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工业改革 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前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的工业改革 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前景
  • (日)大冢启二郎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344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的工业改革 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前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3

第1篇 概论3

1 问题和焦点3

序言3

图表目录4

图目录4

图1.1 改革后中国各产业的发展4

1.1 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8

图1.2 改革后粮食生产效率的变动趋势11

图1.3 改革后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生产份额的变动趋势12

表1.1 国有工业部门的发展(1978—1995年)15

表目录15

表1.2 国有工业部门实际净产值、实际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化(1978—1995年,1978年=100)17

表1.3 国有独立核算工业部门的产值、利润、利润率和留利比率的变化(1978—1995年)18

表1.4 乡办和村办工业企业的发展(1978—1995年)21

表1.5 农村私营工业企业的发展(1985—1995年)22

图1.4 各工业行业资本装备率与乡办和村办工业企业生产份额的相关关系(1994年)24

图1.5 改革后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趋势25

表1.6 主要物资的国家分配比率26

表1.7 市场价格和计划价格的比较(1985年)27

1.2 分析的焦点28

1.3 本书的结构32

附录:国有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35

2 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39

2.1 国有企业的改革42

表2.1 国有企业工资构成的变化44

表2.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45

2.2 市场改革56

表2.3 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978—1994年,1978年=100)58

2.3 乡镇企业的崛起61

2.4 本书的研究课题67

第2篇 钢铁工业的经济改革73

3 经济改革和生产效率73

3.1 经济改革的进程75

表3.1 中国钢铁工业的成长76

表3.2 样本企业数和实行不同改革措施企业的比例78

表3.3 留利比率、奖励性工资比率和产品自销比率80

表3.4 几种钢铁产品的计划价、协议价和最高限价的比较83

表3.5 企业的平均规模(实际净产值)85

表3.6 实际劳动生产率和实际资本装备率86

3.2 生产函数的估计88

表3.7 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生产函数的结果91

表3.8 固定效果模型估计的生产函数的结果95

3.3 改革的含义98

附录:实际净产值和实际固定资本的估计100

4 经济改革和投资行为105

表4.1 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1978—1994年)106

4.1 投资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投资活动107

图4.1 改革后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趋势109

图4.2 改革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构成的变化110

表4.2 钢铁工业更新改造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1982—1994年)112

表4.3 银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名义和实际利率以及资本的实际收益率(1980—1994年)114

4.2 投资函数的估计117

表4.4 样本企业的分布118

表4.5 单年度投资函数估计结果的摘要:收益率的系数122

表4.6 多年度投资函数估计结果的摘要:收益率的系数124

表4.7 多年度投资函数估计结果的摘要:企业规模的系统125

表4.8 多年度投资函数估计结果的摘要:固定资产净值比率的系数126

表4.9 多年度投资函数估计结果的摘要:产品结构虚拟变量的系数127

表4.10 固定效果模型估计的投资函数的结果128

4.3 改革的含义131

5 中国和日本的技术选择135

5.1 一个技术选择的模型137

图5.1 技术选择的一个模型138

5.2 战后日本的经验139

图5.2 日本钢铁工业的实际产出、实际固定资本和职工人数的变化(1956—1993年,1980年=100)140

图5.3 日本钢铁工业氧气顶吹转炉和连铸技术的普及率(1956-1994年)141

图5.4 日本钢铁工业相对要素价格和实际资本装备率的变化(1956—1993年,1980年=100)143

表5.1 最优法估计的资本装备率函数的结果(1956—1994年)146

5.3 中国改革后的经验147

图5.5 中国钢铁工业的实际产出、实际固定资本和职工人数的变化(1980—1991年,1980年=100)148

图5.6 中国钢铁工业氧气顶吹转炉和连铸技术的普及率(1980—1994年)149

图5.7 中国钢铁工业相对要素价格和实际资本装备率的变化(1980—1994年,1980年=100)150

5.4 技术选择的比较151

图5.8 中国和日本钢铁工业技术选择的比较152

5.5 对中国发展战略的评价156

第3篇 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163

6 服装工业的实例研究163

6.1 服装工业的特点166

表6.1 第一次调查的样本企业的概况(1990年)167

表6.2 样本企业的生产、劳动和设务状况169

表6.3 样本企业的劳动和工资状况172

6.2 假说的检验173

表6.4 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生产函数的结果179

表6.5 三步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生产函数的结果182

表6.6 劳动生产率、资本装备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186

6.3 乡镇企业特征的变化187

表6.7 不同类型企业数的变化(1975—1993年:根据第二次企业调查资料)188

表6.8 不同类型企业的基本特征(1993年)189

表6.9 不同类型企业的建厂时间和职工人数191

表6.10 企业来料加工情况的变化192

表6.11 企业产品销售渠道的变化195

表6.12 企业管理人员的特征和任命形式196

6.4 改革的含义197

7 机床工业的实例研究202

7.1 机床工业的特点204

表7.1 不同规模和所有制企业的基本情况206

表7.2 不同企业的设备新旧程度和开业年限211

7.2 假说的检验213

表7.3 不同企业的留利比率和职工教育水平213

表7.4 最小二乘法和两步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生产函数和外购比率函数(1991年)219

表7.5 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生产函数和外购比率函数(1980年)221

7.3 改革的含义224

表7.6 不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991年)224

附录: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226

第4篇 中国经济的转换233

8 产业结构的转换和乡镇企业233

8.1 产业结构的转换和乡镇企业的进入235

表8.1 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份额和实际增长率(1987—1992年)237

表8.2 乡镇企业部门生产份额的变化(1987—1992年)238

表8.3 不同工业部门的利润率及其变动系数的变化(1987—1992年)239

表8.5 不同工业部门的平均企业规模和研究开发支出比率的变化241

表8.4 不同工业部门资本装备率的变化(1987—1992年)241

8.2 关于市场结构的一个简单模型243

图8.1 关于市场结构的一个模型243

8.3 假说的检验248

表8.6 固定效果模型估计的不同工业部门的利润率函数249

表8.7 最小二乘法估计的乡镇企业份额函数(1992年)251

8.4 改革的含义253

附录:工业行业的分类255

9 劳动市场的发育和地区间工资差别258

9.1 样本乡镇的就业结构和乡镇企业的发展262

表9.1 样本乡镇的劳动力和产业结构(1990年和1995年)263

表9.2 样本乡镇的要素禀赋状况(1990年和1995年)265

9.2 乡镇企业的工资和就业状况267

表9.3 样本乡镇数、企业平均规模和开业年限(1990年和1995年)268

表9.4 样本乡镇的职工年平均工资、雇佣外来劳动力的企业比率和企业外来劳动力比率(1990年和1995年)269

表9.5 外来劳动力的地区分布(1995年)271

表9.6 本乡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和其他特征的比较(1995年)274

9.3 估计结果275

表9.7 关于平均工资的回归分析(1990年和1995年)276

表9.8 关于本乡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平均工资的回归分析(1995年)280

表9.9 关于外来劳动力比率的回归分析(1990年和1995年)282

9.4 劳动市场在经济改革中的作用284

10 经济改革的前景289

10.1 乡镇企业的作用292

表10.1 乡镇政府任命的乡镇企业经营者的比率(1990年和1995年)293

表10.2 乡镇企业生产和用工自主权的扩大(1990年和1995年)294

表10.3 乡镇企业经营者的报酬支付方式(1985年、1990年和1995年)296

10.2 劳动和资本市场的改革300

10.3 国有企业的改革303

表10.4 平均利润率和利润率函数中的企业规模的系数(1991年)308

10.4 为了今后的发展311

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