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榆中县财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榆中县财政志
  • 孙彦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71471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财政史-榆中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榆中县财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6

第一篇 财政机构55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财政机构57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机构58

第一节 局机构58

一、机构沿革58

二、财政职责60

三、榆中县财政机构演变示意图62

四、榆中县财政机构历任领导名录62

五、榆中县财政局2011年行政责任制网络图64

第二节 内设机构66

一、办公室66

二、预算股66

三、国库股66

四、行政政法股66

五、教科文股67

六、农财股67

七、农税股67

八、综合股67

九、企财股68

十、社会保障股68

十一、会计股68

十二、内设机构负责人名录69

第三节 基层机构71

一、基层机构设置71

二、基层机构及人员名录72

第四节 部门归口管理机构75

一、榆中县人民政府采购办公室(县政府采购中心)75

二、榆中县国有资产管理局75

三、榆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76

四、榆中县非税收入管理局76

五、榆中县财政监督检查局76

六、归口管理机构领导名录77

第五节 挂靠机构77

一、榆中县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77

二、榆中县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77

三、挂靠机构领导名录77

第六节 学会78

一、兰州市会计学会榆中支会78

二、榆中县会计学会78

三、榆中县财政学会78

四、榆中县珠算协会78

五、“三会”工作79

第三章 事业建设80

第一节 办公设施80

第二节 财政资料编纂81

一、《榆中县财政志稿》81

二、《榆中财政》81

第三节 奖励81

第四节 队伍建设87

第四章 组织建设99

第一节 财政局支部99

第二节 财政局党组101

第二篇 财政收入103

第一章 农业税收120

第一节 明代田赋120

第二节 清代地丁钱粮120

一、地丁正赋120

二、杂赋122

三、羡余(附加)123

四、征收方法124

第三节 民国田赋124

一、田地种类及赋额124

二、田赋附加126

三、征收方法12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税128

一、农业税128

二、契税139

三、牧业税140

四、耕地占用税141

五、农林特产税142

六、农业特产税143

第二章 工商税收144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的工商税收144

一、清代工商税收144

二、民国时期工商税收14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商各税146

一、统一税收,建立新税制146

二、全面实行工商税收148

三、调整改革税制150

四、榆中县工商各税、地方各税演变示意图152

第三章 企业收入153

第一节 榆中县国营企业的建立、收入和改革153

一、国营企业的建立153

二、企业收入和改革153

第二节 企业基本折旧基金168

第三节 国营企业历次清仓核资168

第四章 行政性收费171

第五章 公债、国库券172

第一节 民国公债172

一、民国国内公债172

二、甘肃省地方公债173

三、临时借款17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债174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74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74

三、甘肃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集资券17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176

第六章 其他收入17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其他收入179

一、学租收入179

二、匠价银179

三、耗羡盈余179

四、个头179

五、百五经费180

六、底子18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其他收入180

一、公产收入182

二、规费收入183

三、罚没收入和其他杂项收入184

第七章 专款收入185

第八章 基金收入186

第九章 预算外资金收入189

第十章 社会保障193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3

第二节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93

第三节 医疗卫生资金194

第四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等资金195

第十一章 县乡分级收入197

第十二章 1991至2005年财力及财源状况201

第一节 财力状况201

第二节 财源建设206

第三篇 财政支出210

第一章 清代、民国时期的财政支出212

第一节 清代财政支出212

一、行政费213

二、祭享支出214

三、军政费214

四、筹给214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财政支出214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榆中县财政支出220

第一节 财政总支出220

第二节 一般预算支出231

第三节 基金预算支出232

第三章 农业支出233

第一节 支援农业生产资金233

一、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233

二、支持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237

三、农村农机推广和植保补助费239

四、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239

五、农电支出239

六、畜牧支出239

七、林业支出240

第二节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241

第三节 农业基本建设资金243

第四节“两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245

第五节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246

第六节 惠农财政补贴248

一、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48

二、农资综合补贴248

三、退耕还林粮食生活补助248

四、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249

五、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249

六、后备奶牛良种补贴249

七、能繁母猪补贴249

八、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249

九、良种补贴249

第七节 新农村建设250

第八节 家电、汽车下乡251

第四章 基本建设和企业挖潜改造支出256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256

第二节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62

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264

第六章 行政管理费支出266

第一节 行政支出发展沿革266

第二节 行政支出项目266

一、行政机关经费266

二、行政业务费266

三、干部训练费270

四、其他行政经费270

第三节 个人经费270

一、工资270

二、补助工资(津贴)272

三、副食品价格补贴272

四、冬季取暖补贴272

五、小单位伙食补贴273

六、少数民族职工伙食补贴273

七、职工奖金273

八、浮动工资274

九、书报费及知识分子业务技术津贴274

十、职工福利费274

十一、离、退休人员费用277

十二、岗位性津贴277

十三、各类生活补贴277

第四节 公用经费部分278

一、公务费278

二、设备购置费280

三、修缮费280

四、业务费281

五、其他费用281

第七章 公安、安全、司法、检察支出282

第一节 公安、安全机关经费282

一、公安、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工资282

二、公安人员的补助工资282

三、公安业务费282

四、武装警察经费283

第二节 司法检察支出283

一、司法业务费283

二、法院业务费284

三、检察业务费284

第八章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285

第一节 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289

第二节 教育事业费290

一、“两免一补”资金291

二、中小学危房改造292

三、党政干部培训292

四、职业教育292

五、高中教育292

六、“普九”债务资金支出292

七、其他教育支出293

第三节 卫生事业费293

第四节 其他文教事业费294

第五节 公费医疗经费294

第六节 科学事业费294

第七节 地震事业费295

第八节 计划生育事业费295

第九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301

第一节 抚恤费301

一、牺牲病故抚恤费301

二、伤残抚恤费302

三、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302

四、退伍军人安置费302

五、优抚事业单位经费302

六、其他抚恤事业费303

第二节 离休费303

第三节 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303

一、农村社会救济费303

二、城镇社会救济费304

三、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304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304

第五节 其他支出305

第十章 财政信用资金投放情况308

第一节 增收节支专项周转金308

第二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310

第三节 扶持企业发展生产周转金316

第四节 政府开发基金317

第五节 发展基金322

第六节 扶贫资金支出323

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支出323

二、林业支出325

三、水利支出325

四、畜牧业支出325

五、电力设施支出325

六、教育支出325

七、医疗卫生支出325

八、发展乡镇企业支出326

九、发展道路交通支出326

十、多种经营支出326

十一、整村推进支出326

十二、其他支出327

第十一章 基金支出328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资金支出329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29

第二节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330

第三节 医疗卫生支出330

第四节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31

第五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4

第六节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34

第七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34

第八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35

第九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5

第十节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5

第十一节 五保户供养336

第十二节 残疾人事业336

第十三节 农村危旧房改造336

第十四节 就业补助336

第十三章 县乡分级支出338

第十四章 1991至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和平衡341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341

第二节 财政收支平衡状况343

第十五章 财政供给单位和人员结构情况347

第一节 1991至1995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347

一、供给单位结构347

二、财政供给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347

第二节 1996至2000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348

一、供给单位结构348

二、财政供给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348

第三节 2001至2005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349

一、供给单位结构349

二、财政供给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349

第四节 2006至2010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350

一、财政供养单位情况350

二、财政供养人员情况350

第四篇 财政改革351

第一章 财政体制改革353

第一节 高度集中 统收统支353

第二节 收入分类 固定分成354

第三节 以收定支 总额分成355

第四节 定收定支 收支包干356

第五节 固定比例留成 超收另定分成比例356

第六节 收支挂钩 总额分成356

第七节 划分收支 分级包干357

第八节 划分税种 核定收支 分级包干358

第九节 以收定支 增长分成358

第十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359

一、分税制改革359

二、市对县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361

第十一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补充和完善362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和补充362

二、体制上解、补助和结算363

第十二节 县乡分税制体制363

一、乡财政收入363

二、乡财政支出364

三、收支及上解(补助)基数364

四、县乡分税制体制的补充完善364

第十三节 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365

一、省级财政固定收入365

二、县级财政固定收入366

三、省与县共享收入366

第二章 财税制度改革367

第一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367

一、“两税”(增值税和营业税)返还基数367

二、过渡期转移支付补助367

三、工资性转移支付补助367

四、所得税返还补助368

五、调整体制税收返还368

六、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368

七、撤乡并镇补助368

八、乡镇办公费补助368

第二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368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369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369

二、改革方案的制定及报批实施369

三、税率及农业税任务的调整情况372

四、全面取消农业税372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72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372

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373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374

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375

五、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的改革与管理376

第五节 国债发行制度改革376

第六节 水管体制改革376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377

一、清产核资377

二、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体系378

第八节 国有企业的改制379

第三章 财政专项资金的改革与管理383

第一节 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管理与改革383

一、基本建设支出383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83

第二节 财政扶贫资金的改革与管理384

一、扶贫资金管理的变迁384

二、扶贫资金报账制改革385

第三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与改革386

一、支农周转金来源、使用范围和原则386

二、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387

三、支农周转金的改革387

第四节 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388

第五节 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管理方式改革388

第五篇 财政管理390

第一章 预算管理392

第一节 预算内资金管理392

一、预算支出科目392

二、预备费393

三、预算的追加和追减393

四、预算隶属关系的划转393

第二节 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管理393

一、财政全额预算管理393

二、财政差额预算管理394

三、财政基金预算收支管理394

四、乡镇财政管理394

五、罚没收入管理396

第二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397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范围和方法397

一、管理原则397

二、管理范围397

三、管理方法398

第二节 管理措施398

第三节 票据管理398

第四节 专户储存399

第三章 财务管理402

第一节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402

一、全额预算管理403

二、差额管理403

三、自收自支管理403

第二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403

一、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403

二、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404

第三节 农业财务管理405

一、预算编制管理405

二、支出管理405

三、收入管理406

四、资产管理407

第四节 农业各税征收管理407

第五节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408

第六节 政府债务管理410

第七节 会计管理412

第八节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和财政监督检查417

一、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成效418

二、财政监督检查的方式418

三、财政监督检查的效益419

第四章 政府采购与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管理421

附录427

一、榆中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决定427

二、榆中县“三保一挂”责任制实施办法430

三、榆中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433

四、榆中县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440

后记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