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 杨耕,范燕宁,谭培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884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哲学及其历史演变1

一、总体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的认识1

二、反映、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4

三、人类存在矛盾性的理论抽象。哲学的阶级性和民族性6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形式9

五、哲学的基本派别和主要派别12

六、哲学的历史演变1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24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25

二、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30

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35

四、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9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致性42

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46

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49

第三章 物质与世界54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55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当代意义59

三、自在自然的物质性、先在性与人化自然的社会性、物质性60

四、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63

五、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65

六、人类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68

七、意识的结构和自觉能动性。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71

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4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79

一、实践:人类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79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对象性活动是实践的本质特征82

三、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84

四、实践运行的内在机制。实践活动中的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评价理性87

五、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90

六、实践: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93

七、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是现实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95

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0

第五章 社会与实践100

二、社会结构:交往关系的制度化103

三、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105

四、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109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11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文化的社会功能114

七、不断自我更新的社会有机体。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维系着社会机体的存在和发展119

第六章 个人与社会125

一、“有生命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125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9

三、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及其关系132

四、“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人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134

第七章 联系与发展139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物和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139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及其规律性。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规定性143

三、反映联系与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原则146

四、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与当代科学中的突变理论149

五、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51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155

七、辩证法的实践原型及其理论抽象157

一、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161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其特殊性161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165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71

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174

五、阶级斗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直接体现。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历史中的作用177

六、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考察历史创造者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180

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交往与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86

第九章 认识发生的过程及其规律194

一、人类认识的发生及其基础194

二、重演:认识的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的本质关系196

三、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00

四、反映、选择、建构206

五、语言、符号与认识。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210

六、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213

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215

八、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理念的形成及其作用220

第十章 辩证思维的方法及特征225

一、客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226

二、辩证思维与知性思维229

三、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假说是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232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237

五、当代科学思维方法及其与辩证思维方法的关系243

一、真理及其绝对性和相对性247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247

二、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251

三、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物为人而存在”254

四、价值与评价。评价的合理性258

五、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260

第十二章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266

一、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人类存在的本原性结构266

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及其深刻意义269

三、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人的依赖性、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个性272

四、人的异化及其扬弃。从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274

五、共产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