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个人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超个人心理学
  • 杨韶刚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40744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超个人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从心理治疗到精神探索2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界定和误解的澄清4

一、什么是超个人心理学5

二、一些误解及其澄清7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1

一、超个人体验是一种自我的心声和直觉感受11

二、超个人境界是创造力的最高水平15

三、超个人的发展是借助高峰体验实现的16

第二章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到超个人心理学——历史的演进20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面临的挑战20

第二节 第四种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抗争23

一、某些心理现象的分歧和争论24

二、关于研究倾向的争论25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心理学思考27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和组织发展29

一、东学西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29

二、超个人心理学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36

第三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基本概念39

第一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9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特点44

一、超越性44

二、广泛性45

三、深刻性46

四、终极性47

五、精神性48

六、意义性48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49

一、超个人自我50

二、致幻剂研究51

三、意识的发展水平与阶段52

四、个人与社会53

五、宗教与异教54

六、跨文化研究55

七、转换的意识状态56

第四章 超个人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58

第一节 格罗夫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58

一、人类心灵的图谱59

二、心理治疗观点62

三、超个人意识观64

第二节 维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67

一、精神的整合70

二、整合心理学的理论内核及其功能74

三、意识的发展层次和四象限模型76

第三节 塔尔特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80

一、对精神世界的科学研究和对唯科学主义的批评81

二、针对不同的意识状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83

三、对精神境界的理想追求85

第四节 沃什的超个人心理学观点86

一、超个人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观87

二、心理学的整合观90

三、与存在心理学的争执92

第五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观97

第一节 意识的理论观点98

一、自我体验和自我觉知的神经科学观98

二、意识状态的维度101

三、转换的意识状态104

第二节 意识的表现形式110

一、意识的迷醉状态110

二、原意识状态115

三、转换的意识状态120

第三节 走近转换的意识状态122

一、通过沉思走向寻访转换的意识状态之路122

二、通过生物反馈探索意识状态的机理133

第六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心理治疗观146

第一节 什么超个人心理治疗146

第二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148

一、精神成长原则149

三、超越性原则150

二、“天人合一”原则150

四、整体性原则151

五、多样性原则151

六、发展性原则152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153

一、维尔伯的意识谱理论153

二、格罗夫的意识地图理论155

三、沃什本的新荣格理论156

四、阿里的钻石理论158

第四节 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159

一、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基本态度和倾向159

二、超个人心理治疗的技术与方法163

第七章 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172

第一节 相互联系的超个人心理学和道德172

一、道德虚无主义的现状需要超个人心理学的介入173

二、道德认知发展为超个人道德理论提供思想基础174

三、道德问题是超个人心理学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175

第二节 维尔伯的道德发展观178

一、四象限模型对道德的定位179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道德观181

第三节 丹尼斯的道德善恶观188

一、两种恶的定义190

二、恶的解决办法197

第四节 超个人心理学道德观的应用及其评价202

一、超个人心理学和环境道德202

二、超个人心理学和道德教育207

三、对超个人心理学道德观的评价209

一、概念与研究的科学性问题213

第一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问题与挑战213

第八章 对超个人心理学的理性思考和展望213

二、与其他学派的沟通和融合215

三、研究队伍的纯洁性问题216

第二节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性思考217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领域218

二、对超个人心理学科学性的质疑和回应219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科学努力221

四、正确处理科学研究的几对关系225

第三节 对超个人心理学未来走向的展望233

一、走向精神心理学233

二、走向应用心理学234

三、走向更广泛的整合237

主要参考文献240

后记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