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周慎斋医学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周慎斋医学全书](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229243.jpg)
- (明)周之干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5443322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周慎斋医学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慎斋遗书3
赵序3
吴序4
《慎斋遗书》卷之一5
阴阳藏府5
亢害承制12
气运经络14
《慎斋遗书》卷之二19
望色切脉19
辨证施治31
《慎斋遗书》卷之三37
二十六字元机37
理37
固37
润38
涩38
通39
塞39
清40
扬40
逆40
从41
求41
责42
缓42
峻43
探43
兼44
候44
夺45
寒45
热46
补46
泻47
提47
越48
应48
验48
《慎斋遗书》卷之四51
用药权衡51
炮制心法62
《慎斋遗书》卷之五65
古经解65
古方解71
古今名方录要73
附:新方数则80
《慎斋遗书》卷之六81
寒热81
辨内外伤88
内伤88
外感96
寒96
热暑燥97
湿98
求汗98
求吐98
求下99
《慎斋遗书》卷之七101
虚损101
劳伤103
阴虚107
潮热115
吐血116
尿血119
衄血120
肠风121
中风122
似中风122
半身不遂123
痛风123
疠风124
鹤膝风124
癜风(诸风附)125
破伤风126
羊癫风126
大头风126
《慎斋遗书》卷之八127
痿127
麻木128
体强129
身痛129
肿131
胀132
伤食134
伤酒135
胸膈不宽135
积聚136
痞块138
膈139
嘈杂141
郁141
惊骇142
不眠142
汗142
吐144
自下146
疟150
痢155
《慎斋遗书》卷之九159
火159
假火161
疸162
渴163
喘164
咳嗽165
痰火166
痰饮167
痰核168
心痛169
腹痛169
腰痛172
胸痛(背痛、胃脘痛)173
胁痛175
头痛176
臂痛178
脚痛178
疝179
动气180
头晕180
头鸣181
暴死181
阳痿181
遗精(白浊、沥精、遗尿)182
淋184
小便不通186
二便不通187
《慎斋遗书》卷之十189
耳189
目189
鼻190
牙190
舌191
喉口191
妖媚192
邪犬192
妇人杂证193
经水193
血崩194
带下195
前阴诸证196
胎前196
难产199
产后200
小儿杂症201
发热201
吐泻202
疟痢203
惊疳203
疳疮 湿疮205
湿癣205
痘疹205
外科210
医家秘奥215
例言215
《医家秘奥》脉法卷上217
《医家秘奥》脉法卷下237
《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一259
慎斋师口授记录259
《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二277
内伤杂语277
《医家秘奥》三书卷之三287
医案287
风(一条)287
暑(三条)287
痢(三条)288
火症(一条)288
头痛(二条)289
痰(二条)289
心痛(一条)289
嗳气(一条)290
咳逆(二条)290
呕吐(七条)290
身重(二条)291
痿症(五条)292
消症(三条)293
积块(二条)293
虚损(十二条)294
咳嗽(七条)296
吐血(五条)297
肿胀(九条)298
噎隔(二条)300
泄泻(四条)300
自汗(三条)300
喘(一条)301
大小便不通(一条)301
眼(一条)301
经水(二条)302
产后(三条)302
附:查了吾正阳篇选录一卷304
附:胡慎柔五书要语一卷312
师训312
医劳历例319
虚损322
虚损脉法322
损脉致病次序324
五藏逆传脉症法324
虚损死证325
寒热论325
虚损致病之由325
亢则害承乃制论326
虚损误药辨327
虚损秘诀329
损病汤药加减法329
痨瘵331
总论331
医案334
附:《医家秘奥》笔谈摘要一卷338
脾肾互补论342
辨手少阴论342
土多论343
经络论344
君火以明解344
医行难论345
脉症不合论346
五藏六府衰旺论346
治病法轨353
凡例353
唐序355
秦序356
何序358
自序360
《治病法轨》上卷363
辨阳盛阴虚、阳虚阴盛363
辨气血虚实365
平则无病,不平则病论366
权衡图说369
论望问闻切371
脉法刍言373
辨脉形与主病374
左右两手脉候用药补泻法375
脉之部位相生相克377
验舌382
外感内伤辨并治法384
论外感风寒不可泻肺389
治病须顾元气391
毋盛盛,毋虚虚,而遗人夭殃;毋致邪,毋失正,绝人长命论392
辟虚不受补393
辟补牢其邪396
论治寒与热396
论治风寒不可用寒凉397
论治病必求其本398
论至虚有盛候398
论人参之功效399
论附桂八味丸之功效399
舌黑与烦躁医必以为实火辨401
口燥与大便秘,小便赤,医皆以为实热论402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说403
产后伤寒论404
小儿纯阳之体论405
白?忌用表药说405
论治湿非独利小便可去407
论急则治其标之非407
牛蒡子枳实枳壳并论408
甘温与苦寒并论409
论用热度表验病人之寒热411
论十剂缺少升降二法412
论吴鞠通误认风温温热等症在肺,用泻肺以害人413
气有余便是火辨415
世人误以回生再造丸作人参再造丸以为补药说417
医说418
《治病法轨》中卷419
(一)论中风419
中风治验420
(二)论劳损422
劳损症治验423
(三)论鼓胀426
鼓胀治验428
(四)论噎嗝430
噎嗝症治验431
(五)论阴盛格阳、阳盛格阴433
阴盛格阳治验435
阳盛格阴证治验439
(六)论通因通用,塞因塞用441
通因通用法治验441
塞因塞用法治验445
(七)论上病治下、下病治上447
上病治下法448
下病治上法451
(八)论怪症453
怪症治验453
《治病法轨》下卷459
证治扼要459
风寒之证459
暑湿之证459
燥证460
火证460
食积发热463
气虚发热463
阴虚发热463
阴盛格阳464
头痛464
外感内伤辨464
头晕465
中寒465
中暑466
中暍(即中热)466
霍乱467
瘟疫(瘪螺瘟、大头瘟、虾蟆瘟)468
泄泻469
自汗470
盗汗470
黄疸470
痰饮471
痧疹(见小儿科门)472
疟疾论治474
湿温症476
痢疾476
目疾477
耳聋478
头脑鸣响478
头顶心胀或痛478
鼻塞(鼻流清涕同治)479
鼻渊(即鼻流臭涕不止)479
鼻衄479
口甘479
口苦479
吞酸480
口渴480
吐涎481
猝然不语481
失音481
气急(即喘)482
烦躁482
谵语(附癫狂)483
舌缩短并伸不能缩484
喉症484
吐血485
颈项强486
头面肿(参见大头瘟)486
颈项肿(参见虾蟆瘟俗名鳗鲤蛊)486
瘰疬486
噎嗝(参阅前噎嗝论治)487
关格症(参阅下病治上法汪子先治验)488
呕症488
吐症489
哕症489
呃逆489
左手不举(左半身不遂参治)490
右手不举(右半身不遂参治)490
臂痛491
胸膈胀满491
心痛(参见胃气痛并胸痹痛肝气痛)492
心悸492
不寐493
胃病493
胃气痛(见后胸痹痛门,再参见肝胃痛门)494
胁痛495
胸痹(即俗名肝胃气痛,参阅肝气痛治法)495
腰痛496
少腹痛496
腹痛及盘脐痛497
疝气497
痿症498
痹症499
脚气499
肿胀499
痞500
疟母501
奔豚501
小便不通501
小便不禁502
淋503
赤白浊503
遗精504
大便秘504
交肠505
脱肛505
便血506
痔漏506
妇人杂症506
小儿科(论初生时服三黄汤之害)510
代替贵药说514
应用诸方(凡擅改古方及丸散分量之原因请阅凡例第八条)517
跋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