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唇腭裂修复外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唇腭裂修复外科学
  • 石冰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742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唇病-畸形-修复术;裂腭-修复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唇腭裂修复外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唇腭裂的流行病学与病因1

第一节 唇腭裂的流行病学1

目录1

一、人种差异2

二、性别差异2

三、季节差异3

四、类型构成4

七、流产5

八、孪生子5

六、父母年龄及生育胎次5

五、地区因素5

九、家族性6

十、社会经济状况6

十一、血型构成6

第二节 唇腭裂的病因7

一、遗传因素7

二、环境因素11

第三节 唇腭裂伴综合征的病因14

一、染色体异常14

二、单基因突变14

三、多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15

二、人体面部发育16

一、人体胚胎发育16

第二章 唇腭裂发生的胚胎学基础与分类16

第一节 胚胎组织和器官发育16

三、腭及鼻腔发育19

第二节 唇腭裂发生的病理机制20

一、唇裂的形成20

二、腭裂的形成22

第三节 唇腭裂的分类26

一、Davis和Ritchie分类法26

二、Veau分类法26

三、美国腭裂学会分类法26

四、临床分类法28

六、Y形图示分类法29

五、Preifer图示记录法29

七、RPL系统32

八、Tessier分类法33

九、LAHSHAL体系34

十、遗传学分类35

第三章 唇腭裂修复手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36

第一节 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变化的机制36

一、正常的面部生长发育情况36

二、唇腭裂面部发育异常的形态特征39

三、影响唇腭裂面部生长发育的因素41

四、唇腭裂术后面部生长发育的特征42

五、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发育异常的机制42

一、唇裂修复术后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异常47

第二节 唇裂修复手术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47

二、唇裂修复术后上颌骨生长受抑的机制49

第三节 腭裂修复手术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53

一、腭裂修复手术后上颌骨的发育异常53

二、腭裂手术中治疗变量的作用54

三、腭裂手术后口腔环境异常的作用55

第四节 咽成形术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57

一、咽成形术后上颌骨的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7

二、咽成形术影响上颌骨生长的可能机制58

一、腭裂修复术的方法及其技术的改进59

二、裸露骨面植皮或黏膜移植术59

第五节 腭裂术后预防上颌骨生长抑制的措施59

三、膜技术的应用60

四、全身或局部给药60

五、子宫内手术60

第四章 唇腭裂的序列治疗61

第一节 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概况61

一、开展序列治疗的原因与目的61

二、序列治疗组的分类61

三、序列治疗组的组织形式62

第二节 唇腭裂序列治疗组成员的一般职责……………………………………(63 )一、口腔专业医师的职责63

二、医学专业及有关健康保健专业64

第三节 唇腭裂的序列外科治疗66

一、外科治疗的程序与目标66

二、华西口腔医学院序列治疗的程序68

第四节 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发展方向70

第五章 唇腭裂的术前正畸治疗71

第一节 术前正畸治疗的概况71

一、术前正畸治疗的诞生71

二、术前正畸治疗存在的分歧72

第二节 唇腭裂正畸治疗的原则73

一、唇腭裂正畸治疗的目的73

二、唇腭裂正畸治疗时机的选择74

三、唇腭裂正畸治疗的步骤74

第三节 婴儿期的正畸治疗75

一、婴儿期正畸治疗的原则75

二、婴儿唇腭裂修复术前的正畸治疗75

第四节 乳牙列期的正畸治疗84

一、前牙反?的矫治85

二、上颌牙弓缩窄的预防和矫治85

三、上颌腭部裂隙过宽的矫治86

第五节 混合牙列期和恒牙列初期的正畸治疗87

一、颌面的形态和结构特征87

二、前牙反?的矫治87

三、上颌缩窄的矫治90

四、牙槽裂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91

五、唇腭裂正畸治疗与义齿修复的关系92

六、唇腭裂正畸治疗与外科二期整复92

七、唇腭裂正畸治疗后的保持93

二、手术区的特点96

一、婴幼儿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96

第一节 唇腭裂患儿麻醉的特点96

第六章 唇腭裂手术的麻醉与复苏96

三、麻醉处理的特点97

第二节 麻醉前的准备与麻醉前用药97

一、患儿病情的估计97

二、通报麻醉方案和签订麻醉同意书98

三、麻醉前设备和药物的准备98

四、麻醉前用药99

第三节 唇腭裂手术的麻醉方法及选择100

一、静脉-吸入复合麻醉100

二、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106

第四节 麻醉监测107

一、麻醉的一般观察监测及判断107

二、麻醉深度的监测及判断108

三、麻醉的常规监测及判断108

四、电子计算机监测109

第五节 麻醉期间的输液与输血109

第六节 麻醉期间的并发症及其处理110

一、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110

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及其处理112

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112

第七节 麻醉恢复室113

一、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和人员设置113

四、其他并发症113

二、麻醉恢复室的位置、空间及物质配备114

三、麻醉恢复室的工作内容115

第八节 麻醉恢复室的监测与处理116

一、呼吸抑制的监测与处理116

二、呼吸道畅通的监测与处理116

三、循环系统的监测与处理117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测与处理117

五、患儿离开恢复室的标准118

第七章 唇粘连术119

第一节 唇粘连术概况119

第二节 唇粘连术的优点120

一、唇粘连术后的颌骨发育121

第三节 唇粘连术的术式121

第四节 唇粘连术后唇腭部组织形态的变化121

二、唇粘连术所致的鼻及上唇形态变化123

第五节 唇粘连术的其他术式125

第八章 单侧唇裂的修复127

第一节 单侧唇裂的分类127

一、唇隐裂128

二、唇不全裂128

三、唇完全裂129

第二节 单侧唇裂畸形特点的个体差异129

第三节 单侧唇裂的肌肉解剖131

第四节 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132

一、唇裂矩形瓣修复术133

第五节 近代单侧唇裂手术方法的形成与发展133

二、唇裂三角瓣修复术135

三、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术138

第六节 单侧唇裂修复的几何学基础141

一、常用唇裂手术设计的几何学解析141

二、单侧唇裂畸形分类与个体化术式设计的几何学原理145

第七节 单侧唇裂修复术150

一、现代单侧唇裂修复术中面临的问题150

二、个体化唇裂修复术术式的定点、切口设计与操作151

三、应用个体化唇裂修复术需注意的问题158

第八节 唇裂术后效果的变化规律165

一、唇裂术后效果的自身对照及其与正常对照的比较165

第九节 唇裂术后效果评价的方法166

二、单侧唇裂术后效果的经时变化规律166

一、主观评价167

二、客观评价167

三、功能评价167

四、综合评价168

第十节 计算机在唇裂治疗与研究中的应用168

一、计算机辅助单侧唇裂的绘图、测量与评价系统169

二、有关单侧唇裂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169

第九章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171

第一节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原因171

第二节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分类和整复172

三、患侧上唇过短型173

二、患侧上唇扁平型173

一、口轮匝肌未完全复位接合型173

四、患侧上唇过长型174

五、上唇过紧型177

六、唇弓畸形型178

七、唇缘和红唇部畸形型180

八、前庭沟过浅或粘连型184

第三节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病历记录185

第十章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189

第一节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解剖特点190

第二节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成机制191

一、胚胎发育因素191

二、解剖因素193

第三节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概况195

第四节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197

一、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的概况197

二、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程序197

第五节 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方法198

一、婴幼儿期的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修复198

二、青少年期的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201

三、生长发育成熟期的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214

第六节 单侧唇裂鼻畸形术后效果的评价219

第十一章 双侧唇裂的修复220

第一节 双侧唇裂畸形的解剖学特点220

一、单纯的双侧唇裂220

二、双侧唇完全裂伴牙槽裂221

三、双侧唇完全裂伴牙槽裂和腭裂222

第二节 双侧唇裂的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23

第三节 双侧唇裂手术的形成与发展及手术方法224

一、双侧唇裂手术的形成与发展224

二、双侧唇裂修复的手术方法225

三、几种常用术式的特点比较237

第四节 双侧唇裂的修复目标与原则238

一、双侧唇裂的修复目标238

二、双侧唇裂的修复原则238

第五节 双侧唇裂修复的几何学基础239

一、解剖标志点的确定240

二、双侧唇裂畸形的分型与术式设计240

第六节 双侧唇裂修复技术242

一、双侧唇不全裂修复术243

二、双侧唇完全裂修复术246

第十二章 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整复253

第一节 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原因253

第二节 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唇畸形的分类和整复253

一、口轮匝肌未接合或未完全接合型254

二、上唇过短型254

三、上唇过长型255

四、上唇过紧型257

五、人中切迹和人中嵴畸形型258

六、唇弓唇峰不明显型265

七、中央部红唇畸形型267

八、前庭沟过浅型271

第十三章 双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274

第一节 双侧唇裂鼻畸形的解剖学特点275

第二节 双侧唇裂鼻畸形的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76

一、初期整复的计划与时间276

二、二期整复的计划与时间276

第三节 双侧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概况277

第四节 双侧唇裂鼻畸形的初期整复278

第五节 双侧唇裂鼻畸形的二期整复280

一、二期整复的基本原则280

二、改进的双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方法281

三、其他常用的双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方法283

第十四章 腭裂的修复295

第一节 腭裂的解剖病理学特点296

第二节 腭裂的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299

第三节 腭裂修复方法的形成与发展301

第四节 腭裂修复的模式与技术304

一、硬、软腭裂同期修复模式与方法304

二、先修复硬腭裂后修复软腭裂的两阶段模式315

三、先修复软腭裂后修复硬腭裂的模式318

第十五章 腭裂术后并发症的防治323

第一节 腭裂术后并发症的病因与分类323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323

二、局部并发症324

一、腭裂术后出血的特点327

第二节 腭裂术后出血的治疗327

二、出血量的估计328

三、失血的处理329

四、止血方法329

第三节 腭裂术后瘘孔的再次修复331

一、术后瘘孔再次修复的必要性331

二、术后瘘孔修复的时机331

三、术后瘘孔的治疗332

四、减少腭裂术后瘘孔的非手术措施335

五、瘘孔修复术后的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337

第四节 其他并发症的治疗337

一、呼吸道梗阻的预防337

二、呼吸道梗阻的治疗338

三、术后感染的防治340

第十六章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342

第一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解剖病理学特点342

一、腭部的肌肉解剖342

二、腭部肌肉的血供及神经支配344

第二节 腭裂腭咽闭合不全的语音病理学特点345

一、腭裂病理性语音345

二、腭裂病理性语音的特点345

三、病理性语音的产生机制346

第三节 腭咽闭合不全的检查与诊断347

一、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检查348

二、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诊断与评价351

一、第一阶段的治疗354

第四节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354

二、第二阶段的治疗355

三、第三阶段的治疗355

第五节 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治疗355

一、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初期外科治疗355

二、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二期外科治疗356

第六节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修复治疗359

一、修复体治疗在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治疗中的重要性359

二、治疗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修复体种类360

三、腭堵塞器与咽阻塞器的应用361

第七节 腭咽闭合不全的正音治疗364

一、正音治疗364

二、矫正不良发音习惯365

三、汉语正音训练367

四、正音方式368

第八节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生物反馈治疗369

一、视觉反馈治疗369

二、听觉反馈治疗370

三、触觉反馈治疗370

四、电子设备的运用371

第十七章 腭裂性中耳疾病372

第一节 腭裂性中耳疾病的概况373

第二节 腭裂性中耳疾病的发病机制375

一、咽鼓管的解剖特点375

第三节 腭裂性中耳疾病的检查与诊断376

二、咽鼓管的生理功能376

三、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376

一、病史收集377

二、视诊377

三、仪器检查379

第四节 腭裂伴中耳积液的治疗381

一、中耳积液的治疗原则381

二、中耳积液治疗的常用器械382

三、鼓膜切开置管术的步骤383

四、鼓膜切开置管术的注意事项384

第五节 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385

一、脱管385

二、中耳结构的损伤385

三、术后继发性鼓膜病变386

第十八章 牙槽裂植骨修复388

第一节 牙槽裂的临床分类与解剖病理学特点388

一、牙槽裂的临床分类388

二、牙槽裂的病理学特点及相关问题389

第二节 牙槽裂的治疗计划与时间安排390

一、牙槽裂的治疗计划390

二、牙槽裂治疗的时间安排390

第三节 牙槽裂修复前的正畸治疗391

第四节 牙槽裂植骨修复的骨源选择与制备392

一、骨源的选择392

二、髂骨取骨术393

一、单侧牙槽裂植骨修复术的麻醉394

第五节 单侧牙槽裂植骨修复术394

二、单侧牙槽裂修复术的切口设计396

三、单侧牙槽裂植骨修复术的骨床形成396

四、单侧牙槽裂植骨修复术的植骨397

五、单侧牙槽裂植骨修复术的切口关闭397

第六节 双侧牙槽裂植骨修复术398

一、双侧牙槽裂植骨术398

二、前颌骨后退与同期双侧牙槽裂植骨术400

三、Y形舌瓣修复双侧牙槽裂401

四、双侧牙槽裂二期植骨修复402

一、创口裂开403

第八节 牙槽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403

二、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403

一、疗效评价的基本要求403

第七节 牙槽裂植骨修复疗效的评价403

二、术后感染404

三、植入骨的排出或吸收404

四、植骨区尖牙阻萌404

第九节 牙槽裂缺牙的修复405

第十九章 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406

第一节 唇腭裂患儿颌面部的生长特征及伴发畸形407

一、唇腭裂手术对患儿上颌骨发育的影响407

二、唇腭裂患儿颌面部的生长特征407

第三节 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的治疗计划与正颌手术的时间安排408

三、唇腭裂伴发畸形408

第二节 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的应用解剖408

第四节 术前检查、诊断与矫治方案的设计409

一、X射线头影测量409

二、X射线头影测量的治疗设计及预测实验412

第五节 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的术前设计412

一、模型外科412

二、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常用正颌外科术式的选择414

三、供骨区的选择414

第六节 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的正颌手术术前准备及麻醉415

一、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正颌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415

二、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正颌外科手术的麻醉415

一、腭裂裂隙侧骨段的正颌外科手术416

第七节 单侧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416

二、同期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及牙槽裂修复术417

三、修复双侧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的手术方法420

第八节 牵张成骨术在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骨畸形正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422

一、牵张成骨术矫治唇腭裂术后患儿上颌骨发育不足的优点422

二、牵张成骨术的矫治时间423

三、牵张成骨术的术式423

第二十章 唇腭裂的围手术期护理425

第一节 唇腭裂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425

一、呼吸系统425

二、循环系统及代谢425

第二节 手术前期唇腭裂的护理426

三、体温调节功能426

四、局部解剖及功能的变化426

一、手术患儿早期的身心准备427

二、术前当晚的准备428

三、手术当天的准备429

第三节 手术期唇腭裂患儿的护理429

一、术前的护理准备429

二、唇裂修复术的护理配合430

三、腭裂修复的护理配合431

第四节 手术后期唇腭裂患儿的护理432

一、麻醉恢复期患儿的护理432

二、手术后患儿入病房期的护理436

三、并发症的处理439

第二十一章 唇腭裂修复的实验外科研究方法441

第一节 上颌前颌骨后推加压的动物实验方法441

一、实验目的441

二、实验方法442

三、实验结果442

第二节 两种单侧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444

第三节 建立腭裂动物模型的实验外科方法447

一、犬腭裂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447

二、猫腭裂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448

第四节 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的动物实验方法449

参考文献4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