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
  • 于志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978780216502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6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调查与运用实用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党的纪律检查概述1

第一节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和主要任务2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2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主要任务4

第二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指导思想8

一、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8

二、贯彻纪律检查指导思想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关系9

第三节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3

一、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与发展13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产生方式与领导体制的确定13

三、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14

四、党的纪律检查法规建设15

五、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经验16

第四节 党的纪律与违纪18

一、党的纪律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8

二、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20

三、党纪的制定和执行24

四、违纪的一般理论28

五、党纪责任和党机处分38

第二章 行政监察理论概述50

第一节 行政监察的概念50

一、行政监察的概念和特征50

二、行政监察的地位和作用51

三、行政监察的基本原则53

第二节 行政监察机关54

一、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发展概况54

二、监察机关的机构设置56

第三节 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60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监察机关的领导60

二、上一级监察机关对下级监察机关的领导60

三、派驻监察机构统一管理改革61

第四节 行政监察职权61

第五节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任务67

第六节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方式69

第七节 行政监察对象73

一、行政监察对象概述73

二、国家行政机关73

三、国家公务员78

四、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79

五、行政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管辖的原则和范围79

第八节 行政监察机关与相关监督机关的工作关系81

一、行政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工作关系81

二、行政监察机关与人民检察机关的工作关系83

三、行政监察机关与经济监督机关的工作关系86

四、行政监察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88

第三章 证据的基本理论91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特征和作用91

一、证据的概念91

二、证据的三要素92

三、证据的意义96

第二节 证据的分类98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98

二、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本证与反证100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02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04

第三节 证明、证明要求及证明对象107

一、证据制度概述107

二、证明及证明要求109

三、证明对象111

第四节 证明责任114

一、证明责任的历史考察114

二、证明责任的概念116

三、证明责任的承担117

第四章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123

第一节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123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概念123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特征125

三、调查收集证据的分类130

四、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和基本要求132

五、证据的保全136

第二节 审查判断证据138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38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139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和标准142

四、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146

第三节 证据的运用149

一、运用证据的原则149

二、对各种证据的审查运用151

第五章 纪检监察证据及其审查运用160

第一节 纪检监察证据概述160

一、纪检监察证据的概念160

二、纪检监察证据的特征160

三、纪检监察证据的作用161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分类162

一、有错证据与无错证据163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63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64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64

第三节 纪检监察证据分论165

一、物证、书证165

二、证人证言167

三、被调查人的陈述168

四、鉴定结论169

五、现场察看笔录169

第四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171

一、纪检监察证据调查收集的概念和特征171

二、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173

三、调查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176

四、证据的保全178

第五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鉴别179

一、纪检监察证据鉴别的概念和意义179

二、鉴别证据的内容180

三、鉴别证据的基本方法182

第六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运用183

一、纪检监察证据运用的基本原则183

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185

第七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187

一、证明的概念和作用187

二、证明的内容188

三、证明的过程188

第八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证明要求189

一、纪检监察案件证明要求的概念189

二、证明违纪违法案件的基本要求190

三、纪检监察案件不同阶段的证明要求191

第九节 纪检监察案件中的证明对象193

一、纪检监察案件证明对象的概念193

二、纪检监察案件证明对象的范围194

第十节 纪检监察案件中的证明责任197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197

二、纪检监察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198

第六章 违反政治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02

第一节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概述202

一、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概述202

二、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构成条件203

三、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主要表现204

第二节 违反政治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06

一、认定时所需要证明的内容206

二、认定时所需要的证据材料207

三、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208

四、证据调查的具体手段和措施209

第三节 违反政治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211

一、证据运用的意义212

二、违反政治纪律案件证据的审查212

第七章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16

第一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概述216

一、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概念216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表现形式217

三、处理组织人事类违纪违法行为应注意的问题219

第二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20

一、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20

二、证据调查的基本要求223

三、证据调查的手段224

第三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225

一、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的证明要求225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的证据审查227

第八章 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31

第一节 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概述231

一、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概念231

二、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构成要件232

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的类型235

第二节 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36

一、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36

二、证据调查的基本要求239

第三节 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240

一、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明要求240

二、违反廉洁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审查241

第九章 贪污贿赂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45

第一节 贪污贿赂行为概述245

一、贪污贿赂行为的概念245

二、贪污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246

三、贪污贿赂行为的主要表现247

四、几种具体的贪污贿赂行为的特征247

第二节 对贪污案件的证据调查255

一、对贪污案件的调查取证方法255

二、调查取证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260

第三节 对贿赂案件的证据调查262

一、判定受贿案件必须具备的证据材料262

二、贿赂案件调查的原则和手段264

三、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谋略和方法267

四、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突破口选择269

五、贿赂案件调查取证的具体措施272

第四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运用274

一、贪污案件证据的审核鉴别274

二、运用证据来证明贪污案件282

第五节 贿赂案件的证据运用285

一、证据材料不真实的主要原因285

二、贿赂案件证据的审查与判断287

三、贿赂案件证据的运用290

第十章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293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违纪行为概述293

一、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行为的概念293

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行为的构成要件294

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行为的主要表现296

第二节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297

一、收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证据的基本原则298

二、该类违纪行为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99

三、证据调查的手段301

第三节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302

一、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明要求302

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审查304

第十一章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07

第一节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概述307

一、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的概念307

二、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的构成特征308

三、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的种类309

第二节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310

一、对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证据调查的方法310

二、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调查证据的内容311

三、对收集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证据材料的要求312

第三节 违反财经纪律违纪案件的证据运用313

一、违反财经纪律案违纪件证据的审核鉴别313

二、违反财经纪律案违纪件证据的具体审查315

三、违反财经类违纪案件证据的运用316

第十二章 失职、渎职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应用319

第一节 失职、渎职行为概述319

一、失职、渎职行为概述320

二、应当注意的问题321

三、失职、渎职行为的主要内容321

四、失职、渎职行为的一般规定322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失职、渎职行为及其构成要件324

一、党组织负责人的失职、渎职行为324

二、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中的失职、渎职行为324

三、违反有关规定,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的行为325

四、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属人员叛逃、出走的行为326

第三节 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326

一、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326

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调查途径330

三、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取证措施331

第四节 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运用334

一、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鉴别334

二、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证据的运用339

第五节 司法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调查342

一、徇私枉法行为的证据调查342

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行为的证据调查344

三、执行判决、裁定失职行为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行为的证据调查345

四、私放在押人员行为的证据调查346

五、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行为的证据调查348

六、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行为的证据调查349

第六节 司法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运用351

一、司法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审查和判断351

二、司法失职、渎职行为的证据运用355

第七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证据的调查358

一、案件当事人的交代和说明358

二、证人证言363

三、其他证据材料的调查370

第八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运用371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件的证据审查371

二、证据在调查阶段的运用373

三、在处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案时证据的运用375

第十三章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78

第一节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概述378

一、党员权利的概念和特征378

二、侵犯党员权利的表现形式384

三、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385

第二节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具体表现及构成要件387

一、侵犯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的行为387

二、压制申辩、辩护、申诉、作证等的行为388

三、侵犯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的行为389

四、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391

五、违反劳动管理法律、法规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393

六、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为394

七、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395

八、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396

九、其他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398

第三节 侵犯党员权利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399

一、侵犯党员权利案件的证据调查399

二、侵犯党员权利案件中证据的运用407

第十四章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12

第一节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概述412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概念和特征412

二、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构成要件413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415

一、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行为415

二、通奸行为416

三、重婚或包养情妇(夫)的行为416

四、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417

五、拒不承担抚养教育义务或赡养义务的行为;虐待家庭成员或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418

六、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的行为419

七、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420

第三节 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21

一、本行为的证据调查与收集421

二、本行为的证据审查与判断421

三、本行为的证据运用422

第十五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违纪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24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概述424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一般理论424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构成要件425

第二节 几种具体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426

一、进行色情活动的行为426

二、嫖娼、卖淫行为427

三、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淫秽影视书画或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428

四、观看淫秽影视书画、观看淫秽表演、组织进行淫秽表演的行为429

五、进行淫乱活动的行为429

六、猥亵、侮辱妇女的行为429

七、涉毒行为429

八、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430

九、赌博行为433

十、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433

十一、扰乱和破坏生产、交通、工作等秩序的行为434

十二、搞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生产、工作、社会生活秩序的行为434

十三、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434

十四、抢夺党和国家机关、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团体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435

十五、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学历、文凭的行为435

十六、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超计划生育的行为435

十七、破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行为436

十八、违反国家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36

十九、违反国家关于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37

二十、违反国家关于保护文物古迹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行为437

二十一、编造、散播虚假信息或者其他对社会有害的信息的行为437

二十二、违反有关规定,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438

二十三、包庇行为438

二十四、被犯罪分子蒙骗而为其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条件的行为439

二十五、触犯驻在国家、地区法律、法令,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宗教习俗的行为439

二十六、违反国(边)境管理法律、法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439

二十七、其他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440

第三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证据调查与运用440

一、证据的调查与核实440

二、证据的运用442

第十六章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的司法转换与运用444

第一节 纪检监察案件的司法移交444

一、纪检监察案件的司法移交的条件444

二、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标准446

三、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管辖448

四、纪检监察案件司法移交的程序和效力449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审查450

一、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区别451

二、对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审查453

第三节 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运用457

一、纪检监察证据的立案运用457

二、纪检监察证据的起诉运用458

三、法庭调查中纪检监察证据的司法运用459

第四节 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合办案问题462

一、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的基本特点和规律462

二、司法机关办理案件的基本特点和规律464

三、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联合办案问题465

第十七章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的不当运用468

第一节 纪检监察中证据虚假的原因468

一、纪检监察中证据虚假概论468

二、从证据的本质属性谈证据的虚假468

三、纪检监察中各具体证据形式虚假的原因472

第二节 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防范477

一、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一般防范措施477

二、纪检监察证据错误的具体防范措施480

第三节 纪检监察中证据的错误运用484

一、在调查过程中运用证据的错误485

二、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证据运用的错误487

第四节 纪检监察案件证据错误运用的防范491

一、加强纪检监察案件办案人员对正确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重要性的认识491

二、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492

三、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几项特别规则495

附录497

一、关于处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答复497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499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524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526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529

对《关于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30条的处分批准程序的请示》的答复530

对《关于村委会主任(党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财务行为如何处理的请示》的答复531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购买、更换小汽车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532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533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处理规定534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53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5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5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551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564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572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578

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581

海域使用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585

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588

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592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594

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596

人事部、监察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597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职审查期间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598

二、关于信访举报工作方面的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599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601

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接待和处理集体上访的暂行规定60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通知608

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611

监察部处理电话举报暂行办法614

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615

三、关于查办案件工作方面的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619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621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626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二款如何理解的答复634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征求同级党委意见”的规定如何理解的答复634

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查办案件需查询或者冻结被调查对象存款时应以监察机关名义使用监察文书的通知635

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监察部办公厅、总政治部办公厅关于军队纪检机关查询或者冻结被调查对象存款有关问题的通知636

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办法637

监察机关在调查处理政纪案件中相互协作配合的规定643

四、关于案件审理工作方面的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645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647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651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所要作出的处分决定和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同犯错误党员见面的具体办法655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中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656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如何理解立案检查后需要作出审查结论的案件要移送审理问题的答复659

监察机关审理政纪案件的暂行办法6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