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现中国建筑 现代性·地方性 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发现中国建筑 现代性·地方性 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
  • 彭长歆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4749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城市建筑-研究-岭南-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现中国建筑 现代性·地方性 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2

第一章 近代早期西洋建筑文化的传播27

第一节 澳门城市与建筑28

一、澳门的形成与发展28

二、澳门早期建筑30

三、共生下的建筑文化生态34

四、澳门西洋建筑与岭南建筑近代化39

第二节 广州十三行39

一、贸易制度更替与广州十三行40

二、十三行空间结构与布局41

三、十三行商馆的西洋化44

四、十三行之于城市结构的嬗变48

第三节 西方教会在岭南内陆的早期建筑活动50

第二章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的建设53

第一节 岭南传统城市的近代嬗蜕(1840~1911)54

一、双城模式54

二、条约口岸的开辟与岭南近代商埠城市的形成61

三、晚清地方官员革新城市的努力65

第二节 “拆城筑路”与“市政改良”运动68

一、军政府工务部时期68

二、市政公所时期71

三、“市政改良”运动74

第三节 骑楼制度与骑楼城市79

一、骑楼制度的制定与推广80

二、岭南城市与建筑的泛骑楼化82

三、骑楼制度的反思与检讨84

第四节 “田园城市”86

一、“田园城市”的引入86

二、“模范住宅区”运动87

三、新市区拓展与分区规划中的“田园市”90

第五节 现代城市的设计91

一、汕头经验91

二、广州城市设计委员会的成立与推动93

三、程天固的反思与检讨95

四、黄埔开埠与广州内港建设97

五、城市发展新方向100

第六节 华侨造市101

一、实业兴市102

二、开埠设市104

三、华侨对房地产的投资106

第三章 岭南近代建筑师与执业状况109

第一节 “建筑师”职业在岭南的形成与发展110

一、观念差异:建筑师与工匠111

二、西方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对设计职业的导入112

三、中国土木工程师的出现与建筑业的初步分工114

四、建筑师职业角色的认定与扩展117

第二节 西方建筑师在岭南118

一、在广州开业的西方建筑师及事务所118

二、担任教会建筑设计的外国建筑师和事务所122

三、其他西方建筑师125

第三节 岭南近代建筑师执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27

一、报建制度对建筑工程师登记制度的促发127

二、广州市工务局进行建筑工程师登记的努力130

三、主管部门强化建筑师业务管理的努力132

四、中央政府统一执业登记制度的努力133

第四节 岭南近代中国建筑师135

一、岭南近代中国建筑师的成长136

二、岭南近代中国建筑师的执业形态与地区分布137

三、近代岭南著名中国建筑师141

四、其他重要建筑师147

第四章 西洋化与殖民主义建筑语境的形成155

第一节 殖民建筑的早期形态156

一、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在岭南的流布156

二、早期教会建筑161

三、近代产业建筑167

第二节 西洋化的扩展与深入:西方古典主义在岭南171

一、发展契机172

二、过渡时期的建筑173

三、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在岭南176

四、岭南中国建筑师的古典主义设计180

五、古典主义在岭南的地方表述182

第三节 殖民主义建筑语境下民间建筑的西洋化184

一、观念:从广州陈氏书院到开平风采堂185

二、方法:从“三间两廊”到开平碉楼与庐居187

三、推广:从个体到群体189

第四节 殖民意识的修正:教会建筑的适应性设计192

一、修正意识的出现与可能的技术模式192

二、早期教会建筑的中国风格设计195

三、规范化与地方化的分歧199

第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的探索205

第一节 有关广州市政中枢的讨论及背后的理念207

一、1921年广州市政厅的态度207

二、茂飞的设计210

三、广州市政厅的《市政中枢建筑议决案》211

第二节 广州中山纪念堂:一个现代中国建筑的创建214

一、中山纪念与建筑215

二、中山纪念堂选址217

三、设计竞图219

四、吕彦直图案221

五、城市空间的纪念性224

第三节 新的表述:“广东复古运动”与岭南民族主义建筑的文化生态227

一、李济深时期的文化建筑228

二、陈济棠时期的公共建筑229

三、改良固有式建筑的努力232

四、建筑理性与文化取向的困惑234

第四节 现代主义传播与现代建筑235

一、工业化努力与现代意识的萌发236

二、现代中国建筑与简化形式的需要238

三、岭南早期现代主义的传播和研究241

四、现代建筑在岭南244

五、岭南现代主义发展的局限性251

第六章 西方建筑技术的植入与技术体系的建构253

第一节 西方建筑结构技术的引入与发展255

一、西式砖(石)木混合结构体系的引入与发展255

二、西式砖(石)木混合结构的成熟与运用257

三、新材料、新结构在岭南的发展契机及结构过渡形式的出现260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全面发展264

五、钢结构技术的引入与发展268

第二节 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273

一、机制砖274

二、水泥275

三、玻璃277

四、钢材与五金278

第三节 建筑应用技术的发展280

一、新型建筑设备的引入与发展280

二、建筑构造技术的发展282

三、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的全面发展284

第四节 政府主导建筑技术发展的努力287

一、技术管理机构的建设288

二、建筑技术法规的制定290

三、建筑营造业管理292

第七章 建筑教育的开展与教学体系的本土化295

第一节 岭南建筑教育的早期状况296

第二节 应时之需——土木工程教育的先发300

一、岭南近代土木工程教育概览300

二、岭南近代土木工程教育的特点302

三、岭南土木工程教育对建筑师执业体系的影响304

第三节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304

一、建系目的与背景:“社会需要”与“国民精神”的表现304

二、有关办学方向的思考306

三、1932年课程体系制订307

四、1935年课程体系修订310

五、主要师资312

六、工程技术背景下现代主义学术风尚的培育315

第四节 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320

一、初创期的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1938~1940)320

二、粤北时期(1940~1945)321

三、战后教学新体系的建立(1945~1952)323

附表326

参考文献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