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学分析计算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学分析计算手册
  • 申令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ISBN:712001493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学分析计算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溶液浓度的计算与容量仪器的校准1

1.1 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1

1.2 质量百分浓度的计算4

1.3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5

1.3.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5

1.3.2 摩尔质量6

1.3.3 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7

1.3.4 物质B的量浓度的计算7

1.3.5 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计算8

1.4 滴定度的计算10

1.4.1 用被测元素的质量表示标准溶液滴定度的计算10

1.4.2 用标样的标准含量表示标准溶液滴定度的计算11

1.5 各种溶液浓度的换算12

1.5.1 质量百分浓度C(%)与物质的量浓度CB的换算12

1.5.2 质量百分浓度C(%)与质量摩尔浓度bB的换算12

1.5.3 质量百分浓度C(%)与质量浓度ρB的换算12

1.5.4 质量百分浓度C(%)与ppm浓度的换算12

1.5.5 物质的量浓度CB与质量摩尔浓度ρB的换算13

1.5.6 物质的量浓度CB与质量浓度ρB的换算13

1.5.7 质量浓度ρB与质量摩尔浓度bB的换算13

1.6 .溶液浓度通用图解运算法15

1.6.1 原理15

1.6.2 计算实例16

1.7.1 概述19

1.7.2 重量法校正容量仪器的计算原理19

1.7 容量仪器的校准19

1.7.3 玻璃容量仪器的校正方法20

第二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20

2.1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44

2.1.1 酸碱质子理论44

2.1.2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与离子积44

2.1.3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45

2.1.4 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45

2.2 活度与活度系数45

2.3 氢离子浓度与pH值的换算49

2.4 酸碱组分的分布系数与分布图51

2.4.1 一元弱酸的分布系数与分布图51

2.4.2 二元弱酸的分布系数与分布图54

2.5 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56

2.6 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57

2.6.1 一元弱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57

2.6.2 二元或多元弱酸溶液pH值的计算60

2.7 混合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61

2.7.1 两种一元弱酸混合液pH值的计算61

2.7.2 弱酸一强酸或弱碱一强碱混合液H+或OH-浓度的计算63

2.7.3 弱酸一强碱混合液pH值的计算65

2.8 盐类水溶液pH值的计算67

2.8.1 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pH值的计算67

2.8.2 弱酸弱碱盐水溶液pH值的计算68

2.8.3 多元酸式盐水溶液pH值的计算69

2.9.1 拉平效应与分辨效应72

2.9 非水溶剂中酸碱pH值的计算72

2.9.2 非水溶剂质子自递常数74

2.9.3 共轭酸碱在非水溶剂中的离解常数与溶剂质子自递常数的关系76

2.9.4 酸、碱在非水溶剂中pH值的计算77

2.10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79

2.10.1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79

2.10.2 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80

2.10.3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应用实例80

2.11 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的计算83

2.12 酸度函数Ho的计算87

2.13 酸碱指示剂89

2.14 酸碱滴定曲线91

2.15.1 按酸碱滴定的浓度差来计算99

2.15 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99

2.15.2 按酸碱滴定的体积差来计算100

第3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143

3.1 络合物与氨羧络合剂143

3.1.1 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143

3.1.2 氨羧络合剂143

3.2 络合平衡145

3.2.1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45

3.2.2 各级络合物的分布系数146

3.2.3 平均配位数148

3.3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150

3.3.1 络合剂Y的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αY(H)151

3.3.3 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154

3.3.2 络合剂Y与干扰离子N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154

3.3.4 络合物MY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157

3.4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158

3.5 金属指示剂160

3.5.1 金属指示剂及其颜色转变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160

3.5.2 金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曲线163

3.5.3 金属指示剂络合物的稳定性与判别式165

3.6 络合滴定终点误差166

3.6.1 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166

3.6.2 络合滴定终点误差图的绘制与应用167

3.7 单一全属离子的络合滴定170

3.7.1 判断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的条件171

3.7.2 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佳pH范围173

3.8 共存离子存在时选择性滴定M离子175

3.8.1 选择性滴定的可能性及其有关计算式176

3.8.2 控制溶液酸度选择性滴定M离子的计算实例178

3.8.3 利用掩蔽剂选择性滴定M离子的计算实例181

3.8.4 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反应的掩蔽184

3.9 络合滴定曲线184

3.9.1 单一金属离子络合滴定曲线(无其它络合剂存在)185

3.9.2 有辅助络合剂存在时单一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曲线188

3.9.3 干扰离子与掩蔽剂存在下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曲线193

3.10 指数加法表与减法表的制作原理和应用197

4.1.2 标准电极电位278

4.1.1 氧化还原电对278

4.1 氧化还原电对与能斯特方程式278

第4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滴定278

4.1.3 能斯特方程式279

4.2 标准电位的计算280

4.2.1 利用路乔尔法则计算280

4.2.2 利用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摩尔熵变与摩尔始变计算283

4.2.3 利用离子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284

4.2.4 利用标准化学式计算286

4.2.5 利用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计算286

4.2.6 利用难溶物质的溶度积计算290

4.3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与顺序291

4.3.1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291

4.3.2 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295

4.4 氧化还原平衡的优势区域图296

4.5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301

4.5.1 由标准电位计算平衡常数301

4.5.2 由还原半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302

4.6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点电位的计算302

4.6.1 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点电位的计算305

4.6.2 非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平衡点电位的计算308

4.7 反应平衡点时残余反应物浓度的计算310

4.7.1 按反应平衡常数计算310

4.7.2 按反应平衡点电位计算313

4.8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315

4.8.1 根据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的性质分类315

4.8.2 根据指示剂在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颜色分类316

4.9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319

4.9.1 对称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曲线319

4.9.2 非对称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曲线321

4.10 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元素含量的计算327

第5章 沉淀平衡与沉淀分离364

5.1 难溶物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364

5.1.1 难溶物质溶度积常数的计算364

5.1.2 难溶物质溶解度的计算365

5.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369

5.2.1 同离子效应369

5.2.2 盐效应370

5.2.3 酸效应372

5.2.4 络合效应374

5.2.5 温度效应385

5.3 氨氧化物沉淀分离387

5.3.1 形成金属氧氧化物沉淀时的最小pH值387

5.3.2 氢氧化物定量沉淀的pH值388

5.3.3 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图绘制原理389

5.3.4 两种金属离子能否进行定量分离的判别式390

5.3.5 两性元素氢氧比物的沉淀与溶解393

5.4 硫化物沉淀分离394

5.5 有机试剂沉淀分离396

5.5.1 有机沉淀剂的类型396

5.5.2 沉淀的酸度396

5.5.3 M离子与N离子定量分离的判别式398

5.6.1 均一分布规律399

5.6 共沉淀分离的理论与类型399

5.6.2 对数分布规律400

5.7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402

第6章 误差与数理统计分析442

6.1 误差442

6.1.1 误差的概念及分类442

6.1.2 误差的计算445

6.1.3 误差的传递450

6.2 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454

6.2.1 真实值的置信区间及其计算方法454

6.2.2 两组分析结果的比较456

6.3 可疑测定值的取舍459

6.3.1 Q检验法460

6.2.2 拉依达(paHTa)检验准则461

6.3.3 狄克松(Dixon)检验准则462

6.3.4 格鲁布斯(Grubbs)检验准则463

6.3.5 T检验464

6.4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464

6.4.1 有效数字465

6.4.2 数字修约规则466

6.4.3 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467

6.5 方差分析468

6.5.1 单因素的方差分析468

6.5.2 两因素交叉分组全面试验的方差分析477

6.6.1 回归分析的对象和任务480

6.6.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导出480

6.6 回归分析480

6.6.3 相关系数γ的导出482

6.6.4 回归线的精密度与置信范围484

6.7 科学型电子计算器及其应用495

6.7.1 键钮说明495

6.7.2 显示板显示符号497

6.7.3 电子计算器的应用实例498

附录518

附表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及其对数518

附表2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及其对数522

附表3 标准(基准)物质的摩尔质量MB及其对数544

附表4 被测酸碱物质的摩尔质量546

附表5 氧化还原滴定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548

附表6 沉淀滴定与络合滴定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551

附表7 EDTA络合滴定被测物质的摩尔质量552

附表8 标准状态下的气体密度ρ554

附表9 重要的物理常数556

附表10 SI基本单位557

附表11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558

附表12 国际制(SI)词冠559

附表13 希腊字母560

附表14 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与符号及应淘汰的计量单位与符号561

附表15 有机试剂分子式与中文名称对照564

附表16 试剂缩写符号与中文名称对照565

附表17 对数表和反对数表568

参考文献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