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枣阳志 卷一至卷十三(上) 1912年-1988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枣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枣阳志 卷一至卷十三(上) 1912年-1988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卷一 建置沿革55
一 位置面积55
二 沿革56
附:(一)建置沿革表60
(二)故城址61
三 行政区划62
卷二 自然环境81
一 地质81
(一)地质构造81
(二)地层岩分布82
(三)城区工程地质82
二 地貌83
(一)山脉83
(二)低岗85
(三)平原87
三 水系87
(一)河流87
(二)地下水90
四 土壤 植被92
(一)土壤92
(二)植被94
五 气候 物候94
(一)气候94
(二)物候99
六 自然资源101
(一)生物101
(二)矿藏104
(三)旅游资源107
七 自然灾害108
(一)旱灾108
(二)水灾111
(三)风雹灾113
(四)虫灾116
(五)地震117
附:枣阳县1163年至1911年间的自然灾害118
卷三 人口125
一 人口变化125
(一)发展125
(二)迁徙126
(三)分布127
二 人口结构129
(一)民族129
(二)性别129
(三)年龄130
(四)文化程度130
(五)职业131
三 计划生育132
(一)晚婚 晚育133
(二)节育 绝育134
(三)政策措施135
卷四 城镇139
一 县城139
二 集镇140
(一)县辖镇140
(二)区辖镇145
(三)小集镇150
卷五 农业158
一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158
(一)民国时期土地占有情况158
(二)个体农民所有制160
(三)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161
(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62
(五)国家所有制166
二 耕地和作物167
(一)耕地面积167
(二)作物168
三 农技农艺172
(一)耕作制度172
(二)良种繁育与推广174
(三)作物保护175
四 农具农机177
(一)农具177
(二)农机178
卷六 林业183
一 森林概况183
(一)林种分布184
(二)面积 蓄积185
二 植树造林186
(一)采种186
(二)育苗186
(三)造林186
三 森林保护187
(一)封山育林187
(二)护林防火188
(三)病虫防治188
卷七 畜牧193
一 草场 饲料193
二 畜禽种类194
(一)家畜194
(二)家禽196
三 畜牧生产197
(一)饲养197
(二)良种培育199
四 疫病防治200
(一)疫病200
(二)防治200
卷八 土特产205
一 水果205
(一)苹果206
(二)梨207
(三)桃208
(四)枣208
(五)柑桔209
二 烟麻茶209
(一)烟叶209
(二)麻类210
(三)茶叶211
三 药材212
附:1986年载入《湖北土特产》一书的枣阳特产品有212
卷九 水利 水产一 水利工程216
(一)堰塘 垱坝216
(二)水库219
(三)泵站237
(四)机井 滴灌240
(五)堤防与水土保持241
二 水利管理242
(一)管理机构242
(二)工程管理242
(三)灌溉管理244
(四)综合经营245
三 水产246
(一)鱼种 鱼苗249
(二)放养250
(三)捕捞254
附:治岗工程255
(一)姚岗工程255
(二)六三工程255
(三)“沙石黄”灌区工程256
卷十 工业261
一 经营体制261
(一)国营工业261
(二)集体工业262
(三)个体工业264
二 工业门类265
(一)卷烟265
(二)食品工业265
(三)机械工业267
(四)纺织工业268
(五)建材工业269
(六)化学工业270
(七)电力工业270
(八)服装鞋革工业277
(九)采掘工业278
(十)造纸、印刷工业279
三 主要工厂简介280
四 在枣阳的省、襄樊市属工厂285
卷十一 乡镇企业一 发展概况289
二 行业类型291
(一)种植、养殖企业291
(二)工业企业291
(三)运输业296
(四)建筑业296
(五)饮食服务业297
三 企业管理297
(一)管理机构297
(二)经营管理298
卷十二 交通303
一 陆运303
(一)公路运输303
(二)铁路运输313
二 水运313
三 搬运314
四 交通管理315
(一)路政管理315
(二)运输管理316
(三)安全监理318
卷十三 邮电324
一 邮政324
(一)邮路324
(二)邮政业务326
(三)邮政设备330
二 电信330
(一)电报330
(二)电话332
卷十四 城乡建设一 县城建设342
(一)街道344
(二)房屋351
(三)公用建筑352
(四)供水 排水356
(五)绿化358
(六)管理358
二 乡镇建设359
(一)乡村建设359
(二)集镇建设361
三 房地产364
(一)房产365
(二)地产365
四 建筑367
(一)队伍367
(二)管理368
(三)设备369
(四)工程371
五 环境保护373
(一)污染374
(二)治理375
卷十五 商业382
一 市场382
(一)集市382
(二)商户384
(三)商品供求385
二 商业体制388
(一)个体商业388
(二)集体商业390
(三)供销合作社商业390
(四)国营商业394
(五)集市贸易396
三 行业贸易398
(一)粮、油、棉购销398
(二)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供应409
(三)土特产品收购413
(四)金属、水泥、石油、煤炭供应417
(五)百货419
(六)针纺织品420
(七)副食品采购供应421
(八)五金交电424
(九)医药425
(十)食品426
(十一)日用杂品428
(十二)饮食服务业429
四 对外贸易431
(一)出口商品431
(二)经营方式433
卷十六 财政437
一 民国时期的县财政437
(一)岁入岁出437
(二)管理439
(三)赋税440
二 建国后的县财政442
(一)体制442
(二)收入支出444
(三)财政管理449
附:公债、国库券、能源交通基金453
(四)税收454
卷十七 金融461
一 民国时期的金融461
(一)机构461
(二)货币462
(三)储蓄464
二 解放后的金融464
(一)机构464
(二)货币466
(三)信贷467
(四)信用合作社475
(五)保险477
(六)结算478
卷十八 工商管理一 工商行政管理483
(一)市场管理483
(二)工商企业登记487
(三)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488
二 物价490
(一)物价管理490
(二)物价调整492
(三)物价指数496
三 计量498
(一)度量衡演变498
(二)计量管理499
(三)质量管理499
(四)量质传递500
卷十九 政党社团一 中国共产党504
(一)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504
(二)党员状况516
(三)代表大会518
(四)党员教育525
(五)纪律检查527
(六)统战工作532
二 中国国民党536
(一)县党部536
(二)区党部540
三 社会团体541
(一)商民组织541
(二)农民组织543
(三)工人组织546
(四)青少年组织549
(五)妇女组织554
(六)文学艺术联合会558
卷二十 政权机关一 民国时期562
(一)县政府562
(二)县参议会567
附:国大代表的选举567
(三)司法机关568
(四)县苏维埃568
(五)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570
(六)爱国民主政府572
二 新中国建立以后573
(一)选举573
(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75
(三)人民代表大会577
(四)人民政府587
(五)人民检察院596
(六)人民法院596
卷二十一 政协601
一 历届政协县(市)委员会工作简况601
(一)政协枣阳县第一届委员会601
(二)政协枣阳县第二届委员会603
(三)政协枣阳市第一届委员会606
二 历届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委名单607
(一)县一届政协607
(二)县二届政协607
(三)市一届政协608
卷二十二 司法612
一 公安612
(一)民国时期公安工作612
(二)新中国建立后公安工作615
二 检察620
(一)刑事检察620
(二)经济检察622
(三)法纪检察622
(四)监所检察623
三 审判624
(一)民国时期审判工作624
(二)新中国建立后审判工作625
四 司法行政628
(一)法制教育628
(二)律师 公证630
(三)民事调解631
附:案例631
卷二十三 民政637
一 优抚637
(一)民国时期的优抚637
(二)建国后的优抚639
二 救济 福利643
(一)民国时期的救济福利643
(二)建国后的救济福利644
三 安置649
(一)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649
(二)下放城镇居民安置649
(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650
(四)水库淹没区移民安置651
四 支前 支边 援外652
(一)支前652
(二)支边652
(三)援外653
五 土地征用管理653
(一)民国时期土地征用管理653
(二)建国后土地征用管理654
六 信访655
七 劳保 就业656
(一)待业 就业656
(二)劳动保护656
卷二十四 军事663
一 民国时期663
(一)地方武装663
(二)驻军665
(三)征兵666
(四)人民武装667
(五)战事670
附:(一)日本侵略军在枣阳的罪行事例679
(二)枣阳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事例681
(三)国民党烧杀事例682
二 新中国建立以后683
(一)建制683
(二)驻枣部队684
(三)兵役685
(四)民兵686
卷二十五 教育697
一 私塾697
(一)设置类型697
(二)教学简况698
(三)改良简况698
二 普通教育698
(一)幼儿教育698
附:县直机关幼儿园简介699
(二)小学教育700
附:实验小学简介708
(三)中学教育711
附:枣阳一中简介717
三 专业学校721
(一)蚕业学校721
(二)师范学校722
(三)农(职)业学校725
(四)卫生学校727
(五)商业学校728
(六)粮食学校729
(七)工(职)业学校729
(八)农机学校730
(九)供销学校731
四 成人教育731
(一)扫盲731
(二)文化补习735
(三)函授737
(四)电视大学739
五 革命根据地教育740
(一)列宁小学740
(二)农民教育740
(三)干部训练班741
六 教师 教学741
(一)教师队伍741
(二)教学管理747
(三)教学设备749
七 经费750
(一)地方田粮750
(二)国家拨款751
(三)民办公助752
(四)集资办学753
(五)勤工俭学753
附:(一)清末、民国留学生名录754
(二)大专、中专毕业学生人数757
(三)建国后留学生名录757
卷二十六 文化761
一 文化艺术761
(一)文化事业单位761
(二)民间艺术762
(三)文学创作769
(四)戏剧 曲艺770
(五)电影放映777
(六)图书778
二 新闻 广播 电视779
(一)新闻779
(二)广播781
(三)电视783
三 文物胜迹783
(一)文物784
(二)古迹785
(三)名胜787
(四)革命故址788
卷二十七 科学技术一 科技组织与管理793
(一)学会 协会793
(二)科研单位795
(三)科技管理796
二 科技队伍797
三 科技成果798
(一)获奖成果798
(二)主要科技论著799
四 科技普及800
(一)科技教育800
(二)技术推广801
卷二十八 卫生806
一 卫生保健806
(一)防疫806
(二)公共卫生811
(三)妇幼保健814
二 医疗816
(一)医疗单位816
(二)医疗技术819
(三)医疗制度822
三 药品生产与管理824
(一)药品生产824
(二)药品检验824
(三)药政管理825
卷二十九 体育829
一 群众体育829
(一)职工体育829
(二)农民体育830
(三)学校体育831
二 体育比赛833
(一)县级比赛833
(二)参加市(地区)以上的比赛成绩836
三 体育设施837
(一)场地837
(二)器材837
卷三十 生活 风俗一 人民生活841
(一)农民生活841
(二)职工生活846
二 习俗848
(一)生活习俗848
(二)岁时习俗850
(三)礼仪习俗852
(四)生活习俗854
三 方言856
(一)语音856
(二)语汇860
卷三十一 宗教873
一 伊斯兰教873
二 基督教874
三 天主教874
四 佛教875
五 道教876
卷三十二 人物879
一 人物传879
二 烈士英名录973
编后记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