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疾病现代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血管疾病现代治疗
  • 侯应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359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7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789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治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疾病现代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心律失常3

第1章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3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概念、病因与分类3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与使用方法5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重要循证医学结论11

第四节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识别和治疗13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识别和治疗17

第六节 特殊临床情况下心律失常的治疗20

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负性效应及相互作用21

第八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存在的问题23

第2章 房性心动过速的介入治疗27

第一节 基本分类27

第二节 临床特征与术前诊断28

第三节 介入治疗30

第3章 心房扑动的介入治疗35

第一节 心房扑动的定义和分类35

第二节 心房扑动的机制36

第三节 房扑发生的解剖学基础38

第四节 房扑电生理标测中的拖带现象40

第五节 房扑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43

第六节 新型标测系统指导房扑的射频消融50

第4章 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与非药物治疗54

第一节 房颤的常见病因54

第二节 房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54

第三节 房颤的诊断56

第四节 房颤的治疗原则56

第五节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60

第二节 房颤抗凝治疗的背景63

第5章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63

第一节 房颤的分类63

第三节 房颤抗凝治疗随机试验的主要结论及临床启示65

第四节 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67

第五节 房颤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70

第6章 肌袖性心律失常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73

第一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的定义与依据75

第二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分类76

第三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的定义、心电图与心电生理表现79

第四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基础与电生理机制89

第五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标测92

第六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的电隔离治疗98

第七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分类和诊断的意义104

第八节 肌袖性心律失常诊断对我们的启示104

第7章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介入治疗108

第一节 房室交界区的解剖和房室结折返的电生理机制108

第二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13

第三节 经导管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19

第四节 和慢径消融有关的房室传导阻滞125

第8章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介入治疗128

第一节 病因128

第二节 旁道定位130

第三节 旁道消融133

第四节 各部位旁道射频消融治疗的特点134

第五节 预防严重并发症与降低复发率137

第9章 室性心动过速的介入治疗139

第一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139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140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140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43

第10章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153

第一节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特点153

第二节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疗效和风险156

第三节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适应证158

第四节 儿童术前准备、术中监护与防护和术后护理160

第五节 儿童射频消融基本操作方法162

第六节 不同类型心动过速射频消融162

第七节 儿童射频消融并发症的控制与预防165

第八节 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其他治疗方法166

第11章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169

第一节 心脏起搏技术概述169

第二节 心脏起搏系统的结构和心脏起搏器的编码170

第三节 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172

第四节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技术177

第五节 心脏起搏并发症和故障的识别及其处理182

第六节 心脏起搏患者的随访189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197

第二篇 心力衰竭197

第12章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197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202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05

第四节 治疗207

第13章 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224

第一节 心脏舒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224

第二节 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226

第14章 急性心力衰竭239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239

第二节 病理生理240

第三节 临床表现240

第四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241

第五节 治疗243

第15章 心动过速性心力衰竭251

第一节 心动过速性心力衰竭的病因251

第二节 心动过速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251

第四节 心动过速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预后253

第三节 心动过速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53

第16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256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256

第二节 双心室同步起搏的临床研究257

第三节 双心室起搏治疗技术258

第四节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评价263

第五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264

第六节 植入埋藏式除颤器患者双心室起搏治疗264

第八节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国内应用情况265

第七节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适应证265

第三篇 冠心病271

第17章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71

第一节 非ST段抬高ACS的定义及流行病学271

第二节 非ST段抬高ACS的发生机制271

第三节 非ST段抬高ACS的临床分类及危险分层272

第四节 非ST段抬高ACS的诊断274

第五节 非ST段抬高ACS的治疗275

第六节 结论280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283

第18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283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机制与各种溶栓剂284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试验285

第四节 溶栓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288

第五节 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292

第19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非溶栓药物治疗296

第一节 止痛剂与抗焦虑药物296

第二节 抗血小板活性药物和抗凝剂296

第三节 硝酸酯类301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药303

第五节 β受体阻滞药306

第六节 钙拮抗药308

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310

第八节 正性肌力药物314

第九节 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和镁离子316

第20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319

第一节 直接PTCA319

第二节 补救性PTCA320

第三节 即刻PTCA和药物辅助性介入治疗321

第五节 原发性支架植入322

第四节 延期PTCA322

第六节 心肌组织微循环的再灌注323

第21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治疗328

第一节 左心室衰竭328

第二节 心源性休克330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性并发症334

第四节 心律失常339

第五节 其他并发症343

第二节 病理生理348

第22章 急性右心室梗死的诊断与治疗348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348

第三节 诊断349

第四节 治疗350

第五节 预后351

第23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54

第一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因354

第二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355

第三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356

第四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357

第五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358

第六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359

第24章 微血管性心绞痛362

第一节 定义362

第二节 临床表现362

第三节 发病机制364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65

第五节 治疗与预防366

第六节 预后367

第一节 概述370

第25章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370

第二节 PCI的适应证及成功标准374

第三节 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操作要点377

第四节 其他介入技术及辅助技术的应用379

第五节 PCI时药物应用及术前、术后的处理382

第六节 不同特征病变的PCI治疗策略及技术要点385

第七节 再狭窄的防治392

第八节 PCI的并发症及防治395

第一节 基础药物在介入术后的应用399

第26章 冠心病介入术后的药物治疗399

第二节 抗血小板、抗凝及抗纤维蛋白治疗在介入性治疗术后的应用403

第三节 调脂药物在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术后的应用413

第四节 预防再狭窄的药物试验结果416

第五节 存在合并症或并发症时的治疗用药420

第27章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427

第一节 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概况427

第二节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28

第三节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432

第四节 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433

第28章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437

第一节 影响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437

第二节 生活习惯的改变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437

第三节 控制高血压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441

第四节 控制糖尿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443

第五节 改善血脂异常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444

第六节 其他因素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452

第一节 脂质代谢459

第四篇 脂代谢异常459

第29章 脂代谢异常的调脂治疗459

第二节 流行病学465

第三节 血脂异常的诊断及分型468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治疗470

第五篇 瓣膜性心脏病485

第30章 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485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的病因与病理485

第二节 房间隔穿刺术486

第三节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491

第四节 成人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504

第五节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507

第六节 经皮穿刺球囊三尖瓣成形术510

第31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512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512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513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514

第四节 治疗515

第一节 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521

第六篇 心肌病521

第32章 扩张型心肌病521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及鉴别诊断522

第三节 治疗和预防524

第33章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531

第一节 肥厚型心肌病概况531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532

第三节 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转归及预后536

第四节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537

第五节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539

第七篇 先天性心脏病553

第34章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553

第一节 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术553

第二节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562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介入堵塞术568

第四节 瓦氏窦瘤破裂或其窦旁漏的介入闭合术572

第35章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分层与治疗579

第一节 高血压的分类与危险分层579

第八篇 血管疾病579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目标582

第三节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583

第四节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584

第五节 高血压并发症的药物选择599

第六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用药599

第36章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602

第一节 儿童高血压602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604

第三节 高血压与糖尿病607

第四节 妊娠高血压609

第五节 顽固性高血压612

第37章 周围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615

第一节 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615

第二节 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支架治疗620

第三节 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623

第四节 髂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627

第一节 定义与分类634

第38章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634

第二节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635

第三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638

第39章 脑血管病646

第一节 脑血管解剖与脑循环功能646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病因647

第三节 脑血管病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649

第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651

第五节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659

第六节 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660

第九篇 血栓栓塞疾病665

第40章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665

第一节 肺栓塞概念与流行病学665

第二节 病因与病理生理667

第三节 临床表现669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671

第五节 治疗674

第六节 预防680

第一节 病因683

第41章 心源性休克683

第十篇 心脏重症及其他重要问题683

第二节 发病机制与临床分型684

第三节 心源性休克的监测685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687

第五节 治疗687

第42章 心肺脑复苏696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的实施方法696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后并发症的防治707

第三节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710

第43章 心脏病重症监护和治疗713

第一节 常用监测和治疗技术713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测和治疗719

第三节 急性左心衰竭的监测和治疗724

第44章 老年心血管病治疗特点727

第一节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特点727

第二节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733

第三节 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737

第一节 围生期心血管系统生理改变743

第45章 心血管疾病与妊娠743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744

第三节 心脏瓣膜病合并妊娠745

第四节 心律失常合并妊娠748

第五节 高血压合并妊娠749

第六节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妊娠750

第七节 围生期心肌病750

第八节 妊娠期的心脏手术751

第一节 手术风险性评估755

第46章 心脏病与外科手术755

第二节 术前准备758

第三节 麻醉及术中处理760

第四节 术后内科治疗762

第47章 糖尿病性心脏病764

第一节 病理764

第二节 发病机制765

第三节 临床表现767

第四节 心脏功能检查768

第五节 诊断768

第六节 治疗7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