称释放236
9.13安装配置WINS服务器236
9.13.1在Server上安装WINS服务器236
9.13.2验证WINS237
9.13.3 DHCP客户端的WINS设置239
9.14配置WINS服务器容错239
9.14.1配置WINS复制240
9.14.2配置WINS客户端使用两个WINS服务器242
9.14.3测试WINS服务器容错242
第10章 远程桌面和远程访问服务器244
10.1使用远程桌面管理服务器245
10.1.1使用远程桌面管理的好处245
10.2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到其他计算机246
10.2.1在服务器上启用远程桌面246
10.2.2授予普通用户远程连接的权限247
10.2.3通过远程桌面连接到服务器248
10.2.4将资源映射到远程服务器249
10.3远程访问概述251
10.4 VPN简介252
10.4.1 VPN的概念252
10.4.2 VPN的使用场合253
10.4.3 VPN使用的协议254
10.5本章实验环境254
10.6配置远程访问255
10.6.1在SJZRAS上配置VPN服务器255
10.6.2配置用户允许拨入258
10.6.3在RemotePC上配置VPN客户端259
10.6.4查看远程拨入用户262
10.6.5配置VPN使用L2TP协议262
10.6.6配置RemotePC启用L2TP VPN客户端263
10.7站点间VPN概述265
10.7.1站点间VPN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方法265
10.7.2单向和双向初始化连接266
10.7.3本节实验环境267
10.7.4在SJZRAS上的配置267
10.7.5在XARAS上的配置272
10.7.6验证站点间VPN276
第11章 Web站点和FTP站点278
11.1 IIS 7.0概述278
11.2本章实验环境279
11.3安装和配置Web服务280
11.3.1在Server计算机上安装Web服务和FTP服务280
11.3.2 Web站点标识281
11.3.3 Web服务器安全配置286
11.3.4 Web站点远程管理289
11.4配置FTP服务295
11.4.1创建隔离用户FTP295
11.4.2测试FTP用户隔离297
11.4.3给匿名用户创建目录298
第12章 流媒体服务器300
12.1 Windows Media Service300
12.1.1 Windows Media Service概述300
12.1.2 Windows Media Service 2008301
12.1.3流媒体系统301
12.1.4流媒体分发方法302
12.2本章实验环境303
12.3搭建流媒体服务器304
12.3.1在Server上安装流媒体服务304
12.3.2创建点播点305
12.3.3在SJZRAS上创建视频点播网站309
12.3.4在RemotePC上收看视频309
12.4创建广播点311
12.4.1创建单播广播站点311
12.4.2在RemotePC上访问广播站点314
12.4.3创建多播广播站点314
12.4.4在RemotePC上接收多播广播318
第13章 PKI技术320
13.1公钥基础结构PKI320
13.1.1公共密钥加密技术320
13.1.2数字签名321
13.2证书颁发机构(CA)322
13.2.1 CA的类型322
13.2.2 CA的层次结构323
13.2.3数字证书的功能323
13.2.4申请证书的过程324
13.3在电子邮件中使用数字签名和加密324
13.3.1安装CA324
13.3.2信任证书颁发机构326
13.3.3申请电子邮件证书328
13.3.4颁发证书328
13.3.5安装数字证书329
13.3.6发送数字签名的邮件330
13.3.7接收数字签名的邮件332
13.3.8发送加密的邮件334
13.3.9接收加密的邮件336
13.3.10导入数字证书337
第14章 活动目录和域339
14.1活动目录介绍339
14.1.1工作组的缺点339
14.1.2域功能和特点340
14.1.3 DNS服务器在域环境中的作用340
14.2搭建域环境340
14.2.1安装活动目录和DNS服务341
14.2.2安装活动目录后的检查342
14.2.3强制域控制器注册SRV记录343
14.2.4 SRV记录注册不成功的可能原因344
14.3管理域成员346
14.3.1将计算机添加到域346
14.3.2禁用计算机账号347
14.3.3将计算机退出域348
14.3.4域环境中计算机名称解析348
14.4域和林功能级别350
14.4.1域功能级别350
14.4.2域功能级别的评估350
14.4.3林功能级别351
14.4.4提升域功能级别和林功能级别351
第15章 组织单位和域用户353
15.1设计组织单位353
15.2委派管理355
15.2.1组织单位的管理任务355
15.2.2委派管理控制指导方针355
15.3创建组织单位356
15.3.1创建组织单位356
15.3.2组织对象357
15.3.3安装管理工具358
15.3.4委派管理358
15.3.5验证委派授权361
15.3.6撤销委派授权361
15.3.7删除组织单位362
15.4管理计算机加入域的权限363
15.4.1取消普通域用户将计算机加入域的权限363
15.4.2授权特定普通域用户将计算机加入域364
15.5活动目录中的账号365
15.5.1命名账号的方针365
15.5.2设置密码策略的方针366
15.5.3登录名和登录主名367
15.5.4创建登录主名后缀368
15.5.5管理域用户368
15.5.6批量更改用户属性369
15.5.7使用CSVDE批量导入用户370
15.5.8使用登录名和登录主名登录372
15.6活动目录中的组373
15.6.1组的类型373
15.6.2组的作用域373
15.6.3在单域环境中使用组的策略374
15.6.4内置的本地域组375
15.6.5内置的全局组和通用组376
15.6.6管理组377
第16章 组策略380
16.1组策略介绍381
16.2组策略管理计算机和用户381
16.2.1域级别组策略382
16.2.2创建部门组策略383
16.2.3验证组策略设置386
16.2.4组策略管理用户388
16.2.5验证用户设置390
16.3组策略设置和应用顺序391
16.3.1组策略对象GPO392
16.3.2组策略对象和活动目录容器393
16.3.3组策略应用顺序和优先级394
16.3.4强制应用组策略395
16.3.5阻止组策略继承396
16.4软件部署详解397
16.4.1软件安装和维护过程397
16.4.2 Windows安装程序397
16.4.3软件部署概述398
16.4.4软件分发点398
16.4.5分配软件399
16.4.6发布软件399
16.5使用组策略部署软件399
16.5.1为计算机部署软件400
16.5.2为用户部署软件401
16.5.3使用组策略进行软件升级403
16.5.4使用组策略卸载软件405
16.6使用脚本管理405
16.6.1组策略脚本设置406
16.6.2脚本执行顺序406
16.6.3使用登录脚本管理用户环境406
16.7使用组策略管理工具管理组策略409
16.7.1安装组策略管理工具409
16.7.2在GPMC中创建组策略410
16.7.3查看组策略设置410
16.7.4指定组策略的状态411
16.7.5查看组策略作用域412
16.7.6备份组策略412
16.7.7删除/还原组策略413
16.8监控组策略应用413
16.8.1实施组策略时的常见问题413
16.8.2组策略建模414
16.8.3组策略结果417
第17章 附加域控制器和活动目录复制419
17.1附加域控制器419
17.1.1添加附加的域控制器420
17.1.2配置完全冗余的域控制器423
17.1.3卸载附加域控制器424
17.1.4强制卸载活动目录425
17.2活动目录复制426
17.2.1站点内复制427
17.2.2强制活动目录复制428
17.3活动目录站点功能429
17.4管理活动目录站点430
17.4.1创建活动目录站点430
17.4.2添加域控制器和子网对象431
17.4.3安排站点间复制433
第18章 操作主控和目录数据库434
18.1操作主控简介434
18.1.1架构主控435
18.1.2域命名主控435
18.1.3 PDC仿真器435
18.1.4 RID主控436
18.1.5基础结构主控437
18.1.6操作主控默认位置438
18.2管理操作主控439
18.2.1查看操作主控439
18.2.2传送操作主控角色441
18.2.3争夺操作主控角色442
18.3维护活动目录数据库444
18.3.1脱机碎片整理444
18.3.2整理活动目录数据库445
18.3.3移动活动目录数据库446
18.3.4目录服务还原模式447
18.4活动目录备份448
18.4.1安装Windows Server Backup备份程序448
18.4.2备份关键卷449
18.4.3备份系统状态452
18.5活动目录恢复452
18.5.1活动目录恢复的方法452
18.5.2通过系统状态备份进行授权恢复452
18.5.3域控制器完整恢复454
18.6更改活动目录还原密码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