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翻译批评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翻译批评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0271627.jpg)
- 肖维青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172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翻译批评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翻译批评概论2
(一)文献回顾2
1.中国翻译批评思想的发展2
1.1 我国古代的翻译批评2
1.2 我国近现代的翻译批评4
1.3 我国当代的翻译批评8
2.西方翻译批评举隅13
3.中西比较视野下的翻译批评思想18
3.1 中西翻译批评的相似之处18
3.2 西方翻译批评的三大发展阶段20
3.3 中西翻译批评的差异之处20
3.4 翻译批评的文化转向23
(二)翻译批评概念的重新厘定25
1.概念的溯源、类同、差别和流变25
2.本文的重新定义29
(三)我国翻译批评研究现状30
1.对1991—2007年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状况的调查30
2.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五种倾向40
(四)本章小结45
二 翻译批评的性质及其分类(一)翻译批评的性质46
1.科学性vs艺术性46
1.1 翻译批评的科学性表现47
1.2 翻译批评的艺术性表现48
2.客观性vs主观性49
2.1 翻译批评的两大任务与批评的主客观性50
2.2 偏于主观和偏于客观的翻译批评的特征51
3.实践性vs理论性52
(二)翻译批评的地位——大写的批评54
1.翻译就是批评54
2.翻译批评是批评的批评59
(三)翻译批评的分类61
1.按照翻译批评主体分类的翻译批评61
1.1 自发的批评62
1.2 职业的批评63
1.3 大师的批评63
2.按照翻译批评的客体分类的翻译批评64
3.按照定义划分的翻译批评68
3.1 翻译鉴赏与狭义的翻译批评68
3.2 翻译评论70
3.3 翻译质量评估72
(四)译品翻译批评的分类76
1.按照翻译方向分类的译品批评76
2.按照作品体裁分类的译品批评81
3.按照翻译次数分类的译品批评88
4.其他90
4.1 不对照原文的批评和对照原文的批评90
4.2 网络翻译批评和非网络翻译批评91
4.3 不好的翻译批评91
(五)本章小结94
三 翻译批评的基本要素(一)翻译批评的主体96
1.三类翻译批评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96
1.1 读者批评97
1.2 专家批评98
1.3 译者批评99
1.4 读者反应论的理据100
1.5 读者批评与专家批评的互补101
1.6 读者反应论的问题102
1.7 译者批评的实际状态104
1.8 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106
2.翻译批评者的修养106
2.1 思想道德修养107
2.2 理论修养107
2.3 语言文学修养108
2.4 知识储备108
2.5 经验、眼光和胆识109
3.加强翻译批评者队伍的专业化110
(二)翻译批评的客体114
1.译品114
2.译者116
2.1 某一译者翻译思想或作品研究118
2.2 同一作品的多个译者比较119
2.3 合译者研究120
3.译事120
4.译论122
5.翻译过程125
(三)翻译批评的模式和标准128
(四)本章小结129
四 翻译批评的参照系——翻译批评标准论(一)翻译批评标准概论131
1.译者标准、翻译原则和翻译批评标准132
2.两种错误倾向:无标准的批评和唯有一种标准的批评134
3.翻译批评标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多元性137
4.标准的最低限度139
(二)多元动态的翻译批评标准144
1.理论来源一:贝尔曼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144
2.理论来源二:翻译规范145
2.1 图瑞的规范145
2.2 赫曼斯的规范146
2.3 切斯特曼的规范147
3.理论来源三:科米萨罗夫的翻译标准150
3.1 翻译的等值标准150
3.2 翻译的体裁修辞标准151
3.3 翻译言语的标准151
3.4 翻译的语用标准151
3.5 翻译的沿用标准152
4.翻译批评的标准体系153
4.1 道德标准153
4.2 行业规范160
4.3 学术尺度169
4.4 翻译批评三类标准之间的关系176
(三)本章小结181
五 翻译批评模式研究183
(一)翻译批评的方法论原则183
(二)当代翻译批评模式纵览186
1.目的论范式:赖斯模式187
2.系统实用的翻译批评步骤:纽马克模式192
3.客观化翻译批评的探索:维尔斯模式196
4.文本分析与功能对应:休斯模式200
5.文学翻译批评的比较审美研究:奚永吉模式205
6.功能语言学路径:黄国文、司显柱模式209
7.定量分析的尝试:吴新祥、李宏安模式213
8.渐趋科学的翻译测试研究217
9.语料库视阈下的翻译批评:冯庆华模式232
10.阐释学视角:贝尔曼模式245
11.文学批评的借鉴:王宏印模式249
12.综合视角:许钧模式252
13.翻译批评的理性化:杨晓荣模式256
14.其他260
14.1 20世纪50年代前后前苏联的翻译批评运动260
14.2 梅肖尼克的翻译诗学批评261
14.3 “规范”概念衍生的翻译批评263
15.小结:翻译批评模式的分类264
15.1 基于内部因素的模式、基于外部因素的模式和全局类型265
15.2 理论型模式、科学型模式和实验型模式268
(三)现当代翻译批评模式溯源和发展趋势269
1.三大翻译批评传统269
1.1 语文学翻译批评传统270
1.2 结构主义翻译批评传统271
1.3 解构主义翻译批评传统273
2.三大翻译批评转向274
2.1 从原文中心、作者中心转向读者反应和译者中心275
2.2 从鉴赏型和科学分析型转向文化批评275
2.3 从规定性转向描写性277
(四)本章小结277
六 结论278
(一)翻译批评的两大使命:阐释和评价278
(二)开放、多元、动态、选择的翻译批评观282
1.开放、多元的翻译批评282
1.1 当代学科发展的特点:多元开放282
1.2 翻译批评多元性的阐释283
1.3 翻译批评是线性发展?还是合力作用?286
2.动态、选择的翻译批评288
2.1 翻译批评的历史观、发展观289
2.2 翻译批评选择性的解读291
3.建构性的翻译批评294
3.1 客观与建构294
3.2 翻译批评应该具有建构性的学术追求294
主要参考文献299
后记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