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 刘光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8107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目的1

第二节 《曾子》十篇研究综述4

一、《大戴礼记》“曾子十篇”与《曾子》十八篇4

二、《曾子》十篇真伪及成书问题5

三、《曾子》十篇的辑本与传流7

四、《曾子》十篇与曾子思想10

五、港台及海外《曾子》十篇研究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17

一、二重证据法与古史再现18

二、“顾颉刚难题”质疑下的“古书证真”22

三、对层累说的再认识25

四、历史文本的延续与变型28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32

一、研究思路32

二、基本内容33

上编39

第一章 《曾子》十篇校释39

第一节 对历代《曾子》十篇注释情况的简要回顾39

第二节 上博简《内礼》校释与编连41

一、上博简《内礼》文字校释41

二、上博简《内礼》简序新编51

附:上博简《内礼》、《昔者君老》简序新编58

第三节 《曾子》十篇校释58

一、《曾子立孝》校释59

二、《曾子事父母》校释68

三、《曾子本孝》校释74

四、《曾子大孝》校释78

五、《曾子立事》校释82

六、《曾子制言上》校释94

七、《曾子制言中》校释98

八、《曾子制言下》校释100

第二章 《曾子》十篇成书的相关问题105

第一节 学界对《曾子》十篇成书问题研究的进展105

第二节 《曾子》十篇应分为甲、乙、丙三组108

一、《曾子》十篇内在的思想矛盾108

二、《曾子》十篇思想矛盾形成的原因114

第三节 从上博简《内礼》看《曾子》十篇文本的定型117

一、《曾子》十篇文字、语句、篇卷的改编119

二、《曾子》十篇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先秦古书原貌121

第四节 《曾子立事》篇名考123

一、立事者的地位及出土材料中“立事”的内涵123

二、《曾子立事》篇名新探128

三、《曾子立事》与《修身》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132

第三章 《曾子》十篇思想研究137

第一节 学界以往研究《曾子》十篇思想的理路137

第二节 《曾子》甲组的修身论140

一、以仁为尊140

二、内省修己143

第三节 《曾子》乙组的孝道观147

一、上博简《内礼》与《曾子》乙组147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乙组148

第四节 《曾子》丙组(《曾子天圆》)的天人观153

第四章 《曾子》十篇与早期儒学160

第一节 子思与曾子师承关系新证160

一、曾子与子思学术思想比较161

二、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内在根源167

三、曾子与子思师承关系再审视177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看《大学》的成书与作者182

一、《大学》的作者及成书问题183

二、由《曾子》十篇看《大学》与曾子的关系187

三、《大学》成书时间蠡测195

四、朱熹等学者否定《曾子》十篇真实性的内在思想根源198

下编205

第一章 郭店儒简的研究困境及其学术思想的重新定位205

第一节 郭店儒简学派研究的困境205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的思想歧异看郭店儒简与子思的关联208

第三节 郭店儒简学术思想定位的重新审视213

第二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比较218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内容异同218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主要差异在人性论219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理论连接在心论220

第二节 《性自命出》人性论的两重境界225

一、《性自命出》的内在矛盾226

二、何为人性善恶?227

三、《礼记·乐记》、郭店简《语丛》对《性自命出》的参照234

四、《性自命出》与子思学派的关联237

第三节 《中庸》并非先天性善论240

第四节 “格物致知”新解241

第三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修身论比较248

第一节 孔子之后仁学继续发展248

一、对仁的理解宽窄不同248

二、仁与其他德目的联用251

三、孔孟之间的仁学连接255

第二节 义理论地位的上升260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对义的相似理解260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对义的不同阐发262

三、由仁礼到仁义:孔孟之间仁学范式的转进263

第三节 忠信含义的变迁266

第四节 对孝道的不同理论建构269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相同之处269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不同之处272

第五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教学内容比较275

第四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德治思想比较279

第一节 君臣之道279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君臣理论的相同点279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对君臣关系的不同理解281

三、孔孟之间君臣关系的演变284

第二节 教化与治国287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对教化的不同理解287

二、郭店简对孔子教化论的汲取与创新291

第三节 尊贤与早期儒家社会理想的构建296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对贤人的重视296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尊贤理论的不同建构297

三、禅议政治理想的兴起与转型298

第五章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比较302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相同之处303

一、上天创生万物,人的价值最为可贵303

二、天道为人间道德伦理的依据与来源303

三、圣人为天道与人道贯通的重要环节304

第二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不同之处305

一、天人关系分合不同305

二、万物生成的媒介不同306

三、阴阳色彩的过滤与道德色彩的彰显306

四、人道的挺立307

五、由天道单向度下行向知天、效天的转进309

第三节 孔孟之间的天人理论衔接310

第六章 孔孟之间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314

第一节 连续性314

第二节 创新性317

第三节 差异性320

一、“儒分为八”研究的困难321

二、对儒家共同特征的不同理解322

三、“儒分为八”的深层解读330

第四节 复杂性334

第五节 融合性337

结论343

附录一《曾子》十篇与上博简、郭店简内容对照表351

附录二 先秦典籍征引《曾子》十篇表357

参考文献361

后记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