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间地带 西南中国的社会性别、族性与认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间地带 西南中国的社会性别、族性与认同
  • 沈海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352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225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性别差异-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间地带 西南中国的社会性别、族性与认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文化中心主义下的西南研究2

一、关于西南人类学的知识生产2

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下的西南研究7

三、中国文化中心主义下的西南研究11

四、“中间地带”14

上篇 一个傣族社区中的社会性别文化建构体系——对西双版纳曼底傣泐村寨的社会性别考察17

导言 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19

第一章 傣泐社会中的性别表述22

一、傣泐语汇与性别认同22

1.社会性别的语言表述22

2.语言参与的社会性别建构:从“波赞”看傣泐社会性别的语言建构24

二、身体与曼底傣泐人的性别认同27

1.傣泐人的身体认知和身体所体现的性别区分27

2.傣泐人的身体与性别气质29

第二章 按性别区分的社会人群:傣泐社会的性别生态系统32

一、曼底傣泐社会的性别生态系统33

1.婴儿哺育33

2.性别社会化中的傣泐儿童37

3.作为性别社会化空间的学校38

4.青春期中的傣泐少男少女39

5.青春期中的求偶方式与婚前的性41

二、按性别区分的社会人群44

1.修路中的男女44

2.男女参与的建竜祉45

3.祭竜中的性别分工45

4.性别间劳动合作47

5.空日那天的杀牛与分牛肉48

第三章 曼底傣泐人族群认同的社会性别思考50

一、历史记忆中的曼底族群认同52

1.曼底建寨子与缅甸来的移民52

2.与基诺人的冲突53

3.汉人曹仲禹的统治55

4.傣族“召片领”的压迫55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识别57

二、族群认同在当代傣泐社会58

1.文身与族群认同:一个傣泐文身男子的当兵愿望59

2.政治权力中的族群认同:一个傣泐男子在彝族乡选举中的政治参与60

3.身体与国家:“结扎”的咩肖、波肖62

4.交流与对话:节日中的族群互动65

三、橄榄坝的现代性及其对周边傣族社区的影响67

1.橄榄坝的现代性67

2.橄榄坝的现代傣族文化辐射力75

3.现代性对少数民族社会的意义78

四、族群认同中的男女: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81

1.国外学者的观察81

2.主位与客位83

3.服饰:“时髦”的男人与“守旧”的女人84

4.现代性背景下的生计:路修通以来男人的新生计86

5.婚姻中的男女:从上门到娶妻89

6.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94

7.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背后的性别权力关系96

第四章 虚拟的权力:曼底傣泐人信仰女神与男性宗教实践者102

一、想象的社区:曼底傣泐宗教信仰中的权力等级104

1.丢瓦拉很:家户神105

2.丢瓦拉曼:寨神105

3.丢瓦拉勐:勐神106

4.一个例外:曼底傣泐人的信仰女神107

二、曼底现实社区中的权力体系109

1.以村民委员会为核心的村落行政管理110

2.世袭的老菩萨对村落竜神的管理112

3.四大长老构成的村落世俗事务管理113

4.佛爷及和尚对南传佛教缅寺的管理115

5.曼底权力等级中的妇女和妇女组织118

三、虚拟的权力:曼底傣泐人的信仰女神与男性宗教实践者122

1.祭竜仪式中的性政治表述122

2.虚拟的权力124

四、未完的故事:曼底傣泐人村寨神的“失效”与中国民间信仰的现代性困境126

1.曼底傣泐人村寨神的“失效”126

2.现代性与少数民族社会普遍增长的社会风险128

3.民间信仰的社会风险管理及其现代性困境130

中篇 社会性别在彝族社会——来自云南永仁直苴罗罗泼彝族村寨的个案135

导言 被忽略的与未表述的:直苴人、美国人类学家缪格勒及其《野鬼的年代》137

第一章 彝族社会的族群认同145

一、从里泼到罗罗泼:山区中的族群认同等级145

1.彝、汉杂居村落的族群认同145

2.山区中的族群认同等级153

二、被表演的族群身份: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155

1.直苴的赛装节155

2.鸡冠帽与花围腰:彝、汉妇女的绣花与族群认同160

3.谁来认领族群身份?162

第二章 民族-国家与小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传统伙头社会组织164

一、能追溯的直苴罗罗泼传统伙头(取西)社会组织165

1.查里若和查拉若兄弟与伙头(取西)的由来165

2.取西的象征物:骨头、匣子与水田166

3.与伙头(取西)相关的传统罗罗泼社会组织171

二、社会主义改造后的直苴罗罗泼的伙头(取西)组织174

1.田房人社:被改造的罗罗泼农牧生计175

2.妇女绩麻与村社集体经济177

3.包产到户后的伙头田178

4.传统政治体系的不完整与性别等级的残缺179

第三章 性别失衡的社会184

一、森呷聂传说的隐喻184

1.森呷聂的传说184

2.森呷聂传说的隐喻186

二、性别失衡社会男人们的焦虑188

1.“爬草楼”:直苴罗罗泼传统求偶文化188

2.男人们的焦虑:从“爬草楼”到“娶阴妻”190

下篇 大理海东、海西的文化差异——白族社会族群认同的内部边界与性别表述197

导言 白族人的族性与白族研究学术史199

第一章 洱海区域的族群认同:历史人类学的叙述223

一、社会性别、族性与洱海区域土著的史前史223

1.环境、生计与族群226

2.劳动分工与史前“女性的技术”229

3.战争、丧葬与社会集体意识234

二、多种文明联结地带的前南诏洱海区域史241

1.帝国之外域:汉文献记录的前南诏洱海区域史242

2.“朝圣之路”:亚洲区域史的记录249

3.“阿育王”与“白子国”:地方性的历史叙事260

三、南诏史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边疆妇女史的视角271

1.大传统的南诏史271

2.边疆妇女史视角下的小传统南诏史274

3.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280

第二章 空间的力量:洱海区域白族人的空间与族性286

一、洱海区域内部的文化地理小单元:上关、下关、海东、海西286

二、上关、下关在文化地理空间中的表述287

三、白语地名词汇中的海东、海西289

四、空间建构的海东人与海西人292

1.物质的空间型塑力292

2.海东、海西间物的流动与人群互动294

3.阶序化的空间与空间中有差异的人群296

第三章 洱海区域白族人的婚姻与认同299

一、害羞、朝圣与嘉年华:白族社会“绕三灵”中性的阈限300

1.白族社会的哈柏思(害羞)文化机制300

2.白族社会“绕三灵”中性的阈限303

二、白族社会的招赘婚、改姓与继嗣317

1.白族社会招赘婚普遍性318

2.洱海区域汉人人口流入后的入赘、改姓与土著化322

3.招赘婚的父权制意义327

三、洱海区域白族人的婚姻与认同330

1.文化接触与白族人的族性330

2.姑娘不远嫁334

3.“喜洲十六村”与邻近村落之间339

4.干白子与海边民之间343

5.海东、海西之间跨海婚姻的单向流动350

第四章 洱海区域白族人的宗教与认同361

一、14世纪以来洱海区域的佛教与政治化的社会场景362

1.《大理战书》中的儒佛话语363

2.明初战事中的佛教僧众365

二、佛教的政治整合力370

1.中原佛教在云南的扩张与受冷落的崇圣寺370

2.杨黼的“心宗”和“知音”373

3.被利用与被排斥的阿吒力教376

4.难以归类的阿吒力僧378

三、莲池会与洱海区域宗教中的女性群体383

1.高兴村的两尊圣母与莲池会的分裂385

2.大理白族村落按性别区分的宗教团体396

结语 民族国家与归属的性别政治412

参考资料及论著433

索引451

后记4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