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典诗词曲与新诗综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典诗词曲与新诗综合研究
  • 柳村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326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诗歌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典诗词曲与新诗综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诗歌的本质与体裁分类1

一、诗歌的本质1

二、诗歌体裁的分类3

第二节 诗歌的格律与出对结构4

第三节 本书的音标13

第四节 汉语的音节结构16

第二章 押韵18

第一节 押韵的本质及其基本原理18

一、押韵的本质18

二、韵脚的语音构成条件20

三、押韵的机理26

(一)韵脚认知过程26

(二)心理和声机理27

第二节 韵目划分的几个问题之一(“波”“歌”两韵的分合)28

一、从音位学原理看e、o两个标音符号28

二、e、o分立来源于注音字母28

三、押韵与音位分析不同30

第三节 韵目划分的几个问题之二(“庚”、“东”两韵的分合)33

一、四呼系统与押韵34

(一)a系统的韵脚和e系统的韵脚押韵情况不同34

(二)模糊音是一种特殊现象34

(三)模糊音e与四呼系统35

(四)模糊音与押韵理论36

二、庚、东两韵的分合37

(一)eng、ieng、ueng、üeng四韵分合的客观押韵效果37

(二)“庚”、“东”分韵不妥38

三、“庚”、“东”类字押韵举例38

第四节 韵目划分的几个问题之三(i、ü不押韵、ie、üe不押韵,i、-r不押韵)41

一、i、ü两个小韵的分合41

二、ie、üe两个小韵的分合44

三、i、-r两个小韵根本不押韵46

第五节 韵目划分的几个问题之四(关于十三辙)48

一、十三辙概说48

(一)十三辙与十八韵的关系48

(二)诗韵与剧韵的关系49

二、十三辙的性质49

三、《北平音系十三辙》52

四、建国后的诗韵十三辙53

第六节 科学实用的韵目系统的制定54

一、韵目系统的制定54

二、某些常见的押韵错误55

(一)ai—ei不押韵56

(二)au—eu不押韵57

(三)an—en不押韵59

(四)ang—eng不押韵61

(五)en—eng不押韵62

(六)an—eng不押韵63

第七节 诗歌押韵的现状65

一、情况统计65

二、押韵发生错误的原因67

第八节 调整韵字寻找韵脚的方法70

一、一般情况下的调整70

二、庚东韵之诗的调整79

三、受特定时间、地点、人事制约之诗的调整87

第九节 旧体诗的押韵问题91

第十节 韵脚的分布96

一、韵脚分布的本质及其分布的基本规则96

二、换韵问题100

三、频繁换韵的一种体裁——随韵104

四、韵脚安排中的某些特例107

五、虚字作韵脚问题113

六、三种错误的韵脚安排方式115

(一)双交韵115

(二)抱韵116

(三)中国十四行诗117

第三章 平仄123

第一节 字调和语调——研究平仄的背景知识123

一、平仄概论123

二、字调和语调在语音系统中的位置124

(一)音位系统125

(二)字调系统127

(三)语调128

(四)节律129

(五)语音系统的综合分析131

三、言语语调和朗诵语调的区别132

(一)言语语调132

(二)朗诵语调132

(三)朗诵语调实例分析135

四、格律诗的音乐美139

第二节 平仄141

一、“平仄”与“古典格律诗朗诵语调”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141

(一)平仄的本质——古典格律诗朗诵语调的对比与和谐141

(二)“平仄”的机理(mechanism)143

二、平仄的相对性145

三、关于首句押韵用平声149

第三节 平仄的安排152

一、旧体诗平仄安排的一般原则152

二、旧体诗首联平仄安排的特殊性153

(一)首联用“阴平—阳平”匹配的条件153

(二)首联“阴平—阳平”匹配的逆转154

第四节 传统平仄格律155

一、对传统平仄格律进行研究的前提与方法156

二、旧体诗传统平仄格律简述158

第五节 传统平仄格律检验161

一、检验的方法与步骤161

二、检验结果的分析176

第四章 节奏179

第一节 节奏的本质179

一、节奏的本质179

二、作为汉语诗歌节奏形式的停顿180

三、一种特殊的停顿现象181

第二节 停顿与格律诗的建行183

一、新诗的出对结构与吟诵语调的关系184

二、转行书写193

三、一种特殊的不可取的转行方式198

第三节 不同诗歌体裁的节奏199

一、散文的节奏199

二、自由诗(新诗)的节奏200

三、古典格律诗的节奏203

(一)整齐型古典格律诗(旧体诗)203

(二)变化型古典格律诗(词、散曲)206

第四节 关于节奏的若干不同见解208

第五章 词和曲211

第一节 词——古典变化型格律诗的高峰211

一、词的形式的渊源211

二、词是否讲求平仄214

(一)从姜夔的自度曲看词是否讲求平仄214

(二)从张炎的《词源》看词是否讲求平仄216

(三)词与平仄问题的结论217

三、唐宋时期的填词218

四、词的一调多体(字数、结构、韵脚的变异)219

五、词谱与填词222

六、词谱无效性的实验223

七、词的篇章结构235

(一)篇章结构的一般概念235

(二)篇章结构举例239

(三)词的押韵的某些特殊情况250

八、现代人应当作词,还是填词?252

第二节 散曲——变化型古典格律诗的另一种形式253

一、元曲的一般概念253

二、元杂剧举例254

三、散曲的特征256

(一)散曲的篇章结构与词相似256

(二)散曲的韵脚安排与词不同256

(三)散曲的平仄259

(四)散曲的衬字262

三、曲谱266

四、今人如何作曲269

第六章 新诗271

第一节 新诗的形式特征271

一、内涵的抒情性和语言的精练性271

二、整齐型格律诗诗行长短问题272

三、分行书写274

四、旧体诗的分行书写形式276

第二节 新诗的体裁277

一、散文诗277

二、自由诗(新诗)281

三、现代格律诗285

四、新诗体裁综论289

第三节 有关新诗的若干具体问题290

一、无韵诗比有韵诗更难写290

二、新诗的押韵问题295

三、篇幅长短问题298

四、篇章结构321

(一)诗歌的分章321

(二)篇章规格化有利于欣赏效果324

(三)整齐化篇章的变化327

(四)篇章结构的技巧328

五、语义结构与押韵方式的不可分割性328

第七章 新诗的发展与提高331

第一节 新诗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331

一、新诗园地拓荒者万岁331

二、认真总结,继往开来331

三、新诗的不足332

四、把新诗提高一步333

第二节 新诗佳作举例334

第三节 旧体诗的有效致美因素的分析353

一、材料的分析353

(一)典型化的因素354

(二)形象化的因素356

(三)心理描写的因素359

(四)虚幻描写的因素363

二、致美因素分析的意义366

第四节 新诗与旧诗的比较367

附录一 “知、吃、诗、日、资、此、思”七个音节中的韵母的音位性质378

附录二 《尝试集》自序&胡适382

附录三 胡适《尝试集》序(节录)&钱玄同384

注释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