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业滨,秦慧杰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6717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篇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与启示1
一、世界范围工业化的类型1
(一)自由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模式2
1.英、法模式2
2.美国模式2
(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3
1.德国、日本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3
2.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模式4
(三)其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6
1.南非的工业化道路7
2.拉美国家的工业化道路9
3.韩国的工业化道路11
4.德国的工业化道路13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进程15
(一)早期中国工业化的艰难与挫折15
1.关于工业化、现代化的概念15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遗产16
3.辛亥革命对工业化的促进17
(二)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18
1.毛泽东关于工业化的论述18
2.毛泽东关于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总结27
(三)实现工业化的第一个战略:“赶超”战略30
1.“赶超”战略的提出30
2.“赶超”战略的内容33
3.“赶超”战略的过程34
4.“赶超”战略的结果42
1.“备战型”战略的提出45
(四)实现工业化的第二个战略:“备战型”战略45
2.“备战型”战略的实施47
3.“备战型”战略的结果49
(五)实现工业化的第三个战略:“三步走”战略54
1.“三步走”战略的提出54
2.“三步走”战略的形成56
3.“三步走”战略的实施与结果57
(六)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总结70
1.我国建国后50年的工业化70
2.对我国50年来工业化的反思73
3.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74
1.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缺陷77
(七)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和缺陷77
2.计划经济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缺陷79
下篇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绿色发展86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86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86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86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87
1.跨越发展观94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依据94
2.信息化与工业化双向互动观96
3.跨越发展的必然结果97
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总结98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依据101
1.它是世界高科技走向的必然要求101
2.它是中国国情的客观选择103
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109
1.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114
(四)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114
2.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115
3.正确处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115
4.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116
四、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的重要途径116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环境118
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理119
2.中国自然资源的危机120
1.总论——选择的理由与模式132
(二)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132
2.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39
3.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战略149
4.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52
5.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155
6.德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56
7.日本21世纪议程159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165
1.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唯一的选择165
2.中国环境保护的四个历史时期168
3.《中国21世纪议程》178
4.目前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190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与迫切性191
(四)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192
1.绿色发展的历史分析192
2.绿色发展的目标197
3.绿色发展的具体对策198
(五)科教兴国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智力支撑200
1.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200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4
3.我国科技的未来走向206
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战略措施211
(一)推进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障碍211
1.调整所有制结构211
2.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12
3.转变政府职能212
4.改革分配制度213
(二)推进结构调整,克服结构性矛盾213
1.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优化升级213
2.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缩小差距217
3.加快城镇化进程,使二者协调发展218
4.实现企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提高产业集中度219
(三)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其他措施220
1.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221
2.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教育222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23
六、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223
(一)循环经济观223
1.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223
2.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新理念226
3.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双赢选择227
4.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236
5.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38
6.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级形式241
7.发展循环经济应成为基本国策242
(二)循环经济的体系和层次246
1.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246
2.循环经济的体系249
3.循环经济的层次251
1.加快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253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Ⅰ253
2.采用绿色GDP统计方法254
3.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政策256
4.现阶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手段260
5.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264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Ⅱ265
1.约翰内斯堡——新的里程碑上中国的笔迹265
2.转变观念是重中之重268
3.改变生产模式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选择278
4.绿色消费模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279
5.控制人口出生率,不断提高人口素质280
6.节约、保护资源282
7.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288
8.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规体系和“以德治国”290
9.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分配制度292
10.环保政策要全面贯彻和落实293
11.公众的环保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因素296
七、一些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借鉴300
(一)美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300
1.美国循环经济催生新兴行业301
2.引导可持续性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302
(二)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303
1.以法规督导循环经济303
2.发展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减少存量资源消费304
(三)日本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306
1.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与思路的确立306
2.物质、能量和水三大基本经济资源的循环306
3.法律保障和财税支持309
4.从垃圾中“淘金”乱扔垃圾可判刑310
(四)瑞典的循环经济311
1.推行生产者责任制312
2.没有废弃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313
(五)其他国家的循环经济状况314
1.法国:各城镇就地解决自产垃圾314
2.韩国:制度与自觉同行315
3.瑞士:为回收塑料瓶设基金317
4.奥地利:对废弃物品修旧利废再利用317
5.比利时:九成旧衣回收利用318
附录319
后记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