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工反应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化工反应工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39336.jpg)
- 上海化工学院等合编;朱炳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15063·3221(K238)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化工反应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无机化工反应工程的内容与任务1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节 化学反应工程研究中的数学模拟方法3
第三节 反应器的放大方法4
第四节 反应器的最佳化6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8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式8
2-1 间歇系统8
一、连续系统中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9
2-2 连续系统9
二、反应率12
第二节 动力学方程13
2-3 动力学方程表示方式13
2-4 单一反应17
2-5 多个反应18
2-6 反应速率常数20
第三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25
一、固体催化剂26
2-7 固体催化剂及孔结构26
二、固体催化剂的孔结构29
2-8 吸附等温方程33
一、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33
二、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35
三、真实吸附层等温方程37
2-9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38
一、过程为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所控制39
二、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所控制40
三、过程为生成物的脱附所控制41
2-10 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42
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所控制43
二、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43
三、过程为单组分生成物的脱附所控制44
参考文献45
习题45
第三章 理想流动与非理想流动反应器48
第一节 反应器中流体流动模型48
一、理想流动模型49
3-1 流动系统反应器中流体流动的模型49
二、非理想流动模型50
3-2 流动型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1
第二节 理想反应器反应体积的计算52
3-3 反应器计算的基本方程52
3-4 间歇反应器反应体积的计算53
3-5 理想置换反应器反应体积的计算56
一、等温理想置换反应器56
二、变温理想置换反应器58
3-6 单级理想混合反应器反应体积的计算61
3-7 多级理想混合反应器反应体积的计算63
一、多级理想混合反应器的推动力63
二、多级理想混合反应器各级浓度的分析计算64
三、多级理想混合反应器各级浓度的图解计算67
四、多级理想混合反应器各级反应率的最佳分配70
3-8 理想流动反应器反应体积的比较72
3-9 想反应器的组合76
3-10 逗留时间分布80
第三节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80
3-11 逗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82
一、阶跃注入法82
二、脉冲注入法83
3-12 逗留时间分布函数与分布密度87
一、理想流型的逗留时间分布87
二、实际流型的逗留时间分布89
一、实际反应器的反应率96
3-13 实际流动反应器的计算96
二、扩散模型反应器的反应率97
三、多级串联理想混合反应器的反应率98
第四节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99
3-14 理想混合反应器的热稳定性99
3-15 操作参数对理想混合反应器热稳定性的影响102
参考文献104
习题104
一、固体颗粒的相当直径及形状系数106
4-1 固定床的物理特性106
第一节 固定床流体力学106
第四章 颗粒床传递过程106
二、混合颗粒的平均直径及形状系数107
三、固定床的空隙率108
四、固定床的当量直径109
4-2 单相流体在固定床中的流动109
一、流动特性109
二、床层中流体的径向流速分布110
4-3 单相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力降110
一、固定床压力降的计算110
二、影响固定床压力降的因素112
第二节 径向流动反应器中流体的分布115
4-4 变质量流动和动量交换系数115
4-5 穿孔阻力系数120
第三节 固定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121
4-6 固定床径向传热过程分析122
4-7 固定床对壁的给热系数123
一、径向有效导热系数124
4-8 固定床径向有效导热系数和管壁给热系数124
二、壁给热系数126
4-9 固定床径向与轴向传热的偏微分方程127
4-10 固定床径向及轴向的扩散128
一、固定床径向及轴向扩散系数128
二、固定床反应器的轴向返混129
4-11 固定床中流体与颗粒外表面的传热与传质系数129
第四节 流化床热量与质量传递过程130
二、气泡相与颗粒相间的交换131
一、聚式流态化131
4-12 气-固相流化床中气相与固体的接触及混合131
三、固体的混合与气体的混合132
4-13 流化床传热132
一、颗粒间的给热132
二、固体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132
三、流化床床层与换热元件壁面间的给热133
参考文献135
习题135
5-1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137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137
第一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过程137
5-2 内表面利用率与宏观动力学方程138
5-3 催化反应控制阶段的判别139
一、一级不可逆反应的解析解140
第二节 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40
5-4 分子扩散系数141
一、双组分体系141
二、多组分体系142
5-5 努森扩散系数144
5-6 孔内组分的综合扩散系数144
5-7 颗粒内组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及曲节因子145
5-8 有效扩散系数及曲节因子的测试146
第三节 内表面利用率147
5-9 球形催化剂颗粒内组分浓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147
一、浓度分布的微分方程147
二、温度分布的微分方程148
5-10 等温情况下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149
二、一级可逆反应的解析解153
三、可逆非一级反应的近似解154
四、可逆非一级反应的数值解159
五、粒度、温度和反应率对内表面利用率的影响164
5-11 非等温情况下球形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165
5-12 等温情况下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双曲型动力学方程166
5-13 催化剂外表面的浓度及温度167
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测试171
5-14 动力学测试的基本要求及测试用反应器171
5-15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175
一、作图法176
二、参数估值法182
参考文献186
习题187
第六章 气-固相绝热催化反应器190
第一节 概述190
6-1 基本设计原则190
6-2 基础数学模型191
6-3 反应器计算的基本方程192
第二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器的最佳操作参数193
6-4 最佳温度194
一、不可逆反应194
二、可逆吸热反应194
三、可逆放热反应194
6-5 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温度曲线195
一、最佳温度曲线195
二、最佳温度曲线的计算197
三、扩散过程对最佳温度曲线的影响199
6-6 可逆放热催化反应实现最佳温度的方法200
6-7 其他最佳操作参数202
一、最佳反应压力202
二、反应混合物的最佳初始组成202
三、最佳最终反应率与最佳空间速度203
四、最佳催化剂颗粒尺寸和反应混合物的质量流速203
第三节 绝热催化床205
6-8 绝热温升205
6-9 绝热催化床反应体积的计算206
一、图解积分法求解207
二、龙格-库塔法求解209
6-10 单段绝热催化床的最佳进口温度214
6-11 外扩散控制时催化反应器的计算215
笫四节 多段换热式催化反应器220
6-12 多段换热式催化反应器的工艺特征220
一、多段间接换热式221
二、多段直接换热式221
一、多段间接换热式各段始末温度及反应率的最佳分配226
6-13 多段换热式催化反应器各段始末温度及反应率最佳分配226
二、多段冷激式各段始末温度及反应率和段间冷激气量的最佳分配238
参考文献241
习题241
第七章 气-固相连续换热式催化反应器244
第一节 连续换热式催化反应器的基本结构244
7-1 连续换热的方式244
7-2 各种冷管结构的比较246
7-3 反应及传热微分方程组数学模型的建立247
第二节 连续换热式催化床的-维模型247
7-4 微分方程组的解249
一、一些常数、系数的计算和边界条件的确定249
二、催化剂的校正系数250
三、修正欧拉法求解251
第三节 连续换热式催化床的二维模型263
7-5 数学模型的建立263
7-6 偏微分方程组的差分法数值解264
参考文献274
习题274
第八章 气—固相外热管式催化反应器275
第一节 烃类蒸汽转化的工艺特征276
8-1 烃类蒸汽转化反应276
一、烃类蒸汽转化反应的平衡组成276
二、转化催化剂279
三、反应机理与反应动力学方程280
四、扩散过程的影响与宏观动力学方程281
一、概述283
二、炉型比较285
第二节 燃烧管式反应器中的辐射传热286
8-3 燃烧管式反应器传热过程分析286
8-4 辐射传热及辐射能的量度287
8-2 烃类蒸汽转化管式炉288
8-5 辐射传热计算289
一、辐射传热基本计算式289
二、角系数291
三、总辐射能到达率294
四、气体辐射295
五、辐射室传热的区域分析法296
第三节 转化炉的数学模型299
8-6 一维简化模型299
一、速率方程299
二、热量衡算方程300
三、压力降方程300
第九章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300
8-7 二维模型与径向梯度304
8-8 管内管外数学模型的综合解307
习题308
参考文献308
第一节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模型309
第二节 固体颗粒大小不变时的反应速率311
9-1 反应步骤与速率公式311
9-2 气体滞流膜扩散控制314
9-3 固相产物层内的扩散控制315
9-4 化学反应控制315
第三节 固体颗粒缩小时的反应速率316
9-5 气体滞流膜扩散控制317
9-6 化学反应控制318
9-7 控制步骤的判别318
第四节 流—固相非催化反应器的计算322
9-8 固体颗粒呈理想置换流动322
9-9 固体颗粒呈理想混合流动324
一、均匀颗粒324
二、不均匀颗粒326
9-10 流体反应物浓度变化时的计算332
参考文献335
习题335
第十章 气—液相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337
第一节 伴有化学反应的气—液相平衡337
10-1 气—液相平衡337
10-2 溶液中气体溶解度系数的估算339
10-3 相平衡与化学平衡的关联341
10-4 气—液相间的物质传递344
第二节 气液反应历程344
10-5 化学反应在吸收中的作用346
一、化学反应可忽略的吸收过程346
二、在液流主体中进行缓慢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346
三、在液膜中进行反应的化学吸收和增大因子347
第三节 气—液相反应动力学349
10-6 伴有化学反应的液相扩散过程349
10-7 一级不可逆反应350
10-8 不可逆瞬间反应353
10-9 二级不可逆反应355
10-10 以有限速率进行的可逆反应357
10-11 瞬间可逆反应359
第四节 无机化工气—液相反应实例360
10-12 硫化氢与氨水的反应360
10-13 一氧化碳与铜氨液的反应361
10-14 氧化碳与碳酸盐的反应363
10-15 氮氧化物与水的反应365
10-16 槽式反应器368
第五节 气液吸收传质系数测试368
10-17 湿壁塔370
10-18 圆盘塔372
第六节 气液吸收器373
10-19 吸收剂选择373
一、水溶液吸收合成氨原料气中硫化氢374
二、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375
10-20 吸收过程工艺流程376
10-21 气液反应器选型与强化377
10-22 带化学反应气—液吸收器计算方法与实例379
一、液相β·H很大而全塔处于气膜控制380
二、快速虚拟一级不可逆反应系统381
三、不可逆瞬间反应吸收382
四、慢速一级不可逆反应383
五、复杂反应吸收系统计算的原则步骤384
第七节 热量与质量同时传递的气液过程384
10-23 混合气体的增湿与减湿384
一、增湿与减湿过程384
二、气体洗涤塔的基本计算387
10-24 混合气体中可凝性气体的冷凝390
10-25 热量与质量同时传递的吸收过程395
参考文献399
习题399
附录402
一、某些微分方程的解402
二、气体分子扩散系数407
三、加压下混合气体的粘度及导热系数409
四、加压下混合气体的定压热容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