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交换网络 技术与应用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软交换网络 技术与应用实践
  • 唐雄燕,庞韶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1066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交换网络 技术与应用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下一代网络概述1

1.1 下一代网络基本概念2

1.2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NGN研究动态3

1.2.1 ITU-T对NGN的研究4

1.2.2 ETSI对NGN的研究7

1.2.3 欧盟的NGN行动计划8

1.2.4 IPCC对NGN的研究9

1.3 国内通信界的NGN研究概况10

第2章 软交换网络体系13

2.1 软交换产生的背景14

2.2 软交换网络的优势15

2.3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16

2.4 软交换网络主要设备介绍21

2.4.1 软交换设备21

2.4.2 媒体网关(MG)24

2.4.3 信令网关(SG)27

2.4.4 综合接入设备(IAD)28

2.4.5 接入网关(AG)30

2.5 软交换标准体系30

2.6 国内外软交换网络部署概况35

2.7 软交换网络发展面临的挑战36

第3章 软交换网络协议41

3.1 IP电话协议42

3.1.1 H.323协议42

3.1.2 SIP协议50

3.1.3 SIP和H.323协议的比较62

3.2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64

3.2.1 MGCP协议64

3.2.2 H.248协议71

3.3 SIGTRAN协议84

3.3.1 SIGTRAN协议栈84

3.2.3 MGCP和H.248/MEGACO的比较84

3.3.2 SCTP协议85

3.3.3 MTP-3用户适配(M3UA)协议92

3.3.4 MTP-2用户对等层间适配层(M2PA)协议94

3.3.5 适配层协议的应用比较96

3.4 软交换间互通协议97

3.4.1 SIP-T协议97

3.4.2 SIP-I协议97

3.4.3 BICC协议98

3.4.4 SIP和BICC的比较100

3.4.5 SIP-T和SIP-I的比较100

第4章 软交换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通103

4.1 软交换网络与No.7信令网的互通104

4.1.2 No.7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方式105

4.1.1 No.7信令网与IP网互通基本框架105

4.2 软交换网络与PSTN的互通107

4.2.1 互通方式107

4.2.2 互通协议108

4.2.3 互通流程108

4.3 软交换网络与传统智能网的互通109

4.3.1 互通方式109

4.3.2 互通协议110

4.3.3 互通流程111

4.4.1 互通方式115

4.4 软交换网络与H.323网络的互通115

4.4.2 互通协议116

4.4.3 互通流程116

第5章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119

5.1 软交换网络业务特点120

5.2 软交换网络业务分类121

5.2.1 基本业务121

5.2.2 补充业务122

5.2.3 增强业务127

5.3 软交换网络业务提供方式129

5.4.1 Centrex业务131

5.4 软交换网络业务示例131

5.4.2 统一消息业务138

5.4.3 Presence业务140

5.4.4 视频会议业务143

5.4.5 点击拨号类业务146

5.4.6 个人通信管理类业务150

第6章 接入技术及用户解决方案153

6.1 软交换网络中的接入技术154

6.2 主要接入方式155

6.2.1 xDSL接入方式155

6.2.2 以太网接入方式157

6.2.3 HFC接入方式158

6.2.4 WLAN接入技术160

6.3 软交换网络中的用户解决方案161

6.3.1 集团客户方案161

6.3.2 商务大楼方案164

6.3.3 居民小区方案167

6.3.4 校园方案170

6.3.5 IP电话超市方案171

第7章 应用服务器与业务接口技术173

7.1 应用服务器174

7.1.1 应用服务器在软交换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174

7.1.2 应用服务器的主要功能176

7.1.3 应用服务器与软交换间的交互178

7.1.4 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180

7.2 业务接口技术180

7.2.1 Parlay API181

7.2.2 基于SIP的业务接口186

7.2.3 JAIN API193

7.2.4 几种接口技术比较199

第8章 软交换网络的用户编号技术201

8.1 用户编号方式202

8.1.1 用户编号方式概述202

8.1.2 软交换网中用户编号方式204

8.2 ENUM技术介绍205

8.3 ENUM技术在软交换中的应用206

8.3.1 SCN终端到SIP终端的呼叫206

8.3.2 SIP终端到SCN终端的呼叫207

8.3.3 其他应用208

8.4 ENUM应用前景209

第9章 软交换网络的组网路由技术211

9.1 软交换网络的组网路由结构212

9.1.1 软交换平面路由结构212

9.1.2 软交换分级路由结构213

9.1.3 定位服务器分级路由214

9.1.4 路由结构的比较215

9.2 TRIP技术介绍216

9.2.1 TRIP的专业术语216

9.2.2 TRIP协议产生的背景217

9.2.3 TRIP协议解决的问题218

9.2.4 TRIP与目前域间路由协议的区别219

9.2.5 TRIP体系结构219

9.2.6 TRIP要素之间的关系222

9.2.7 TRIP消息223

9.2.8 TRIP应用模式223

9.3.1 软交换网络中应用TRIP协议的原则224

9.3 TRIP技术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224

9.3.2 软交换网络中应用TRIP协议的建议方案225

9.4 其他路由技术介绍226

9.4.1 路由协议介绍226

9.4.2 策略路由介绍227

第10章 软交换网络中的QoS、安全及NAT穿越229

10.1 软交换网络中QoS问题230

10.1.1 业务层QoS保证机制230

10.1.2 承载层QoS保证机制231

10.1.3 接入层QoS保证机制240

10.2.2 软交换网络安全方案概述241

10.2.1 软交换网络安全问题概述241

10.2 软交换网络中的安全问题241

10.2.3 设备安全243

10.2.4 承载网安全244

10.2.5 接入层面安全248

10.3 软交换网络中NAT穿越问题248

10.3.1 NAT穿越问题249

10.3.2 解决NAT穿越问题的方案252

第11章 PSTN优化改造及向软交换网络演进257

11.1 PSTN面临的问题258

11.2.1 方案概述259

11.2 PSTN智能化改造259

11.2.2 业务交换中心261

11.2.3 用户数据中心262

11.2.4 智能业务中心264

11.2.5 固定网络终端的演进265

11.2.6 PSTN智能化改造的局限性266

11.3 PSTN向NGN的演进267

11.3.1 依照NGN体系优化改造PSTN267

11.3.2 PSTN向NGN的演进269

第12章 软交换网络业务的市场与运营271

12.1.2 软交换网络业务的成熟性272

12.1.1 软交换网络提供业务的优势272

12.1 软交换网络业务市场分析272

12.1.3 软交换网络提供业务的步骤273

12.2 软交换网络业务运营模式274

12.2.1 传统业务的开发运营模式274

12.2.2 软交换网络业务的开发运营模式274

12.2.3 价值链的变化276

12.2.4 软交换网络运营商价值链定位277

12.3 软交换网络业务的赢利模式278

12.4 运营商部署软交换网络的策略279

第13章 NGN体系下的网络融合283

13.1 网络融合的发展方向284

13.2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驱动力285

13.3 固定NGN和3G的对比分析286

13.3.1 3G概述286

13.3.2 固定NGN和3G对比分析289

13.4 NGN体系下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290

13.4.1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四个层面290

13.4.2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控制层面——IMS291

13.4.3 基于IMS的NGN体系架构293

13.5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策略296

附录A 缩略语299

参考文献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