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书五经 现代版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晓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5237859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86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896页
- 主题词: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四书五经 现代版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学》3
简介3
三纲八目的追求4
弘扬光明的品德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8
找准自己的位置10
凡事抓住根本13
获得知识的途径14
不要自欺欺人15
修身先正心17
齐家先修身19
治国先齐家20
平天下先治国23
《中庸》33
简介33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35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36
最高的道德标准37
谁能食而知其味?38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39
聪明反被聪明误40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41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42
什么是真正的强?43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44
君子之道费而隐45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47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49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51
无所不在的道52
天生我材必有用53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55
诚则明,明则诚61
至诚可参天地62
从一个方面下功夫63
国家兴亡,必有征兆64
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65
真诚是没有止息的66
明哲保身,进退自如69
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71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73
圣人的伟大之处75
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76
《论语》81
简介81
学而第一83
儒雅的君子风度83
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84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85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86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87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88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89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90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91
继承父亲的遗志92
和与礼的辩证法93
怎样才算是好学?94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95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97
为政第二99
道德与政治99
诗与政治100
德治与法治101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102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10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5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106
态度不是小问题107
大智若愚的颜回108
观察人的方法109
温故而知新110
做一个通才110
不要吹牛皮111
要团结不要分裂111
书呆子与空想家112
异端的问题113
不要不懂装懂114
做官的学问115
提拔正直的干部116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117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118
人不能不讲信用119
看过去知未来120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121
八佾第三122
是可忍,孰不可忍?122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123
不要铺张浪费124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125
文献的重要性126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127
问者不相亏128
凡事不必苛求128
理解的困难129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130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31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132
尽善尽美的追求133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134
里仁第四136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136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137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138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139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40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141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142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142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143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144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145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146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147
义与利的选择149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150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151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152
记住父母的年纪153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153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154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155
保持一定的距离156
公冶长第五158
孔子怎样选女婿?158
处世的艺术159
不要耍嘴皮子160
人贵有自知之明161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162
朽木不可雕也163
无欲则刚165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6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67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168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169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170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172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173
不念旧恶少怨恨174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175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176
自我批评的难得177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178
雍也第六180
不迁怒,不贰过180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181
该得的不要推辞183
不要搞“血统论”184
贵在坚持185
安贫乐道的典范186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188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189
不自夸,不居功190
口才可以免祸19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92
正直是立身之本194
知之、好之与乐之194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弹琴196
有耕耘才有收获197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98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199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200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201
述而第七203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0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04
圣人的忧虑205
旷达的个人生活206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207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208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209
富可求吗?210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211
富贵如浮云21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13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214
三人行必有我师215
不要冒充内行216
闻过则喜217
节俭总比奢侈好21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20
泰伯第八221
弃天下如敝屣221
一切以礼为标准222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24
锋芒毕露就是祸225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226
是不是愚民政策?227
德行更比才能重228
读书不为稻粱谋229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3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3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232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232
子罕第九235
君子不言利235
博与专的问题236
宝剑锋从磨砺出238
循循善诱的艺术239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240
逝者如斯夫!242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243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244
自强不息的楷模245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246
后生可畏247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248
匹夫不可夺志249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250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251
乡党第十253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253
圣人未能免俗254
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256
圣人穿不穿时装?257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260
吃饭睡觉不说话262
先进第十一264
修身宜早不宜迟264
人各有所长265
鬼神生死之间266
峣峣者易缺267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268
谁能升堂入室?269
过犹不及271
文人心态的不平272
对症下药273
不要盲从上级275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276
颜渊第十二281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281
仁的外用283
说话谨慎就是仁?284
君子不忧不惧28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86
什么叫“明”?287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89
文与质的辩论291
税收问题292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293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295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297
政府公务员守则298
君子成人之美299
上梁不正下梁歪300
贪欲起盗心301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302
闻人与达人303
先事后得及其它305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306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308
君子以文会友309
子路第十三311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311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312
名正言顺314
谁来种田种地?315
学以致用317
表率的作用319
知足常乐319
实行富民政策321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322
近者悦,远者来324
欲速则不达325
“直”也有讲究326
士的标准327
狂者与狷者329
恒心的重要性330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331
好恶不等于是非333
君子易事而难悦334
泰而不骄335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335
宪问第十四337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337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338
有言者不必有德339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340
贫富都作等闲看341
什么是完人?342
恰到好处343
看人看大节345
用人之妙346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347
为谁而学348
思不出其位349
胸襟宽广而明察350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351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52
不怨天,不尤人353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354
知其不可而为之355
儒学的进修纲要356
卫灵公第十五35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358
无为而治359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361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362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363
杀身以成仁36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6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66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367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368
不要卖弄小聪明368
“名”的情结369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371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372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37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74
小不忍则乱大谋375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376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377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378
君子谋道不谋食379
得之容易守成难380
小知与大受381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382
当仁不让383
贞而不谅384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385
有教无类386
道不同不相为谋386
辞达而已388
季氏第十六389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389
礼乐征伐自谁出?393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394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395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397
人生三戒398
该不该有所畏?399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400
君子的九种思虑402
独善其身与用行舍藏403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405
诗礼传家406
阳货第十七409
圣人的虚与委蛇409
人性的问题411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412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413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414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415
六言六蔽417
诗的伟大作用418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419
礼乐到底是什么?420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421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422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423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424
古今人物毛病谈425
天何言哉?427
不屑之教428
丧期要不要改革42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431
君子尚义不尚勇432
君子憎恶什么?433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435
人过四十万事休436
微子第十八438
时代的病态438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439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440
谁来指点迷律?442
到底该不该做官?445
穷达行藏各有志448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449
子张第十九452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452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453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455
日日月月有进步456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457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458
小人文过饰非458
君子有三变459
信任是前提461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462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463
法外有情464
墙倒众人推465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466
圣人无常师467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469
圣人不可毁470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472
尧日第二十474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474
尊五美,屏四恶477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480
《孟子》485
简介485
梁惠王上487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487
与民同乐489
五十步笑百步492
父母官的职责497
仁者无敌499
谁能统一天下?502
君子远庖厨505
不为与不能509
缘木求鱼514
衣食足而知礼义518
梁惠王下522
小勇与大勇522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526
贪财好色怎么办?529
王顾左右而言他533
听听国人怎么说535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537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539
出尔反尔542
两大之间难为小544
公孙丑上546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546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550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553
恶湿居下,自作自受555
政策开放,国家兴旺557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559
选择职业,不可不慎562
从闻过则喜到与人为善564
公孙丑下56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66
贤才可拜不可召568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573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575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577
官场与商场中的垄断现象578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582
滕文公上585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585
上行下效的实例58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590
滕文公下600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600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603
不由其道,钻穴之徒606
动机与效果的问题607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610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612
偷鸡贼的逻辑615
廉洁与酸腐616
离娄上620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620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623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624
人有恒言,天下国家625
水清濯缨,水浊濯足626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627
自暴自弃,岂不哀哉629
不要舍近求远,舍易求难631
真诚是立身之本63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633
嫂溺,援之以手634
毁誉不必太在意636
好为人师的毛病637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38
离娄下640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640
君臣之道,恩义为报641
中养不中,才养不才643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644
言人不善,如后患何?644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645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646
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647
博学详说,将以返约649
以善养人,能服天下650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650
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652
两可之间,最是为难653
逢蒙杀羿,羿也有过655
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657
爱人者人恒爱之658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660
齐人有一妻一妾661
万章上664
大孝终身慕父母664
君子也难免受骗665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667
君权谁授?668
万章下672
圣人风范论672
友其德也,不可有挟676
位卑莫言高678
知人论世680
劝君不听怎么办?681
告子上683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683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684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687
操则存,舍则亡690
一暴十寒与专心致志692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694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696
忧指忘心,舍本逐末697
饮食之人,养小失大698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700
“天爵”与“人爵”702
自尊自贵,才是真贵703
杯水车薪,应怪自己705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706
告子下707
怎样比较?707
人皆可以为尧舜709
仁义是和平的前提711
富国强兵与仁义道德714
无过无不及原则的运用715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717
君子不亮,恶乎执?719
好善足以治天下72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22
教亦多术725
尽心上726
养性事天,修身立命726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727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729
万物皆备于我矣730
随波逐流,平庸之人731
无耻之耻,无耻矣732
耻之于人大矣733
古之贤士,乐道忘势73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735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736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737
良能良知,通行天下738
操心虑患,多能通达739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740
君子有三乐741
君子本色,表里如一742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743
观于海者难为水745
为谁辛苦为谁忙?747
举一废百,贼道也748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750
掘井九轫不及泉,犹为弃井751
君子不素餐752
士尚志753
道德两难怎么办?754
地位对人的重要影响757
养而不爱如养猪759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761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762
以道殉身与以身殉道764
求教必须虚心765
其进锐者,其退速766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768
智仁难遍,当务之急769
尽心下772
春秋无义战77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773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77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76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777
介然用之,茅塞顿开778
再作冯妇779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781
小才招祸,从政危险782
言语之盗,君子警惕784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785
说大人,则藐之787
养心莫善于寡欲788
狂者、狷者与好好先生789
谁来继承圣人的事业?792
附录:797
《四书》名言警句索引说明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