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规划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规划指南
  • 过孝民,毛文永主编;国家环保局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1577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规划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环境规划一般问题1

一 基本概念1

(一)环境规划的含义与意义1

(二)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2

1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

2 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3

(三)环境规划体系4

(四)环境规划的层次结构5

(五)环境规划的特点6

1 综合性6

2 整体性和地域性6

3 目的性和目标性6

4 政策性6

5 科学性6

6 可操作性7

二 指导思想与一般原则7

(一)指导思想7

(二)一般原则8

三 环境规划的组织8

(一)规划的编制9

1 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9

2 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9

(二)规划的申报与审批9

1 规划初级申报和审核10

2 终级申报与审批11

四 环境规划文本11

(一)环境规划文本类型11

(二)环境规划文本内容12

1 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发展状况概述12

2 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概述12

3 环境变化趋势分析12

4 环境规划总目标13

5 重点城市和经济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3

6 工业污染防治或部门行业污染控制规划13

7 乡镇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14

8 水源与水环境保护规划14

9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14

10 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15

11 自然保护规划15

12 科技发展与环保产业发展计划16

13 环保系统自身建设计划16

14 费用预算和资金来源17

第二章 环境规划技术要点18

一 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18

(一)弄清问题19

(二)提出合理目标19

(三)制定最小费用规划19

二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20

(一)指标选取原则21

1 科学性原则21

2 规范化原则21

3 适应性原则21

4 针对性原则21

(二)指标类型21

1 环境质量指标22

2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22

3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22

4 相关性指标22

三 环境调查与评价28

(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28

1 信息情报收集的内容与来源28

2 信息情报采集的方法29

(二)环境评价一般要求30

1 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30

2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30

3 环境质量评价31

4 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注意问题31

四 环境预测32

(一)预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33

1 预测的主要内容33

2 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33

(二)预测方法选择与结果分析34

1 基本思路34

2 常用预测方法选择34

3 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35

五 环境功能区划36

(一)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根据36

1 功能与规划相匹配36

2 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36

3 根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37

4 根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37

5 根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37

6 根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37

(二)功能区类型37

1 城市环境规划的功能区37

2 区域(省区)环境规划的功能区37

(三)功能区的环境容量37

1 涵义与内容38

2 环境容量确定的基本思路38

六 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38

(一)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39

1 具有一般规划目标的共性39

2 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39

3 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39

4 保证目标的先进性40

(二)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与内容40

1 质量目标40

2 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40

(三)目标确定的环境标准41

七 最小费用规划的制定41

(一)规划的技术路线41

1 工业污染防治42

2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43

(二)规划方案评价的准则与方法44

(三)污染防治规划的技术关键45

1 清洁生产的筛选和采用45

2 弄清排污规律46

3 弄清环境自净规律46

4 费用估算47

第三章 城市环境规划48

一 城市环境规划一般问题48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8

(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结构49

二 城市环境宏观规划50

(一)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分析51

1 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51

2 城市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52

(二)能源供需平衡与城市能流分析52

(三)水流分析54

(四)城市环境污染总量宏观控制57

1 经济与人口分析57

2 主要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58

3 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59

4 固体废物的宏观总量控制60

5 环境经济综合分析与宏观总量控制综合分析60

(五)总体环境目标的确定及宏观环境战略分析61

1 确定规划期内的总体环境目标61

2 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61

3 宏观环境战略分析62

三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详细规划63

(一)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63

1 城市自然与社会环境基本资料调查63

2 主要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63

3 城市环境的生态登记与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64

4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65

(二)城市环境功能区划66

1 综合环境区划66

2 按环境要素分项环境区划69

(三)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72

1 城市大气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73

2 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76

3 规划方案的制定、评价与决策79

4 规划方案的分解79

5 工业污染源治理规划80

(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82

1 城市水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83

2 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设计85

3 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86

4 方案可行性分析89

(五)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89

1 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以及污染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89

2 城市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90

3 确定规划目标90

4 各具体污染源控制指标的确定91

5 确定基本治理途径91

6 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决策92

(六)城市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92

1 城市噪声污染现状与趋势分析92

2 城市噪声综合整治规划93

(七)各分项规划的综合分析与评价93

1 各专项规划之间矛盾与协调93

2 各专项治理措施重要性的综合分析94

3 综合整治方案总体效益的综合评价94

第四章 省区环境规划95

一 省区特点与环境规划要求95

(一)省区的基本特征95

1 行政管理的分割性特点95

2 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特点96

3 环境污染集中于行业的特点96

(二)省区环境规划的特点与要求97

1 省区环境规划指导方针97

2 省区经济特征分析98

3 省区社会要素分析101

4 省区环境要素分析102

二 省区环境规划主要内容103

(一)省区环境规划层次结构103

(二)主要内容103

1 经济社会发展概述103

2 环境状况概述103

3 本期环境规划的原则和方针104

4 总目标和宏观指标105

5 省区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05

6 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规划105

7 乡镇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106

8 水域环境保护规划106

9 自然保护规划107

10 环保产业发展规划107

11 环境规划实施的措施与条件107

12 投资及效益108

三 编制程序和工作步骤109

(一)准备阶段109

1 接受任务109

2 调查研究109

3 拟定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大纲111

4 部署编制任务111

(二)编制阶段111

5 审定汇总基层规划111

6 环境预测111

7 确定目标112

8 环境规划对策研究113

9 规划措施分析115

10 编制规划方案115

11 分析评估115

12 投资估算115

13 可行性分析115

14 编写规划报审稿116

(三)报批阶段116

15 规划协调116

16 初审定稿116

17 审批下达116

(四)省区环境规划工作重点116

1 目标的确定117

2 措施的制定117

3 投资和效益分析118

四 省区环境规划编制中几个关键环节的说明118

(一)环境战略、规划和计划119

(二)拟定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大纲120

1 指导思想120

2 主要内容121

(三)微观层次分析和宏观综合平衡122

1 基层规划单位逐级上报建议规划122

2 综合规划单位下达规划控制数字122

3 基层规划单位编制规划草案123

4 综合规划单位编制规划草案和正式规划123

(四)规划者与规划机构的选择123

第五章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规划125

一 工业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125

(一)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125

(二)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清洁生产126

(三)四“R”原则126

(四)从点源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以集中治理优先转变127

二 企业污染防治规划的主要内容127

(一)企业基本状况及发展计划(趋势预测)127

1 企业的基本状况127

2 企业的发展计划(趋势预测)130

(二)企业污染现状及趋势130

1 “三废”及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治理与排放状况130

2 规划期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治理和排放130

(三)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投资和筹资分析131

三 编制程序与方法131

(一)编制程序131

(二)企业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132

1 物料衡算法132

2 污染物流失总量分析法134

3 污染物去除量的确定138

4 污染物去除方案138

四 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39

(一)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与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关系139

(二)企业污染防治规划与区域污染防治规划的关系139

第六章 评价方法141

一 自然环境评价141

(一)步骤与内容141

1 确定评价区域范围141

2 生态调查141

3 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素的选择与评价142

4 环境主题分析与评价143

5 综合环境区划与评价144

6 绘制生态图144

(二)实例144

1 环境主题的选择144

2 自然生态区划145

3 环境危险性分析与评价145

4 环境敏感性分析与评价146

5 土地利用强度评价149

6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50

7 自然环境综合区划与评价151

二 环境质量评价154

(一)指数法154

1 单要素环境质量指数155

2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55

(二)其它方法157

1 美国橡树岭大气指数法157

2 上海型大气质量指数158

3 内梅罗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158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小结158

三 污染源评价159

(一)污染源调查159

1 工业污染源调查159

2 生活污染源调查161

3 交通(流动)污染源调查162

4 农业污染源调查162

(二)污染源评价方法162

1 污染源评价方法简介162

2 等标污染负荷法163

3 污染物排放量排序165

4 评价标准的选择165

四 社会经济评价165

(一)社会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166

1 人口评价的主要内容166

2 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166

3 城市基础设施评价166

(二)评价方法166

(三)人口评价方法167

1 人口总数的适宜度分析167

2 人口年龄结构分析169

3 人口的文化素质评价170

(四)经济评价方法171

1 产业结构的评价171

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评价172

(五)城市基础设施评价173

1 人均住宅面积的评价173

2 人均道路面积173

3 自来水普及率174

4 下水道普及率及城市污水处理率174

5 城市煤气普及率175

6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

7 电话普及率176

8 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指数176

(六)评价标准176

1 不满意标准177

2 特大城市的满意标准——初步现代化标准177

3 大中城市的满意标准177

4 小城市满意标准——小康标准178

五 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178

(一)方法与步骤179

1 明确问题179

2 建立层次结构179

3 关于标度方法的说明180

4 构造判断矩阵180

5 层次排序计算和一致性检验——权重计算181

6 选择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182

(二)实例182

1 城市生态系统层次结构182

2 评价标准182

3 城市生态系统质量评价软件功能简介187

第七章 预测方法188

一 预测概述188

(一)基本概念188

1 定义与术语188

2 环境预测的基本原理189

3 影响预测结果准确度的因素189

4 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步骤190

5 预测方法的选择原则193

(二)环境预测方法分类193

1 定性定量分类法193

2 E·捷思茨分类法194

3 探索型规范型分类法195

4 常用分类法195

5 其他分类法197

二 定性预测方法197

(一)专家预测法197

1 专家个人判断预测法197

2 专家会议预测法197

(二)特尔菲预测法198

1 特尔菲法的原则198

2 运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的程序198

三 约束外推预测法201

(一)时间序列预测法201

1 时间序列预测的因素分析201

2 时间序列直线预测模型202

3 二次曲线模型202

4 指数外推预测法202

5 修正指数曲线模型203

6 龚帕兹预测法204

7 逻辑增长曲线预测法204

(二)移(滑)动平均法205

1 概念205

2 移动平均法预测公式206

3 移动平均法的特点207

4 二次移动平均法207

5 指数平滑法208

四 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210

(一)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210

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10

2 回归预测估计值的标准误差212

3 回归预测置信区间估计212

4 回归预测决定系数213

5 回归预测统计检验214

(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215

1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215

2 多元回归预测估计值的标准误差217

3 多元回归预测的显著性检验217

(三)非线性回归预测方法218

五 其他预测方法219

(一)交叉影响分析预测法219

(二)决策树图预测法221

(三)马尔可夫预测法222

(四)灰色系统预测法222

(五)箱式模型预测法224

1 大气污染箱式模型预测法224

2 水污染箱式模型预测法226

六 几种常用的环境和经济预测方法应用实例227

(一)人口预测227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预测227

(三)能耗预测228

1 能耗指标228

2 能耗预测方法229

第八章 规划方法230

一 总量控制规划基本概念230

(一)总量控制的本质230

(二)总量控制(详细规划)的技术路线231

1 水污染总量控制规划技术路线231

2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技术路线234

二 宏观总量控制模型235

(一)宏观总量控制模型总体设计235

1 废水宏观总量控制模型结构设计235

2 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模型结构设计237

3 固体废物宏观总量控制模型结构设计238

4 环境经济模型结构设计239

(二)宏观总量控制模型240

1 废水宏观总量控制模型240

2 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模型241

3 固体废物宏观总量控制模型242

4 环境经济综合分析模型243

(三)科学技术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污染物产生系数的修正244

1 污染物产生系数修正的意义244

2 影响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因素244

3 污染物产生系数修正的方法246

三 水域允许纳污量计算246

(一)可概化为一维问题的水域允许纳污量计算246

1 一般规定246

2 稀释作用247

3 稀释作用与冲刷悬浮或沉降作用249

4 自净作用与稀释作用251

5 温排水混合作用254

6 BOD-DO耦合情况下的查表计算254

(二)可概化为二维问题的水域允许纳污量计算255

1 一般规定255

2 排放口岸边排放255

(三)应用水下多孔扩散器的水域纳污量计算258

四 常用空气质量模型260

(一)TSP扩散-沉积模式260

1 高斯倾斜烟流模式261

2 部分反射公式261

3 多分散粒子污染物的扩散-沉积262

(二)颗粒污染物的受体模式263

(三)二氧化硫扩散模式267

1 连续点源模式267

2 面源扩散公式269

(四)模式参数271

1 风271

2 大气稳定度分级273

3 扩散参数的确定274

4 烟气抬升公式278

5 粒子重力沉降速度281

6 地面反射系数α288

五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289

(一)线性规划法289

1 白色线性规划289

2 灰色线性规划291

(二)整数规划295

1 0-1型整数规划295

2 混合整数规划296

(三)动态规划297

(四)离散规划299

附录1 关于综合衰减系数K300

附录2 关于横向混合系数(Dy)和纵向离散系数(Dx)303

附录3 表面热交换系数设计图307

附录4 查表计算一维河流满足DO标准的BOD5允许纳污量307

附录5 累积流量坐标系统中的允许纳污量计算312

附录6 不同燃烧方式的烟尘分散度320

附录7 工业窑炉烟尘分散度实测数据321

第九章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322

一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理论和基本概念322

(一)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322

(二)外部不经济性323

(三)环境资源的特征与环境效益324

(四)环境破坏和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325

(五)环境保护措施的效益和费用325

(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326

(七)最佳污染控制水平326

(八)污染控制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最佳比例328

(九)时间因素和社会贴现率330

(十)费用与效益的评价指标332

1 效费比332

2 净效益333

二 常用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334

(一)市场价值法(生产率法)334

(二)机会成本法336

(三)恢复和防护费用法336

(四)影子工程法337

(五)修正的人力资本法或工资损失法337

(六)调查评价法338

三 环境决策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338

(一)弄清问题339

(二)环境功能的分析340

(三)确定环境破坏的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的关系(剂量-反应关系)340

(四)弄清各种决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340

(五)计算各个对策方案的环境保护效益341

(六)计算各种对策方案的费用341

四 一些重要的剂量反应关系341

(一)SO2和酸雨沉降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341

(二)酸雨和SO2对森林生长的影响343

(三)酸雨和SO2对材料腐蚀的影响344

1 我国实验结果344

2 某些文献中报导的腐蚀数据346

附录 深圳河黑臭影响调查表346

第十章 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349

一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49

(一)纳入的意义349

(二)纳入的内容351

1 指标纳入351

2 技术政策的纳入351

3 资金平衡和项目纳入354

(三)纳入途径和方法355

1 纳入的条件要求355

2 纳入的具体做法357

二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358

(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358

1 规划的实施要与责任制的运行机制相匹配358

2 环境规划指标要与责任制指标相协调359

3 重视责任书签订的技术细节360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360

(三)其他环境管理制度361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62

2 “三同时”制度362

3 排污收费制度362

4 限期治理制度363

5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363

6 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363

三 环境规划实施的政策保证和法律依据364

(一)政策保证364

(二)基本法律依据366

四 环境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367

(一)环境规划实施的管理组织与工作程序367

1 建立与完善环境规划管理的组织机构367

2 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368

3 实行严格的目标定量考核369

(二)环境规划实施中的管理手段370

1 行政管理370

2 协调管理372

3 监督管理373

主要参考文献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