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上古三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4册 晋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2986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84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9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上古三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4册 晋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全晋文卷一3
宣帝3
遗诏3
原公孙渊党属令3
教3
上书固让丞相4
上言得玉印4
奏事4
奏罢曹爽等典兵4
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议5
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5
与诸葛亮书5
以书喻孟达5
复弟孚书6
报夏侯玄书6
答曹爽书6
书6
景帝6
赦文钦二子鸯虎令7
训天子7
又上书训天子7
与群臣奏永宁宫7
与许允书7
文帝8
让谥兄司马师为武公表8
请魏帝亲征诸葛诞表8
奏收成济8
与郑袤书9
与王基书9
报王基书9
与山涛书9
与钟会书9
全晋文卷二10
武帝(一)10
下制王昌不应为前母服10
即位改元大赦诏10
封魏帝奂为陈留王诏11
又诏11
封功臣诏11
进太傅司马孚封爵诏11
为乐安王鉴燕王机选师友诏11
以曹志为乐平太守诏12
以王珣何遵为散骑常侍诏12
赐王经孙郎中诏12
赐王基家奴婢诏12
诏报傅玄12
恤傅佥诏13
听邓艾立後诏13
听群下终丧诏13
赦罪饬治诏13
禁淫祀诏13
罢供奉诏14
掾属作令诏14
正旦彻乐诏14
诏迁郤正14
诏有司14
诏答李憙15
又诏答李憙15
以华峤为散骑常侍诏15
转华峤为秘书监典领著作诏15
下罗宪诏15
郊祀诏16
皇后讳勿下诏16
除祠厉殃诏16
传封诏16
择立谏官诏16
诏有司以书答孙皓17
优崇陈留王诏17
赐王沈葬钱并地诏17
营造宗庙诏17
答群臣请易服复膳诏17
又答诏18
谒陵诏18
答群臣奏停谒陵诏18
衰经谒陵诏18
答群臣谏止衰经谒陵诏18
允群臣不以衰经谒陵诏19
下傅玄皇甫陶诏19
诏徙陵勿烦扰居人19
以高阳王珪督邺城守诏19
诏议通籴法20
诸王国领兵诏20
叙用魏宗曹翕诏20
封夏侯惇近属诏20
以侯史光为御史中丞诏21
追赠王沈司空诏21
立皇太子诏谕群臣21
立皇太子不大会诏21
报文立辞太子中庶子诏22
原孔晁上书犯讳诏22
议增吏俸诏22
以义阳王望为太尉诏22
以荀?为司徒诏22
诏答侯史光23
王祥致仕诏23
以何曾为太保诏23
博议中山王睦立祢庙诏23
许中山王睦立祢庙诏24
追封文明王太后母羊氏诏24
诏称张华24
全晋文卷三25
武帝(二)25
以裴秀为司空诏25
以贾充守尚书令诏25
赏定新律诸臣诏25
耕籍诏26
大赦诏26
赐郡县长吏诏26
以羊祜为尚书左仆射诏26
文明太后崩答群臣请既葬即吉诏27
又诏答27
又诏答27
责成二千石诏27
遣使者侯史光等周行郡国诏28
诏有司奏事勿隐情28
诏诸贤良方正直言会东堂28
封外曾祖母及从母诏29
报傅玄上便宜诏29
以卫瓘为青州刺史诏29
岁计吏功诏29
诏诸葛京署吏29
赐王宏谷诏30
为城阳王兆立後诏30
普告州郡举壮勇秀异诏30
以荀?行太子太傅诏30
太子敬礼师傅诏31
诏定二傅不臣拜31
诏为睢陵公王祥发哀31
诏勿罪麹路31
诏责汝南王亮31
撰录秘书诏32
以谯周为散骑常侍诏32
幸辟雍行乡饮酒礼下诏32
优礼功臣诏32
以陈邵为给事中诏32
以庾纯为诃南尹诏33
追赐谯周诏33
又诏33
省录裴秀表草诏33
赠谥裴秀诏33
以高阳王珪为尚书右仆射诏34
诏贾充都督秦凉34
廷问贤良诏34
以石苞为司徒诏34
诏答有司35
以山涛为侍中诏35
以羊琇为中护军诏35
报石苞诏35
胡奋免入直诏36
以胡奋为冠军将军诏36
以郑袤为司空诏36
全晋文卷四37
武帝(三)37
优给安平王孚丧事诏37
以山涛为吏部尚书诏37
答山涛诏37
下太学诏37
以羊祜为车骑将军开府诏38
诏责郑徽38
答何曾固让领司徒诏38
以下邳王晃为安西将军诏38
许郑冲致仕诏38
以邓艾孙为郎中诏39
妾媵不得为嫡正诏39
夺情起山涛为吏部尚书诏39
又诏山涛39
赐谥荀?诏40
赐荀?家钱诏40
拜三夫人九嫔礼仪诏40
赐谥后母诏40
追赠太原王瓌诏40
以文立为散骑常侍诏41
止文立辞散骑常侍诏41
以程咸为散骑常侍通直诏41
诏答山涛41
赐刘廙葬钱诏41
赐傅嘏夫人鲍葬钱诏42
以李胤领司隶校尉诏42
恤侯史光家诏42
以华表为太常卿诏42
以刘毅为国子祭酒诏42
诏免庾纯官42
原庾纯诏43
以王济为中书侍郎诏43
许华表致仕诏43
参访窦允诏43
公主嫁仪诏43
优赐李憙诏44
全晋文卷五45
武帝(四)45
改元大赦诏45
以王览为宗正卿诏45
以奚官奴代田兵种稻诏45
以山涛为太子少傅诏45
以山涛为右仆射诏46
答白裒诏46
手诏山涛46
又诏山涛46
原何劭等诏46
止群臣上礼诏47
丧不举乐诏47
征皇甫谧为太子中庶子诏47
以曹志为博士诏47
责有司失议华廙诏47
以扶风王亮为宗师诏48
贬中山王睦为丹水侯诏48
诏主者48
以王恂为河南尹诏48
听陈骞留京城诏48
诏谕意陈骞49
以庾纯为国子祭酒诏49
奉朝请宜补大县诏49
赠谥卢钦诏49
以何曾为太宰诏49
诏问荀勖50
诏烧雉头裘50
听羊祜不以侯敛诏50
追赠羊祜诏50
征朱冲为博士诏51
从祖父不应服周诏51
禁断立碑诏51
征朱冲为太子右庶子诏51
以陈寿为侍御史诏51
手诏戒山涛51
诏赐王基等家谷52
以张华为度支尚书诏52
伐吴诏52
答杜预征吴节度诏52
诏止山涛告退53
中诏答卫瓘53
进马隆为宣威将军诏53
以刘颂为议郎守廷尉诏53
以刘智为国子祭酒诏54
诏张华54
报刘毅诏54
赐魏舒葬三妻地并钱诏54
全晋文卷六55
武帝(五)55
下王濬唐彬等诏55
又与王濬诏55
东堂小会诏55
让王濬不受王浑节度诏55
原王濬诏56
封琅邪王伷子为亭侯诏56
进王浑封爵诏56
以唐彬为右将军诏56
封孙皓为归命侯诏57
诏答有司57
答卫瓘等奏请封禅诏57
又诏57
又诏卫瓘等勿下五府议封禅57
又诏57
又诏报三公有司勿议封禅58
进封张华为广武县侯诏58
复置左右仆射诏58
省州牧诏58
赐故司徒李胤等家钱谷诏58
封延祚为乐平王诏59
以荀良为魏郡太守诏59
遣石鉴归田诏59
亲祀朝日诏59
以石伟为议郎诏59
答山涛荐许奇等诏60
手诏山涛60
以山涛为司徒诏60
与司徒山涛诏60
又诏山涛60
齐王攸之国诏61
以韩谧为贾充世孙诏61
赠谥羊琇诏61
以荀勖为光禄大夫诏61
庾旉等除名诏62
以魏舒为左仆射领选曹诏62
以朱整为吏部尚书诏62
给九卿车诏62
以何邵为侍中诏62
报刘毅诏62
诏定皇后躬蚕礼63
诏一庙七室仍旧63
慕容廆袭破夫余下诏存恤63
答汝南王亮等诏63
因灾异求直言诏63
以张建为给事中诏64
以冯紞为散骑常侍诏64
以陇西王泰为镇西将军诏64
太子侍从进品诏64
郡治诏64
答王济成粲等议谥郭奕诏64
纠举群吏诏65
定二社一稷如魏制诏65
诏赐梁柳粟65
封安平王孙承诏65
以王琛为太子庶子诏65
改建宗庙诏66
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诏66
封皇孙遹为广陵王诏66
诏征陆喜等十五人66
夕牲诏66
报刘颂诏67
荀勖守尚书令诏67
赐荀勖诏67
以王仲为治书侍御史诏67
出清商掖庭诏67
以御府物赐王公诏68
袁奥从九卿诏68
论赵享诏68
诸王中尉诏68
刺史诏68
许司徒魏舒致仕诏68
赐恤魏舒诏69
报华峤手诏69
许司空卫瓘致仕诏69
卫瓘给骑兵诏69
以卢浮为博士诏69
冗从仆射诏70
诏70
敕戒郡国计吏70
策告故侍中羊祜70
策诏告故太傅羊祜庙70
策齐王攸71
策护羌校尉彭祈71
东堂策问贤良方正夏侯湛等十七人71
策问贤良郤诜等71
策问贤良阮种等72
策问秀才华谭等(五首)72
书72
受禅告类上帝文73
全晋文卷七74
惠帝74
以司马越杨邈为太子侍从诏74
改元永平诏74
秘书监诏74
封董猛为武安侯诏74
以张华为中书监诏75
以汝南王亮为太宰诏75
以王浑录尚书事诏75
为楚王玮发哀诏75
以张华为仪同诏75
报陆机表荐张?诏76
王戎开府诏76
以王戎领吏部诏76
选东宫师友诏76
报傅咸辞司隶校尉诏76
报傅咸劾王戎诏77
改中书著作隶秘书诏77
报司徒王浑等诏77
谢玖进位淑妃诏77
皇后蚕服诏77
给赐故平西将军周处母诏77
赠马敦诏78
诏问高禖坛石78
以太子书及青纸示公卿诏78
立临淮王臧为皇太孙诏78
自金墉反正诏78
石苞孙绍封诏79
以王戎为尚书令诏79
公孙淑妃进贵人诏79
徙东莱王蕤诏79
以杨超为骑都尉诏79
以琅邪王睿为通直诏80
报刘弘诏80
复故司空张华封爵诏80
立成都王颖为皇太弟诏80
青筒诏敕中书81
以豫章王炽为皇太弟诏81
封王基孙诏81
封何攀为西城公策81
追赠马敦策82
追复太子册82
追复齐王冏本封册82
愍怀太子哀策82
怀帝83
许刘寔致仕诏83
与苟晞诏83
复诏苟晞讨东海王越83
愍帝84
与琅邪王睿南阳王保诏84
又诏琅邪王84
下张轨诏85
授索林卫将军领太尉特进诏85
使琅邪王摄位诏85
手诏张寔85
诏86
授张寔策书86
寒食散论86
全晋文卷八87
元帝87
议小功不税服制87
加王导领中书监录尚书事诏87
命议温峤不拜散骑侍郎诏87
报有司奏制高车诏87
诏议中郎李幹事88
复议李幹事诏88
课督农功诏88
改元大赦诏88
诏官吏89
诏报孔愉89
禁招魂葬诏89
诏二千石89
趋徐扬二州种麦诏89
平粜诏90
灾异见诏百官陈得失90
诏访吴地先贤未旌录者90
下刁协诏90
诸葛恢增秩诏90
诏答诸葛恢91
报荀崧请增博士诏91
省务恤民诏91
加荀组录尚书诏91
议定改葬服诏91
许新蔡王滔还袭章武诏92
诏更议宗庙祭仪92
报钟雅诏92
立怀德县诏92
以邵续子缉为北平将军诏92
通议谥法诏93
太子释奠诏93
释奠太学诏93
以谯王承为湘州刺史诏93
中州良人诏93
报赛不应告庙诏94
报刁协诏94
治兵诏94
以卢谌为员外散骑侍郎诏94
下晋陵内史张闓诏94
以张闓为大司农诏95
报周?诏95
诫周?诏95
赠谥故太尉刘琨诏95
转太常华恒为廷尉诏95
讨王敦诏95
以周?王邃为左右仆射诏96
封少子昱为琅邪王诏96
诏96
吊赠杨邠策96
追赠敬虞皇后册96
蠲除法禁令97
以周玘为军咨祭酒令97
下令许贺循辞中书令97
赐贺循床荐等物令97
改元大赦令97
答刘琨等令98
报刘琨劝进令98
以刘遐为下邳内史令98
听丹杨尹王导不用鼓盖令98
禁居丧婚嫁令99
赐杜夷谷令99
报尚书令刁协令99
答群臣上尊号令99
遗贺循书99
与杜夷书100
书100
讨石勒檄100
全晋文卷九101
明帝101
蝉赋101
尊师傅诏101
手诏以温峤为中书令101
手诏征王敦102
北讨诏102
存轻典诏102
赠薛兼诏102
报杜夷诏103
讨钱凤诏103
又诏104
原王彬等诏104
复征任旭虞喜为博士诏104
诏止纪瞻告老104
罢领军将军纪瞻为骠骑诏104
报温峤手诏105
诏议廷臣见太子礼105
祀孔子诏105
令宰臣等诣都议政诏105
求直言诏105
议立功臣后诏105
议北郊及望秩诏106
录吴名臣后诏106
听刘超买外?牛诏106
遗诏106
遗诏陆晔录尚书事107
立穆庾皇后册107
与温峤书107
书107
答温峤等107
全晋文卷十108
成帝108
拜敬保傅诏108
原孔恢诏108
报庾亮诏108
诏谯王无忌109
诏殿内109
报王导诏109
迁新宫诏109
征翟汤虞喜为散骑常侍诏110
优给陆玩孔、愉诏110
北讨诏110
正会诏110
赠陶侃诏110
戏兵诏111
改元大赦诏111
赠建安君为豫章郡君诏111
报卫直启作皇后画轮车诏111
许彭城王纮解官养疾诏111
授陆玩左光禄大夫诏112
求卫公山阳公后诏112
壬辰诏书112
议拜三公仪注诏112
追恤卞壶诏112
杜皇后崩内外入临诏113
停凶门柏历诏113
又诏113
奔丧诏113
葬恭杜皇后诏113
皇后丧不废三正吉礼诏113
正会奏乐诏114
下八座诏114
为东海王冲立后诏114
追赠刁协本官诏114
诏赐羊聃死114
诏羊贲勿离婚115
原羊聃诏115
遗诏115
赠谥温峤册115
拜王导丞相册115
谥王导册116
赠郗鉴爵谥册116
康帝116
奔丧诏116
周年不应改服诏117
以会稽王昱领太常诏117
答有司请权降丧礼诏117
诏遣使诣安西骠骑117
纳皇后仪注诏117
诏省纳后仪物118
以谢尚为南中郎将诏118
促顾和释服就职诏118
下东阳太守山遐诏118
尚书增禄诏118
书118
讨石虎檄文119
穆帝119
以王洽为中书令诏119
国妃终三年之服诏119
止扶南天竺旃檀献驯象诏119
下诏罪王饶120
听高崧传爵诏120
诏桓温120
诏答许询120
全晋文卷十一哀帝121
以东海王奕为琅邪王诏121
上嗣显宗以修本统诏121
以谢万为散骑常侍诏121
鸿祀诏121
答桓温请还都洛阳诏122
日食诏122
书122
废帝122
以会稽王昱为丞相录尚书事诏122
以韩伯为领军将军诏123
祓禊诏123
简文帝123
诏谯王恬123
手诏报桓温123
大赦诏123
不听桓温还姑熟诏124
诏百官124
优恤军士诏125
诏增百官俸125
出继为母服表125
奏四祖祧主125
答殷浩笺126
与桓温书126
书126
孝武帝126
即位诏126
诏桓温127
又诏127
又诏127
报王凝之劾范宁诏127
诏赙竺道潜127
地震诏127
报桓冲请讨苻坚诏128
诏定病假限128
许桓秘辞散骑常侍诏128
俸给释道安诏128
禁毁比轮钱诏128
诏桓石虔129
除三吴租布诏129
苻坚攻陷襄阳下诏申警129
皇后王氏崩下诏129
又诏129
议祭皇子庙诏130
诏迎武陵王晞柩于新安130
诏封故前武陵王晞并爵其三子130
张天锡归国诏130
复张天锡西平公爵诏130
以苻朗为员外散骑侍郎诏130
以琅邪王道子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诏131
诏议明堂郊祀131
征谯武戴龚诏131
以侍中王珉兼中书令诏131
答孙潜诏131
与殷仲堪诏131
上会稽太妃尊号诏132
遣兼司空谢琰纳太子妃王氏诏132
访嵇绍宗族袭爵诏132
赠赙周虓诏132
赙丁穆诏132
诏赙竺法汰133
诏133
与朗法师书133
帖133
全晋文卷十二安帝134
复以殷仲堪为荆州诏134
以孔安国领东海王师诏134
赠殷?冠军将军诏134
命元显释服居职诏134
进吴隐之前将军诏135
反正江陵诏135
原桓胤诏135
改元大赦诏135
诏百官136
毛璩文处茂进爵诏136
又诏毛瑾等136
答释慧远诏136
以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诏136
减省供奉诏137
加赠檀凭之诏137
答尚书请撰国史诏138
追赠何无忌诏138
征刘毅诏138
诏大司马太尉二府依旧辟召掾138
诏大司马139
进刘裕为宋公诏139
慰劳刘裕诏139
进宋公爵为王诏140
以檀祗为宋领军将军诏141
追赠毛璩及弟瑾瑗等诏141
追赠魏詠之诏141
诏141
下书讨桓玄141
授刘裕策142
恭帝142
北征上疏142
复上疏乞奉辞陵庙142
四府君祧主议143
全晋文卷十三左九嫔144
离思赋144
相风赋(缺文)144
孔雀赋144
鹦武赋145
白鸠赋 序145
松柏赋145
涪沤赋145
武帝纳皇后颂145
杨皇后登祚颂(缺文)146
德柔颂146
芍药花颂(缺文)146
郁金颂146
菊花颂147
神武颂(缺文)147
虞舜二妃赞147
周宣王姜后赞147
班婕妤赞147
孟轲母赞147
狂接舆妻赞148
荆武王夫人邓曼赞148
齐杞梁妻赞148
齐义继母赞148
鲁敬姜赞148
德刚赞148
巢父惠妃赞149
纳杨后赞149
元皇后诔 并上表149
万年公主诔151
目录151
惠废贾皇后151
矫诏授楚王玮152
乞以王礼葬愍怀太子表152
明穆庾皇后152
天子拜敬保傅诏152
报卞壶诏152
康献褚皇后152
答蔡谟等奏请临朝诏153
振恤诏153
免蔡谟为庶人诏153
答殷融等重议敬父诏153
答何充诏153
以蔡谟为光禄大夫诏154
归政诏154
归崇德宫手诏群公154
以琅邪王奕承大统诏154
以会稽王昱承大统诏154
答群臣奏请临朝诏155
拯恤诏155
赐米穷民诏155
归政诏155
收于法开令155
以琅邪王丕奉大统令155
以废帝奕为东海王令156
穆章何皇后156
下令减膳156
全晋文卷十四安平王孚157
请造沁口石门表157
奏吊陈群母157
奏永宁宫157
奏请葬高贵乡公以王礼159
奏请易服复膳159
重奏159
奏止诣陵160
重奏160
又奏160
皇后铭旌议160
临终遗令161
下邳王晃161
奏废杨太后161
河间王颙161
矫诏讨刘舆162
表废齐王冏162
竟陵王楙163
上言王昌求为前母服163
全晋文卷十五东海王越164
敕世子毗164
与赵穆王承阮瞻邓攸谢鲲等书164
承制起陈敏书164
与江统书165
檄方镇兵讨石勒165
范阳王虓165
上表言河间王颙等宜委任如旧165
又上表理成都王颖166
彭城王纮166
上言宜敕作乐贤堂佛像颂167
谯王承167
答安南将军甘卓书167
谯王无忌168
圆竹扇赋168
京兆府君迁主议168
王允之表郡与祖名同乞改授议168
谯王恬168
丧遇闰议169
谯王尚之169
与张新安论孔释书169
司马休之169
上表谢罪170
上表自陈170
全晋文卷十六司马彪172
驳祀六宗表172
与山巨源书173
《续汉书》叙173
《续汉书·光武纪》论173
《和帝纪》论173
新野王歆174
上言张昌反状174
汝南王亮174
日蚀上言174
奏议刑法175
琅邪王伷175
表山简175
梁王肜175
理马敦疏176
赵王伦176
矫诏废贾后176
迎惠帝复位诏176
齐王攸176
下齐国相令177
下教诸吏慎刑177
藩王自选长史议177
王昌前母服议177
节省议178
与山涛书178
书178
太子箴179
齐王冏179
上表理淮南王允179
表立清河王覃为皇太子179
奏理张华裴頠解系等180
奏劾王豹180
答郑方180
全晋文卷十七西阳王羕181
上书181
议温峤不应辞职181
楚王玮181
矫诏免太宰汝南王亮太保卫瓘182
手令告诸军182
出令斩汝南王亮182
长沙王乂182
被收时上表182
致成都王颖书183
成都王颖183
复长沙王乂书183
吴王晏184
答郎中令陆云令五首184
废太子遹184
遗王妃书184
武陵王遵185
以司马休之为荆州刺史令185
追赠会稽王道子为丞相元显为太尉令185
以梁王珍之为通直散骑郎令186
下毛璩令186
会稽王道子186
命谒陵186
请征戴逵疏186
请崇正文李太妃名号启187
皇太子纳妃启187
与王彪之书187
答范尚书187
与人书187
全晋文卷十八何曾188
上魏明帝疏请隐核郡守188
上魏明帝疏请选征辽东副将188
议贬庾纯189
何遵189
驳为旧君反服189
何劭190
作武帝遗诏190
荀粲传190
王弼传191
郑冲192
甲乙问议192
王祥192
训子孙遗令192
王衍193
谢表193
答山简书193
王敦193
表庾亮为中书监194
表王舒194
举贺循为贤良杜夷为方正疏194
辞荆州牧疏194
上疏言王导195
上疏罪状刘隗195
上言父子生离服限196
与刘隗书196
与王导书后自手笔197
书197
全晋文卷十九王导198
转陈耽谢鸾教198
祭卫玠教198
求别驾教198
表199
上疏论谥法199
上疏请自贬199
请建立国史疏199
上疏请修学校199
议复肉刑200
议追赠周札201
重议周札赠谥201
请原羊聃启202
迁丹阳太守上笺202
与贺循书论虞庙202
又与贺循书问即位告庙202
答荀松书203
答陶侃书203
遗王含书203
与从子允之书204
书204
麈尾铭204
王恬204
书205
王诞205
伐广固祭牙文205
王洽205
临吴郡上表205
辞中书令表206
书206
与林法师书206
王劭207
书207
全晋文卷二十王珣208
奏追崇郑太后208
书208
与范宁书论释慧持208
重与范宁书209
林法师墓下诗序209
琴赞209
虎丘山铭209
孝武帝哀策文209
祭徐聘士文210
王珉210
告庙议210
答徐邈书210
杂帖(三首)211
论序高座师帛尸梨蜜多罗211
王琨211
立琅邪王丕议212
王谧212
疏212
殷祭议212
与释慧远书212
答桓玄书明沙门不应致敬王者213
答桓玄难213
重答桓玄难214
三答桓玄难215
王廞215
与静媛等疏216
王廙216
洛都赋216
思逸民赋217
笙赋217
白兔赋并序217
春可乐218
奏《中兴赋》上疏218
书218
宰我赞219
保傅箴219
妇德箴219
王胡之219
释奠表220
上疏荐沈劲220
与庾安西笺220
遗从弟洽书220
全晋文卷二十一王彪之221
庐山赋 序221
水赋221
井赋221
闽中赋222
赋222
正纳皇后礼222
纳采版文玺书223
问名版文223
纳吉版文223
纳征版文223
请期版文223
迎后版文224
册立皇后何氏文224
整市教224
上书论皇太子纳妃用玉璧虎皮224
上书论皇后拜讫上礼224
上言开陵皇太后服225
奏议陈留王废疾求立后225
奔丧议225
婚礼不贺议225
婚不举乐议226
日食废朝会议226
太后为亲属举哀议226
驳彭城国李太妃谥议226
省官并职议227
帝加元服议227
优遇陈留王议228
优赙陈留王议228
讳议228
太后父丧废乐议229
丧不数闰启229
答台符问小功服成婚229
答抚军访郊祀有赦229
上笺陈雷弱儿事230
与会稽王笺230
答会稽王书230
与扬州刺史殷浩书230
答孔严论蔡谟谥书231
二疏画诗序231
伏牺赞231
王纳之232
议郊祀不得三公行事232
王旷232
与东海王越书232
与扬州论讨陈敏计232
王邃233
书233
全晋文卷二十二王羲之(一)234
用笔赋234
临护军教235
与会稽王笺235
与桓温笺236
报殷浩书236
又遗殷浩书236
与殷浩书237
遗谢安书237
与谢安书238
与谢万书238
又遗谢万书238
与人书239
与所知书239
杂帖一(八十七首)239
全晋文卷二十三王羲之(二)245
杂帖二245
全晋文卷二十四王羲之(三)253
杂帖三253
全晋文卷二十五王羲之(四)260
杂帖四260
全晋文卷二十六王羲之(五)268
杂帖五268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273
临河叙274
游四郡记274
为会稽内史称疾去郡于父墓前自誓文274
书论274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275
月仪276
笔经276
全晋文卷二十七王凝之277
风赋277
劾范宁表277
书277
王涣之278
书278
王徽之278
书278
王操之278
书278
王献之279
为中书令启琅琊王为中书监表279
进书诀表279
上书议谢安赠礼279
辞尚书令与州将书279
与郄超书280
杂帖(八十一首)280
保母砖志285
全晋文卷二十八王沈286
正会赋286
宴嘉宾赋286
饯行赋286
马脑勒赋287
车渠觯赋287
贺正表287
贺肃慎贡献表287
到豫州下教287
又下教288
又下教288
与傅玄书288
辟雍颂序288
祭先考东郡君文288
失题289
王浑289
请赐綦毋倪鼓吹表289
请补周馥为尚书郎表289
请转荀组为从事中郎表290
表立水碓290
乞遣赵纂疗病表290
上书谏遣齐王攸之藩290
为裴楷奏请解中书令291
奏弹虞濬等冒丧婚娶291
奏对诏访元会问计吏所宜291
王济292
槐树赋292
太常郭奕谥景议292
钟夫人序德颂292
铨孙楚品状293
王澄293
与人书293
全晋文卷二十九王述294
庆老人星表294
上白獐表294
上疏乞骸骨294
婚礼应贺议294
立琅琊王议295
与会稽王笺295
与庾冰笺295
下主簿教296
答讳296
王臻296
太后为亲属举哀议296
王坦之296
将之广陵镇上孝武帝表296
答谢安书297
与殷康子书论公谦之义297
与某书298
废庄论298
沙门不得为高士论299
王忱299
郊祀明堂议299
王欣之299
君臣同谥表299
王濛299
议立奔赴之制300
申述前议300
致王导笺300
笺300
王修301
贤人论301
王恭301
让太子詹事表301
抗表罪状王国宝301
与沈警书302
与沙门僧检书302
全晋文卷三十杨伟303
上景初历表303
历议304
谏明帝治宫室304
时务论304
贾充304
表裴頠305
辞大都督表305
请召还诸军表305
齐王攸为弘训太后服议305
卫瓘306
请议郄诜假葬除服表306
请除九品用土断疏306
奏免山涛307
奏请赠郑默三司307
与某书307
与魏舒书307
卫恒307
王昌前母服议308
书308
四体书势308
卫展311
陈谚言表311
上书言祖父不合从坐312
上言宜复肉刑312
卫屿312
上表自陈312
全晋文卷三十一荀?313
议故吏为旧君服表313
昌邑侯满玮庶妹服议313
赐谥议313
甲乙问议313
荀崧314
上疏请增置博士314
议王式事315
议上元帝庙号315
答卞壶论刘嘏同姓为昏315
与王导书316
与王敦书316
荀勖316
蒲萄赋316
让乐事表317
荐李胤为司徒表317
荐三公保傅表317
让尚书会表317
让豫州大中正表317
奏校试笛律317
奏条牒诸律问列和意状318
奏谏用伊羡赵咸为中书舍人319
甲乙问议319
王昌前母服议320
又陈遣王公之国议320
省吏议320
为晋文王与孙皓书321
答王琛书321
上《穆天子传》序322
荀组322
议定父子生离哀制表322
请议定改葬服制表323
霍原不应举寒素议323
荀奕323
驳尚书符下陈留王使出城夫323
重驳323
驳读秋令324
元会敬司徒议324
全晋文卷三十二何桢325
许都赋325
表省函关325
为旧君反服议325
笺325
玄寿赐名叙326
何恽326
与周浚笺326
何充326
贺正表327
请征虞喜疏327
奏言沙门不应敬王者327
又奏327
又奏328
褚太后敬父议328
与庾翼书328
何琦328
请修五岳祠329
追驳江统许遐拜时遭丧议329
天子敬父议329
为曾祖后服议330
论前母党服330
答纳采文330
答问名文330
答纳吉文331
答纳征文331
答请期文331
答迎后文331
何澄331
太皇太后服议332
李胤332
奏请延访三公332
王毖子昌前母服议332
曹志333
奏议齐王攸之藩333
肉刑议333
曹臣334
移冀州大中正334
全晋文卷三十三裴秀335
平吴表草335
奏事335
与山涛书335
《禹贡九州地域图》序335
裴祗336
乞绝从弟仪曹郎耽丧服表336
裴楷336
与石崇书337
裴頠337
让吏部尚书表337
陈刑法过当表337
辞专任门下事表338
上疏言庶政宜委宰辅诏命不应数改338
上疏谏赦339
上言改度量339
上言刑法339
上言外戚不宜专任339
谏东宫侍从失人340
虞濬等周丧嫁娶议340
答治礼问天子冠礼340
崇有论340
贵无论(缺文)342
辨才论(缺文)342
女史箴342
裴邈(严注:字景声。)342
文身剑铭342
文身刀铭342
裴希声343
侍中嵇侯碑343
石苞343
奏课农桑343
功臣配享议344
议贬庾纯344
终制344
石崇344
思归叹 并序344
自理表345
请徵扬州刺史何攀表345
议奏封赏当依准旧事345
《楚妃叹》序346
《琵琶引》序346
《金谷诗》序346
许巢论347
奴券347
石璞347
谏石虎作役非时疏348
石鉴348
奏举刘毅为青州大中正348
全晋文卷三十四山涛349
为子淳允辞召见表349
表谢久不摄职349
表乞骸骨349
上疏告退349
启事350
答诏问郄诜事352
山简353
上怀帝疏353
与王衍书353
卢钦353
论徐邈354
卢浮354
相风赋354
卢谌354
感运赋355
朝霞赋355
登邺台赋355
观猎赋355
征艰赋355
菊花赋356
朝华赋356
鹦鹉赋356
燕赋356
蟋蟀赋356
理刘司空表357
与司空刘琨书358
尚书武强侯卢府君诔359
太尉刘公诔359
祭法359
全晋文卷三十五应贞360
临丹赋360
安石榴赋并序360
蒲桃赋360
释左杂论361
七华361
杖箴361
朱杖铭 并序361
华览361
革林362
应琳362
童子为天子服议362
应詹362
上表请兴复农官363
上疏陈便宜363
上疏让封观阳侯363
为江州临行上疏364
启呈杜弢书并上言364
荐韦泓于元帝365
疾笃与陶侃书365
应亨365
让著作表365
与州将笺365
又与州将笺366
应翊像赞序366
赠四王冠诗序366
刘毅(严注:字仲雄。)366
谏贺龙见表367
因天阴上言367
上疏请罢中正除九品367
奏劾刘肇369
驳有司奏琅邪王伦事369
刘暾370
奏劾王浑370
奏理羊皇后370
全晋文卷三十六庾峻371
上疏请易风俗兴礼让371
祖德颂372
遗敕子珉372
庾纯372
上表自劾372
孙为祖持重议373
庾儵373
冰井赋374
大槐赋并序374
安石榴赋 并序375
庾?375
意赋375
幽人箴375
庾旉376
上表谏遣齐王攸就国376
庾亮(一)376
让中书监表377
让封永昌县公表378
荐翟阳郭翻表378
上疏乞骸骨378
请放黜陶夏疏379
请留庾怿监秦州疏379
谋开复中原疏379
斩陶称上疏379
皇子出后告庙议380
武昌开置学官教380
全晋文卷三十七庾亮(二)382
与郗鉴笺382
报温峤书382
与周邵书382
追报孔坦书383
书383
答郭预书383
答王群谘为从父姊反服383
翟征君赞384
立行庙于白石告元帝先后384
释奠祭孔子文384
庾冰385
为成帝出令沙门致敬诏385
用乐谟诏草386
为兄亮上疏辞封386
上疏辞封赏386
出镇武昌临发上疏386
与王羲之书387
庾翼387
表陈南夷事387
北伐至夏口上表388
北伐上疏388
与僚属教389
书389
与王羲之书389
报兄冰书389
与兄冰书390
贻殷浩书390
与燕王慕容皝书390
答何充书391
答参军于瓒391
答翟铿391
庾羲391
上讽谏诗表391
庾和392
谏叔父翼徙镇襄阳书392
全晋文卷三十八庾阐393
海赋393
涉江赋393
扬都赋394
闲居赋395
狭室赋395
藏钩赋396
浮查赋396
恶饼赋 并序396
荐唐?笺397
为郗道徽檄青州文397
为庾稚恭檄石虎文397
为庾稚恭檄蜀文397
乐贤堂颂 并序398
虞舜像赞398
二妃像赞398
孙登赞399
郭先生神论399
蓍龟论399
列仙论400
断酒戒400
为郗车骑讨苏峻盟文400
吊贾生文401
庾肃之402
雪赞402
山赞402
水赞402
玉赞402
松赞402
全晋文卷三十九刘寔403
崇让论403
刘智406
王昌前母服议406
论天406
丧服释疑论407
全晋文卷四十刘颂(一)410
除淮南相在郡上疏410
全晋文卷四十一刘颂(二)417
上疏请复肉刑417
上疏言断狱宜守律令418
赵王伦加九锡议420
羊祜420
雁赋420
让开府表421
让封南城侯表422
请伐吴疏422
与从弟琇书423
与吴都督陆抗423
诫子书423
羊亮423
止盗议423
羊秀424
卫公碑424
全晋文卷四十二杜预(一)425
举贤良方正表425
表425
列上故太傅羊祜所辟士表425
陈伐吴至计表425
又表426
奏上律令注解426
奏上黜陟课略426
奏秦州军事427
奏履藉田427
奏事427
奏议皇太子除服428
陈农要疏429
又疏430
皇太子除服议431
答卢钦魏舒问431
吉祭议432
与王濬书432
与子耽书432
书432
七规433
全晋文卷四十三杜预(二)434
律序434
《春秋左氏传》序434
《春秋左氏传》后序436
长历437
宗谱438
遗令439
集要439
自述439
《杜预集》序439
王濬440
上疏请平吴440
上书自理440
复上表自理441
全晋文卷四十四唐彬443
临雍州下教聘处士443
魏舒443
上言宜定六宫娉使443
与山涛书444
与卫瓘书444
诸葛绪444
奏议郊配444
李苞444
王昌前母服议444
阁道摩崖题名445
朱整445
为魏帝禅晋策445
议王娶妃公主嫁礼445
程咸446
已出女不从坐议446
王昌前母服议446
《华林园诗》序447
任茂447
功臣配享议447
董勋447
答问礼448
姜辑448
议渤海王服范太妃事448
安平王嗣孙服议448
安平王嗣孙薨诸侯应降服议448
三公降服议449
淳于睿449
驳薛靖朝日论449
答崇氏问旧君服449
答崇氏问殇制哭450
答满玮问450
答石包问嫁母服450
答淳于纂问生不及祖父母不税服450
同母异父昆弟服451
孔瑄451
昌邑侯满玮庶妹服议451
成洽451
孙为祖持重论452
难武申奏为出母服452
吴商452
虞濬等周丧嫁娶议452
答或问异姓为后之子服本亲452
答刘宝议453
难成洽孙为祖持重论453
答成洽难武申奏为出母服453
驳刘表成粲论父母亡在祖后不为祖母三年454
禋祀六宗说454
全晋文卷四十五傅玄(一)455
风赋455
喜霁赋455
阳春赋455
述夏赋456
大寒赋456
元日朝会赋456
辟雍乡饮酒赋457
正都赋457
潜通赋458
矫情赋 序458
叙行赋 序458
大言赋459
笔赋459
砚赋459
团扇赋459
相风赋 并序459
琴赋 并序460
琵琶赋460
筝赋 并序461
笳赋 序461
节赋461
叙酒赋461
投壶赋 序462
弹棋赋 序462
紫华赋 并序462
郁金赋462
芸香赋 序463
蜀葵赋 序463
宜男花赋463
菊赋463
蓍赋463
瓜赋464
安石榴赋464
李赋464
桃赋465
橘赋 序465
枣赋465
蒲桃赋465
桑椹赋466
柳赋466
朝华赋 序466
雉赋466
山鸡赋467
鹰赋467
全晋文卷四十六傅玄(二)468
鹦武赋468
斗鸡赋468
鹰兔赋468
乘舆马赋 并序469
驰射马赋469
良马赋469
走狗赋470
猿猴赋470
蝉赋471
拟天问471
拟招魂471
贺老人星表471
掌谏职上疏472
上疏陈要务472
水旱上便宜五事疏473
正朔服色议474
五祀议474
客难475
七谟 并序475
连珠 序476
拟四愁诗 序476
魏德颂476
古今画赞476
太子少傅箴477
吏部尚书箴478
华岳铭 序478
剑铭 并序478
笔铭479
水龟铭479
镜铭479
杖铭479
澡盘铭479
席铭480
灯铭480
烛铭480
印铭480
冠铭481
衣铭481
裳铭481
履铭481
被铭481
栋铭481
龙铭481
灵蛇铭482
口诫482
江夏任君墓铭482
太尉杨彪铭482
永宁太仆庞侯诔482
祝祖文483
全晋文卷四十七傅玄(三)484
傅子(一)484
全晋文卷四十八傅玄(四)493
傅子(二)493
全晋文卷四十九傅玄(五)502
傅子(三)(补遗上)502
全晋文卷五十傅玄(六)514
傅子(四)(补遗下)514
全晋文卷五十一傅咸(一)527
喜雨赋 并序527
患雨赋527
感凉赋 并序528
神泉赋 并序528
小语赋528
申怀赋 并序529
感别赋 并序529
吊秦始皇赋 并序529
登芒赋 并序530
明意赋 并序530
相风赋 并序530
纸赋530
羽扇赋 并序531
扇赋 并序531
狗脊扇赋531
栉赋 并序532
镜赋532
污卮赋 并序532
画像赋 并序533
烛赋 并序533
款冬花赋 并序533
芸香赋 并序534
玉赋 并序534
桑树赋 并序534
梧桐赋535
舜华赋 并序535
仪凤赋 并序535
鹦武赋535
燕赋 并序536
班鸠赋 并序536
黏蝉赋 并序536
鸣蜩赋537
青蝇赋537
蜉蝣赋 并序537
萤火赋 并序537
叩头虫赋 并序538
全晋文卷五十二傅咸(二)539
议立二社表539
重表驳成粲议太社540
迁尚书左丞上表540
理李含表540
又言542
摄司隶上表542
表542
上言宜省官务农543
上书请诘奢543
上书陈选举543
遭继母忧上书544
奏劾荀恺544
奏劾夏侯骏544
奏劾夏侯承544
奏劾王戎544
奏事545
上事自辨545
司隶校尉教545
又教546
又教546
与杨骏笺546
与汝南王亮笺546
致汝南王亮书547
答李斌书547
答杨济书547
答曹志548
相谕草548
答辛旷诗序548
答潘尼诗序548
答栾弘诗序548
答郭泰机诗序549
赠何劭王济诗序549
皇太子释奠颂549
御史中丞箴 并序549
犀钩铭 并序550
邛竹杖铭550
扇铭 并序550
中郎将曹府君碑550
襄邑侯诔551
傅祗551
议鲁相请尊祀孔子庙551
请原杨骏官属启551
与杨骏书551
傅畅552
自叙552
全晋文卷五十三李秉553
家诫553
李重553
请除九品疏554
请优礼朱冲疏554
奏驳恬和所表二事554
奏霍原应举寒素555
奏驳介登贬秩居官事555
杂奏议555
荐曹嘉启556
吏部尚书箴序556
李充556
风赋557
春游赋557
怀愁赋557
玄宗赋557
穆天子赋557
九贤颂557
起居诫558
学箴 并序558
登安仁峰铭559
良弓铭559
壶筹铭560
博铭560
舟楫铭560
吊嵇中散560
翰林论561
李颙561
雪赋561
雷赋562
悲四时赋562
感兴赋563
凌仙赋563
龟赋563
镜论563
阮彦伦诔563
全晋文卷五十四袁准(一)564
招公子564
献言于曹爽宜捐淮汉已南564
才性论565
丧服传565
袁子正论565
全晋文卷五十五袁准(二)570
袁子正书570
全晋文卷五十六袁瓌581
上表请禁断招魂葬581
上疏请建国学581
袁乔582
江赋 序582
与左军褚裒解交书582
劝桓温伐蜀583
袁豹583
四府君迁主议583
大田议583
为宋公檄蜀文584
袁崧585
歌赋585
酒赋585
圆扇赋585
答桓南郡书585
白鹿诗序586
《后汉书·光武纪》论586
章帝纪论586
献帝纪论586
全晋文卷五十七袁宏588
东征赋588
北征赋589
酎宴赋589
夜酣赋589
表589
与谢仆射书589
与范曾书590
《后汉纪》序590
七贤序590
三国名臣序赞591
单道开赞594
去伐论594
明谦595
祖逖碑595
丞相桓温碑铭595
孟处士铭596
祭牙文596
罗山疏596
全晋文卷五十八张华597
永怀赋597
归田赋597
朽社赋598
感婚赋 并序598
相风赋 并序598
鹪鹩赋 并序599
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表599
晋文王谥议599
封禅议600
废杨太后议601
移书太常荐成公绥601
报雷焕书602
与褚陶书602
答某书602
甲乙问602
《博物志》序602
地理赞603
大司农箴603
尚书令箴603
女史箴603
杖箴604
倚几铭604
席前左端铭604
席前右端铭605
章怀皇后诔605
烈文先生鲍玄泰诔605
魏刘骠骑诔605
武帝哀策文606
元皇后哀策文606
纵横篇607
全晋文卷五十九成公绥608
天地赋 并序608
云赋609
阴霖赋609
时雨赋609
大河赋610
洛禊赋610
延宾赋610
宣清赋610
慰情赋611
啸赋611
琴赋612
琵琶赋612
故笔赋 并序613
芸香赋613
柳赋613
日及赋序613
木兰赋613
鸿雁赋 并序614
鹰赋614
乌赋 并序614
鹦武赋 序615
射兔赋615
蜘蛛赋615
螳螂赋615
七唱616
贤明颂616
菊颂616
征士胡昭赞616
钱神论616
市长箴617
蔽髻铭617
菊铭617
椒华铭617
魏相国舞阳宣文侯司马公诔617
戒火文618
隶书体618
郑默618
上言太子官属不宜称陪臣619
胡烈619
表邓由等归化619
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619
王恂619
上言景献羊后服619
全晋文卷六十孙楚620
雪赋620
井赋620
笑赋620
笳赋 并序621
韩王故台赋 并序621
登楼赋621
相风赋622
菊花赋622
莲华赋622
杕杜赋 并序622
茱萸赋623
橘赋623
鹤赋623
雉赋623
雁赋623
鹰赋 并序624
蝉赋624
龙见武库井上言624
奏废九品为大小中正625
奏论求才625
荐傅长虞笺625
谢赐障日笺625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626
与董京书627
尼父颂627
梁令孙侯颂627
颜回赞628
管仲赞628
季子赞628
庄周赞628
荣启期赞628
原壤赞628
白起赞629
韩信赞629
乐毅赞629
反金人铭629
石人铭630
论屈建文630
王骠骑诔630
故太傅羊祜碑630
雁门太守牵招碑630
和氏外孙道生哀文631
和氏外孙小同哀文631
胡母夫人哀辞631
祭介子推文631
孙统632
《高柔集》叙632
吏部郎虞存诔632
全晋文卷六十一孙绰(一)633
游天台山赋 并序633
望海赋634
遂初赋 序634
谏移都洛阳疏635
父卒继母还前亲子家继子为服议636
父母乖离议636
京兆府君迁主议636
为功曹参军驳事笺636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636
表哀诗序637
聘士徐君墓颂637
贺司空循像赞637
孔松阳像赞638
太常碑赞638
《至人高士传》赞638
《列仙传》赞638
名德沙门赞639
全晋文卷六十二孙绰(二)641
名德沙门论目641
难谢万八贤论641
喻道论641
道贤论643
太平山铭644
漏刻铭644
樽铭644
绢扇铭645
庾公诔645
王长史诔645
刘真长诔645
丞相王导碑645
太宰郄鉴碑646
太尉庾亮碑646
太傅褚褒碑647
司空庾冰碑647
颍州府君碑647
桓玄城碑648
孙子648
全晋文卷六十三孙盛(一)650
镜赋 序650
奏事650
作南苍令教650
与罗君章书650
太伯三让论651
老聃非大贤论651
《魏氏春秋》评(一)652
全晋文卷六十四孙盛(二)659
《魏氏春秋》评(二)659
《魏氏春秋》异同评662
《晋阳秋》评663
《老子》疑问反讯665
孙放667
庐山赋667
西寺铭 序667
全晋文卷六十五嵇喜668
嵇康传668
嵇蕃668
答赵景真书668
嵇绍669
上惠帝疏669
陈准谥议669
张华不宜复爵议669
谏齐王冏书669
叙赵至670
嵇含670
困热赋序670
祖赋序671
娱蜡赋 并序671
白首赋序671
酒赋672
寒食散赋 并序672
羽扇赋序672
八磨赋 并序672
宜男花赋序673
孤黍赋序673
瓜赋673
朝生暮落树赋序673
长生树赋 并序673
槐香赋 并序674
鸡赋序674
遇虿赋序674
诰风伯674
上言长沙王乂宜增置掾属675
诗序675
《南方草木状》序675
木弓铭675
菊花铭675
司马诔676
吊庄周图文 并序676
失题676
张邈676
自然好学论676
宅无吉凶摄生论677
释嵇叔夜难《宅无吉凶摄生论》679
全晋文卷六十六刘伶682
酒德颂682
华廙682
作武帝遗诏682
华峤683
贺武帝疾瘳表683
散骑常侍谢表683
秘书监谢表683
奏皇后宜修蚕礼684
谱叙684
《汉后书》江革毛义论685
丁鸿论685
郎?论686
王允论686
华恒686
祠太庙执觞爵怀愍议686
又上言庙制686
兄弟相继藏主室议687
华轶687
置儒林祭酒教687
段灼687
上表陈五事688
上疏追理邓艾692
陈时宜693
又陈时宜694
全晋文卷六十七褚?695
白刺史王沈695
复白695
褚裒695
上疏固请居藩696
重陈北伐事宜696
褚爽696
禊赋696
郭奕696
表论杨骏697
邹湛697
为诸葛穆答晋王令697
郝诩697
与故人书697
赵至697
与嵇茂齐书698
自叙699
枣据699
表志赋 并序699
逸民赋699
登楼赋700
船赋700
追远诗序700
冯收701
与刘原书荐王接701
江伟701
答弟广平贺蜡诗序701
襄邑令傅浑颂701
宣舒702
通知来藏往论(缺文)702
申袁準从母论702
孙毓702
贺封诸侯王表702
庙制议703
文献皇后谥议703
诸侯庙议703
燕国迁庙主之国议703
告庙册议704
群臣为太子起坐议704
嫡子监国议704
诸王公城国宫室章服车旗议705
王侯兄弟继统服议705
七庙讳字议706
东宫鼓吹议706
驳卞搉武帝丧礼议706
五礼驳707
七诱707
杜万年707
相风赋序707
全晋文卷六十八夏侯湛(一)708
寒雪赋708
雷赋708
电赋708
禊赋709
大暑赋709
叹秋赋709
梁田赋709
鞞舞赋709
夜听笳赋710
缴弹赋710
猎兔赋710
雀钗赋710
缸灯赋711
合欢被赋711
宜男花赋711
芙蓉赋711
浮萍赋712
荠赋712
石榴赋712
安石榴赋713
愍桐赋713
朝华赋713
瓜赋713
观飞鸟赋714
玄鸟赋714
春可乐714
秋可哀714
秋夕哀715
寒苦谣715
长夜谣715
山路吟715
离亲咏715
江上泛歌716
征迈辞716
泰始四年举贤良方正对策716
昆弟诰716
全晋文卷六十九夏侯湛(二)718
抵疑718
《周诗》叙720
虞舜赞720
左丘明赞720
颜子赞720
闵子骞赞721
管仲像赞721
鲍叔像赞721
范蠡赞721
鲁仲连赞721
庄周赞721
东方朔画赞 并序722
夏侯称夏侯荣叙722
羊秉叙723
羊太常辛夫人传723
张平子碑724
鲁芝铭725
新论725
夏侯淳725
怀思赋725
笙赋725
弹棋赋726
驰射赋726
夏侯盛726
贺德音表726
妇丧久不葬服议727
答魏孟叔难727
全晋文卷七十谯周728
谏后主疏728
谏后主南行疏728
仇国论729
招魂葬论729
书柱730
书板示文立730
广汉城谶730
礼祭集志730
法训730
谯熙732
上言谯周遗属732
郤正732
为后主作降书732
姜维论732
释讥733
罗献734
拒吴议734
罗尚735
策赵廞表735
贻督护衙博书735
李密735
陈情事表735
荐寿良表736
与中山王笺736
李兴736
诸葛丞相故宅碣表736
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羊公碑737
文立738
蜀都赋738
上疏辞太子中庶子738
上疏辞散骑常侍739
上言请叙故蜀大官及死事者子孙739
全晋文卷七十一陈寿740
表上《诸葛氏集》目录740
驳虞溥议王昌前母服742
皇甫谧742
让征聘表742
答辛旷书743
玄守论743
释劝论744
笃终论745
《帝王世纪》汉高祖论746
光武论746
《高士传》焦先论747
《列女传》庞娥亲论747
《三都赋》序747
《高士传》序748
自序748
阙题748
全晋文卷七十二辛旷749
与皇甫谧书749
程猗749
柳谷石文说749
柳谷石文赞750
管辰750
叙管辂750
韩寿751
裴祗乞绝从第耽丧服议751
李彝752
裴祗乞绝从弟耽丧服议752
刘维752
裴祗乞绝从弟耽丧服议752
田岳752
裴祗乞绝从弟耽丧服议752
徐亶753
裴祗乞绝从弟耽丧服议753
向秀753
思旧赋 并序753
难嵇叔夜《养生论》754
阮咸755
律议755
与姑书755
阮瞻755
上巳会赋755
阮修756
患雨赋756
大鹏赞756
全晋文卷七十三刘弘757
讨斩张奕上表757
补选缺吏表757
固请以皮初为襄阳太守表758
请诏东海王越等罢兵表758
用皮初下教758
下荆部教758
与督将教759
给赐巫卫教759
与刘乔笺759
与东海王越书760
张显760
析言760
孔晁760
二社议760
答马昭761
姜铤761
上太常言杨旌举孝廉761
刘熹761
中山王立始祖庙议762
难孔晁二社议762
三恪二王议762
矫公智母服议762
杨旌周丧举孝廉议763
刘克763
矫公智母服议763
爰幹763
杨旌周丧举孝廉议763
韩光764
杨旌周丧举孝廉议764
张髦764
上疏驳六宗旧说764
全晋文卷七十四左思766
齐都赋766
三都赋序766
蜀都赋766
吴都赋768
魏都赋772
白发赋776
七略776
七讽(缺文)776
全晋文卷七十五张斐777
表上律法777
刘斌779
议原庾纯779
庞札779
请原庾纯表779
李通780
谯周颂780
孙和780
荐范粲表781
郭冲781
条诸葛亮五事781
郭象782
《庄子》序782
刘宝783
孙为祖持重议783
杜琬783
孙为庶祖持重议783
王敞784
难刘宝孙为祖持重议784
孙为庶祖持重议784
全晋文卷七十六挚虞(一)785
思游赋 并序785
疾愈赋787
槐赋787
赋787
观鱼赋787
愍骚788
迁宅诰788
册陇西王泰为太尉文788
泰始四年举贤良方正对策788
谏改除普增位一等表789
典校《五礼》表789
奏定二社790
奏祀六宗790
明堂效祀议791
祀皋陶议791
庙设次殿议791
释服议791
挽歌议792
丧佩议792
吉驾导从议792
公为所寓服议792
傍亲服议793
师服议793
为皇太孙服议793
全晋文卷七十七挚虞(二)794
诸侯觐建旗议794
皇太子称臣议794
夫人不答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