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3222802.jpg)
- 陆有铨,马和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 ISBN:790034255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研究型教师之路: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1
一、教师工作应该实现由“教书”向“育人”的转变2
二、教师工作要从“教会知识”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4
三、教师工作要使从学生“接受”转变为“创造”6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过程13
内容提要13
学习目标13
关键词13
第一节 科学研究与教育研究14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14
二、四种求知方式15
三、教育研究中的科学环17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8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体系20
一、教育研究的方法论20
二、教育研究的方式21
三、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21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23
一、研究课题的形成23
二、研究设计阶段25
三、收集资料阶段25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26
五、结论或解释阶段26
主要结论与启示27
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设计28
内容提要28
学习目标28
关键词28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类型28
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29
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9
三、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32
四、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32
第二节 选择研究方法33
一、研究方法与收集资料方法的关系33
二、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34
第三节 选择研究对象36
一、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36
二、抽样的基本程序36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38
四、样本容量的确定41
第四节 分析研究变量42
一、变量的类别与选择42
二、变量的操作性定义43
三、从变量中引申出指示项44
四、变量的测量44
五、如何作假设47
第五节 形成研究计划48
一、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48
二、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48
三、研究方案案例49
主要结论与启示51
第三章 教育理论的构造52
内容提要52
学习目标52
关键词52
第一节 教育理论的基本要素52
一、概念52
二、命题与研究假设54
三、理论的形式56
第二节 教育理论的建构60
一、从观察到经验概括61
二、从经验概括到理论建构62
三、扎根理论的建构程序63
四、教育理论的建构方法65
第三节 教育理论的检验67
一、推演假设67
二、假设的检验70
主要结论与启示71
第四章 教育历史研究法73
内容提要73
学习目标73
关键词73
第一节 教育历史研究法概述73
一、历史研究法的含义与特点73
二、历史研究法的步骤75
第二节 文献的查阅与整理78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78
二、教育科学文献的种类与分布78
三、文献的查阅与整理79
四、写文献综述与编制索引目录83
第三节 文献资料的分析85
一、三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85
二、逻辑分析法86
三、比较分析法86
四、内容分析法87
主要结论与启示88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法90
内容提要90
学习目标90
关键词90
第一节 教育调查法的一般原理90
一、教育调查法的含义与类型90
二、教育调查法的实施步骤91
三、教育调查法的优缺点92
第二节 教育调查中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93
一、调查统计表93
二、问卷法94
第三节 量表法与测验法97
一、量表法98
二、测验法104
三、社会计量法104
主要结论与启示106
第六章 教育实地研究法107
内容提要107
学习目标107
关键词107
第一节 实地研究法概述107
一、实地研究法107
二、实地研究的步骤109
第二节 访谈法111
一、访谈法概述111
二、访谈的类型112
三、访谈法的实施程序114
四、访谈法中两种收集资料的特殊方法117
五、访谈法的运用案例118
第三节 观察法119
一、观察法概述120
二、观察法的类型120
三、参与观察法运用的案例122
主要结论与启示124
第七章 比较教育研究法125
内容提要125
学习目标125
关键词125
第一节 比较教育研究法的概述125
一、比较教育研究法的缘起和发展126
二、比较教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价值127
第二节 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基本特征和种类130
一、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基本特征130
二、比较教育研究法的种类131
第三节 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实施133
一、实施比较教育法的方法要求133
二、比较教育研究法的实施135
第四节 中、加儿童对持续时间概念掌握的比较研究案例137
一、确定比较标准138
二、收集和整理资料138
三、进行比较分析140
四、作出比较结论140
主要结论与启示141
第八章 教育实验法142
内容提要142
学习目标142
关键词142
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142
一、教育实验法概念及特点142
二、教育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145
三、教育实验的基本步骤147
第二节 教育实验设计149
一、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150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类型152
第三节 教育准实验法155
一、教育准实验法概述155
二、教育准实验设计类型156
主要结论和启示157
第九章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158
内容提要158
学习目标158
关键词158
第一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的一般方法158
一、定性资料的整理158
二、定性资料的分析160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160
四、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162
第二节 变量分析的逻辑和策略164
一、变量关系的类别164
二、变量分析的详析模式166
三、变量关系的检验168
四、条件关系的分析172
主要结论与启示175
第十章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177
内容提要177
学习目标177
关键词177
第一节 教育科研成果表达概述177
一、表述科研成果的目的和意义177
二、科研成果表达的基本要求178
三、教育科研质量的评价179
第二节 教育研究报告的写作182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要素182
二、教育研究报告的结构182
三、发表研究报告的一些相关要素185
四、研究报告写作的一般要求187
五、教育研究报告的类型与案例187
第三节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192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要素192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结构192
三、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193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与案例194
主要结论与启示195
第十一章 学生作业研究196
内容提要196
学习目标196
关键词196
第一节 对学生作业的认识196
一、教师作业观念的转变196
二、作业改革198
第二节 作业形式的设计201
一、课堂作业类型及其分析201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204
三、重新设计作业形式205
四、主题性作业与分层作业206
第三节 对作业功能的再思考207
一、拓展学生作业的功能207
二、作业的积极效果:正功能207
三、作业不当的消极效果:负功能208
第四节 作业的评价方式208
主要结论与启示211
第十二章 学业成绩差异研究212
内容提要212
学习目标212
关键词212
第一节 影响学业成绩的多因素分析212
一、学业成绩的概述212
二、学业成绩差异多因素分析的步骤与方法215
第二节 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217
一、学业成绩实验的主要组成部分217
二、学业成绩实验设计的几种模式218
第三节 学业成绩落后生研究及其案例222
一、成绩落后生概念的界定222
二、成绩落后的形成原因223
三、研究成绩落后生的视角226
第四节 学习质量的改善研究及其应用228
一、学习质量的概念228
二、学习质量的研究视角228
主要结论与启示230
第十三章 学习压力问题研究231
内容提要231
学习目标231
关键词231
第一节 关于学习压力的理论研究231
一、压力的定义231
二、压力的性质233
三、学习压力233
第二节 学习压力源研究234
一、压力源与学习压力源234
二、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236
第三节 学习压力体验研究238
一、压力体验与学习压力体验238
二、压力体验的产生238
第四节 学习压力反应方式研究240
一、压力反应方式240
二、学习压力反应方式241
三、学习压力反应研究方式242
第五节 良性压力教育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研究244
一、良性压力教育理论244
二、良性压力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245
三、良性压力教育的运行模式245
主要结论与启示249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50
内容提要250
学习目标250
关键词250
第一节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250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内涵251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251
三、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252
第二节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253
一、运用调查法了解学生的综合状况254
二、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日常表现255
三、运用测量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256
第三节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261
一、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常用的方法261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263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266
一、课堂教学266
二、班级生活与管理267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268
四、专门的心理辅导269
主要结论与启示271
第十五章 课堂教学环境研究272
内容提要272
学习目标272
关键词272
第一节 课堂物理环境研究272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技巧272
二、座位编排275
第二节 课堂心理环境研究275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276
二、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277
三、课堂气氛测量281
主要结论与启示283
第十六章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284
内容提要284
学习目标284
关键词284
第一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理论284
一、教学模式的历史演变284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其优缺点286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288
第二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问题研究294
一、不同教学目标情境下不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效果的比较研究294
二、班级规模研究296
主要结论与启示297
第十七章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299
内容提要299
学习目标299
关键词299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299
一、课堂教学评价概述299
二、学业成就评价302
三、教师授课质量评价306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研究及研究个案309
一、学生学业成就测验题型研究309
二、教师授课质量指标体系研究310
三、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实例之一:评价一个初级阅读教学方案312
四、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实例之二:评价一个个别化算术教学方案314
主要结论与启示316
第十八章 班级规范研究317
内容提要317
学习目标317
关键词317
第一节 班级规范的理论基础317
一、班级规范的社会学基础318
二、班级规范的心理学基础319
三、班级规范的教育学基础321
四、班级规范的判断322
第二节 班级规范践行研究223
一、班级规范践行的模式324
二、班级规范践行的研究方法324
三、班级规范践行的案例研究325
四、班级规范与班主任权威关系的研究328
第三节 班级规范与学生行为控制的研究329
一、对学生失范行为的研究329
二、对学生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334
主要结论与启示335
第十九章 教师权威问题研究337
内容提要337
学习目标337
关键词337
第一节 教师权威的理论问题337
一、权威与教师权威的涵义337
二、教师权威的来源和结构339
三、教师权威的变化341
第二节 权威教师的形象研究342
一、运用问卷法研究权威教师的形象特征342
二、运用文献法研究权威教师的成长经历344
第三节 教师影响力研究345
一、运用访谈法研究教师的影响力345
二、运用测量法研究教师的领导方式与教育效果346
主要结论与启示348
第二十章 学生群体及群体行为研究349
内容提要349
学习目标349
关键词349
第一节 学生群体的类型及相关理论349
一、学生群体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49
二、学生群体的类型350
第二节 学生群体研究351
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鉴别研究351
二、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353
三、非正式群体性质的鉴定及管理研究355
第三节 学生群体行为研究356
一、学生群体的凝聚力研究356
二、学生群体中个体成员从众行为研究361
主要结论与启示364
第二十一章 学生弱势群体研究365
内容提要365
学习目标365
关键词365
第一节 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365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365
二、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分析367
第二节 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原因分析369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分析369
二、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分析375
第三节 学生弱势群体的实证研究375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处境研究376
二、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分析379
主要结论与启示380
第二十二章 家校合作研究381
内容提要381
学习目标381
关键词381
第一节 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381
一、社会学的依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家校合作的前提381
二、教育学的依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有优劣短长382
三、文化学的依据:学生在家庭文化、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中共同成长383
四、法律政策的依据:家长赋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384
第二节 家校合作的态度研究385
一、运用问卷法进行家校合作的态度研究385
二、运用访问法进行家校合作的态度研究389
第三节 家校合作方式的研究390
一、运用调查法研究家长学校的案例分析390
二、运用综合法研究家长委员会的案例分析394
第四节 家校合作效果的研究395
一、运用问卷法进行家校合作效果研究395
二、运用观察法进行家校合作效果研究的案例分析398
主要结论与启示400
第二十三章 学校和社区教育关系的研究401
内容提要401
学习目标401
关键词401
第一节 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401
一、社区及社区教育401
二、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403
三、学校和社区教育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404
第二节 社区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406
第三节 学校和社区合作教育效果的研究410
一、运用作文日记法研究校外教育基地对学生教育的效果410
二、运用测量法研究学校和社区合作教育的效果411
第四节 社区教育研究415
主要结论与启示417
附录:推荐阅读书目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