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西方美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西方美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3554315.jpg)
- 牛宏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48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7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西方美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1
第一部分 走向“现代”:现代西方美学的历史起点和内在转捩小引25
第一章 19世纪后半叶的几个主要线索29
第一节 形式派美学和对艺术独立性的追求30
早期形式派31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33
音乐与美学走向“现代”之路的范式转换38
第二节 实证主义美学及其限度41
实证主义美学43
实验心理学美学49
第三节 对丑的研究56
第二章 唯意志论美学与先锋审美现代性65
第一节 叔本华:非理性的意志与审美的纯粹观审68
非理性的意志本体与直观认识68
作为解脱的审美直观和艺术的本体论73
讨论:叔本华美学的否定性质和问题76
第二节 尼采:酒神精神与非理性主体80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82
生命意志本体的诗化和强力化87
上帝之死与超人:现代人的命运及主体性93
讨论:非理性主体与先锋现代性审美99
第三章 走向“现代”:19世纪末叶艺术的对立发展和嬗变106
第一节 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对立发展107
自然主义的审美追求与审美的“祛魅”107
象征主义和美学语言观的转变109
第二节 分裂与综合:前后印象派的审美追求116
前印象派与色的分离116
后印象派:对分离出来的色进行综合119
第三节 走向“现代”:现代性概念及其诸方面127
现代性的起源和根基:从“我思”主体到“意志”主体127
“审美现代性”的诸方面130
第二部分 现代主义美学:主体的表现和丑的发展小引141
第四章 移情与抽象的变奏145
第一节 审美移情说145
移情论的起源146
立普斯的移情理论148
第二节 沃林格:抽象取代移情152
作为艺术本体的“绝对艺术意志”153
移情冲动和抽象冲动156
第五章 精神分析美学166
第一节 弗洛伊德:罪恶的快感169
力比多及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的冲突170
压抑、无意识和人的心灵结构173
升华、幻念与艺术的运作178
“弗洛伊德式的口误”182
罪恶的快感184
第二节 荣格:集体无意识及其表现189
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190
“浮士德创造歌德”194
“幻觉型的艺术”对“感伤的诗”的超越198
第六章 直觉作为审美的独立原则203
第一节 柏格森:生命的时间形式与直觉205
“绵延”与自由生命206
直觉与艺术创造208
笑:自由生命对生命机械化的胜利213
第二节 克罗齐:直觉作为理性的反题216
直觉与人的精神结构217
直觉即表现219
表现即艺术223
克罗齐对康德的超越225
卡里特和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补充230
第七章 现代主义艺术与客体的毁灭236
第一节 表现和客体的毁灭238
第二节 审美的时间形式对空间形式的破除246
第三节 对不可表现的表现与审美的丑251
第三部分 现代主义美学:艺术的自足独立性和艺术走向抽象小引261
第八章 形式作为艺术的本体267
第一节 贝尔:“有意味的形式”267
“有意味的形式”与“抽象冲动”268
有意味形式的创造:简化与构图272
第二节 “新批评”:文本本体与反叛的形式274
文本的美学275
文本的组织和叛逆280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艺术作为完形形式285
视觉中的形式意志:完形(格式塔)动力287
艺术的纯粹形式本体:完形形式291
第九章 符号形式的哲学美学与美学的“语言转向”296
第一节 卡西尔:符号形式与艺术297
符号形式与人的赋形能力298
神话与语言303
艺术作为符号形式308
第二节 朗格: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311
艺术创造了什么312
符号形式与生命的关系315
讨论:美学的“语言转向”318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艺术中的“抽象”321
第一节 “抽象”产生的原因和特征322
“抽象”产生的原因322
“抽象”的概念和特征324
第二节 抽象的形态:具象抽象和非具象抽象327
具象抽象328
非具象抽象334
讨论:“抽象”的审美性质342
第四部分 主体性的衰落与美学形态的转变小引349
第十一章 美、艺术与存在360
第一节 海德格尔:艺术、语言与存在真理363
前期思想:此在存在的结构364
“转向”后的思想与美学在其中的地位371
存在者的真理将自身设入作品377
澄明之境与“人诗意地栖居”387
作为“存在之家”和“原诗”的语言393
语言与诗·思的关系398
第二节 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403
人与绝对者403
艺术和悲剧的超越407
第三节 萨特:美作为自由的幻象411
存在的虚无与自由412
想象与审美对象的非现实性418
讨论:存在主义美学与荒诞427
第十二章 现象学美学431
第一节 梅洛-庞蒂:身体知觉与艺术的“言说”434
身体存在与艺术之“根”435
艺术和语言:从可见的到可说的441
第二节 杜夫海纳:作为“现象”的审美经验和美的中介化447
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特质447
审美对象和审美知觉的循环449
审美经验的中介化与存在的关系454
第十三章 阐释学美学460
第一节 阐释学及其基本境域460
阐释学的基本发展460
阐释学的境域465
“视域融合”和“理解的历史性”468
第二节 阐释学境域中的审美经验472
“游戏”作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472
作为意义事件的审美经验476
阐释学的语言观478
接受美学:对作者主体的放逐480
讨论:美的历史开放性和非确定性484
第十四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美学488
第一节 本雅明:现代性碎片和审美救赎494
对神话形式的追怀:从寓言到象征的蜕变495
“灵韵”对抗“机械复制”500
都市经验与现代性审美504
第二节 马尔库塞:作为解放的美学与艺术的乌托邦507
把艺术置于辩证否定的核心509
艺术的否定性在于形式512
“新感性”和“反升华”514
第三节 阿多诺:否定的美学516
无调性哲学和否定的辩证法517
否定的美学522
“反艺术”:先锋现代性对抗“文化工业”526
讨论:“批判理论”的困境和后现代的来临532
第五部分 后现代美学与后现代性话语小引537
第十五章 语言囚笼中的分析美学548
第一节 分析哲学与分析美学的方法549
分析美学的分析方法552
“语言游戏”与分析美学的消解性556
第二节 分析美学的艺术语言理论和隐喻理论561
古德曼:艺术的语言561
隐喻理论568
第十六章 结构主义诗学580
第一节 结构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诗学583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583
布拉格学派和雅各布森的语言诗学588
第二节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美学594
结构人类学的基本思想594
艺术的起源:“不稳定能指”598
神话和音乐的结构主义分析603
第三节 结构主义叙述学610
结构主义叙述学:叙事语法614
结构主义叙事学:叙事话语规则621
第四节 巴特:从结构崇拜到解构626
巴特的文学结构主义628
快乐的文本:对语言的反叛632
讨论:结构主义诗学与美学的“语言转向”640
第十七章 后结构主义与消解策略642
第一节 拉康:能指链与虚幻的自我645
镜像阶段与虚幻的自我647
能指链与无意识649
拉康的真理观:符号秩序、想象秩序和真实655
第二节 福柯: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语境中的美学659
知识考古学、谱系学与断裂的历史观660
话语理论与美学666
“知识型”的转换与艺术话语676
第三节 德里达:解构策略与解构的快感684
解构之根:衣服的开口处或差异的“痕迹”685
写作和游戏692
解构与快乐698
讨论:恐惧还是嬉戏?702
第十八章 后现代主义诗学与荒诞705
第一节 后现代状态与后现代理论706
后现代主义理论706
后现代文化批评策略717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诗学与艺术中的荒诞726
后现代主义艺术及其诗学特征726
讨论:是崇高还是荒诞?735
主要参考书目742
后记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