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系统概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卢达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931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工业经济-概况-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系统概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能源工业1
导学1
1.1 概述2
1.1.1 能源、能源工业和能源系统2
1.1.2 开发能源工业的基础5
1.2 煤炭生产6
1.2.1 煤炭资源6
1.2.2 煤炭的开采7
1.2.3 煤炭生产新观念——洁净煤技术12
1.2.4 煤炭生产的系统观14
1.3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18
1.3.1 石油资源18
1.3.2 石油的开采19
1.3.3 石油的运输22
1.3.4 石油的加工23
1.3.5 非常规石油的生产28
1.3.6 天然气的生产28
1.3.7 石油工业生产的经济观29
1.4 电力生产36
1.4.1 火力发电36
1.4.2 水力发电47
1.4.3 核能发电50
1.4.4 电力系统52
1.5 开源节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6
1.5.1 发展是硬道理56
1.5.2 中国能源的发展必须走上良性循环之路57
1.5.3 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加速能源开发58
1.5.4 能源的开发与节约60
1.5.5 能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61
问题与思考62
2 冶金工业67
导学67
2.1 概述68
2.1.1 材料工业68
2.1.2 冶金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68
2.1.3 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70
2.1.4 冶金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及典型生产部门71
2.2 炼铁生产72
2.2.1 原料准备73
2.2.2 高炉炼铁75
2.2.3 炼铁生产技术的发展79
2.3 炼钢生产80
2.3.1 炼钢目的和过程80
2.3.2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81
2.3.3 铸锭与连续铸坯83
2.3.4 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84
2.4 钢材的生产86
2.4.1 钢材的品种87
2.4.2 轧钢设备88
2.4.3 钢材轧制工艺过程88
2.4.4 轧钢生产技术的发展89
2.5 钢铁生产的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90
2.6 钢铁联合企业92
2.6.1 钢铁生产的特点92
2.6.2 合理组织钢铁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93
2.6.3 钢铁联合企业95
2.7 钢铁生产的内部结构问题96
2.7.1 结构问题的重要性96
2.7.2 钢铁生产结构的几个重要指标97
2.8 钢铁生产和其他工业部门的关系102
2.9 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简介104
2.9.1 有色金属的分类及用途104
2.9.2 有色金属生产的特点105
2.9.3 有色金属生产的布局108
问题与思考109
3 化学工业115
导学115
3.1.2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16
3.1.1 化学工业116
3.1 概述116
3.1.3 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117
3.2 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19
3.2.1 化工原料119
3.2.2 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120
3.2.3 化工生产单元操作方法121
3.2.4 化工项目的开发122
3.2.5 化工生产过程的优化124
3.2.6 化学灾害125
3.3 基本无机化工原料生产127
3.3.1 硫酸生产127
3.3.2 纯碱生产129
3.3.3 化工生产厂址的选择130
3.4.1 化肥的作用、种类和品种131
3.4 化肥工业131
3.4.2 合成氨技术发展的历史133
3.4.3 合成氨的生产方法和技术发展方向135
3.4.4 目前中国化肥行业技术水平和差距141
3.4.5 根据国情发展化肥生产142
3.5 有机合成生产145
3.5.1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145
3.5.2 合成材料148
3.6 资源的合理利用151
3.6.1 合理地选择和供给化学工业的起始原料151
3.6.2 石油资源的合理利用152
3.6.3 化工生产中的综合利用153
3.6.4 以技术进步实现节能降耗155
问题与思考157
4 机械工业162
导学162
4.1 概述163
4.1.1 机械工业163
4.1.2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63
4.1.3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简要历史165
4.2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169
4.2.1 机械行业的工作范围169
4.2.2 机械产品的设计171
4.2.3 机械产品的制造172
4.2.4 机械产品生产的组织174
4.2.5 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176
4.3 机械制造的加工工艺177
4.3.1 加工的基本方法178
4.3.2 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179
4.3.3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181
4.3.4 产品的质量控制183
4.3.5 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和要求185
4.3.6 设计、工艺安排和制造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188
4.3.7 工艺水平189
4.4 机械工业生产的社会化191
4.4.1 机械工业的专业化方向191
4.4.2 机械工业专业化生产的形式193
4.4.3 专业化与“三化”194
4.4.4 专业化与产品的多样化197
4.5.1 从单件生产到大量生产198
4.5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现代制造技术198
4.5.2 从大量生产到多样化生产200
4.5.3 制造工业的信息化202
4.5.4 发展适应国情的机械制造技术207
4.5.5 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创新之路210
问题与思考213
5 汽车工业216
导学216
5.1 概述217
5.2 汽车的基本生产过程218
5.2.1 汽车的结构和设计218
5.2.2 汽车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222
5.2.3 汽车生产的特点223
5.3 汽车工业的规模生产224
5.4.1 大规模生产与科学管理227
5.4 汽车产业的生产管理227
5.4.2 科层制的有效控制229
5.4.3 现代管理体制的诞生229
5.4.4 精益生产方式与日本的崛起230
5.4.5 美国汽车工业的反思和赶超措施233
5.4.6 即将到来的汽车大规模定制生产236
5.4.7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237
5.5 汽车工业与交通运输业239
5.5.1 汽车工业与运输结构的关系240
5.5.2 公路运输系统的组成和优化240
5.5.3 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善和优化241
5.5.4 人—汽车—环境的协调发展242
问题与思考243
导学247
6 电子工业及信息产业247
6.1 概述249
6.2 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成熟249
6.2.1 电子工业的物质构成和发展环境250
6.2.2 科学技术的积累与支撑251
6.2.3 各国的产业化进程及成败得失256
6.3 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产业革命262
6.3.1 信息技术革命262
6.3.2 信息产业革命263
6.4 根据国情规划中国信息产业264
6.4.1 信息产业的民族性与战略性264
6.4.2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266
6.4.3 抓住重点,培植基础267
6.4.4 重视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准备269
6.4.5 方法论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272
问题与思考275
7 轻工业278
导学278
7.1 概述279
7.1.1 轻工业279
7.1.2 轻工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79
7.2 纺织和缝纫生产280
7.2.1 纺织原料281
7.2.2 棉纺织生产282
7.2.3 化纤生产286
7.2.4 缝纫加工287
7.3 食品加工288
7.3.1 根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生产289
7.3.2 制糖生产290
7.3.3 罐头、饮料生产291
7.3.4 卷烟、酿酒生产292
7.4 家用机械、电子及轻化工生产292
7.4.1 家用机械电子产品生产292
7.4.2 轻化工产品生产294
7.4.3 其他轻工业部门生产296
7.5 综合平衡建立轻工业的原材料基础298
7.5.1 轻工业的农产原料来源及其与农业的关系298
7.5.2 轻工业的工矿原料及其与重工业的关系300
7.5.3 完善轻工业原材料供应体系301
7.5.4 建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302
7.6 以市场促进轻工业发展303
7.6.1 市场开拓的重要性和方向303
7.6.2 调整结构是开拓轻工业市场的必由之路305
7.6.3 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306
问题与思考308
8 建筑业310
导学310
8.1 概述311
8.1.1 建筑业311
8.1.2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11
8.2 建设程序与施工项目管理313
8.2.1 相对集中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313
8.2.2 建设程序314
8.2.3 建设项目管理318
8.3 建筑工业化321
8.3.1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321
8.3.2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和途径322
8.3.3 重大的技术和组织变革323
8.4 建筑施工体制改革的探索325
8.4.1 改革的回顾与展望325
8.4.2 建立适应国际承包的施工管理新体制327
8.5 工程的质量、寿命和施工安全330
8.5.1 问题的提出和必要性330
8.5.2 解决问题的途径必须是综合的治理331
8.6 建筑规划和城市建设334
8.6.1 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335
8.6.2 城市改造与文化走向336
问题与思考338
附 综合讨论341
参考文献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