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向巴别塔:中国文学语言学论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向巴别塔:中国文学语言学论稿
  • 贾永雄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3157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向巴别塔:中国文学语言学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部分 导论第1章 关于“中国文学语言学”2

第2章 通向巴别塔10

第一节 语言的神话与神化10

第二节 巴别塔的梦想与启示14

第3章 本书的结构与思路18

第二部分 能否言说第1章 “言”“意”“物”:文学语言学不能回避的哲学问题23

第一节 “言”“意”“物”概念的辨析24

第二节 从中国古代的“言意之辨”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30

第三节 从现代西方的意义理论看思维与现实的关系35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工具性与本体性40

第2章 “言”“象”“意”:中国古代的语言观48

第一节 儒、道、释各家的代表观点48

第二节 言意等级结构与逻辑方阵53

第三部分 如何言说(上):美言与信言第1章 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文学语言学的基本观点60

第一节 “诗言志”与“文以载道”:文学语言的表意性与抒情性61

第二节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文学语言的局限性与超越性63

第三节 “比兴”:文学语言的象征性与隐喻性64

第四节 “隐秀”: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与精警性66

第五节 “美言不信”:文学语言的夸饰性与虚拟性68

第2章 史与诗:中国叙事学的总体特点71

第一节 中国叙事学的风貌71

第二节 史与诗:孕育中的中国叙事学73

第三节 “文”与“事”:中国叙事学的自觉77

第3章 实用与艺术:中国文体流别论83

第一节 文体:体裁、语体与风格84

第二节 种类繁多的中国古代文体85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体划分的标准:功能、题旨和情境86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自觉及文学文体的特点88

第五节 近现代中国文学文体的定型和发展90

第六节 当代文体新的分化和融合92

第三部分 如何言说(下):言说不可言说者第1章 反常语:道家和禅宗对文学的启示96

第一节 道可道,非常道96

第二节 言说不可言说者99

第2章 骈偶语:意义的摩荡与增殖108

第一节 对称美:骈偶语的形式特征108

第二节 辩证法:骈偶语的思维方式111

第三节 互文性:骈偶语的表达效果113

第3章 陌生化:文学语言的一个特质116

第一节 “陌生化”概念的提出116

第二节 诗语中的陌生化118

第三节 叙事中的陌生化124

第四节 作为文学语言本质的陌生化126

第4章 比喻:从修辞手法到文学本质129

第一节 修辞学与文学语言学130

第二节 中国的概念:比兴131

第三节 西方的概念:换喻(转喻)、提喻133

第四节 中、西方都有的概念:博喻、曲喻(奇喻)135

第五节 作为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学本质的比喻137

第四部分 如何聆听第1章 文学语言与语言的文学性143

第一节 文学语言学研究的两个对象:文学语言和语言的文学性144

第二节 语言固有的魅力:复义性与象征性145

第三节 文学语境下的语言147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互文性150

第2章 知音论153

第一节 文学阐释的对象和目的154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三种阐释模式157

第三节 理想读者与文学语言的意义163

第五部分 经典赏析第1章 “满纸荒唐言”:《红楼梦》的叙述语言169

第一节 叙述者语言170

第二节 叙述策略178

第三节 杂语和互文191

第2章 话里有机锋:《红楼梦》的人物语言198

第一节 模仿与讲述198

第二节 对话与独白201

第三节 代人物作诗209

第3章 叙述者:鲁迅小说的一种叙述方式214

第一节 关于叙述者214

第二节 《呐喊》《彷徨》中的全知观点216

第三节 《呐喊》《彷徨》中的有限观点219

第4章 思与诗:毛泽东的散文语言224

第一节 毛泽东创造了一种文体224

第二节 “毛式语言”的主要特征226

第三节 “毛式语言”的形成232

第5章 大与美:毛泽东的诗歌语言236

第一节 背负青天朝下看:鸟瞰势237

第二节 坐地日行八万里:时空观240

第三节 会当水击三千里:动态美242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245

后记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