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玉鉴别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玉鉴别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66947.jpg)
- 栾秉璈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750102458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39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9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玉鉴别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玉器起源与古今玉概念5
第一节 玉和石的分化5
一、玉和石分化的源头5
二、玉和石分化的长期性7
第二节 玉器起源8
一、古玉器起源的孕育期8
(一)欧洲早期“玉器”9
(二)西伯利亚早期“玉器”9
(三)日本和中国早期的“玉器”10
二、古玉起源距今一万年11
(一)古玉起源初期主要是制作装饰类和工具类玉器13
(二)古玉起源初期的玉质或玉的种类主要是闪石玉和绿松石13
第三节 古今玉概念14
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玉概念14
(一)新石器时代的玉概念14
(二)夏商周(西周)时代的玉概念16
(三)春秋战国到西汉时代的玉概念17
(四)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玉概念18
二、当代科学的玉概念21
(一)章鸿钊《石雅》中的玉概念21
(二)20世纪中后期流行的玉概念22
(三)21世纪玉概念的新问题24
第二章 传统古玉与古玉质鉴别27
第一节 传统的古玉石27
一、闪石玉27
(一)岫岩闪石玉28
(二)和田闪石玉31
1.白玉32
2.羊脂玉32
3.青白玉32
4.青玉32
5.黄玉32
6.墨玉32
7.糖玉33
(三)玛纳斯碧玉36
(四)溧阳小梅岭闪石玉37
(五)青海闪石玉37
(六)西伯利亚闪石玉37
(七)龙溪闪石玉38
(八)昌龙闪石玉39
(九)台湾闪石玉39
二、蛇纹石玉39
(一)岫岩蛇纹石玉40
(二)酒泉蛇纹石玉41
(三)信宜蛇纹石玉41
(四)昆仑蛇纹石玉41
(五)其它蛇纹石玉42
三、绿松石42
(一)湖北绿松石51
(二)陕西绿松石52
(三)河南绿松石52
(四)新疆绿松石52
(五)安徽绿松石54
(六)云南绿松石54
四、玛瑙54
五、独山玉61
(一)独山玉品种61
1.白独山玉61
2.绿独山玉61
3.紫独山玉61
4.黄独山玉61
5.杂色独山玉62
(二)独山玉历史地位62
六、翡翠63
七、其它玉石与宝石63
(一)青金石64
(二)孔雀石65
(三)玉髓65
(四)石英岩质玉66
(五)蛇纹石化大理岩66
(六)滑石67
(七)绢云母质玉67
(八)磷铝石和磷铝锂石68
(九)煤精68
(一○)象牙68
(一一)琥珀69
(一二)珍珠70
(一三)车渠70
(一四)萤石70
(一五)水晶71
(一六)其它宝石71
1.钻石(Diamond)72
2.红宝石(Ruby)和蓝宝石(Sapphire)72
3.祖母绿(Emerald)72
4.碧玺(Bixi)73
第二节 古玉质鉴别73
一、肉眼类比法74
(一)玉或玉石的定性74
(二)闪石玉与蛇纹石玉的肉眼鉴别75
(三)风化(白化)闪石玉的肉眼鉴别76
(四)肉眼容易鉴别的玉石(包括某些宝石)76
二、科学仪器测试77
(一)X射线衍射分析77
(二)普通化学分析80
(三)光谱分析81
(四)红外吸收光谱分析81
(五)电子探针分析83
(六)热分析83
(七)极谱分析84
(八)激光显微光谱分析84
(九)原子吸收光谱分析84
(一○)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84
(一一)核磁共振分析85
(一二)电子自旋共振分析85
(一三)穆斯堡尔效应85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87
第一节 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89
一、兴隆洼文化玉器(距今约8200~7000年)89
(一)出土遗址89
(二)玉器种类93
1.装饰类94
(1)璧94
(2)玦94
(3)匕形器95
(4)管96
(5)人面形饰96
(6)滑石人头像96
(7)弯条形器96
2.工具类96
(三)器形特征96
(四)制作特征96
(五)玉质特征97
(六)存在问题97
二、红山文化玉器(距今约6500~5000年)97
(一)出土遗址98
(二)玉器种类101
1.装饰类102
(1)环102
(2)玦102
(3)珠102
(4)坠饰102
(5)曲面牌饰102
(6)菱形饰102
(7)猪龙102
(8)双猪龙环形器104
(9)双猪龙璜104
(10)兽面牌饰105
(11)鸟105
(12)鸮105
(13)龟105
(14)鱼105
(15)蚕107
(16)玉人像107
(17)勾云形佩107
(18)箍形器107
(19)璧109
2.工具类109
(1)斧109
(2)钺109
(3)棒形器109
(4)钩形器109
(5)玉纺瓜109
(三)器形特征111
(四)制作特征111
(五)玉质特征111
(六)存在问题112
三、后红山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500年)112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距今约4000~3500年)113
第二节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113
一、裴李岗文化玉器(距今约8200~7000年)113
(一)出土遗址114
(二)玉器种类114
1.装饰类114
(1)圆形穿孔饰114
(2)不规则形饰115
(3)方形坠饰115
(4)三角形坠饰116
(5)梭形坠饰116
(6)棒形饰116
2.工具类116
(三)器形特征116
(四)制作特征116
(五)玉质特征116
(六)存在问题116
二、仰韶文化玉器(距今约7000~5000年)117
(一)出土遗址117
(二)玉器种类118
1.装饰类119
(1)璜119
(2)环119
(3)绿松石坠119
2.工具类121
(1)刀121
(2)斧121
(3)铲122
(4)钺122
(5)锛122
(6)凿122
(7)镞122
(三)器形特征122
(四)制作特征122
(五)玉质特征122
(六)存在问题123
三、大汶口文化玉器(距今约6300~4600年)123
(一)出土遗址123
(二)玉器种类126
1.装饰类126
(1)镯126
(2)琮形管126
(3)冠状佩128
(4)佩129
(5)璜129
(6)项饰131
(7)瑗132
(8)环133
(9)指环134
(10)小璧134
(11)锥134
(12)珠137
(13)坠137
(14)绿松石耳坠138
(15)饰片139
(16)绿松石饰片139
(17)璇玑形环139
2.工具类140
(1)刀140
(2)斧140
(3)条形有段锛140
(4)凿140
(5)镞形器140
(6)铲140
3.礼仪类142
(1)璧142
(2)琮142
(三)器形特征142
(四)制作特征143
(五)玉质特征143
(六)存在问题143
四、龙山文化玉器(距今约4900~4100年)143
(一)出土遗址144
(二)玉器种类148
1.装饰类148
(1)璧148
(2)璇玑形环148
(3)鸟形饰148
(4)绿松石饰148
(5)环148
(6)头(冠)饰150
(7)簪150
(8)人首形饰150
(9)串珠150
(10)璜150
2.工具类152
3.礼仪类152
(1)钺152
(2)牙璋152
(3)圭152
(4)琮152
(三)器形特征152
(四)制作特征153
(五)玉质特征153
(六)存在问题153
五、马家窑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000年)154
(一)出土遗址154
(二)玉器种类155
1.半山类型绿松石饰155
(1)圆形饰155
(2)管状饰155
(3)斧形饰155
(4)长方形饰155
(5)异型饰156
2.马厂类型绿松石饰156
(1)管状饰156
(2)扁平带孔饰157
(3)扁平无孔饰158
(4)小型单孔饰158
3.马厂类型玉珠158
(三)器形特征158
(四)制作特征158
(五)玉质特征158
(六)存在问题159
六、齐家文化玉器(距今约4100~3600年)159
(一)出土遗址160
(二)玉器种类161
1.装饰类162
(1)环162
(2)扇形璜162
(3)绿松石饰162
(4)天河石饰162
2.工具类163
(1)刀163
(2)无孔锛164
(3)铲164
(4)斧166
(5)半成品錾166
(6)青白玉方玉柱166
3.礼仪类166
(1)璧166
(2)琮166
4.半成品和玉料167
(1)青玉芯167
(2)青白玉芯168
(3)玉料168
(三)器形特征168
(四)制作特征168
(五)玉质特征169
(六)存在问题169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170
一、河姆渡文化玉器(距今约7000~5300年)170
(一)出土遗址171
(二)玉器种类171
第一期文化171
1.装饰类171
(1)珠171
(2)管形珠171
(3)玛瑙珠171
(4)管171
(5)玦172
(6)璜172
2.工具类172
第二期文化172
1.装饰类172
(1)珠172
(2)管172
(3)玦172
(4)玛瑙环172
(5)璜172
2.工具类172
(1)弹丸172
(2)纺轮172
第三期文化173
1.装饰类173
(1)珠173
(2)管173
(3)璜173
(4)玦173
2.工具类173
第四期文化173
1.装饰类173
(1)珠173
(2)玛瑙管174
(3)玦174
(4)玛瑙璜174
(三)器形特征174
(四)制作特征174
(五)玉质特征174
(六)存在问题174
二、马家浜文化玉器(距今约6500~5500年)174
(一)出土遗址175
(二)玉器种类177
1.装饰类177
(1)玦和玦形镯177
(2)璜177
(3)管178
(4)蛙形动物178
2.工具类179
(三)器形特征179
(四)制作特征179
(五)玉质特征179
(六)存在问题179
三、崧泽文化玉器(距今约6000~5300年)179
(一)出土遗址180
(二)玉器种类181
1.装饰类181
(1)璜181
(2)镯183
(3)玦183
(4)梯形饰183
(5)舌形饰183
(6)三角形饰183
(7)圆片形饰185
(8)圆环形饰185
(9)半圆形饰185
(10)方环形饰185
(11)圆柱形坠185
(12)半球形坠185
(13)蘑菇形坠:185
2.工具类185
3.葬玉类185
(三)器形特征186
(四)制作特征186
(五)玉质特征186
(六)存在问题186
四、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500年)186
(一)出土遗址187
(二)玉器种类196
1.装饰类197
(1)三叉形器197
①瑶山良渚文化三叉形器197
②反山良渚文化三叉形器197
③桐乡市留良新地里良渚文化三叉形器198
(2)冠状饰198
①福泉山良渚文化冠状饰199
②反山良渚文化冠状饰201
③瑶山良渚文化冠状饰201
(3)璜201
(4)锥形器204
①福泉山良渚文化锥形器204
②瑶山良渚文化锥形器205
③反山良渚文化锥形器205
④新地里良渚文化锥形器205
(5)镯205
(6)项链207
(7)绿松石镶嵌片和珠207
2.礼仪类208
(1)钺208
①福泉山良渚文化钺208
②瑶山良渚文化钺208
③反山良渚文化钺209
(2)琮209
①常州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琮209
②瑶山良渚文化琮212
③反山良渚文化琮214
④福泉山良渚文化琮214
(3)璧215
①新地里良渚文化璧216
②反山良渚文化璧217
③常州武进寺墩良渚文化璧218
④福泉山良渚文化璧218
(三)器形特征218
(四)制作特征219
(五)玉质特征220
(六)存在问题221
五、北阴阳营文化玉器(距今约6000~5000年)221
(一)出土遗址222
(二)玉器种类222
1.装饰类222
(1)璜222
(2)玦224
(3)管224
(4)坠224
(5)条形饰224
(6)环225
(7)珠225
(8)泡225
(9)绿松石饰225
(三)器形特征226
(四)制作特征226
(五)玉质特征226
(六)存在问题226
六、薛家岗文化玉器(距今约5200~5000年)226
(一)出土遗址227
(二)玉器种类228
1.装饰类229
(1)环229
(2)镯230
(3)璜231
(4)管231
(5)琮232
(6)坠233
(7)饰件234
2.工具类234
(三)器形特征234
(四)制作特征235
(五)玉质特征235
(六)存在问题235
七、凌家滩文化玉器(距今约5600~5300年)235
(一)出土遗址235
(二)玉器种类238
1.装饰类238
(1)镯238
(2)环240
(3)玦240
(4)璜240
(5)珩243
(6)龙244
(7)版244
(8)龟244
(9)鹰244
(10)直立玉人246
(11)坐姿玉人246
(12)冠饰246
(13)耳珰246
(14)管247
(15)绿松石片248
2.礼仪类248
(1)斧248
(2)钺249
(3)璧249
3.日用类249
(三)器形特征249
(四)制作特征249
(五)玉质特征250
(六)存在问题250
八、大溪文化玉器(距今约5900~4600年)251
(一)出土遗址251
(二)玉器种类251
1.装饰类252
(1)璜252
(2)玦253
(3)镯253
(4)饰件253
(5)绿松石耳饰253
2.礼仪类253
3.工具类253
(三)器形特征253
(四)制作特征253
(五)玉质特征253
(六)存在问题253
九、屈家岭文化玉器(距今约5400~4400年)254
(一)出土遗址254
(二)玉器种类255
1.装饰类255
(1)扁平长方形饰255
(2)长方形饰255
(3)龟头形饰255
(4)环256
(5)珠256
(6)圆形饰256
(7)璜256
(三)器形特征256
(四)制作特征257
(五)玉质特征257
(六)存在问题257
一○、石家河文化玉器(距今约4700~4400年)257
(一)出土遗址257
(二)玉器种类258
1.装饰类259
钟祥县六合遗址石家河文化二期装饰类玉器259
(1)?259
(2)管260
(3)人头像260
(4)兽头像260
(5)璜260
(6)圆形佩饰260
(7)蝉形佩饰260
(8)管形佩饰260
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石家河文化晚期装饰类玉器260
(1)人头像260
(2)蝉263
(3)虎头像263
(4)飞鹰263
(5)盘龙263
(6)羊头像263
(7)鹿头像265
(8)笄266
(9)柄形饰266
(10)长方形透雕片饰268
(11)管268
(12)坠268
(13)璜269
(14)圆形片269
(15)牌形饰269
(16)珠269
2.工具类269
(1)纺轮269
(2)锛269
(3)刀269
(三)器形特征269
(四)制作特征270
(五)玉质特征271
(六)存在问题271
一一、宝墩文化玉器(距今约4800~4000年)271
(一)出土遗址271
(二)玉器种类272
1.礼仪类272
(1)蜗形器272
(2)泡形器272
(3)璧形器272
2.工具类272
(1)锥形器272
(2)凿272
(3)矛272
(4)斧272
(5)斧形器272
(三)器形特征273
(四)制作特征273
(五)玉质特征273
(六)存在问题273
第四节 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273
一、石峡文化玉器(距今约6000~4000年)273
(一)出土遗址274
(二)玉器种类274
1.装饰类274
(1)环274
(2)玦274
(3)璜274
(4)瑗274
(5)笄274
2.礼仪类275
(1)琮275
(2)璧275
(三)器形特征275
(四)制作特征275
(五)玉质特征275
(六)存在问题275
二、珠海宝镜湾遗址玉器(新石器时代)275
(一)出土遗址276
(二)玉器种类276
(三)器形特征276
(四)制作特征276
(五)玉质特征276
(六)存在问题277
三、卑南文化玉器(距今约3000年)277
(一)出土遗址277
(二)玉器种类278
1.装饰类278
(1)玦278
(2)管278
(3)环278
2.工具类278
(三)器形特征278
(四)制作特征278
(五)玉质特征279
(六)存在问题279
四、圆山文化玉器(距今约2500年)279
第四章 夏商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280
第一节 夏代玉器(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283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283
(一)出土遗址283
(二)玉器种类286
1.装饰类286
(1)镯286
(2)板286
(3)柄形器286
(4)绿松石饰288
(5)环288
(6)钻孔饰288
(7)玉片288
(8)管288
(9)坠288
(10)柱形饰289
2.礼仪类289
(1)戈289
(2)璧戚289
(3)钺289
(4)三孔刀289
3.工具类289
(1)铲289
(2)镞290
(3)纺轮290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291
(一)器形特征291
(二)制作特征291
(三)玉质特征291
(四)存在问题291
第二节 商代玉器(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29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292
(一)出土遗址292
(二)玉器种类307
1.装饰类308
(1)璜308
(2)玦310
(3)柄形器310
(4)串饰312
(5)笄312
(6)环312
(7)瑗314
(8)动物形佩饰和饰件314
①玉人314
②龙316
③凤316
④龙和怪鸟316
⑤虎316
⑥兔319
⑦鹦鹉319
⑧鹅319
⑨蛙319
⑩蝉319
⑾鱼319
2.礼仪类321
(1)璧321
(2)琮321
(3)戈322
(4)矛322
(5)戚322
(6)钺324
(7)大刀324
(8)铲324
(9)璋324
3.工具类324
(1)斧324
(2)铲325
(3)锛325
(4)凿325
(5)镰325
(6)刀325
(7)剑327
(8)纺轮327
4.日用类327
(1)臼和杵327
(2)调色盘327
(3)梳327
(4)匕327
(5)耳勺327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328
(一)器形特征328
1.商代玉器与红山文化玉器关系328
2.商代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关系328
3.商代玉器与石家河文化玉器关系328
4.商代玉器与龙山文化玉器关系328
5.商代玉器与夏代玉器关系328
(二)制作特征329
(三)玉质特征329
(四)存在问题331
第五章 周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332
第一节 西周玉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33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333
(一)出土遗址333
(二)玉器种类365
1.装饰类365
(1)玦365
①交尾龙纹玦366
②人龙纹玦366
③刻纹玦366
④旧玉改制玦366
(2)柄形器366
①凤鸟纹柄形器368
②凤鸟纹柄形器369
③嵌饰柄形器369
④缀饰柄形器369
(3)璜369
①凤鸟纹璜369
②尖尾双龙纹璜369
③鱼形璜369
(4)组佩369
(5)串饰370
(6)动物饰370
①玉人370
②兽面饰372
③夔龙佩372
④鹿372
⑤虎372
⑥牛372
⑦鸟373
⑧鱼374
⑨蚕374
⑩蝗376
(7)料珠料管376
2.礼仪类376
(1)璧376
(2)琮377
(3)戈378
(4)太保玉戈379
(5)圭379
(6)戚379
(7)锛379
(8)斧381
(9)刀381
(10)簋381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381
(一)器形特征381
1.继承性和创新性381
2.出现较大型组佩和流行串饰382
3.关于玉柄形器的用途382
4.礼仪类和装饰类并重382
5.合雕象生玉佩383
(二)制作特征383
(三)玉质特征384
(四)存在问题385
1.如何验证《周礼》的记述385
2.天子用“全纯玉”的问题386
3.应加强鉴定工作386
第二节 东周玉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386
一、春秋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387
(一)出土遗址387
(二)玉器种类388
1.装饰类388
(1)玦388
(2)环390
(3)觿390
(4)牌390
(5)剑饰390
(6)玉人391
(7)龙形佩391
(8)虎形佩391
(9)人首饰391
(10)鹦鹉首拱形饰391
(11)动物饰391
(12)串饰391
(13)组佩391
(14)绿松石佩393
(15)带钩393
(16)笄393
(17)蓝色琉璃393
2.礼仪类393
(1)璧393
(2)琮393
(3)圭393
(4)璋395
(5)璜395
3.葬玉类395
(1)琀395
(2)玉衣片395
(3)缀玉面罩395
二、春秋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410
(一)器形特征410
1.双龙首璜发生变化410
2.觿的广泛使用410
3.柄形器开始消亡411
4.出现龙纹虎佩411
5.卷云纹龙形佩411
6.出现镶玉饰的佩剑411
(二)制作特征411
1.双阴线纹技艺的发展411
2.勾云纹与卷云纹复合型工艺411
3.“游丝刻”新工艺与新风格412
4.蟠螭纹饰412
5.蟠螭纹饰412
6.龙鳞纹饰412
7.谷纹饰:412
(三)玉质特征412
(四)存在问题413
三、战国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413
(一)出土遗址414
(二)玉器种类444
1.装饰类445
(1)玦445
(2)环445
(3)璜445
(4)觿445
(5)玉剑饰445
(6)玉人447
(7)龙形佩447
(8)虎形佩448
(9)小儿骑兽佩449
(10)猛虎食人佩449
(11)小型动物饰449
(12)串饰449
(13)带钩449
2.礼仪类450
(1)璧450
(2)琮451
(3)圭451
(4)璋451
(5)玉简册451
(6)铭文玉器451
3.葬玉类452
(1)琀452
(2)玉衣片452
(3)缀玉面罩452
4.日用类452
(1)梳452
(2)镜架452
(3)?452
(4)灯452
四、战国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452
(一)器形特征452
(二)制作特征453
(三)玉质特征453
(四)存在问题453
1.注意战国玉器与春秋玉器有很多相似性453
2.关于玻璃、琉璃和料制品的研究454
第六章 秦汉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455
第一节 秦代玉器(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455
一、秦代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456
(一)出土遗址456
(二)玉器种类456
1.装饰类456
(1)带钩456
(2)玛瑙环456
(3)剑琫456
2.礼仪类457
(1)璧457
(2)圭457
二、秦代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457
(一)器形特征457
(二)制作特征457
(三)玉质特征457
(四)存在问题457
第二节 汉代玉器(公元前206~公元220年)458
一、汉代玉器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458
(一)出土遗址458
(二)玉器种类480
1.装饰类480
(1)玦480
(2)环480
(3)璜481
(4)觿482
(5)?形佩482
(6)玉舞人482
(7)饰件482
①龙形饰482
②透雕龙形饰484
③透雕凤鸟形饰484
④透雕兽形饰484
⑤透雕龙凤形饰484
⑥桃形饰484
⑦云头形饰484
⑧菱形饰484
(8)司南佩484
(9)镂空龙凤纹重环佩484
(10)镂雕螭虎佩484
(11)组佩484
(12)玉铺首487
(13)玉剑饰487
(14)印章487
(15)刚卯489
(16)带钩490
(17)笄492
(18)杖首493
2.礼仪类494
(1)璧494
(2)琮495
(3)圭495
3.葬玉类497
(1)玉覆面498
(2)玉衣498
(3)七窍塞499
(4)握499
(5)猪499
(6)琀499
(7)镶玉漆棺500
4.日用及陈设类500
(1)卮500
(2)高柄杯502
(3)角形杯502
(4)描金铜座玉杯502
(5)枕502
(6)玉人503
(7)仙人奔马503
(8)辟邪503
(9)镇503
(10)鹰504
(11)熊504
(12)座屏504
二、汉代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04
(一)器形特征504
(二)制作特征504
(三)玉质特征505
(四)存在问题505
1.关于先秦遗物问题505
2.关于“葬玉”问题505
3.关于玉剑饰的定名问题506
4.关于汉代的玉质和玉料来源问题506
5.关于青金石问题506
6.关于汉代玉器分期问题507
7.关于聘请地质学家鉴定古玉问题507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08
第一节 三国时期出土玉器514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14
(一)出土遗址514
(二)玉器种类514
1.装饰类515
(1)璜515
(2)珌515
2.日用类515
第二节 西晋时期出土玉器515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15
(一)出土遗址515
(二)玉器种类515
1.装饰类515
(1)珌515
(2)璏516
(3)璧516
①谷纹璧516
②小谷纹璧516
③镂雕龙纹璧516
(4)玛瑙璧516
(5)佩516
(6)璜516
(7)带钩516
(8)饰件516
2.葬玉类516
(1)猪516
(2)蝉形琀517
3.日用及陈设类517
(1)印517
(2)尊518
(3)卮518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18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出土玉器518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18
(一)出土遗址518
(二)玉器种类519
1.装饰类519
(1)玉剑饰519
(2)佩519
(3)司南佩520
(4)璜520
(5)珩520
(6)璧520
(7)环520
(8)珠520
(9)玉柄饰520
(10)带钩520
(11)指环521
2.葬玉类521
(1)蝉521
(2)猪521
3.日用及陈设类521
(1)盏521
(2)印521
(3)辟邪522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22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出土玉器52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22
(一)出土遗址522
(二)玉器种类522
1.装饰类522
(1)马头形佩522
(2)玉人522
(3)璧523
(4)琮523
(5)璜523
(6)珩523
(7)戒指525
(8)玉佩525
(9)蹀躞玉带525
(10)鲜卑头526
(11)玛瑙串饰526
(12)玛瑙狮形雕饰526
2.葬玉类526
(1)蝉526
(2)猪526
3.日用及陈设类526
(1)杯526
(2)狮形器527
(3)辟邪527
(4)卧兽527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27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玉器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27
一、器形、制作和玉质特征527
(一)器形特征527
(二)制作特征528
(三)玉质特征528
二、存在问题529
(一)玉质和玉料来源问题529
(二)关于青金石的问题529
第八章 隋唐五代十国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30
第一节 隋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30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30
(一)出土遗址530
(二)玉器种类533
1.装饰类533
(1)弧边梯形珩533
(2)半圆形珩533
(3)璜形佩533
(4)弧边梯形佩534
(5)云头梯形佩534
(6)璧形佩534
(7)兽形佩534
(8)玉剑首534
(9)指环534
(10)金帽玛瑙珠534
(11)钗534
(12)水晶串珠535
(13)水晶饰物535
(14)玛瑙串珠535
(15)玛瑙棋子535
(16)镶嵌珠宝金项链535
(17)镶嵌珠宝金手镯535
(18)琉璃制品537
①琉璃棋子537
②琉璃珠537
2.礼仪类537
3.葬玉类537
4.日用类537
(1)金扣玉杯537
(2)印章537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37
(一)器形特征537
(二)制作特征538
(三)玉质特征538
(四)存在问题538
1.关于青金石问题538
2.关于玻璃或琉璃的问题539
3.时代印记539
第二节 唐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40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40
(一)出土遗址540
(二)玉器种类550
1.装饰类550
(1)玉带550
①九环蹀躞玉带551
②碾狮纹白玉带551
③斑玉带551
④白玉有孔带551
⑤伎乐狮纹白玉带552
⑥更白玉带552
⑦白玉纯方銙带552
⑧骨咄玉带552
⑨深斑玉带552
⑩白玛瑙铰具553
⑾胡人托盏带銙553
⑿玉带銙553
(2)佩553
(3)水晶猪形坠饰553
(4)谷纹璜555
(5)镂空出廓璧555
(6)走兽游鱼珩(原报告为“走兽游鱼佩”)555
(7)蝙蝠形珩(原报告为组佩中的“大佩和小佩”)555
(8)珠和钩555
(9)簪555
(10)白玉簪花555
(11)镶金玉臂环(手镯)556
(12)镶金嵌宝臂环(手镯)556
(13)耳坠556
(14)缀玉金头饰556
(15)玉花蕊556
(16)牌556
(17)绿松石石榴形饰556
(18)琥珀饰556
(19)琉璃饰557
①龙凤纹琉璃璧557
②龙凤纹琉璃珩557
③龙凤纹琉璃佩557
2.葬玉类557
(1)汉白玉组佩557
(2)竹节形玉握557
(3)蚕557
(4)猪557
(5)琀558
3.日用和陈设类559
(1)鸳鸯花卉纹玉盒559
(2)羚羊首玛瑙杯559
(3)玛瑙臼559
(4)玉杵559
(5)玛瑙长杯559
(6)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559
(7)玉匙559
(8)滑石盒560
(9)斑玉盒560
(10)玉梳脊560
(11)水晶梳脊560
(12)碗560
4.佛教用玉类560
(1)嵌宝水晶椁子560
(2)壶门座白玉棺560
(3)玉佛指舍利560
(4)水晶枕561
(5)水晶花蕾561
(6)水晶球561
(7)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561
(8)白玉飞天561
5.宝石类561
(1)蓝宝石561
(2)黄宝石(Topaz)561
(3)紫晶562
(4)绿玉髓562
(5)水晶晶体562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62
(一)器形特征562
(二)制作特征564
(三)玉质特征564
(四)存在问题565
1.关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唐代玉器565
2.关于唐代的玉名和宝石名称565
3.关于蓝田玉和珉玉问题566
4.关于西域玉器问题566
第三节 五代十国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67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67
(一)出土遗址567
(二)玉器种类567
1.装饰类567
(1)步摇567
(2)龙纹大带568
(3)花朵纹饰件568
①花朵纹饰件568
②莲花双鸟纹饰件568
③莲花摩羯鱼纹饰件569
④凤形簪首569
2.礼仪类569
3.日用和陈设类569
(1)玛瑙梳569
(2)善财童子569
(3)观音569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69
(一)器形特征569
(二)制作特征570
(三)玉质特征570
(四)存在问题570
第九章 宋辽金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72
第一节 宋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72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72
(一)出土遗址572
(二)玉器种类573
1.装饰类573
(1)具有唐风的装饰类573
①带銙573
②龙头杖首573
(2)宋代新特点装饰类575
①童子佩575
②挂坠578
③帔坠578
④双鹤献花佩578
⑤鸟衔花佩578
⑥双花交枝佩578
⑦竹枝形佩578
⑧蟠螭穿花佩578
(3)宋代仿古装饰类578
2.宋代仿古日用类578
(1)兽面纹卣578
(2)云龙纹双耳簋579
(3)谷纹盖觥579
(4)云纹杯579
3.陈设类579
(1)鹤鹿松枝纹玉件579
(2)圆雕动物玉器579
(3)朱雀579
(4)水晶鱼580
(5)玉币580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80
(一)器形特征580
(二)制作特征580
(三)玉质特征581
(四)存在问题581
第二节 辽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81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82
(一)出土遗址582
(二)玉器种类589
1.装饰类589
(1)玉銙丝鞓蹀躞带589
(2)佩589
①龙凤纹盒形佩589
②鱼形盒佩589
③双鱼佩589
④交颈鸳鸯佩590
⑤交颈鸿雁佩590
⑥螺形佩590
⑦组佩592
(3)琥珀器592
①琥珀璎珞592
②琥珀握手592
③双鱼莲花纹佩饰593
④鱼形盒佩饰593
⑤鸿雁佩饰593
⑥荷叶双雁纹佩饰593
⑦鸳鸯佩饰593
⑧龙纹佩饰593
⑨蚕蛹形佩饰593
⑩胡人驯狮佩饰593
2.日用类596
(1)竹节形贯耳金链玉盒596
(2)臂鞲596
(3)玉魁596
(4)玛瑙碗596
(5)水晶耳杯596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597
(一)器形特征597
(二)制作特征598
(三)玉质特征598
(四)存在问题598
第三节 金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599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599
(一)出土遗址599
(二)玉器种类599
1.装饰类599
(1)鹅莲纳言佩599
(2)花鸟形佩599
(3)折枝花形佩600
(4)双鹿形佩600
(5)牵牛花形佩600
(6)荷鱼形佩600
(7)飞天纹佩600
(8)灵龟伏莲佩600
(9)春水玉佩600
(10)秋山玉佩600
(11)莲叶纹佩600
(12)双鹿纹佩600
(13)鱼佩600
(14)天鹅衔莲佩600
(15)天鹅莲叶形佩601
(16)如意鱼凤佩601
(17)豆荚形佩601
(18)双鹅佩601
(19)环托天鹅纹佩601
(20)环托春水纹佩601
(21)吐鹘带铊尾和带銙601
(22)春水纹带銙601
(23)秋山纹饰件601
(24)春水纹带扣601
2.陈设类602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605
(一)器形特征605
(二)制作特征606
(三)玉质特征606
(四)存在问题606
第十章 元明清时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607
第一节 元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607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607
(一)出土遗址607
(二)玉器种类607
1.装饰类608
(1)带钩608
(2)茄形佩608
(3)小玉饰608
(4)桃形饰608
(5)白玉绞丝环609
(6)小型佩饰609
(7)肖生玉609
(8)玉飞天609
(9)春水玉609
(10)秋山玉609
(11)舞狮纹带板610
(12)项链610
(13)凌霄花形嵌饰611
(14)白玉凤鸟金簪611
(15)绿松石饰611
(16)玛瑙耳坠611
(17)玛瑙珠611
(18)琉璃珠611
2.礼仪类611
(1)八思巴文玉册611
(2)璧611
3.日用类611
(1)贯耳盖瓶611
(2)翼龙纹壶612
(3)贯耳尊612
(4)龙纹双耳活环尊612
(5)双人耳礼乐杯612
(6)火焰珠把杯612
(7)雁柄杯612
(8)山茶花杯612
(9)十角双耳杯612
(10)龙首柄杯613
(11)桃形洗613
(12)双螭臂搁613
(13)镂雕龙穿荔枝墨床613
4.陈设类613
二、器形、制作、玉器特征和存在问题613
(一)器形特征613
(二)制作特征614
(三)玉质特征614
(四)存在问题614
1.关于大玉海的玉质与玉料来源问题614
2.关于陈设玉器问题614
3.关于玉质问题614
4.关于宝石问题615
第二节 明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615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616
(一)出土遗址616
(二)玉器种类633
明代早期玉器(洪武~天顺,公元1368~1464年)633
1.装饰类634
(1)玉带634
①云龙戏珠纹带634
②灵芝纹带板634
③镂雕螭龙纹带板634
(2)铊尾和带銙634
(3)组佩634
(4)凤鸟形佩634
(5)镂雕蟠龙带环635
(6)龙首觿635
(7)飞雁穿花椭圆牌635
(8)雁坠635
2.礼仪类635
(1)璧635
(2)圭635
3.日用类635
(1)砚635
(2)葵花杯635
(3)碧玉笔架635
(4)水晶雕鹿635
(5)插花白玉杯636
4.陈设类636
明代中期玉器(成化~嘉靖中,公元1465~1544年)636
1.装饰类636
(1)玉带636
(2)螭纹带板636
(3)鸳鸯636
(4)佩636
(5)首饰636
(6)刚卯和严卯637
(7)幻方637
2.礼仪类637
(1)圭637
(2)蒲纹圭637
3.日用类637
(1)花卉纹灵芝耳杯637
(2)螭耳杯637
(3)乳钉纹耳杯637
(4)竹节式执壶637
4.陈设类638
(1)兽面纹耳炉638
(2)龙纹兽耳簋638
(3)兽面纹中耳炉638
(4)三足环把有盖樽638
(5)云纹螭耳匜638
(6)觚638
(7)狗638
(8)卧马638
(9)骆驼638
(10)紫沁狗638
(11)甪端香熏638
(12)蟹638
明代晚期玉器(嘉靖中~崇祯,公元1545~1644年)638
1.装饰类638
(1)琥珀带板638
(2)大碌带639
(3)青白玉带头640
(4)带板640
(5)镂雕龙纹带板640
(6)镶宝金带饰641
(7)佩641
(8)组佩641
(9)镶猫眼石金簪641
(10)镶宝金簪642
(11)镶宝银簪642
(12)镶宝金银簪642
(13)镶宝耳坠642
(14)弯头簪642
(15)牌饰642
2.礼仪类643
3.日用类643
(1)金托盘玉爵644
(2)金托玉执壶644
(3)鎏金银托盘双耳玉杯644
(4)琥珀杯644
4.陈设类644
(1)子刚款茶晶梅花花插644
(2)兽面纹八出戟方觚644
(3)童子卧马645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646
(一)器形特征646
(二)制作特征646
(三)玉质特征647
(四)存在问题647
1.关于明代的宝石问题647
2.关于子刚玉问题650
3.关于定陵玉料问题650
第三节 清代玉器特征和鉴别现状651
一、出土遗址和玉器种类651
(一)出土遗址651
(二)玉器种类652
1.大型陈设类652
(1)大禹治水玉山652
(2)秋山行旅图玉山652
(3)会昌九老图玉山652
(4)九龙纹玉瓮653
(5)云龙玉瓮653
(6)寿山653
(7)丹台春晓图玉山653
(8)马653
(9)山玉海马653
(10)玉石仙台653
2.有代表性的器物654
(1)刻诗大碗654
(2)刻诗大盘654
(3)维吾尔文玉盘654
(4)富有民族特色的窗花654
(5)兽面扁瓶654
(6)螭龙瓶654
(7)砚盒654
(8)桐荫仕女图山子654
3.乾隆款玉器655
(1)描金云龙纹碗655
(2)碗655
(3)盘655
(4)盖杯655
(5)扳指655
①题诗扳指655
②双马扳指655
4.清代的如意和插屏656
(1)如意656
①天官式如意656
②三镶式如意656
③灵芝式如意656
(2)插屏656
①浮雕女织图插屏656
②浮雕山水人物插屏656
③平定金川碑文插屏656
④平定准噶尔碑文插屏656
5.清代的佛教玉器656
二、器形、制作、玉质特征和存在问题657
(一)器形特征657
(二)制作特征657
(三)玉质特征659
(四)存在问题660
1.翡翠问题660
2.痕都斯坦玉器问题660
3.仿古玉器问题661
(1)双童耳杯662
(2)耳杯662
(3)饕餮纹活环长方鼎662
(4)饕餮纹龙耳簋662
4.贡玉问题662
5.宝石问题663
第十一章 重要装饰类玉器形制演化特征664
第一节玦664
一、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玦666
二、史前黄河流域的玦666
三、史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玦667
(一)早期667
(二)中期667
(三)晚期667
四、史前华南地区的玦668
(一)石峡文化(距今约6000~4000年)668
(二)珠海宝镜湾(新石器时代)668
(三)卑南文化(距今约3000年)668
五、夏商周时代的玦668
(一)夏代玦668
(二)商代玦668
(三)西周玦669
(四)春秋战国玦669
(五)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玦670
第二节 璜670
一、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璜672
二、史前黄河流域的璜672
三、史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璜673
四、史前华南地区的璜673
五、夏商周至秦汉时代的璜673
(一)夏代璜673
(二)商代璜673
(三)西周璜674
1.尖尾双龙纹璜674
2.尖尾双龙纹璜675
3.素面璜675
(四)春秋璜675
(五)战国璜675
(六)秦汉璜676
(七)魏晋南北朝璜676
(八)隋唐璜676
第三节 珩和组佩677
一、何谓珩677
二、珩与组佩678
第四节 项饰681
一、新石器时代项饰681
(一)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M74大墓项饰682
(二)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M101大墓项饰682
(三)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M9大墓项饰682
二、商周以后项饰683
(一)梁姬项饰一683
(二)梁姬项饰二683
第五节 其它佩饰684
一、人物佩饰685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物佩饰685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物佩饰685
(三)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物佩饰686
(四)夏商周人物佩饰687
(五)西汉至南北朝人物佩饰688
(六)隋唐五代以后人物佩饰690
二、动物佩饰691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691
(二)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694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695
(四)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佩饰697
(五)夏商周动物佩饰697
(六)秦汉动物佩饰699
(七)魏晋南北朝动物佩饰699
(八)隋唐五代动物佩饰699
(九)宋辽金动物佩饰700
(一○)元明清动物佩饰700
第十二章 重要礼仪玉器形制演化特征701
第一节 璧的演化特征702
一、新石器时代璧的演化特征702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璧702
1.兴隆洼文化的璧702
2.红山文化的璧703
(1)关于方圆形璧703
(2)关于近圆形璧703
(3)关于双联璧和三联璧703
(二)黄河流域的璧704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璧706
(四)华南地区的璧707
二、夏商周时代玉璧的演化特征707
(一)夏代璧707
(二)商代璧708
(三)周代璧709
1.西周壁710
2.春秋壁710
3.战国壁711
三、秦汉时代璧的演化特征711
(一)秦代璧711
(二)汉代璧711
四、魏晋南北朝时代璧的演化特征712
五、隋唐五代璧的演化特征712
(一)隋代璧712
(二)唐代璧712
(三)五代璧713
第二节 琮的演化特征713
一、新石器时代琮演化特征715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715
(二)黄河流域715
(三)长江流域716
(四)华南地区717
二、夏商周汉琮演化特征718
(一)夏代(二里头文化)琮718
(二)商代琮718
(三)西周和春秋战国琮719
(四)汉代及其后琮719
第三节 圭和璋等的演化特征720
一、新石器时代圭和璋的演化特征720
二、夏商周时代圭和璋的演化特征721
(一)夏代721
(二)商代721
(三)周代722
三、秦汉时代圭和璋的演化特征725
(一)秦代725
(二)汉代725
第十三章 历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27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27
一、东北和内蒙古地区727
(一)兴隆洼文化727
(二)红山文化727
1.勾云弧形纹727
2.猪面纹728
3.兽面纹728
4.阴刻线纹728
5.网格纹728
二、黄河流域728
(一)裴李岗文化728
(二)仰韶文化728
(三)大汶口文化728
1.兽面纹728
2.人面纹729
3.鸟纹729
(四)龙山文化729
1.兽面纹729
2.人面纹729
3.鸟纹729
(五)马家窑文化730
(六)齐家文化730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730
(一)河姆渡文化730
(二)马家浜文化730
(三)崧泽文化730
(四)良渚文化730
1.兽面纹730
2.神徽纹730
3.束丝纹731
4.蚩尤面纹731
5.鸟纹731
(五)北阴阳营文化731
(六)薛家岗文化732
(七)凌家滩文化732
(八)大溪文化732
(九)屈家岭文化732
(一○)石家河文化732
(一一)宝墩文化732
四、华南地区732
(一)石峡文化732
(二)珠海宝镜湾遗址733
(三)卑南文化733
(四)圆山文化733
第二节 夏商时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33
一、夏代733
二、商代734
(一)兽面纹734
1.牛面纹734
2.虎面纹734
3.饕餮纹734
(二)勾云纹735
(三)龙鳞纹735
(四)龙首纹735
(五)云雷纹735
(六)菱格纹735
(七)人面纹735
(八)蝉纹735
(九)牙璋纹735
(一○)祭祀图736
(一一)铭文饰纹736
1.残玉斧736
2.玉戈736
(1)卢方玉戈736
(2)作册吾玉戈736
(3)朱书玉戈736
3.“小臣系?”玉环736
4.“小臣妥见”玉琮736
5.“小臣?”玉戈736
6.“王伯”玉管736
7.传世品铭文纹饰737
第三节 周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37
一、西周737
(一)龙纹737
1.单体龙纹737
2.团身龙纹737
3.鱼尾龙纹737
4.龙首纹737
5.双龙纹738
6.双首龙纹738
7.尖尾双龙纹738
8.人首双龙纹738
9.人龙合纹738
10.人龙合体738
11.连体龙纹+斜角云纹738
12.连体龙纹+人纹+游丝剖线纹738
(二)凤鸟纹739
1.鸟纹739
2.凤鸟纹739
3.凤首纹739
(三)鹦鹉纹739
(四)兽首纹739
(五)云纹739
(六)鳞纹739
(七)其它纹饰739
二、东周739
(一)春秋740
1.龙首纹740
(1)龙首为具象形740
(2)龙首为概括形740
(3)龙首为抽象形740
2.蟠虺纹740
3.卷云纹740
4.谷纹740
5.螭纹741
6.龙鳞纹741
7.复合纹饰741
(二)战国741
1.谷纹741
(1)浅浮雕谷纹741
(2)扁矮形谷纹742
(3)简约形谷纹742
2.蒲纹742
3.乳丁纹742
4.龙纹742
5.星纹743
6.螭纹743
7.多层纹饰743
8.铭文743
(1)战国墨书铭文743
(2)战国阴刻铭文743
第四节 秦汉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44
一、秦代744
(一)纹饰的延续744
(二)龙首纹新变化744
(三)虎纹的新造型744
(四)繁缛的新纹饰744
二、汉代744
(一)心形佩上的纹饰744
(二)玄牝佩上的纹饰745
(三)玉璧上的纹饰745
(四)列星纹745
(五)龙首纹745
(六)螭纹746
(七)玉剑饰纹饰746
(八)其它纹饰747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47
一、龙纹747
二、龙螭纹747
三、玉樽上的纹饰747
四、玉卮上的纹饰748
五、玉佩上的纹饰748
第六节 隋唐五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48
一、龙纹748
(一)蛇体749
(二)分枝角749
(三)口形749
(四)鳞纹749
(五)爪形749
二、龙纹凤纹及升云纹749
三、云纹749
四、火珠龙纹750
五、花卉凤鸟纹750
六、伎乐纹750
七、狮纹750
八、忍冬纹751
第七节 宋辽金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51
一、宋代751
(一)花鸟纹751
(二)人物纹752
(三)蟠螭穿花纹752
(四)仿古纹饰752
二、辽代753
(一)玉佩和组佩上的纹饰753
(二)飞天753
三、金代753
第八节 元明清时代古玉器纹饰特征及其演化754
一、元代754
(一)带钩附设镂雕纹饰754
(二)春水图和秋山图纹饰的新风格754
(三)带板(銙)上的舞狮纹754
(四)渎山大玉海上的纹饰754
(五)玉壶上的复合纹饰755
(六)玉杯上的纹饰755
二、明代755
(一)玉带板(銙)上的纹饰755
(二)明代绘画纹饰755
(三)玉器上的铭文756
(四)玉圭上的纹饰756
(五)子刚款756
(六)仿古玉器上的纹饰757
三、清代757
第十四章 历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5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59
一、史前能辨认的古玉器制作工艺759
(一)玉料不动,工具和解玉砂动759
(二)玉料动760
(三)刻玉760
二、史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古玉器制作工艺760
(一)兴隆洼文化(距今约8200~7000年)760
(二)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763
三、史前黄河流域古玉器制作工艺767
(一)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200~7000年)767
(二)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767
(三)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600年)767
(四)龙山文化(距今约4900~4100年)767
(五)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3600年)768
四、史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古玉器制作工艺769
(一)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5300年)769
(二)马家浜文化(距今约6500~5500年)769
(三)北阴阳营文化(距今约6000~5000年)769
(四)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769
(五)薛家岗文化(距今约5200~5000年)769
(六)凌家滩文化(距今约5600~5300年)770
(七)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4500年)771
(八)大溪文化(距今约5900~4600年)773
(九)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400~4400年)774
(一○)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700~4400年)774
(一一)宝墩文化(距今约4800~4000年)774
五、史前华南地区古玉器制作工艺774
(一)石峡文化(距今约6000~4000年)774
(二)珠海宝镜湾遗址(新石器时代)774
(三)卑南文化(距今约3000年)775
(四)圆山文化(距今约2500年)775
第二节 夏商周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75
一、夏代古玉器制作工艺775
二、商代古玉器制作工艺776
(一)开料776
(二)线纹雕刻776
(三)管钻776
(四)镶嵌776
(五)俏色777
三、周代古玉器制造工艺778
(一)西周778
(二)春秋778
(三)战国779
第三节 秦汉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80
一、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年)780
二、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780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80
第五节 隋唐五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80
第六节 宋辽金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81
一、宋代781
二、辽代781
三、金代781
(一)邢台石榴石解玉砂781
(二)直隶灵寿与平山刚玉解玉砂782
(三)忻州解玉砂782
(四)大同府碾玉砂782
(五)顺天府玉田砂782
(六)涞水县解玉砂782
第七节 元明清时代古玉器制作工艺及其发展783
一、元代783
二、明代783
三、清代783
第十五章 古玉器沁色及仿古和伪古玉器785
第一节 出土玉器的沁色785
一、自然沁色785
(一)白化786
(二)土沁787
(三)铁沁788
(四)铜沁788
(五)血沁788
(六)黑沁789
(七)朱砂沁789
二、人工沁色790
(一)有关人工沁色技术的起源问题790
(二)有关人工沁色的种类和方法790
(三)有关现代快速人工沁色法792
(四)有关安徽省主要人工沁色方法793
(五)蚌埠市人工沁色方法调查793
三、沁色辨伪问题795
(一)注意原生的颜色795
(二)注意原料已风化795
(三)古玉器上的颜色(沁色)是人工色还是自然沁色795
四、沁色辨伪的要点796
(一)自然白化的玉器796
(二)各种沁色的玉器796
第二节 仿古和伪古玉器796
一、沿革797
(一)仿古玉的萌芽期(南宋~明中叶,12世纪初至15世纪)797
(二)伪古玉的出现(明中叶,16世纪初)797
(三)仿古玉的高峰期(清乾隆中晚期~嘉庆早期,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798
二、制作799
三、鉴别799
(一)传统的古玉辨伪法799
(二)科学的传世古玉辨伪法800
第十六章 古玉综合科学鉴别及其相关问题803
第一节 关于古玉器玉质鉴别的相关问题803
一、在中国治玉史中究竟都用了哪些材质804
二、闪石玉是中国治玉史中的主要支柱805
三、不可忽视众多古玉材质的历史作用807
(一)绿松石的远距离传播807
(二)为何出现石英岩质玉808
(三)蓝田玉与大理石等玉石809
(四)特殊玉器材质的发现809
四、古玉器原料产地的鉴别和探源方法810
(一)矿物成分810
(二)化学性质810
(三)物理性质810
(四)结构构造810
(五)同位素地球化学810
五、牢记矿物、岩石和玉石的不同概念并划清三者界线811
第二节 关于古玉器形制鉴别的相关问题812
一、古玉器器形鉴定812
(一)形状鉴定813
(二)器形定名813
二、古玉器的器形分类问题813
(一)新石器时代玉器分类813
(二)夏商周(西周)玉器分类814
(三)春秋战国玉器分类814
三、善于利用区系和谱系的作用814
第三节 关于古玉器纹饰鉴别的相关问题815
一、简化或减省纹饰的鉴别815
(一)妇好墓龙与怪鸟佩815
(二)西周人龙(或兽)合雕玉饰815
(三)东周玉玦上的龙纹815
二、明显时代错位和杂乱无章816
(一)时代错位的纹饰816
(二)杂乱无章的纹饰816
(三)杜撰的纹饰816
第四节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