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继兴医学文集 1943-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继兴医学文集 1943-2009
  • 马继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174724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860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872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继兴医学文集 1943-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传世古代中医文献研究1

1.汉代及汉以前非医学文献中有关预防医学的记载3

2.汉及先秦诸子论疾病8

3.宋代的人体解剖图16

4.从三种古经脉文献看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22

5.《伤寒论》版本概说(提要)49

6.《千金方》的版本及其保存的古本草著作53

7.《食疗本草》文献学的研究61

8.《本草纲目》版刻简录68

9.《(华佗)内照图》源流考74

10.“三焦有二”说的启示78

11.《幼幼新书》校后记80

12.从《素问》王注探讨《灵枢经》在唐代的三种古传本83

13.《食物本草》序100

14.在日本新发掘的几种《黄帝内经》注本101

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117

1.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释文(一)119

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释文(二)125

2.马王堆帛书四种古医学佚书简介142

3.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的初步研究147

4.1972年和1973年我国出土的最古医书156

5.明代医疗器械的初步考察163

6.解放后出土文物在医学史上的科学价值171

7.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173

8.近年出土古医书的研究178

9.台西村商墓中出土的医疗器具砭镰187

10.云梦秦简里的法医检验和医政管理192

11.《脉法》考释199

12.马王堆出土的古医书204

13.马王堆汉墓医书中药物剂量的考察214

14.马王堆古医书中有关采药、制药和藏药的记述217

15.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帛书《五十二病方》221

16.两千多年前的针灸木人237

17.敦煌出土的古针灸图239

18.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一)243

19.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二)(续)249

20.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三)(续)254

21.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药物学成就(四)(续)259

22.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的五种古医籍262

23.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的五种古医籍(续)267

24.继敦煌残卷中发现《内经》古诊法后的再发现272

25.马王堆古医书中的呼吸养生法275

26.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经脉漆木人型的研究279

27.日英俄藏书三种《孙真人千金方》珍稀文献及其重要意义310

28.俄国现藏的中国出土古医药文献329

29.中医古文献实物的发掘研究及其现实意义335

30.晚近出土千年以前长江地区医药文化资源的重大意义345

31.新疆地下埋葬的千年中医药宝藏亟待重视与发掘350

海外收藏古代中医文献研究367

1.《医心方》中的古医学文献初探369

2.关于《医心方》所引古文献条数的核实——答薮内清教授397

3.《小品方》残卷研究403

4.中国古代医书和日本医学古籍409

5.促成国外中医药古籍回归及引进的重要历史使命415

6.读浅井国干《告墓文》书后及《告墓文》评注418

7.考察当前流散海外中医药善本古籍及其回收途径的研究438

第一篇 考察当前流散海外中医药善本古籍的重要意义及其范畴438

第二篇 现已争取回归的亡佚中国古医籍版本学考察439

第一章 中国古刊本的中国医籍439

第一节 元刊本(13世纪后期,14世纪前期)439

第二节 明代早期刊本(14世纪后期及15世纪;1368~1499年)444

第三节 明代中期刊本(16世纪;1500~1599年)445

第四节 明代晚期刊本(17世纪前、中期;1600~1660年)456

第五节 清代早期刊本(17世纪后期)468

第二章 国外古刊本的中国医籍469

第一节 日本古刊本(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469

第二节 朝鲜古刊本470

第三节 朝鲜木活字本471

第三章 中国古写本的中国医籍(明代写本)471

第四章 国外古写本的中国医籍472

第一节 日本安士桃山时期写本(16世纪后期)472

第二节 日本江户前期写本(17世纪——18世纪初期)473

第三节 日本江户中期写本(18世纪初期——后期)473

第四节 日本江户后期写本(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475

第五节 日本江户时期辑本478

第三篇 现已争取回归的亡佚中国古医籍内容特点考察479

第一章 《内》、《难》类著作479

第二章 脏象类著作479

第三章 本草类著作480

第四章 针灸类著作481

第五章 诊法类著作484

第六章 医方类著作486

第七章 内科类著作492

第八章 外科类著作495

第九章 妇科类著作496

第十章 儿科类著作496

第十一章 眼科类著作499

第十二章 医论类著作500

第十三章 综合类著作502

第十四章 丛书与合刊本医书512

第十五章 杂 类514

第四篇 有待陆续争取回归与调研的亡佚中国古医籍项目(均部分存目)515

第一章 国内亡佚古医籍品种的初步考察515

第一节 内难类515

第二节 本草类516

第三节 针灸类516

第四节 诊法类516

第五节 医方类516

第六节 内科类517

第七节 外科类517

第八节 儿科类517

第九节 眼科类517

第十节 医论类517

第十一节 综合医书类517

第十二节 合刊本医书类518

第十三节 杂类518

第二章 国内亡佚古医籍版本的初步考察519

第一节 明刊本519

第二节 清刊本520

第三节 日本刊本520

第四节 朝鲜刊本520

第五节 明写本520

第六节 清写本520

第七节 日本写本521

第五篇 国内出土后流散国外的中医古籍522

第一节 《黄帝内经》古本类522

第二节 《黄帝明堂经》古本类524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古本类525

第四节 “五脏论”类525

第五节 《本草经》古注及其派生著作类526

第六节 药物名目类527

第七节 丸药方及成药仿单类528

第八节 食疗本草类529

第九节 药价文书类529

第十节 针灸医书类531

第十一节 脉诊医书类532

第十二节 望诊、问诊医书类534

第十三节 记有书名的医方书类534

第十四节 不知名医方类536

第十五节 专科医书类544

第十六节 医史资料类544

第十七节 佛家医方类546

第十八节 道家医方类546

第十九节 气功类546

第二十节 温泉类546

第二十一节 辟谷类547

第二十二节 服石类547

第二十三节 房中类547

第二十四节 兽医类548

第二十五节 历书中的医疗宜忌类548

第二十六节 记有人体部位名称类550

第二十七节 祝由类551

第二十八节 佛教医文类552

第二十九节 少数民族医书类553

第三十节 书名待定医书类555

第六篇 争取加速回收海外中医药孤善本古籍的进程556

药学史研究559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唐《新修本草》561

2.关于《证类本草》的一些问题的商榷565

3.我国最古的药酒酿制方571

4.《李当之药录》——2世纪顷《神农本草经》的一种辑注本574

5.宋代的民营药商576

6.宋代的官办药铺586

7.药学史学科在当代发展的现状和趋势603

8.古本草序录“七情表”所载《本经》佚文考608

9.古本《神农本草经》佚文对于辑复原书旧貌的重要意义616

10.历史上的神农与《神农本草经》634

11.我国最古的制药学著作——《桐君采药录》考636

12.《吴普本草经》考略(提要)653

针灸史与针灸铜人研究657

1.禁针穴之原理考察659

2.现存最古的针灸图670

3.唐人写绘灸法图残卷考680

4.中国医学独特的针灸疗法691

5.仿制宋天圣铜人695

6.北京药铺的针灸铜人700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方法探讨703

1.研究中医文献的方法705

2.研究中医文献的方法(续)707

3.治学琐记710

4.中医古籍校勘的基本方法、依据和要求717

5.试论从目录学角度提高医籍校勘水平724

6.中医文献研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举隅730

7.中医文献研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举隅(续完)734

译文737

1.罗马尼亚巴甫洛夫的研究院739

2.苏联科学院与苏联医学科学院关于院士巴甫洛夫生理学说问题科学会议的决议740

3.人民民主国家对于巴甫洛夫学说的学习与宣传745

4.在各人民民主国家中巴甫洛夫学说的发展746

5.从法国医生口中谈苏联医学749

6.论马加罗夫斯基区立医院的经验752

7.论马加罗夫斯基区立医院的经验(续)754

8.苏联医学介绍756

9.巴甫洛夫学说在保加利亚758

附: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论针灸疗法中的若干基本问题760

其它777

1.日本汉医科学化之经过和他们的经验教训779

2.人类催眠性抑止的理论与实践787

第一章 人类催眠状态之生理学机制787

第一节 与人类催眠现象有关的历史及催眠现象在自然科学中唯物基础的建立787

第二节 巴甫洛夫关于催眠位相与人类催眠状态之原则性的研究789

第三节 在人类正常催眠现象中所出现之各种生理变化792

第四节 人类催眠现象之特征797

第五节 巴甫洛夫关于人类异常状态之慢性催眠位相——精神病症候——的实验根据与解释800

第六节 在实验条件下完成人类催眠所必须之条件804

第七节 在祖国医学遗产中与催眠现象有关的记载及其应用809

第二章 人类催眠性抑止的实验方法及其在临床上之应用811

第一节 造成人类催眠状态的准备条件811

第二节 引起人类催眠性抑止一般的实验方法812

第三节 在催眠状态中暗示的作用和合理应用816

第四节 对于人类催眠性抑止改良的实验方法与建议819

第五节 人类催眠术在生理学方面的意义822

第六节 人类催眠术在临床方面的意义827

第七节 如何把催眠术的方法进一步地贯彻到科学研究与实践中去829

3.中医研究院筹建前后的一些人和事834

附录839

马继兴工作年表841

马继兴论著题录848

马继兴学术研究概论8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