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制造城镇的政治逻辑 以山西Y镇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制造城镇的政治逻辑 以山西Y镇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2729951.jpg)
- 陈晓燕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制造城镇的政治逻辑 以山西Y镇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前言1
导论1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意义4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6
(一)城镇化推进模式的研究综述6
(二)政企关系的研究综述11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综述17
(四)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论22
三 问题意识和研究假设23
(一)问题意识23
(二)研究假设24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26
(一)研究方法26
(二)资料来源31
五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33
(一)研究思路33
(二)论文结构34
六 关键词的界定和样本概况37
(一)关键词的界定37
(二)样本概况39
第一章 资源开发与利益主体的行为逻辑43
一 资源政策与政府的治理逻辑44
(一)“有水快流”:能源短缺与政策激励44
(二)“产权改革”:发展困境与制度变迁47
(三)“以煤补农”:治理危机与理性选择53
二 资源暴利与企业的发展逻辑60
(一)资源暴利与寻租获利62
(二)“企社冲突”与村企共建63
(三)政府引导与企业扶贫开发65
三 资源分配与弱者的共富逻辑67
(一)资源开发与贫富分化67
(二)产权制度缺陷与弱势群体被边缘化71
(三)暴力抗争与民主合作:共富理念下弱势群体的行为反应73
四 小结77
(一)基于“政府需求”的互动逻辑77
(二)基于“企业需求”的互动逻辑78
(三)基于“社会需求”的互动逻辑79
第二章 选企业家治镇:农民的集体行动81
一 资源、财富与贫困82
(一)“因煤而兴”的富裕县82
(二)“因煤暴富”的企业家89
(三)“因煤而困”的农民95
二 选企业家治村:农民脱贫的行为逻辑100
(一)劝企业家当政:村干部的共富期望101
(二)选企业家治村:村民的共富逻辑105
三 选企业家治镇:民主效应的扩散与全镇农民的回应108
(一)“企业家当政”的扩散效应109
(二)改变贫困与共同富裕:农民选企业家治镇的动因112
四 小结115
第三章 引企业进镇:县乡政府的治理逻辑118
一 以情引资:利益驱动下乡镇官员的行为逻辑119
(一)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120
(二)民营企业家的乡土情结122
(三)“以煤补农”的政策机遇125
(四)以情引资与劝“企”回乡:乡镇官员的行为逻辑127
二 以权换资:财政短缺背景下乡镇政府的理性选择128
(一)吃饭财政与乡镇政府的权力限度129
(二)“引企进镇”破解乡镇发展困境132
(三)共享权力与分享利益:乡镇政府的理性选择134
三 以权获利:压力型体制下县级政府的策略行政136
(一)非均衡经济与“让企业扶贫”137
(二)政绩压力与“让企业参与”140
(三)发展困境与“让企业转型”143
(四)行政干预与以权获利:县级政府的策略行政146
四 小结149
第四章 制造城镇:多元主体作用下的企业回应152
一 做慈善与公益:道德感召与承担社会责任152
(一)做慈善:民主选举与道德感召的合力153
(二)行公益:退耕还林与输血式扶贫157
(三)社会责任负担与企业扶贫困惑160
二 建立农业公司:政策激励与企业的政治回应163
(一)政府干预与企业的政治回应164
(二)农业政策与企业的政治敏感性166
(三)建立农业公司:多元主体需求与企业的回应169
三 再造“华西”:企业制造的“大同社会”172
(一)现代化小镇173
(二)现代化农业176
(三)现代化农民180
四 制造城镇:在市场逻辑和政治逻辑中寻找均衡182
(一)企业的市场逻辑183
(二)企业的政治逻辑185
(三)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与均衡化选择187
五 小结188
第五章 企业限度与政治关系重构190
一 企业限度:资金断链与企业家命运190
(一)煤炭价格下滑与企业资金断链191
(二)企业负债与重组194
(三)企业家身陷囹圄195
二 企业造城的结果:“烂尾”城镇196
(一)未建成的小镇197
(二)未完成的农业项目198
(三)重返贫困的农民200
三 企业“退出”与政治关系的重构202
(一)企业困境与企社冲突203
(二)企业“退出”与政府的治理危机205
(三)企业困境与政企联盟的解体208
四 企业的限度:企业性质与企业造城的悖论与张力209
(一)企业经营与企业造城的悖论210
(二)企业家族式管理与企业造城的张力212
(三)现代企业文化与传统农村文化的张力214
五 小结216
结论与讨论219
一 结论219
(一)产权制度缺陷是导致政治关系异化的主要因素219
(二)企业制造城镇无法实现“共同富裕”222
(三)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24
二 讨论225
(一)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分配中如何界定各政治主体的职责?225
(二)如何防止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中断”?227
参考文献230
后记243