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收入差别、贫困及失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收入差别、贫困及失业
  • 陈宗胜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1384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收入差别、贫困及失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差别倒U理论1

第一节 发展、改革与收入分配差别1

一、发展、改革与收入分配差别1

二、规模收入分配与功能收入分配3

三、相对收入差别与绝对收入差别3

第二节 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曲线6

一、公有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别趋势如何6

二、劳动要素与收入差别8

三、剩余/生计比与收入差别10

四、两部门转换与收入差别12

五、公有经济收入差别模型和倒U假设13

一、基本假设14

第三节 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14

二、收入差别基尼系数公式15

三、收入差别倒U曲线的证明17

第四节 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假设的统计检验19

第五节 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曲线的比较21

一、“库氏”私有经济倒U模型关注的变量22

二、“陈氏”公有经济倒U模型关注的变量23

三、“库氏倒U模型”的局限与“陈氏倒U模型”的发展25

四、两“倒U曲线”在坐标系中的比较26

第六节 混合经济中收入差别倒U曲线的“阶梯形”变异28

一、影响“倒U曲线”的基本因素及其几种可能的形状29

二、混合所有制及税收机制的影响30

三、劳动市场供求因素的制约31

四、混合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模型33

五、收入差别“阶梯形”变异34

第七节 中国现阶段的总体收入分配差别及趋势35

一、中国的“阶梯形”收入差别变动曲线36

二、2000年后中国的收入差别趋势38

附录 d2G/dy2的推导40

本章参考文献41

第二章 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差别42

第一节 居民收入分配差别在经济发展中扩大43

一、经济增长与收入差别拉大43

二、评价:摆脱了平均主义又未致两极分化--大致适当49

第二节 收入差别变动与收入来源53

一、按收入来源分解收入差别的计算公式53

二、各种收入来源构成比重的变化55

三、不同来源的各种收入的差别程度的变化59

四、国有职工工资、个体经济及财产收入是主要制约变量64

一、家庭规模、就业人数及学龄前人数等与收入差别的关系65

第三节 家户特征与收入差别变动65

二、居民年龄档次与收入差别的关系67

三、文化程度与收入差别的关系68

四、行业类别与收入差别的关系70

五、就业性质与收入差别的关系72

六、居民的职业与收入差别的关系74

第四节 主要家户特征的收入率76

第五节 主要家户特征对收入差别的贡献81

一、费景汉-兰尼斯收入差别分解公式81

二、主要家户特征对收入差别的贡献82

三、就业和行业变动等是制约收入差别的重要变量85

第六节 收入差别趋势预测85

一、推动收入差别扩大的因素87

二、促使收入差别缩小的因素88

三、21世纪初叶收入差别可能达到“倒U曲线”的顶点89

第七节 关于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92

附录1 科学分析收入分配差别拉大95

附录2 回归模型中的多项共线性问题100

附录3 对《回归模型中的多项共线性问题》一文的答复111

本章参考文献118

第三章 公有经济中减低贫困的理论与实践120

第一节 公有经济收入贫困线理论121

一、贫困的含义与生计收入121

二、经济制度与贫困线的关系122

三、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线的关系125

第二节 中国的贫困状况考察126

一、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贫困线127

二、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贫困线129

三、中国的城乡贫困率及贫困人口131

第三节 中国贫困状况的国际比较132

一、中国与东欧各国的比较133

二、中国与印度的比较133

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的或一般情况的比较134

第四节 减低贫困的途径的理论说明与统计检验135

一、减低贫困的途径的几何图形分析135

二、贫困率与人均收入和收入差别的关系的计量分析137

第五节 中国今后的贫困状况预测及减低贫困的战略139

一、2000年时中国的贫困率约为5%139

二、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发展141

三、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及推行“科技扶贫”141

本章参考文献143

第四章 我国目前的失业现状、趋势及对策144

第一节 失业及失业的类型145

一、失业的含义145

二、失业的分类147

第二节 二元经济和体制改革与失业149

一、二元经济与失业149

二、体制改革与失业153

第三节 我国近期劳动力供求状况及失业水平156

一、劳动力供给与失业156

二、劳动力需求与失业水平158

三、“八五”期间我国劳动力总供求状况159

四、劳动力转移和职工下岗对失业的影响159

五、隐性失业对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161

第四节 近期我国失业的特点及其评价162

一、近期我国失业的特点163

二、对我国近期失业特点的评价165

第五节 2020年我国失业趋势预测167

一、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预测167

二、2020年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174

三、2020年我国劳动力失业率预测180

第六节 减低或缓解失业的战略措施181

一、建立并完善失业保障体系182

二、稳步推进隐性失业公开化,近期内部分仍应采取内部消化187

三、应更加注重财政政策对失业的调节作用188

四、应加大总量平衡力度189

五、调整产业结构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思路190

六、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特别是非国有经济193

七、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4

八、调整城市结构,加大小城镇吸纳劳动力的力度196

九、实现贸易战略的转变和扩大劳务输出198

十、更多地着眼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199

十一、政府对失业的调节及再就业工程200

本章参考文献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